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习博弈
大多数人都认为博弈论是一门十分神秘的高深理论,但是实际上除了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之外,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一点博弈技巧,这与我们的社会经历和年龄有关系,但是却和我们学没学过博弈论没有关系。或许有人觉得疑惑了,博弈论本身就是一门科学,除了理论还能有什么?而且为什么说没学过也可能会呢?不要急躁,博弈论理论是很难懂,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使用它,就如同我们并不知道如何设计一个搜索引擎,但是却可以熟练地使用搜索引擎的各项功能一样。因为大多数人学习博弈论不是为了研究和拓展,而是为了使用,有的人只是出于单纯的兴趣爱好。
别不信,我们只有初中文化的奶奶就会一点博弈技巧。回想我们刚考上大学的那年,奶奶准备给将要出门的我们买双新鞋。当她在某个柜台前选中一双鞋子的时候,博弈就开始了。
“这双鞋多少钱?”
“320元,您是给谁买呢?”售货员一般都很热情。
“我孙子,考上大学了!”奶奶这时候依然沉浸在我们考上大学的喜悦当中。
“哦,那我建议您买这双,今年最新款的,卖得特别好。”售货员开始推荐另一双鞋,她已经为自己的出击做准备了。
“多少钱?”看似被吸引的奶奶现在已经开始警惕起来了。
“不贵,500元,打完折480元,您看看材料,还是好牌子,绝对实惠。”售货员的第一轮出击已经完成,对于她来说480元的鞋自然比320元的鞋获利要高。
“太贵了,再说我孙子不喜欢那么花哨的鞋。”奶奶的直白完败对手的第一次出击。
售货员或许并不会这么轻易认输,但是几轮试探之后,奶奶都很固执地不改变主意,最后她只好放弃。
有道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接下来轮到奶奶主动出击了。
“姑娘,这鞋能便宜点儿么?”
“已经很便宜了,我们也挣不了多少。”这是卖方常用的口头禅,但是见奶奶面露犹豫,于是对方决定加把火:“这样,318元拿走,我少挣点。”
奶奶也是久经商场的人,怎么可能被区区两块钱打动:“姑娘,300元钱怎么样。”
这怎么可以?所以,售货员开始肯定是拒绝的,但是见奶奶流露出要放弃的神色时,只好不耐烦地说:“好吧,好吧,以后多来照顾生意就成。”于是,奶奶喜笑颜开地为我们买到了满意的鞋子。
奶奶不可能懂得博弈论,但是却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博弈,不过没有输赢,只是达到了平衡,这个问题我们以后会讲到。当然,现在很多人都体会不到这种讲价的乐趣了,因为不管是网购还是专卖店都是明码标价,所以也就失去了讲价的可能。
上了年纪的人会根据自己的经历总结出一些不让自己吃亏的经验,但是对于还在为自己或者为儿女奋斗的人们来说,得出经验的代价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承受不起的。现在人与人的交锋当中,最多的还是智慧的较量,不论我们愿不愿意,只要希望成功,我们就必须这么做。事实上不论一个人是否懂博弈论,他都会在日常的交锋中不自觉地学会一些博弈技巧,但是这些零散的技巧不仅学起来相当困难,而且还不系统。被动地学习的效果肯定不如主动去学,这时候系统而又严谨的博弈论就成了最佳选择。
在博弈的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会受到一定的制衡,所以强弱并不能决定胜负,重要的还是看我们如何运用策略。如果策略运用得当,以弱胜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屌丝的逆袭”。但是如果不懂得博弈策略,那么就很可能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可见不论我们是处于优势地位还是弱势地位,学一些博弈论的知识都是很有必要的。
博弈不在于事情的大小,不要认为只有国际上的风云变幻和商场、官场的沉浮才算是博弈。买东西的时候讲价是一种博弈,请求老板涨薪水的时候是一种博弈,甚至我们在公共自习室占座位也算是一种博弈。所以,我们几乎每次社会活动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博弈。因此不论是为了成功,或者是为了其中的乐趣,人们都想学一点博弈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但是,学习博弈论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博弈论的正式理论大都是用数学的形式来表达的。而大多数人都会对高等数学怀有一定的恐惧,这就把学习博弈论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除此之外,一些故意把博弈论神秘化的人总会摆出一大堆名人和著作,比如说策梅洛、波莱尔、冯·诺依曼,又比如说莱因哈德·塞尔腾、约翰·海萨尼、约翰·福布斯·纳什,然后告诉我们必须全部读完,接着是不动点定理等一大堆的专业术语,再告诉我们必须掌握。
有经济学基础的人还好说,但是对于只是感兴趣的一般人来说,简直像是在读天书。假如一个人要钻研博弈论,那么这些高深理论确实不得不了解,还必须弄懂那些神奇的数学符号代表什么意思。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希望了解一点博弈论,在生活中加以应用,那么上面的那些高深理论只要凭兴趣去了解就可以,完全没必要强迫自己精通,即使是我们的高中数学只有30分,也不会成为学习博弈论的障碍。
为什么呢?博弈论虽然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其大部分理论都需要数学知识的支持,这就犹如一道鸿沟,阻碍了大部分博弈论的初学者。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不懂原理,我们依然可以使用,孙膑是肯定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利用博弈策略来帮助田忌赢得赛马胜利。从本质上来说,博弈论是我们分析问题的一套逻辑严密的策略,为了让这套策略的逻辑足够严密,我们才会把它数学化,因此才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解法。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牢记:不论什么时候,博弈论最根本的目的都是策略而不是解法。因为说到底,博弈论只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工具,只要问题分析明晰了就可以。如果我们是出于爱好而痴迷于解法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只是想要学会应用博弈论而一味地在解法上钻研,就很明显地有些本末倒置了。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解法的时候,即便没有多么高深的数学知识,也不会妨碍我们理解博弈论的模型和应用。如果非得让自己看起来更专业一些,那么一般的概率论和微积分已经足够我们使用了。
克服了对数学的恐惧之后,要学习博弈论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必须发散自己的思维。赵本山的小品《卖拐》中有很多有趣的脑筋急转弯,其中一个是“青春痘长在什么地方不会让你担心”,答案很简单:长在别人脸上我不担心。如果你不能发散思维,只是局限于长在自己身上什么地方的话,充其量也只能得出类似“长在腰上我不担心”的答案。博弈论就是采用这种看似无厘头的方式来打开看似陷入死胡同的局面,只要我们能发散自己的思维,理解博弈论的模型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不再因为数学而害怕博弈论,同时打开思维,那么我们就可以仔细地了解和学习博弈论了。虽然说我们不需要太高深的博弈论理论,但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还是必须了解的,因为我们在理解各种博弈模型的时候会用到。例如“纳什均衡”“柠檬市场”“逆向均衡”,等等,只有了解了这些概念,才能在学习的时候不至于抓耳挠腮。如果有时间多读一点西方经济学,那么理解起博弈论模型来就更加容易。
博弈虽然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一排排数学公式代表的博弈理论确实给初学者或者不懂博弈论的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一点,博弈论并不是什么武林秘籍,并不会在你学习了之后就会瞬间功力大增。如果我们懂博弈论,但是我们的对手不懂,这只代表我们占了先机,这一点点优势并不足以决定胜负。如果我们因此而自大起来,那么输的多半还会是自己,博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性。我们前面说过,博弈的过程就是在相互制衡的条件下策略的运用,自大就有可能出现疏忽,带来的结果就是失败。虽然绝对的理性不可能存在,但是我们依然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才不会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输掉。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不断地博弈,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找取得胜利的方法,但是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但困难而且效率很低。博弈论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对策的学科,正是我们轻松达到目的的捷径。我们所需要做的不多,只是把被动地学改成主动地学。当我们养成博弈的思维,就会发现自己似乎比以前更聪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