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父母老去的勇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身为子女,最无法面对的是分离

1 父母老去,似乎只是一瞬间的事

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我们越来越成熟。

接着,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我们越来越苍老。

这是莎士比亚的喜剧《皆大欢喜》中杰奎斯的台词。短短两句话,道出时间流逝和最终老去的悲哀。

不论我们是否承认,虽然我们已经成年,并且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但在情感上,我们仍然像个孩子一样依赖着父母。

中国人讲究团圆。有人说,团圆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其实真的未必。是心中“家”和“根”的感觉促使我们回到父母身边,变回萦绕父母膝下的孩子。

但是,终于有一天,我们发现父母忽然老去,速度快到来不及好好看看他们,来不及握住他们的手。而在我们的耳畔也会时不时地响起一个声音:“如果父母真的离开了,该怎么办?”

伴随着成为“成年的孤儿”的那种痛苦,失落、焦虑、自责、不安的感觉倾巢而至。夜深人静时,身为一个成年人,内心的不安无比强烈,因为,一想到要失去那两位陪伴了自己大半生的至亲,就感到整个人都被一种无边的恐惧和遗弃感吞噬掉了,不知道人生该如何走下去。

我忽然明白了。

其实,面对父母老去的勇气,就是面对自己的勇气。

很多人明明已经三四十岁了,但依然靠父母供养和照顾才能生活。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他们拒绝承认自己已经长大,也拒绝承认父母已经垂垂老矣。如果你告诉他们,父母已经老了,其实他们是非常恐慌的。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其实,父母又何尝不是孩子的镜子呢!照镜子,就是看清真相,坦然面对真的需要特别大的勇气。

多年前,我还没有学习心理学,而我的父母也还年轻。那时候总觉得时间有很多,从来不去想“失去”这件事情。直到有一天,我半夜里梦到年迈的父亲去世了,梦里的我整个人痛苦得无法用言语形容。我哭着醒来,发现只是一场梦。但悲伤还在延续,我的哭声没有停住;可是又开始庆幸:太好了,那只是一场梦!

但从那天开始,我心中多了一份焦虑。爸爸年近七旬,有高血压,有皮肤病,人又不爱动,还爱喝酒吃肉,这样对身体不好呀!于是,我一次次地给爸爸打电话,希望他能和妈妈一起散散步、跳跳广场舞。

曾经迫切渴望他们能给我更多的爱和照顾,如今却只希望他们保重身体,健康快乐地过好每一天。这样的祝愿,多少人曾随口说出。但父母老去时,健康成了一种奢望。

有一个28岁的女孩,从小到大,她和爸爸的感情特别好。妈妈内向,不善言谈,而爸爸则一直鼓励着她、支持着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第一个要找的人,就是爸爸。

可是,一次意外夺走了爸爸的生命。她的心灵遭受了重创。她说,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虽然距爸爸离开已经过去了四年,但是她依然无法释怀,每次提起来都哭得像个孩子。爸爸去世之后的四年里,她不断寻找新的恋人。每一次,她都希望对方像爸爸一样照顾她的情绪,包容她的无理和患得患失。

同时,她又害怕男朋友会像爸爸一样一声不响地离开自己,所以总是紧紧地抓住他们。但时间久了,她又觉得眼前的男人并不是真正懂她,也不是真正爱她。她害怕分离,所以一次次地重新寻找,但又无法和他们相处,再一次次远离。

其实,她一直寻找的人,不是恋人,而是已故的爸爸。

但她发现,所有人都不是爸爸,所以她不断地在寻找与抛弃中徘徊。

分离焦虑——小孩子害怕父母离开,成年人也一样。

做了父母的人都知道,孩子在0~6岁期间,会特别害怕父母离开自己。如果父母要去上班,或者外出打工,孩子通常会又哭又闹,搂着父母的脖子说:“爸爸妈妈,你们别走!我不让你们走!”当父母离开了,孩子的情绪在一段时间内也会变得很不好——哭闹、发脾气、摔东西、拒绝饮食,等等。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是儿童分离焦虑的表现。

留在孩子身边的养育者在此时应尽量安抚孩子的情绪。而在成年人的内心中,也同样存在着分离焦虑。当伴侣要出差或者短暂离开时,成年人也会有这种焦虑的反应。如果是父母年迈,一旦意识到父母陪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心中的那种焦虑会更加深刻而沉重。

理解自己的焦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的释放和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