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犯罪学学说丛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4.训“自”

“自”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之处非常多,其甲骨文的写法主要有:

img(甲一九二)img(甲三九二)img(甲五〇五)img(甲六三二)img(甲四八一)img(甲二三三九)

img(甲二四一八)img(乙一八)img(乙六〇)img(乙一一六二)img(铁一八二·三)

img(拾一·二)img(前三·二五·四)img(前五·二八·一)img(前六·五八·一)img(后二·二二·一〇)

img(后二·二六·五)(后二·二九·一五)img(林一·二〇·一二)img(粹一〇三)img(粹二五九)

img(乙二五九二)img(乙二七自壬见合文三〇)[21]

img(珠113)img(珠603)img(珠630)img(珠862)img(卜564)img(零45)img(佚7)

img(佚187)img(续1·36·4)img(掇395)img(掇549)(征2·32)img(凡2·1)img(古2·9)

img(録132)img(天31)img(东方1298)img(书1·8·A)img(摭续3)[22]

其金文的写法主要有:

img(臣卿簋)img(德方簋)img(令鼎)img(沈子它簋)img(楚公钟)img(姞氏簋)

img(黄韦俞父盘)img(县妃簋)img(伯家父簋)img(王子午鼎)(攻敔王光戈)img(越王剑)

img(新弨戈)img(越王州句矛)[23]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文献中有类似的写法,如《古陶文字征》、《侯马盟书字表》、《包山楚简文字编》、《睡虎地秦简文字编》、《长沙子弹库帛书文字编》、《古玺文编》、《汉印文字征》、《石刻篆文编》以及《古文四声韵》等。

通过“自”字的这诸多写法,旨在强化一种观念,那就是因形求意。不难看出,在这诸多写法之中,都给我们传递了一个相同的信息,那就是鼻子的形状。可见,鼻子与现代语义上的“自”有着直接的关联。《说文解字》言,“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属皆从自”[24]。《王筠句读》言许慎“此以今文训古文也”。对于许慎的解释,学界观点各异。支持许氏解释的观点如,强运开在《石鼓释文》中谈到,“说文鼻也,象鼻形。自古文,自之本意为鼻。从也,己也,自然也皆引申之意”。高鸿缙在《中国字例二篇》中谈到,“徐灏曰,自即古鼻子。img象鼻形。中画。其分理也。因为语词所专。复从畀声为鼻”。李瑾对自与鼻的关系作了翔实的考证。他谈到,许慎在《说文》中分析“自”象鼻之形,语音读若鼻,二者音意全同。今以殷周古文字之形体所提供之句例证之,故知其说不谬。其主要论点有:第一,《卜辞》载,“贞,有疾自,隹有img”(院·乙·六三八五)。其中的“疾自”即可训为“鼻有病”。直接用自为鼻的句例虽不多,但确有文献可据。第二,甲骨文“img”即篆书及经传之“劓”。第三,殷周古文字及篆书“百”字,乃借“自”之形与音以造字,将古文“自”上之之圆点变为一横以造形,其音虽稍变而尤存重齿声母。此可为间接证据。第四,殷周古文字及篆书从“自”之字多有鼻意,如“臭、息”等字。第五,上古汉字“自”系复辅音声母[bdzi],后来在元音后退同化作用下,分化为[bi—dzi]两个音节,前者用为鼻[bi],后者用为自身代词及前置词[dzi],为便专任分工各司其职,故增加畀以为声符而形成新字[25]。反对许慎解释的观点如,高田忠在《古籀篇四十七》中谈到,“imgimg同字,而img自为别字。许氏分别误混矣,但imgimg音意相近,通用”。综合上述观点,按照因形求意的规律,许慎的解释应该说是具有说服力的。自从甲骨文中“象鼻形”的写法演变为近似于后来自的写法,应该是在金文时代,商承祚言,“金文公违鼎作img,以稍变其形。后作img(毛公鼎等)。则与鼻形不类,而与小篆同矣”[26]。可见自在金文中的写法是从“象鼻形”逐渐发展为秦篆的,这条发展脉络的前后演变关系非常清晰,自为古鼻子应是毫无疑问。

前面我们从字形上考察了自的原形,下面我们来考察自在古代的含义。自在古代大概有以下几种含义。第一,鼻。这一点上文已经讲得很详细,而且也有甲骨文当中的句例为证。第二,始。《说文解字》言,“皇,大也。从自从王。自,始也”[27]。朱俊声言,“自之通训当为始”[28]。后来的用法当中亦多取此意,如,《韩非子》载,“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29]。陈奇猷集释引刘文典曰,“王之本”与“爱之自”相对为文。《礼记》载,“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30]。第三,代词,表示第一人称,相当于自己,本身。《集韵》载,“自,己也”[31]。《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2]。现代的用法当中亦多才此意,如自爱、自给自足、自强不息等。第四,用。《广韵》言,“自,用也”[33]。《尚书》载,“凡民自得罪”,孔颖达疏曰,“自,用也”[34]。《诗经》言,“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毛传》曰,“自,用也,土,居也”[35]。第五,副词。一,本来,本是。《乐府诗集》有,“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36]。二,另自。《词诠》有,“自,今言另自,别自”[37]。《汉书》载,“上曰,吾自为掖庭令,非为将军也。安世乃止,不敢复言”[38]。三,自然的,不借助外物的。《老子》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39]。《商君书》载,“臣闻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举事而财自练,赏行而兵强,此三者,治之本也”[40]。第六,介词,表示时间或方位的由始相当于从、由。《玉篇》言,“自,由也”[41]。《广韵》言,“自,从也”[42]。第七,连词。一,表示原因关系,相当于因为。《周易》有,“自我至寇,敬慎不欺也”[43]。二,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若。《左传》载,“自非圣人,外宁必有近忧”[44]。王引之《经传释词》载,“自,尤苟也”[45]。三,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即使。《礼记》载,“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46]考诸上述诸含义,可知“鼻”当为母义,也即最初的含义,后来的含义多为引申义。如自己,后世多以指鼻而称己者。

以上对自字用法的考察包含了周晚期甚至更晚的情形,而如果限定在较早时期的情形,则其用法似更有利于我们考察自字的本意。唐建垣认为自字在卜辞中至少有三种意义:一解作鼻,即用其本意,为名词;一解作由、从,为介词;一解作亲自、自己,为代名词。此外可能还有三个用法,现无十足例证,即贞人名、方名、妇名也……

贞:帚(妇)好img惟出疾?(前六·八·五)

王国维释为鼻液之涕字,盖示浓厚之涕,旁二点象水液。此因妇好流鼻涕,故贞问其是否换流涕之疾也。此可证img确用作鼻意[47]。洪家义认为:自,甲骨文作img,金文作img。《说文》自部:“img,鼻也,象鼻形(疾二切)。又:“img,十十也(博陌切)”。“img,古文百,从自”。又:“鼻,引气自畀也”(父二切)。

据此可知,自有二声,一读并母[b],一读从母[dz]。自的二声在《说文》中的界限是非常分明的。例如臱、边、笾、邉、櫋等字是从[b]得声的,臮、息、洎、垍等字则是从[dz]得声的。二者截然有别。为什么一自有二读呢?声转是不可能的,因为从母与并母声类相距大远,通转无由。我以为“鼻”在古代实际语言中念复辅音[bdz],语言变成文字后,由于汉字一字一音的体制不能容纳语言中的复辅音。可是,实际语言中的复辅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不易消亡的,所以,汉字又不得不迁就语言,作些让步。于是便出现了一字二声的现象。例如自字,既保留了[b]声,又保留了[dz]声,在某些字中取其[b]声,在另一些字中则取其[dz]声。这就是自有二声的由来,也是汉字和汉语从矛盾到妥协的结果。(《古文字杂记》,《文物研究》第一期六一页)赵诚认为:自,甲骨文写作img,象鼻子的形状,本意为鼻子,引申为自己。卜辞用作副词,有“亲自”之意,则又为进一步之引申:

王自往从img。(佚一一五)——商王亲自去追赶野兽。

img方出,王自征。(邺一·四一七)——img方出动,商王亲自征伐。[48]

可以发现,甲骨文自字象鼻之形,金文已稍讹变,与小篆同。卜辞自字之用法有三:一,用其本义——鼻。

贞㞢疾自,隹㞢img

贞㞢疾自,不隹㞢img。(乙六三八三《合集》一一五〇六正)

此乃占问鼻有疾是否为患。二,用其引申义——自己。

王自往从img。(续一·一〇·四《合集》一〇六一一)

叀王自往西。(乙五三二三《合集》六九二八正)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云:人之自谓,或指其鼻,故有自己之称。三,用其引申义为“由”为“从”。

img自武丁至子武乙衣亡尤。

其自img㞢来㛸。

壬辰卜争,自今五日至于丙申不其雨。

卜辞自字用作介词,义为“由”为“从”者,数量最多,由此及彼,由近及远,此乃自己之自进一步引申义。

除了其用法之外,还有一个相关的论据,对于考察“辠”子的起源有所助益。即:

imgimg

按照字形分析,应为“img”字。王襄认为是古㓷字。从自,自鼻也。(《簠室殷契类纂》第二十一页)罗振玉认为:《说文解字》:㓷,刑鼻也,从刀。臬声。或从鼻作劓。此作img,或与《说文》作合。自即鼻之初字也。(《殷释》中五十七叶上)瞿润缗认为:从自从刀,自鼻也,《说文》或作劓。(《殷契文编》四卷十二叶下)唐兰认为:img即劓字。(《卜释》二九叶)孙海波认为:img(乙三二九九),卜辞㓷从刀从自,象以刀割鼻。(《甲骨文编》二〇〇叶)李孝定认为:《说文》:㓷,刑鼻也。从刀,臬声。《易》曰:天且㓷。img,㓷或从鼻,自即鼻之古文,此从刀从鼻会义。卜辞㓷字所见两辞云:“㞢㓷”(前·四·二·八)、“丁巳卜亘贞img牛爵”(藏·二五〇·一)。其义均不可解。金文作img(辛鼎)、img(齐侯鐏),与小篆同。(《集释》一五三五叶)白玉峥认为:img,籀庼先生隶作自(见《文字编》),罗振玉氏释㓷,曰《说文解字》㓷,刑鼻也。从刀,臬声。或从鼻作劓。此作img,或与《说文》作合。自即鼻之初字也。(《殷释》中五十七叶上)峥按:罗释是也,img字于卜辞中之为用,以残辞且为字奇少,字义无由推勘。然就字之构形审之,是必为动词。《说文》刑鼻之说,故其初谊矣。(《契文举例校读》十二《中国文字》第四十三册四九二三——四九二四页)[49]卜辞云:

贞乎img(《合集》五九九五正)

丁巳卜,亘贞,img牛爵(《合集》六二二六)

应该用的就是img之本义。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刖鼻也。刖,绝也。周礼注曰img鼻。从刀。臬声。臬,法也。形声包㑹意。鱼器切。十五部。易音义引说文牛列反。易曰。天且㓷。睽六三爻辞。马,虞皆云黥頟为天。可知,应为黥、劓、刖等刑罚中之一种,即割鼻之刑。《尚书正义》卷十九《吕刑第二十九》载:传“刖足”至“百锾”。正义曰:《释诂》云:“剕,刖也。”李巡云:“断足曰刖。”《说文》云:“刖,绝也。”是“刖”者断绝之名,故“刖足曰剕”。赎劓倍墨,剕应倍劓,而云“倍差”,倍之又有差,则不啻一倍也。下句赎宫六百锾,知倍之又半之为五百锾也。截鼻重于黥頟,相校犹少。刖足重于截鼻,所校则多。刖足之罪,近于宫刑,故使赎剕不啻倍劓,而多少近于赎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