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古代的“三军”指哪“三军”?
翻开任何一部记载关于中国古代战争的书籍,都可以见到“三军”这个字眼的身影。站在今天的角度来透视这个在古代两军对垒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词,一般人都会认为“三军”主要指海、陆、空这三支部队。然而,只要稍微仔细思考一番,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在几千年前的古代,正规海军的出现尚存有很大的困难,更不用说空军了。那么,古代的“三军”到底是指哪三军呢?
古代犯人行刑图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它在历代的人数规定是不一样的。汉代军队实行5人一伍,二伍为火,五火为队,二队为官,二官为曲,二曲为部,二部为校,二校为裨,二裨为军的编制,而三军则是整个军队的统称了。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如《论语·子罕》就写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在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魏国称前军、中军、后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各种部队担任不同的作战任务。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今天,前军、中军、后军编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现代的陆、海、空三军所替代。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三军的分工
在前、中、后三军之中,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步兵);后军主要负责全军的军用物资,包括工匠和大量的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