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第八 王钦若 丁谓
王钦若(962—1025) 临江军新喻(江西新余)人,进士出身。为官后,曾奏请真宗免除五代以来全国百姓拖欠的税赋一千余万,以及释放囚犯等,受到皇帝器重,咸平四年(1001)即拜参知政事,步入执政大臣的行列。
景德元年(1004),契丹大举攻宋,长驱直入河北腹地,宋廷大震。钦若密请真宗巡幸金陵(江苏南京),实为逃遁,受到宰相寇准斥责。此后,寇准建议,真宗认可,由钦若到河北天雄军(河北大名)任职,并提举河北转运司。当时,契丹军队绕大名城而过,直奔澶州,吓得钦若紧闭城门,不敢迎战。澶渊之盟后,尽管真宗对王钦若有好感,但因寇准在朝,他感到极其不快,乃上表解除政事,专修《册府元龟》一书。这部书为宋朝四大类书之一,在保存历史文献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钦若修书期间,不断窥测朝中政治动静。寇准“好刚使气”,真宗感到厌烦,这一点很快被王钦若觉察到了。于是,他攻击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请求真宗用古代帝王到东岳泰山封禅(祭天)的办法,建立功业,洗刷城下之盟的耻辱。这样一来,促使真宗罢去寇准,自己取而代之。可是真宗却以王旦为宰相,而在景德三年(1006)任他为知枢密院事。不久,真宗亦想拜王钦若为相,但受到王旦劝阻,因此,钦若对王旦怀恨在心。
大中祥符初年,宋真宗大搞东封泰山的活动,兑他梦见神人赐“天书”于泰山。王钦若迎合皇帝,大造妖言,促成其事。他为了不使王旦反对,说封禅是皇帝的旨意,以堵王旦之口。由于封禅活动费用浩大,又拉拢权三司使丁谓来支持他。东封之后,又搞西祀汾阴(山西万荣)后土(古代地神,又称地祇,或土地神),去亳州鹿邑(河南鹿邑)祭奠老子等。几年之间,祀神之风大盛,全国各地官员为迎合皇帝,争献什么“符瑞之物”,这里呈送灵芝,那里进贡珍禽异兽,忙得不可开交。真宗又在京城大建道宫,玉清昭应宫、会灵观、祥源观以及皇家祖庙性质的景灵宫等,规模都很庞大,其在外地者更不计其数,天下民力消耗殆尽。
在北宋朝廷内外大搞迷信活动时,王钦若不断打击朝中那些正直的官僚,施展手段,排挤王旦。直到天禧元年(1017)七月王旦因老病罢官,八月王钦若拜相,他还念念不忘王旦使他晚当宰相十年。由于他个子短小,其貌不扬,项上长有一个瘤子,人们称他为“瘿相”。此后,他几经沉浮,在真宗、仁宗交替的过程中,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他性情俭巧,智数过人,敢于假托荒诞之事,迎合帝意,倾轧同僚,官僚们斥之为“奸邪”,参知政事王曾更称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为“五鬼”。
丁谓(962—1033) 字谓之,苏州长洲(江苏苏州)人。少年有文才,登淳化三年(992)进士第,入仕官场。景德四年,契丹犯河北,丁谓知郓州(山东东平)兼齐(山东济南)、濮(山东鄄城北)等州安抚使,防河有功,次年为权三司使,掌握财政大权。
大中祥符初,议论封禅事,争执不决,真宗问丁谓经费,谓回答说:“财政有余”,终于使封禅决定下来。接着,在东京皇宫之北修建玉清昭应宫,以存放“天书”,对此,官僚又议论不决。真宗召见丁谓,谓说:“皇帝有天下之富,建一座宫侍奉上帝,并且可以祈求皇帝得子。群臣如有阻挠的,就用这个理由对付。”当时真宗无子,即皇帝没有直系继承人,这是一件大事,所以当王旦秘密上奏要求停止建宫时,真宗就以此辩解,王旦不敢再言。这座昭应宫共二千六百一十楹,“土木之工,极天下之巧,绘画无不用黄金”,原计划十五年完工,而丁谓令工匠夜以继日,结果七年完成。所剩余材,又建景灵宫、会灵观。仅此一项的土木工程,便影响波及全国。他也因此连续升为三司使、参知政事,与王钦若沆瀣一气,干了不少挥霍钱财的勾当。
真宗天禧三年(1019)六月,王钦若因犯赃污,以及术士出入其家并藏匿禁书等事案发,一度罢相,丁谓感到他已失势,二人开始有矛盾。接着,寇准再次入相,丁谓对之巴结不遗余力。一次同僚会餐,羹汤沾污寇准胡须,丁谓马上立起去擦干净,寇准耍笑说:“参政是国家大臣,为何给长官擦胡须?”丁谓感到非常难堪,又开始倾轧诬陷寇准。天禧四年(1120)寇准欲以太子监国,行事不密,被丁谓等诬告其谋反,贬到岭南,而丁谓自己则爬上宰相之位。
仁宗即位后,由于年幼,政事取决于刘太后。丁谓先是与内侍雷允恭狼狈为奸,专横跋扈,依靠刘太后,其他大臣无法与之抗争,凡与寇准亲善的人,都遭打击。后来由于干预刘太后政事,处理真宗葬地失当,以及其他不法事一一败露,被贬海南岛之崖州。朝廷下令抄没其家时发觉,他平时“得四方赂遗,不可胜纪”。
丁谓机敏有智谋,奸狡过人,记忆力好,数千言的文字,看过之后即能背诵。在三司时,案卷繁多,吏人长久难决的,他一言判定,众人都无疑义。善谈笑,尤其喜欢作诗,至于绘画、弈棋、博戏、音乐等,无不精通。为人贪权、贪财,有才而不做善事,也不得善终。
评:王钦若、丁谓皆有才而少德。天书、封禅之举,事君无道;以邪压正,贪赃枉法,几乎败坏国家。朝中内外,斥为奸邪,均在“五鬼”之列,公论自在,人心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