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传诏定东南
周军一天之内攻下金陵城的消息在东南大地引起了极大的震撼,金陵城乃雄城,谁敢说可以攻下金陵城,都会被人说得了失心疯,胡说八道,不知天高地厚啊,周军居然如此疯狂,他们到底有多强悍啊?
吴越国国君钱弘俶召见了观战回来的亲信薛温,仔细询问了周军攻城的详情,听到薛温说周军的投石车、床弩威力惊人的时候,钱弘俶就说:“我们也有投石车和床弩啊,也没有见威力有多大啊?”
“皇上,我们的投石车投掷的是大石块,周军投掷的是火药雷,火药雷点燃之后投掷出去,算准了,飞到唐军头顶就爆炸,杀伤力很大,那些床弩发射的弩箭有的是一般的弩箭,有的也会爆炸的,防不胜防啊。”
“周军的火药雷重量轻,可以投掷很远,虽然普通投石车投掷的大石块砸下来必死无疑,问题是大石块来源、运输、存储都有问题啊,火药呢,只要有心存储,还是多多益善的啊。那些火药雷里面还有金属片,爆炸的时候,那些金属片四处飞溅,彷如飞刀,可以杀伤一大片啊,其威力绝非大石块可比啊。”
“哦,还有这般心思,实在是厉害。”
“本来金陵城城墙很高,周军的器械发挥不了本来的威力,谁知周军竟然在金陵城外修筑了两座城堡,应该说是半座城堡,只修筑了对金陵城的一面,把那些器械送到城堡上方,居高临下攻击金陵城,在周军的攻击范围之内,唐军毫无招架之力,打了一个早上,就登城了。”
“不会吧,修筑一个这样的城堡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啊?”
“皇上,他们说两个月不到就修好了,臣看过那些城堡,跟咱们修筑城池的材料完全不一样的,异常坚硬,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做的。”
“看来大周朝廷的能工巧匠确实是出类拔萃,非吴越国的工匠可比啊。”
“周军还有望远镜,几里之外的守军、城池都看得清清楚楚,唐军的一举一动全在周军的监视之下,毫无秘密可言,焉能不败。”
“如此说来,西府在周军眼中也是如履平地?”
“臣不敢这样说,只是周军的攻击力实在惊人,周军在南门一战,极少与唐军混战,大多依仗这些投石车、床弩,在这些器械的攻击之下,唐军完全没有抵挡能力,臣在城楼上看着唐军的皇宫卫队前赴后继地不要命冲击周军的防线,也许他们的格斗水平很高,但是没有用,他们在那些防线前不能前进半步,被铁丝网挡住,任凭火药雷炸飞、给床弩扎透,看到他们的结局,臣以为没有人能够抵挡周军的进攻。”
“不会吧?”
“也许契丹的铁骑可以。”
“哦。”
钱弘俶不再说话了,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景色,窗外一片碧绿,在湖光山色中分外宜人,吴越国一向善事中原大国,极为顺从,问题是周军如此强悍,会不会就此罢手呢?会不会来西府呢?唐国一去,江南就剩下吴越国了,以一统天下为己任的大周实在没有理由放过自己,吴越国打唐国都勉为其难,怎么可能与大周开战呢?看来要早做决断才行。
“薛温,你马上赶回金陵城,找李重进,说本王到苏州附近为朝廷大军劳军,请他们赏脸光临。”
“诺。”
钱弘俶备足了大批财货,送到吴越国的边境小镇,等候李重进他们,他想套套话,以便安排后路。
这是位于太湖边上的一个小镇,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多少骚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享受太湖的美景与美食,如今吴越国军队和周军已经管控了附近的区域,戒备森严,钱弘俶在这里十分恭敬地接待了李重进和张美。
“小王久仰李总管和张枢密副使的威名,如今周军伐唐势如破竹,一举拿下金陵城,大功告成,实在是可喜可贺啊,小王特意奉上小小礼物,作为劳军之用,请李总管和张枢密副使不要嫌弃。”
“大王信守承诺,如约出兵伐唐,也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他日朝廷必定对大王厚加封赏。”
“小王既然侍奉大周,理当令行禁止,朝廷但凡有旨意,小王怎敢不从呢?”
“皇上曾说:吴越国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民本’思想,武肃王常说:‘民为社稷之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也。’武肃王恪守本分,还反对强藩称帝,能够谆谆地教诫子孙要恪守臣节,要‘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这是特殊时期维持国家一体、保护黎民百姓的正确之举。”
“皇上还说天下苦内乱久已,故励精图治,尽发精锐之师扫平海内割据之军阀,以图一统天下,解救黎民百姓于战乱之中,希望早日一统天下,再挥师北上,收复幽云十六州,驱逐契丹人回到草原之上,恢复华夏的版图,解救在契丹铁蹄之下的大汉子民,让他们不再为奴为婢,得以重获自由。”
“皇上心怀天下,实在是黎民百姓之福啊。”
“皇上还说,大王得便之时,请到东京做客,皇上特意给您准备了别院,供您休息之用。还有,请大王不要忘记武肃王的志向,一定要爱民如子。”
“臣必定遵循先祖的旨意,尽快到东京朝觐皇上,请李总管和张枢密副使放心。”
钱弘俶的祖父武肃王钱镠曾告诫子孙:“要‘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主,宜速归附。’”钱弘俶见大周天子如此了得,登基两年多,几乎扫平大半个天下,割据势力所余无几了,李重进、张美这样的人物都听他的调遣,暗自思量,这也许是归附的时候了。
周军的厉害,也传到泉州,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惊闻周军一日攻下金陵城,所向披靡,这个消息是在太不可思议了,留从效连忙派亲信去金陵城打探个究竟。因为唐国一下,大周的兵峰就直指清源军了,以唐国这样的大国都不敌大周,清源军更是不堪一击的,为长远计,务必要确定这个消息的真伪。
自从大周新天子登基以来,留从效一面继续与唐国周旋,另外又上表向大周称藩,贡奉不绝,期待可以保持相对的独立。虽然大周也接受了他的效忠,不过实际怎么想谁也说不清楚。
去年南汉灭亡之后,留从效就一直关注着广南府的消息,据探马回报,广南周军在敬州和潮州日夜操劳,似乎跃跃欲试,这令留从效不得安宁、十分烦恼。如果周军已经灭唐,那清源军是绝无幸免的,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啊。
除此之外,留从效还有一件烦心事,今年以来,留从效总觉得背部不适,似有背疽,多方求医不果,让他备受煎熬,连日常理政也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幸亏留从效从军数十年,亲信众多,牢牢掌控着军队,只要他在,必定稳如泰山。只是日后自己不在了,又该如何呢?
留从效没有儿子,养子也被迫送到金陵城做质子了,跟前最亲的就是兄长的儿子留绍镃,留从效也希望他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问题是留绍镃年幼,难保日后为人所图,就像当初赵匡胤想搞小动作一样。如今的世道,哪有什么规矩,兵马强者为尊也。再等等吧,如果唐国灭了,最好的选择就是纳土归降,这样也保住了留绍镃的安稳了。
李煜虽然成为阶下囚,但是他发出的诏书还是有效力的,周军跟随李煜的钦差一路南下,接管了一座座城池,数十天内,大唐的疆域全部换上大周的旗帜,董遵诲已经率兵来到剑州了,似乎一场危机迫在眉睫。
留从效强忍背部的不适,召集了清源军节度的主要文武官员来府衙议事,大家都知道周军将至,也想知道节度使的想法,大堂之上鸦雀无声。
“吾得各位鼎力支持,得以在此安身立命,也算保境安民了,我们清源军山多地少,民有余而地不足,难以维持生计,百姓苦也,吾等采取息兵安民、保守疆土的政策,勤俭养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令士兵垦田,召游民种地,围垦海滩,兴修水利,泉郡因此常‘仓满岁丰’。泉州的手工业,特别是用于对外贸易的陶瓷、冶炼业和丝织业等,得到较大发展。”
“吾等在此十多年,大兴文教事业,教化万民,每年秋天都举行考试,取明经、进士,网罗人才,才有如今的局面。”
“即使我们再勤劳,没有土地也是徒劳,不足以养民啊。当我们了解到海贸可以赚钱之后,我们在泉州整建城港,令人在城内‘开通衢,构云屋’,招徕海外商贾,减少各种苛捐杂税,允许自由贸易,大力发展生产和海运,如今泉州城内货物充盈,商业繁盛,号称‘云屋万家,楼雉数里’,使泉、南二州在这战乱中独得繁荣和发展。”
“这是诸位的功劳,只是如今时局变化太快了,大唐覆灭,周军近在咫尺,以我们的实力,抵抗实乃螳臂当车也,如果不愿侍奉周军,也许可以泛舟海外,远离故土罢了,如果你们愿意,我愿奉上酬劳,奖励各位以往的功劳。只是,离开中原,到了海外,一酋长足以制汝等,吾不愿矣。”
“末将(属下)愿听从大人安排。”
这是一个可以观看海港的阁楼,留从效看着他花了大半生心血建成的繁华海港,那些进进出出的海船,满载而归,又满载而出,感叹道:“这里每年赚的钱足以安居乐业啦,只是不知大周天子是否看得上啊。你们都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说实在的,你们都是人才,你们应该在这里再建功勋才对啊。”
“是的,大人,我们一定竭尽全力保护好这里的一切。”
“吾意已决,纳土归降大周,昨天已经派出信使到潮州和剑州,准备迎接周军到泉州和南州。在此期间,诸位切记谨慎,切勿私自调动兵马,否则就别怪吾不念往日情谊啦,切记。”
“谨遵大人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