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心理测验理论与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心理测量的性质

一、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测量的定义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或者说,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所谓“法则”是给被测对象赋值的规则,指任何测量都要建立在科学原理基础之上,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完成测量过程。测量法则的制定是心理测量中最关键同时也是最难的工作。所谓“事物”是指被测对象或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特定属性,这些不同的特征就是测量的特定对象。所谓“定量描述”是指任何测量的结果总是对事物特定的量的确定。这种数量的确定需要借助数字来进行,正是因为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的特点,使得对事物特征差异的测量成为可能。所谓“量具”是指测量中使用的工具,不同的测量要使用不同的量具,不同的量具所使用的单位和参照点也不同。

依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各种不同形式的测量大致分为四种:

1.物理测量,即对事物物理特征的测量;

2.生理测量,即对机体生命特征的测量;

3.社会测量,即对社会现象的测量;

4.心理测量,即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

(二)测量的基本要素

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参照点和单位。

测量中的起点被称作参照点。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这个零点的意义为“无”,表示什么都测不到;另一种是人为设置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不以绝对零点为参照点的计量只能进行加减运算,不能进行乘除运算。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是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

测量的第二个基本要素是单位。理想的测量单位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确定的意义,无论是量表编制者、主试还是被试者,所有的人对同一单位的理解都是相同的;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差别总是相等的。心理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三)测量的量表

根据测量的不同水平以及测量中使用的不同单位和参照点,一般把测量量表分为四种:

1.命名量表

命名量表是最低水平的测量量表,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具体包括两类:名称量表,用数字指代个别事物;类别量表,用数字指代事物的种类。适用的统计方法有百分比、次数、众数和卡方检验。

2.顺序量表

顺序量表是次低水平的测量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类别,而且能够表明不同事物类别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顺序量表既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的零点,不能进行代数运算。心理测量量表一般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等。

3.等距量表

等距量表属于较高水平的测量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但没有绝对的零点,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不能进行乘除运算。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t检验、F检验等。

4.等比量表

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测量量表,不仅可以知道测量对象之间的相差程度,而且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比例。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适用的统计方法除了与等距量表相同外,还包括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等。

本质上讲,心理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为了方便比较,通常要把顺序量表转化为等距量表,因而,通过测量获得的原始分一般都要转化为导出分。

二、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和特点

心理测量,也称心理测验,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和心理属性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心理测量既有测量的共同属性又有其独特的性质:

第一,间接性。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心理特质的内隐性决定了我们无法直接测量,而是通过测量个体在经常性的外显行为来推断他的内在心理特质,因而心理测量只是一种间接测量,具有间接性。

第二,相对性。很多心理测验分数是与所在团体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有的心理测量都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智商高还是低都是跟群体比较的结果,因而结论具有相对性。

第三,客观性。心理测量量具的编制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系统工作,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适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对结果的推论也是客观的,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二)心理测量的基本条件

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根据这个定义,一个心理测验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1.行为样本

指从总体行为中抽取出来的、能反映个体特定心理特质的一组行为,可以依据对这一组行为的测量结果推断其心理特质。所抽取的行为样本必须是能够给测量人员提供有意义的、足以反映个体特定心理特质的一组行为,样本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心理测验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为样本的代表性。同时,只有在全面了解行为样本的意义后,才能正确使用心理测验。心理测量的最终目标不是对行为样本的测量,而是通过对行为样本的测量来推断被试的人格状况和行为模式,从而预测被试以后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将出现什么样的行为反应。行为样本与所要预测的行为并不一定相似,可以相似,也可以完全不同。

2.标准化

指测验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测验的标准化需要具备下列条件:第一,测验内容的标准化。对所有接受测验的对象实施相同的或等值的测验内容。第二,施测条件的标准化。所有接受测量的个人必须在相同的施测条件下接受测验。第三,评分规则的标准化。所制定的评分规则要足以使不同的评分人的评分结果保持最大程度的一致。第四,测验常模的标准化。一般情况下,常模是一组有代表性的被试群体的平均测验分数,表示整个群体的一般状况,给测量分数的解释提供一个可比较的参照点。所有受测者的测验分数要和同一组常模作比较来给出解释。编制常模的关键是抽取有代表性的被试样本。

3.难度或应答率

难度太低或太高都无法有效地将不同水平的个体区分开来,继而不能保证测验的科学性。诸如态度测验、兴趣测验、性格测验等没有难度的问题,但却存在项目通俗性和应答率的问题。应答率也必须通过客观的统计计算确定。量表的难度取决于所有项目的难度。项目难度最好在0.50±0.20之间,而且也呈正态分布,这样能保证量表有较好的区分度。

4.信度和效度

评价一个测验是否科学的重要指标是它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指一个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即用同一测验多次测量同一对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效度,指一个测验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测到它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信度和效度都是衡量测验科学性的重要指标。

(三)心理测验的种类

1.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心理测验按测验的功能不同,分为能力测验、成就测验和人格测验。能力可分为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实际能力是指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是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或训练的结果。潜在能力是指个体在被给予一定的学习机会后,将来可能达到的水平。这种旨在测量个体潜在的能力、预测个体能力的发展倾向的测验称为能力倾向测验。能力测验又可进一步分为普通能力测验与特殊能力测验。前者即通常说的智力测验,旨在测量个体的一般智力水平或认知能力水平的高低。后者多用于测量个体在音乐、美术、体育、机械、飞行等方面的特殊才能。成就测验又称学绩测验、教育测验,旨在测量个体在接受教育后的学业成就,它又可以分为学科成就测验和综合成就测验。人格测验旨在测量个体的诸如兴趣、态度、动机、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2.按测量方式分类

心理测验按照测量方式,也可以说按照接受测量的人数分类,可以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个别测验指的是同一主试在同一段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被试。常见的斯坦福-比内量表(SB)、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等智力测验,以及主题统觉测验(TAT)、罗夏墨迹测验等人格测验均属于个别测验。团体测验指同一主试在同一段时间内可以同时测量许多被试。瑞文推理测验(包括SPM、CRT等)、陆军甲(乙)种团体智力测验以及绝大多数自陈人格测验等都属于团体测验。团体测验可用于个别测验,但个别测验不能用于团体测验。

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的比较

3.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

按测验材料的性质不同,分为纸笔测验、操作测验、口头测验和电脑测验。纸笔测验是指测验的内容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被试也通过文字作答。其优点是实施方便,缺点是容易受被试文化背景的影响。操作测验是指测验的内容通过图形、仪器、工具、实物、模型等形式表现,被试以指认、手工操作、口语等形式来呈现答案。其优点是无须使用言语作答,所以不受文化因素的限制,可用于学前儿童、不识字的成人,在跨文化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缺点是局限于个别测量,时间上不经济。口头测验的测验项目为言语材料,主试口头提问,被试口头作答。电脑测验的测验项目可为文字或图形,在电脑上显示,被试按键作答,是目前较为主流的测验方式。

4.按测验目的分类

心理测验按测验的目的分类,可分为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预示性测验。描述性测验的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的能力、性格、兴趣、知识水平等进行描述。诊断性测验的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的某种问题行为及其原因进行诊断。预示性测验的目的在于通过测验分数预示一个人将来的表现和所能达到的水平,高考即属于预示性测验。

5.按测验难度分类

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可以分为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

速度测验一般题目较为容易,没有超出被试的能力水平,但数量较多,且时限较短,几乎每个被试都不能做完所有题目。在纯粹的速度测验中,分数完全依赖于反应速度。难度测验包含各种不同难度的题目,由易到难排列,其中有一些极难的题目,几乎所有被试都解答不了。但作答时间较为充裕,使每个被试都有机会做所有的题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会做的题目,因此测量的是解答难题的最高能力。

6.按测验要求分类

按测验的要求分类,可以分为最高作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最高作为测验要求被试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主要与认知过程有关,有正确答案。能力测验、成就测验均属最高作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要求被试按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没有正确答案。一般来说,人格测验均属典型作为测验。

7.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

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可以分为客观测验和投射测验。

客观测验所呈现的刺激和被试的任务是明确的,刺激明确、意义清楚,受测者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作答,评价相对客观,故称客观测验。比如智力测验和自陈人格问卷。投射测验,向被测试者呈现的是意义相对模糊的刺激,被测试者的反应是自由的,无正确错误之分,主要反映人的人格倾向和情感状态,但在不同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的认知、认知过程、认知方式和风格。比较典型的投射测验是人格投射测验,包括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TAT)等。

8.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可以分为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和潜力参照测验。常模参照测验是将一个人的分数与其他人比较,确定其在某一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如高考。标准参照测验,也叫目标参照测验,是将被试的分数与某一绝对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发展水平有没有达到该标准,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潜力参照测验是以个体可能达到的水平评价其已经达到的水平的测验。

9.按测验的内容分类

按测验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教育测验、职业测验和临床测验。教育部门是测验应用最广的领域,许多能力和人格测验都可在学校中应用,但用得最多的是成就测验,教育测验主要指的是学业成就测验。职业测验主要用于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可以是能力和成就测验,也可以是人格测验。临床测验主要用于医务部门。除感觉运动和神经心理测验外,许多能力和人格测验也可用来检查智力障碍或精神疾病,为临床诊断和心理治疗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