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安高教特色发展战略探索:差异化办学、特色化发展、职业化建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公安高等教育办学成效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发展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公安高等教育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警务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公安工作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公安院校已经成为公安机关警力来源的主渠道、在职民警培训的主阵地、警务理论与实战研究的主力军。

一、学科专业建设成效

公安高等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起步,从那时起,从事公安教育的学者们就围绕加强公安理论研究,积极探讨公安学科建设问题。所谓学科,是指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包含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三个层次。一个学科的成立,需要有专门的研究对象,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有一定数量的研究学者、研究机构(教学单位)、学术团体以及著作和出版物(刊物)。学科是衡量一个领域科学水平、教育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科的成立,不仅意味着学科理论研究的深化,而且会促进理论研究的专业化、系统化,对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保障。对公安高等教育来说,公安学及相关学科的设立,对公安人才的培养,对公安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康大民教授等学者提出了设立公安学学科的设想,其后,不少学者围绕公安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1993年,中国警察学会成立后,设立了公安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进一步推动了公安理论的研究,开始对学科分支等较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探讨。1998年,公安学类的治安学、侦查学、边防管理,公安技术类的刑事科学技术、消防工程专业被列入国家高教本科专业目录,这标志着公安学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进入21世纪,对公安学科建设的研究更加广泛。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10年期间,公开发表的研究公安学科建设的学术论文有200多篇,研究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对相关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学位〔2011〕11号)的法学门类和工学门类下,增列公安学类(0306)和公安技术类(0838)两个一级学科,填补了公安高等教育一级学科的空白,结束了公安科学没有一级学科的历史。《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公安学下设立治安学、侦查学、边防管理3个基本专业和禁毒学、警犬技术、经济犯罪侦查、边防指挥、消防指挥、警卫学、公安情报学、犯罪学、公安管理学、涉外警务、国内安全保卫、警务指挥与战术等12个特设专业。公安技术学下设立刑事科学技术、消防工程2个基本专业和交通管理工程、安全防范工程、公安视听技术、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火灾勘查、网络安全与执法、核生化消防等7个特设专业。至此,公安学和公安技术的学科体系基本建立,为公安院校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更高的平台,对公安高等教育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目前,对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正在进一步深化,一些公安院校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公安大学公安学、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诉讼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公共安全工程与技术交叉学科等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江苏警院公安学一级学科被列入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公安技术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福建警院的公安学和公安技术被列为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湖北警官学院(以下简称湖北警院)等公安院校的公安学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

表1-12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公安专业目录(2012年)

在学科建设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专业建设也取得了积极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公安院校拥有138个省(部)级以上本科特色(重点)专业(培育点);建成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近400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60多门,拥有国家级规划教材30多部、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250多部,拥有省(部)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多个,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多个。截至2015年,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259项,其中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公安大学取得了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公安大学、刑警学院、武警学院等部属院校取得了法学、公安学、心理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安技术、军队指挥学、军队政治工作学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律、警务、安全工程、公共管理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一些省属公安院校也取得了警务专业硕士的授予权。目前,全国公安院校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4个专业硕士授权点。还有一些省属公安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联办研究生教育,积累经验,公安高等教育的层次有了质的提升。

二、人才培养质量成效

培养公安机关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公安院校的首要任务。30多年来,公安院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强化忠诚警魂教育,大力推进实战化教学,加强对学生警务技能和实战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警务人才培养需要和高等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为各级公安机关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2011年至2014年,公安院校平均每年毕业35000多人,其中公安类专业学生平均每年毕业22000多人,非公安类专业学生平均每年毕业13000多人,平均每年有近20000人进入公安机关,15000多人进入社会其他行业。仅进入21世纪后的十几年,公安院校就为公安机关输送了近30万名各类专门人才。公安院校的毕业生政治素质高、纪律观念强、专业基础扎实、警务技能掌握好,受到各级公安机关的欢迎和好评。以江苏警院为例,2014年在全省公安机关对毕业生进行的跟踪调查中,公安机关对毕业生政治素质与能力,48.33%认为优秀,41.67%认为称职;对毕业生业务素质与能力,公安机关也给予了很好的评价。

表1-13 毕业生政治素质、能力评价表

表1-14 毕业生业务素质、能力评价表

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在公安机关和社会积极工作,建功立业,为维护社会治安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毕业生中有不少成为公安英模、优秀人民警察,有一批立功受奖,还有很多走上部、厅、局、基层所队和各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岗位,更多的成为各警种的业务骨干。以江苏为例,江苏警院1978年复校以来,为全省各级公安司法机关培养输送全日制毕业生4万多名,成人学历教育毕业生近2万名,培训公安保卫干部5.5万人次。毕业生占全省公安民警总数的40%以上,其中80%成为全省公安机关各个警种和基层所队的领导或业务骨干,有900多人荣获个人二等功以上荣誉。公安院校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为公安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科研服务实战成效

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能,公安院校在这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几十年来,公安院校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发动教师积极开展警务理论和实战研究,产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同时,各校还组建研究机构,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公安大学建有公安部智库“公安发展战略研究所”、3个协同创新中心、18个科研机构以及司法鉴定中心和公安高分遥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刑警学院建有网络安全执法与公安技术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和社会安全应急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犯罪对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武警学院建有边境及出入境安全研究中心、火灾物证鉴定中心、反恐怖与警卫安全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江苏警院建有公安部智库现代警务改革研究所、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警察文化研究中心、民国警察史文献中心等研究机构。云南警院建有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禁毒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等科研机构。这些科研机构,围绕公安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完成了一批高层次科研课题。2011年至2015年的5年时间内,公安院校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600多篇。截至2015年,公安院校,被国际三大检索(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收录论文1370多篇,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84项。此外,还为公安机关提供了大量研究报告,为改进公安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江苏警院近年来与公安机关合作开展了一系列警务研究,与宿迁市公安机关合作开展合成警务研究,与常州市公安机关合作开展民生警务研究,与苏州市公安机关合作开展辅警管理研究,与南通市公安机关合作开展民警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为省公安厅和当地公安机关采纳,促进了公安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公安院校的科学研究,极大地丰富、深化了公安理论,为公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