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全球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健康产业不仅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也是全球当下乃至未来几年关注的热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世界生命健康产业产值每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率高达20%以上,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从全球健康产业的新一轮增长的因素来看,主要来自于健康意识的整体增强、人均健康需求的持续释放、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以及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历史性交汇带来的增长动力。综观当下,全球健康产业发展正进入快车道,未来前景可期。

一、全球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各国医疗体制改革对健康产业产生影响

世界各国医疗健康体制改革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如何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医疗健康体制,全面合理地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使医疗健康体制更符合公平、可及和高效原则,而医疗支出费用又在政府、社会、个人的可承受范围之内,成为全世界有待解决的问题。一部分国家认为,医疗健康体制改革是解决问题的良策,而其中一部分国家已经将这种决心体现在行动中。各国医疗健康体系改革对健康产业将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医疗改革对健康产业影响深远。美国是世界上人均医疗支出最高的国家,根据美国卫生部预测,到2018年,美国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将达到43532亿美元,占GDP的20.3%,然而其医疗效率却相对不高。为了实现全民医保,提高医疗效率,美国2014年开始实行新的医疗改革方案“患者保护和可负担法案”(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即“奥巴马法案”。该法案规定:所有美国人都必须购买医保,雇主必须为雇员提供保险,否则将被罚款。奥巴马法案对整个健康产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该法案实施3年以来,大约有1200万美国民众新加入了医疗保险,美国总体医疗开支占GDP的比值也相对稳定(17%~17.5%)。与此同时,美国医疗费用继续攀升,医疗保险价格以每年30%的速度猛增,高价药物丑闻层出不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7年10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医改行政命令,旨在扩大医疗保险的选择范围并降低民众的医疗成本。通过放宽小企业提供医保计划的相关规则,以及有关短期医疗保险计划的注册登记的规则,对奥巴马医保法案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削弱。

英国医疗体制改革迈向内部市场化进程。英国的卫生医疗体系也称为国家健康服务体制(NHS),为全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同时又保持较低的医疗健康费用支出。英国的这种全民医疗保健体系,服务效率及质量低下,开支庞大。英国医疗支出占财政预算的“大头”,即整个国家预算的近10%。2/3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账户出现赤字,这无疑加重了医护人员流失,导致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下降。为此,英国于2013年实施新的医改方案《健康与社会保健法案》(The Health and Social Care Bill 2010—11)。新法规定,任何达到价格要求的医疗服务提供商都能参与NHS竞争,即允许私营医疗机构参与到医疗服务市场竞争中。改革的主要精神是减少政府在医疗健康体制中的作用,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实行进一步的管办分离。这一政策对患者和医院进行了松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发挥竞争在政府购买服务中的作用,推进了英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德国医疗体制改革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德国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第1个建立全面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德国医疗制度代表着国家强制下以国民参与为主的医保模式,这既与美国商业化医疗模式不同,也与英国全民福利医疗模式不同,由于该模式覆盖面广和注重社会公平,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采用了这种模式。截至2017年底,德国参保人数达1010万。医疗健康总支出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保障了民众享有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德国2013年起启动新一轮新政府医疗改革,其医疗改革的基本目标包括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强化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竞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减少医疗服务的不平等等。私有化是德国医疗体系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过去的10年,德国几乎减少了25%左右的公立医院,而德国的私人医院却在快速增长。德国医改中小医院和精品医院颇有生命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逆势生长。德国医疗体制改革增加了医疗服务的平等性,加强了法定医疗保险与私人医疗保险之间的竞争。

(二)生物医药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

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许多国家都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作为提高本国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纷纷制订发展计划,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例如,美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生物技术产业激励政策”,并于2017年发布《2017年生物技术管理协调框架》《国家生物技术产品监管体系现代化战略》以及《为未来生物技术产品做好准备》等文件,进一步推动生物技术产品监管体系现代化,预测并把握未来5~10年生物技术产品发展趋势,持续增加对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欧盟发布新的战略创新和研究路线图,构建资源效率高、可循环的生物基经济,欧盟生物基产业联盟(The Bio-Based Industries Joint Undertaking)宣布《2017年生物基研发行动预算》,将投入8100万欧元用于项目研发;英国政府早在1981年就设立了“生物技术协调指导委员会”,采取措施促进工业界、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大对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的投资,并于2017年发布《生命科学产业战略》,构建英国生命科学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宣布未来5年持续投入3.19亿英磅,支持生物科学研究;新加坡制定了“五年跻身生物技术顶尖行列”规划,5年内将拨款30亿新加坡元资助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印度成立了生物技术部,每年投入6000万~7000万美元用于生物技术和医药研究。

少数发达国家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处于产业主导地位。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总数已达4000多家,其中76%集中在欧美,欧美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销售额的93%,而亚太地区的销售额仅占全球的3%左右。美国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70%以上。美国已形成了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罗来纳、圣迭戈5大生物技术产业区。其中硅谷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占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销售收入占美国生物产业的57%,研发投入占59%,其销售额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除美国外,英国的剑桥基因组园、法国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印度的班加罗尔生物园等,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服务等在内的大量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大部分产值。这些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中崭露头角,对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近20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技术相继取得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治疗方面广泛应用,推进了生物医药的产业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据预测,2022年全球生物药市场将达3260亿美元,迅疾发展的生物医药技术无疑成为极具前景和投资价值的科技领域。目前,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超过2200种,其中1700余种进入临床试验。2017年全球销量前10的药品均被生物药占据,免疫疗法的崛起更是加速了药企之间的竞争,让各个巨头纷纷布局。2017年8月28日,全球知名医药公司吉利德科学宣布以119亿美元重金收购细胞疗法领军企业Kite Pharma,极大地体现了包括CAR-T在内的细胞疗法在治疗癌症方面的价值。2017年8月3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批准全球首款CAR-T药物(Kymriah)上市,标志着基因疗法正式走上疾病治疗的舞台。此外,Sangamo生物技术公司利用锌指核酸酶(ZFN)技术完成全球首例人体内直接进行基因编辑治疗的临床试验,推动基因疗法进入全新阶段。可以说,前沿生物技术频现突破,颠覆性成果不断涌现,生物医药产业正快速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对于健康产业的推动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健康管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大健康领域中的应用领域包括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营养学、生物技术、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成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的动力,为产业战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AI技术在医药研发中扮演着新角色。医药研发是整个医药产业链的中游环节,连接着制药工业,也决定着药企未来数十年的企业价值和生命力。在大数据时代,超级计算机促进了合理药物设计研发,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升级,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处理器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的资源模式的出现,使得AI技术与计算生物学、计算化学密切结合,进一步为传统的药物发现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增添了新功能,加速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虚拟筛选等的研究进程。这可以缩短药物发现时间、提高结果质量以及大量节省成本。据统计显示,目前AI新药研发的海外创业公司约有14家,共获得融资2.7682亿美元,其中来自英国的Benevolent AI融资金额就高达1.406亿美元。Benevolent AI公司主要是利用其开发的JACS(Judgment Augmented Cognition System)人工智能系统,集中处理大量高度碎片化信息,从散乱无章的海量信息中,提取出能够推动药物研发的知识和新的可以被验证的假说,从而加速药物研发的过程。公司在早期临床发展方面有20余个项目,如ALS(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此外,还有3~4个二期项目,其中一项涉及了bavisant在治疗帕金森患者的睡眠问题时的疗效。

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前景广阔。可穿戴设备可用于对个人的生活和运动进行跟踪并提供数据共享,尤其是在医疗领域里可穿戴设备备受关注。全球医疗资源供给严重短缺,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供需缺口为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带来机遇。一方面,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提供的实时监测,尤其适合当前医疗领域在慢性病管理的应用。另一方面,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的即时性,为医疗机构调配医疗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支撑,医生可根据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的反馈实现即时上门或远程会诊,大大降低了医患两方的治疗成本。近年来,众多海外巨头均加快了在智能可穿戴医疗以及健康医疗数据平台上的布局。其中包括苹果的可穿戴设备AppleWatch和健康数据平台HealthKit,谷歌的GoogleFit等,用户基于相关硬件获取体能生理数据,并通过数据平台进行分析。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实时采集大量用户健康数据信息和行为习惯,已然成为未来智慧医疗获取信息的重要入口。目前美国约有7000万人正在使用可穿戴式跟踪设备来监控他们的身体活动、睡眠模式、卡路里消耗等等。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将实现为用户提供诊断、监测、干预一体化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最便捷和切实的移动医疗健康福利。

区块链在医疗数据方面有着广泛的适用场景。医疗数据目前尚处于孤立、易受袭击的、分散式状态,而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信息的不可篡改、基于共识机制的信息传输和共享3个方面的优势。因此,区块链技术为医疗行业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数据隐私”解决方案,这是一个能做到完全透明却又能尊重用户隐私的方案,区块链技术确保了个人敏感资料数据在全网络使用中的规范化和合法化。区块链技术不仅会改变人们对医疗行业的传统理解,而且将发展成各种新的用例,目前主要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机构医疗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个人医疗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医疗保险和供应链管理4个方面。医疗+区块链的应用在2014年就有应用案例,随着基础技术、底层链条的成熟,这两年的行业化应用数量开始显著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外共涉及14个国家有近60个医疗+区块链相关项目,其中区块链在医疗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上应用最为广泛。位于亚特兰大的Patientory公司正在建立一个全球健康信息互换系统以实现全球医疗数据共享。该公司计划开发一款针对患者的APP,患者可以使用该公司提供的电子货币在该平台上存储个人健康信息,目前融资总额为722万美元。可以预见,区块链技术在解决医疗行业安全性的同时,也能大大降低医保、支付交易、防伪、溯源等环节的成本。利用好区块链技术,将能大幅改变现状,实现医疗行业更好的突破。

(四)医疗旅游成为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医疗旅游作为健康服务业的一种新型产业结合方式,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旅游业、医疗服务业、会展业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旅游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经济和社会效应,特别是医疗旅游强国凭借着高质量的医疗水平、服务和医疗资源吸引游客,给旅游目的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近年来,医疗旅游已成为全球增长较快的新兴领域之一。目前,全球每年跨境医疗人次超过1200万,国际旅游医疗年均增幅可达15%~25%。据美国斯坦福研究调研数据显示,全球医疗旅游增速是旅游业增速的2倍,预计2017年全球医疗旅游的收入将达到6785亿美元,占世界旅游总收入的16%,是2013年医疗旅游收入的1.5倍。

全球医疗旅游业格局基本形成。早期医疗旅游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欧美市场发达的健康医疗技术和医疗产品为其发展医疗旅游奠定了领先的基础。其中,英国作为欧洲医疗旅游业的代表,依靠其放疗用直线加速器、高端图像技术等领先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优越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以及全球顶级水平的私人医院,以至于连各国的政界人物包括国王、总理、政府官员都选择远赴英国接受治疗。医疗旅游产业不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且在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起来,从而涌现出许多新兴医疗旅游城市,泰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以其经济低廉的价格和高效的治疗药物吸引到大批游客。泰国依靠其高品质的医疗水平、尖端的医疗技术、低廉的费用、五星级酒店般的就医环境和服务等,已经成为亚洲医疗旅游的中心。泰国的医疗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占据优势。在质量上,泰国是亚洲第1个获得国际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I)认证的国家,已有42家医院和诊所获得JCI认证。在数量上,泰国总计现有1200家医疗院所,其中471家为私立医院,是亚洲拥有私立医院数量最多的国家。

随着全球医疗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医疗旅游目的地渐成细分市场,以供具有不同医疗需求的患者选择。目前医疗旅游目的地特色相对明显,具有各自的优势。例如,韩国以整形美容著称,日本精密体检最有优势,重症转诊主要去美国。韩国是目前全球整形美容业最发达的地区,从业工程师整体技术水平较高,且还提供与住宿、美容院等相关联的不同服务,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往韩国接受整形美容医疗服务。整形美容业已经成为了韩国的一张名片,成为韩国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并且带动了韩国医疗旅游业的发展,数据显示,2016年韩国医疗旅游收入达到2.34亿美元,保持较快增长;美国高度发达的医疗创新带动了其医疗旅游业快速发展。美国医学界不断涌现治疗新技术和新手段,尤其是在药品研发和诊疗设备研发上引领全球。这些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手段,给疑难病症和肿瘤患者带来了治疗的希望。并且,美国医疗的多学科诊治特色,也提高了癌症这种重大疾病病情复杂患者的就诊质量。美国东北部的麻省总医院、西北明尼苏达州的梅奥诊所、南部得州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逐渐成为全球重症患者赴美就医的圣地。

二、全球健康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分析

健康产业是支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促进医疗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支撑,是世界各国争夺最激烈、最重要的战略制高点之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部署发展健康产业,在各个健康领域争取引领发展的良好局面,强力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

(一)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趋于稳定

近年来,全球医疗健康支出趋于稳定。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计,2017年平均医疗健康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9%,与2016年基本持平。然而,各个国家消费支出差异较大,美国医疗健康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17.2%,远远超过排名第2位的瑞士(12.3%)和第3名的法国(11.5%)。土耳其(4.2%)和墨西哥(5.4%)的医疗健康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低于6%,尚未达到平均水平。

各国平均医疗健康支出差距明显。按人均计算,2017年的经合组织国家人均医疗健康支出平均达到4069美元,高于人均教育支出70%。美国平均医疗健康支出预计在2017年超过1万美元,医疗健康支出成为美国家庭消费的最大支出项目。此外,瑞士(8009美元)、卢森堡(7049美元)和挪威(6351美元)也均高出经合组织国家医疗健康支出平均水平。相比之下,墨西哥、土耳其和哥伦比亚在医疗健康方面的支出则仅为美国的1/10,人均约为1000美元(见图1-1)。

图1-1 2017年全球人均医疗健康支出分布

资料来源:OECD Health Statistics 2018。

全球医疗健康支出持续增长。从支出渠道来看,2016年各项医疗健康支出中增长较快的主要是门诊护理(+4.4%),长期护理(+3.0%)、零售药品(+2.8%)和住院治疗(+2.2%)(见图1-2)。由于各国制定的加强初级保健和避免昂贵的住院治疗的具体政策,以及更广泛地使用当日流动程序,促使了门诊治疗费用的增长。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的长期护理支出也大幅增长。在德国,由于一系列改革扩大了享有公共长期护理服务的人群,其长期护理增长速度几乎是其他医疗健康支出的2倍。在经历了多年的停滞甚至负增长之后,零售药品的支出也再次增长。丙型肝炎治疗药物和一些肿瘤学药物等新的高成本治疗方法的上市,有助于零售药品恢复正增长的速度。

图1-2 全球医疗健康支出各领域平均年增长率

资料来源:OECD Health Statistics 2018。

(二)全球药品市场增速加快

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发展、民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新兴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各国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全球药品市场呈持续增长趋势。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7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总额由8993亿美元增长至1128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8%,高于同期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见图1-3)。未来几年,随着大量创新药的专利保护不断到期,创新药研发成本不断上升,以及各国政府对医疗费用支出的总量控制,药品市场规模及增速将出现明显的地区差异。

图1-3 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IMS Health。

全球药品销售中生物药表现突出。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销售金额TOP10治疗大类中(以CPHIIC分类计),抗感染药位于第1,且与其他类别的差距较大,但考虑到抗感染的采样品种数最多,而生物技术药物有很大一部分是单克隆抗体,与排名第10的抗肿瘤药加和后并不弱于抗感染药(见图1-4)。而单品种年度价值(总金额/品种数)更能反映具体领域的市场贡献,就单品价值而言,生物技术药物远高于其他类别,市场潜力巨大。细分到治疗小类,统计品种数量排名前10的领域,多为经典传统用药,市场占比在1%~2%,单品种价值不高,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真菌药、抗组胺药、头孢菌素类药等。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单克隆抗体,市场占比和单品价值都很高。

图1-4 全球医药销售市场金额TOP 10治疗大类分布

资料来源:PDB全球销售数据库。

全球新药研发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势头。从技术创新、研发管线到临床审批、上市销售,2017年全球新药研发表现突出,为新药市场给出了更高的期望值。科睿唯安的新药报告The Year’s New Drugs&Biologics 2017显示,2017年全球首次批准了113个新化学药和生物药。其中,有52个新药在2017年已经上市销售,包含7个首创新药(first-in-class)和36个扩展品种(新适应症、新复方组合、原有产品的新配方);还有25个品种已批准但未能在2017年12月31日之前上市销售。抗肿瘤药物仍然是全球药物硏发和上市最热门和最活跃领域。在全球52个已上市销售的新药中,抗肿瘤药物以17个占据首位,占比约为33%,远超过第2位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6个,12%)。在全球113个新药中,抗肿瘤药物有22个,占比接近20%。全球获批的22个抗肿瘤新药中,共有10个不同类别的激酶抑制剂(包括1个共包装产品)、5个单抗(包括1个抗体偶联制剂)、2个全新靶点的first-in-class类首创新药、2个CAR-T细胞免疫疗法药物、1个PARP-1/2抑制剂、1个影响细胞周期抗肿瘤药和1个抗肿瘤疫苗产品。

全球药品市场仍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2012—2017年推出的新药物销售中,有64.1%是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18.1%在欧洲市场销售。然而,随着大量专利到期以及仿制药的广泛运用,欧美国家药品消费支出(特别是在慢性病治疗领域)的增速显著下降,欧洲5大市场的平均市场增长率为4.4%;而以中国、印度、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发达国家,不断增长的诊疗率、疾病负担从急性病逐步转为慢性病、政府不断扩大医疗服务及保障的覆盖范围等因素将进一步驱动药品消费的快速增长,据IOVIA Institute数据显示,2013—2017年,巴西、中国、印度制药市场分别增长了11.5%、9.4%和11.0%,成为全球医药行业的主要驱动力量。以下将对几个制药大国做重点分析。

1.美国:新药创制能力全球领先

美国的制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备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水平、最多数量的成果储备。其产业链成熟完整,专利保护得力,资本市场结构合理,已经形成多个发展势头良好的产业集群,创造了优越的产业发展环境。2017年可以说是美国医药研发的丰收年,从上市的开创性医药产品到创纪录的仿制药批准数量,美国在药品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开创性医药产品获得加快审批。2017年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大了对创新药物的审批力度,在药品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2017年FDA批准的新型药物和生物制品共计46个,是2016年审批数量的2.1倍,创近10年来最高纪录(见图1-5)。在获批新型药物中,有28个通过一个或多个FDA加速审批程序(expedited review programs)获得批准。

图1-5 2008—2017年FDA批准新型药物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FDA。

“孤儿药”成新药研发主战场。“孤儿药”又称为罕见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罕见病的药品,由于罕见病患病人群少、市场需求少、研发成本高,很少有制药企业关注其治疗药物的研发。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美国在1983年颁布了孤儿药法案(Orphan Drug Act,ODA),以孤儿药法案为起点,美国陆续建立了完善的孤儿药研发鼓励政策。在政策的引导下,全美从1983年只有38个孤儿药,到如今FDA总计颁发孤儿药资格认定超过500余项。2017年CDER批准的46种药物中,有39%是孤儿药(共18种)。在多项对罕见病患者提供帮助的新批准中,CDER批准了近20年来第一个针对镰状细胞病患者的新型治疗方法,以及第一个使用抑制剂治疗A型血友病患者的非血液制剂。对于诊断患有罕见的会导致血管发炎的巨细胞动脉炎的成年人,第一次有了治疗药物。CDER还批准了针对贝教氏症(Batten disease)的新治疗药物,这种罕见病症会导致癫痫发作、痴呆以及其他各种使人虚弱的症状。

仿制药获批数量创下新纪录。FDA希望通过批准高质量低价格的仿制药来促进市场竞争,从而达到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药品可及性目的。2017年6月FDA启动了药物竞争行动计划(Drug Competition Action Plan),并通过推进仿制药优先审评、采取措施阻止某些公司利用监管漏洞恶意拖延仿制药上市等政策手段,仿制药审评积压消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了低价格的仿制药更快速投入市场服务于患者的目的。FDA也创下了历史上年度批准仿制药总数最高纪录1027个,其中包括完全批准(full approvals)843个和暂定批准(tentative approvals)184个(暂定批准是指不允许申请人销售该仿制药品,并推迟最终批准,直到所有专利/独占期到期),并且2017年有多个月打破了以往FDA单月仿制药批准数量纪录(见图1-6)。

图1-6 2017年FDA批准仿制药情况

资料来源:FDA。

快速审评审批制度导致安全性隐患。从临床安全有效角度来看,对加快审评审批也有不同的声音,如美国医学会志(JAMA)2016年发表专家评论,认为2009—2014年上市的83个抗癌药物基本不靠谱。2017年发表文章统计的222个上市新药有2/3存在安全隐患,其中71个有安全问题,61个需要用黑框警示其安全性。因此新药使用者(医生和患者)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性、可用性和可及性。

2.欧洲:创新药重要发源地

欧洲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医疗产业重要的发源地。其拥有顶级的科研学术机构、充分的政府资金支持,诸多医药行业巨头的创始之地。欧洲致力于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创新的治疗方法,正通过研究、推广和引进新的药物来促进其健康产业发展。制药行业是欧洲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欧洲制药工业市场总值预计为2070亿欧元,相比于2016年的总产值1992亿美元,年增长率为3.9%(见图1-7)。

图1-7 欧洲制药工业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欧洲制药工业协会联合会(EFPIA)。

欧洲药物研发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2017年欧洲药物管理局(EMA)批准上市的药物共计92个,其中35个为以前未批准过的新活性物质,2个前沿药物(Advanced therapy medicinal products,ATMPs),19个孤儿药,7个加速审评药物,3个有条件批准上市药物以及2个特殊情况批准药物;EMA拒绝批准的药物共计6个,另外还有14个药物上市许可申请被撤回。获批的药物所属疾病领域前3分别是肿瘤药24个,感染疾病药15个和内分泌疾病药12个,前三类药物占总数的一半。此外,统计数据显示,欧洲在研的药物仍有超过7000种药物,位居研发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治疗肿瘤、神经系统、传染病的药物(见图1-8)。欧洲新一轮的医学创新将为其占据未来全球健康经济重要地位发挥关键作用。

图1-8 2017年欧洲在研药物领域分布

资料来源:欧洲制药工业协会联合会(EFPIA)。

欧洲制药工业面临着诸多挑战。监管趋紧、研发成本上升以及大部分欧洲国家的财政紧缩政策,均对欧洲制药行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同时,巴西、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市场和研究环境迅速增长,也导致部分经济和研究活动逐渐从欧洲转移到这些快速增长的市场。因此,欧洲采取一系列措施提供其制药工业竞争力。欧洲制药行业强大的研发力量使其保持了全球主要医药研发中心的地位。2017年,欧洲制药行业的研发投入约为3.52亿欧元,直接投入研发人员约75万人。欧洲制药工业协会联合会(EFPIA)制订了欧洲“创新药物计划(IMI)”。该计划利用医学分子技术,重点发展癌症、大脑失调、新陈代谢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炎症等疾病的新药。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有IMI项目组合99个。另外,欧洲作为临床研究的领先中心,制订了综合患者筛选计划(IPSI),通过将制药公司、调查人员、监管人员和患者聚集在一起,建立一个共享患者筛查数据和生物标记结果的公共平台。这将允许患者考虑参与临床研究,以便于将筛查结果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评估,从而增加找到符合医疗状况的研究结果的机会,保持欧洲在全球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地位。

3.印度:全球仿制药巨头

印度医药市场规模加快增长。中产阶级家庭规模的扩大,医疗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医疗保险普及率的提高,大大促进着印度医药行业的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6年印度医药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64%,2017年印度制药业市场规模预计为296.1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7.4%(见图1-9)。到2020年,印度可能会成为全球制药行业增长速度前三大医药市场之一,绝对规模可能是全球第6大市场。2017年印度的医药出口额为172.7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200亿美元。2017年印度制药业完成了46宗并购交易,价值14.7亿美元。印度的生物技术产业发达,其中生物制药(包括疫苗,治疗和诊断)是其生物技术中最大的子行业,占生物技术总收入的近62%,为18.9亿美元。

图1-9 印度制药工业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India Brand Equity Foundation(IBEF)。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供应商。印度制药业满足了全球50%以上的疫苗需求,美国50%的通用需求和英国25%的药品需求。2017年,印度公司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304个简化新药申请(ANDA)的批准,其数量约占美国仿制药市场的30%。可以说,印度在全球仿制药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该国拥有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有可能将行业引领到高的水平。目前,全球80%以上用于抗击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均是由印度制药公司提供的。

政府为促进印度制药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印度内阁批准了制药主管部门对外国直接投资政策(FDI)的重大修订,该修订将放宽准入条件,给予外国投资在自动路径下100%限额。这将大大提高印度国家的制药事业,使得印度可以获得世界上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仪器。根据印度工业政策和促进部(DIPP)发布的数据,2000年4月至2017年12月,印度药品行业吸引的累计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额为155.9亿美元。

(三)全球医疗器械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医疗器械行业是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源集聚的高技术产业,许多医疗器械是医学与多种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科技发展水平。近年来,随着各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前景可期,从长期来看全球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将持续增长。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为4030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9.3%,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2%(见图1-10)。

图1-10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公开资料整理。

欧、美、日、中等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庞大。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欧盟、日本共占据全球医疗器械生产市场超八成的份额。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美国医疗器械行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技术水平世界领先。欧盟是全球医疗器械第2大市场和制造地区,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约30%的市场份额。德国和法国是欧盟医疗器械的主要制造国。法国是仅次于德国的欧盟第2大医疗器械制造国,也是欧盟主要医疗器械出口国。日本是全球重要的医疗器械制造国,基于其工业发展基础,日本在医疗器械行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医学影像领域。除发达国家之外,中国也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约14%的市场份额,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领域,产量居世界第1。

新兴医疗器械市场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北美医疗器械市场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从未来市场增量和前景来看将被西欧和亚洲超越。BMI Research风险/回报指数(RRI Index)对不同地区医疗器械市场进行评估(见图1-11),结果显示,未来西欧和亚洲地区将成为未来全球医疗器械领域在较低风险范围内能够获得较高回报的潜力市场。其中,西欧市场拥有较为完善的医疗体系和较为完备的政策制度,该地区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具有较高比例的城市人口和医疗支付能力,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较大,制造业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亚洲虽然面临着重大的监管和操作风险,但却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将出现井喷态势。尤其是中国地区,2016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617亿元,近年来增速超过20%,远高于全球2.2%的增速,也高于中国药品市场规模10%左右的增速。

图1-11 全球医疗器械风险/回报指数

资料来源:BMI风险/收益指数。

高端医疗器械占据主要市场容量。根据Evaluate Med Tech 2017年9月公布的分析数据,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容量最大的10个领域分别是体外诊断、心血管、医学影像、矫形、眼科、普通及整形外科、内窥镜、给药系统、创伤护理和牙科,其中体外诊断器械、心血管器械、医学影像设备和骨科矫形器械几个具有较高附加值的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占据全球医疗器械份额的45%,并在未来5年内将持续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见图1-12)。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个别领域能够和国际巨头企业进行抗争,以迈瑞和联影为代表的龙头品牌逐步开始渗透高端影像市场,开立医疗开始渗透日本企业垄断的高清内镜市场。此外,目前全球对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发火热,多家公司都在积极研发生物可降解支架,如雅培、Igaki Medical、Biotronik等,而中国企业在其中占比超过1/3,其中不乏包括乐普等进度领先的公司。

图1-12 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市场容量

资料来源:Evaluate Med Tech。

风险投资在医疗器械行业较为活跃。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投资规模达29亿美元,美国仍然是投资聚集地,这与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规模分布不谋而合,核心技术是行业发展之本。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重大事件共发生27起,其中,美国获得融资有16起,占比59.3%;中国有3起,占比11.1%。额度最大的3大风投事件具有风向标意义:癌症早期筛查公司Grail获得9亿美元的B轮首期融资,这笔资金计划被用来支持正在进行中的基于高通量测序和数据科学的癌症早期检测Circulating Cell-free Genome Atlas的研究开发和其他大规模临床试验。Guardant Health公司致力于通过血液中的DNA片段测试追踪、检测癌症,获得3.6亿美元的E轮融资。Guardant Health也是一家以体外诊断领域为重点发展方向的公司,由此可见,体外诊断及早期筛查所需研发投入较大,这也表明体外诊断及早期筛查将成为医疗健康的发展重点。Verily Life Sciences是Alphabet旗下的一家企业,致力于研发小型血糖检测仪、智能隐形眼镜、视网膜成像解决方案和手术机器人等设备,从Temasek获得8亿元的融资。这是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中唯一一个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融资,并且融资金额巨大,互联网医疗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美国、欧盟、日本3大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情况与政策监管一直是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关注的焦点,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1.美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领跑者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目前全球40%以上的医疗器械都产自于美国。美国拥有成熟的工业基础及各学科的高速发展,如材料学、电子学、电磁学、自动化、冶金学、生物学等,严格的ISO13485医疗器械生产规范,有效的临床实验条件与严格产品注册流程的规范,同时公平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高效的资本市场也为美国医疗器械市场创新保驾护航。因此,美国有数以万计的医疗器械企业,而且绝大多数是创新性小微企业,精力集中在提升产品创新和验证临床价值上。2017年,FDA批准的新型医疗器械数量达到了95个,是2009年获批数量的4倍(见图1-13)。新批准的PMA和HDE的数量、De Novo Clearances整体上呈上升趋势。2017年FDA批准PMA和HDE的数量为50个,相较于2016年数量回升,而de novo clearances获批的数目为31个,成为近10年来数量最多的一年。从获批的品种类型上来看,心血管相关的医疗器械和IVD相关的器械数目依然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根据EP Vantage的统计,2017获批的50个PMA和HDE中,21个为心血管相关的器械,13个为IVD品种。

图1-13 2017年FDA批准新型医疗器械情况

资料来源:FDA。

美国医疗器械行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美国拥有世界上绝大多数顶尖医疗器械公司,像百特医疗(Baxter)、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 Coulter)、碧迪医疗器械(Becton Dickinson)、波士顿科学(Boston Scientific)、通用医疗集团(GE Healthcare Technologies)、强生医疗(Johnson&Johnson)、美敦力(Medtronic)、史塞克公司(Stryker Corporation)、康德乐(Cardinal Health)等。这些大公司,不仅雇用了各种研发人才,也在孜孜不倦地支持着大众创新。很多医疗器械,如植入性电子医疗器械(心脏起搏器、心房除颤器、人工耳蜗等)、植入性血管支架、大型电子成像诊断设备(CT、PET、MRI等)、远程诊断设备和手术机器人等的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美国医疗器械监管模式不断调整。美国FDA承诺采用的以“最简单标准(least burdensome standard)”来获得医疗器械批准关键信息,并通过《21世纪治愈法案》(21st Century Cures Act)中的规定得到加强和推进。FDA面对各类创新性强的产品,如基因治疗、靶向治疗、再生医学和智能医疗等,积极调整传统的监管模式和方法,以确保监管工作与新兴技术的特性相匹配。例如,对于更新迭代较为频繁的医疗器械,FDA简化了审评流程,不但促进企业对新兴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又能一如既往地保护消费者的安全。除了上市前审评,在上市后监管方面,FDA于2017年9月启动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新的检索工具,使患者、医疗人员和研究人员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到信息,并通过信息分享提高药品安全资料的透明度,有助于促进公众安全用药。

然而,美国医疗器械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近几年,美国企业承受着对欧洲市场出口大幅下滑以及国外同行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一些欧洲国家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和医疗器械进口,或采用其他国家生产的价格更为便宜的替代产品,造成美国医疗器械出口锐减。近年来,来自亚洲医疗器械生产大国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美国医疗器械产业面临的更加残酷的现实情况是,美国政府从2013年起对美国利润较高的医疗器械产业加征占产品销售额2.3%的“专利特许权特别税”,以弥补美国国库的巨大亏空。已生效的这一新法律将使美国医疗器械行业每年的投资至少流失20亿美元以上。

2.欧洲:医疗器械产业占有重要地位

欧洲是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医疗器械市场。欧盟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的重要区域性组织,但真正在欧盟中起到经济“中流砥柱”作用的仍为最早一批加入欧盟的11个西欧国家。据报道,2016年欧洲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1100亿欧元,仅次于美国。欧洲医疗器械行业的雇员人数超过了67.5万人,德国拥有医疗技术行业人员最多,而爱尔兰和瑞士的医疗技术人员的人均收入最高。较高的就业水平表明医疗器械产业在欧洲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欧洲医疗器械产业以德国和法国为主导。据Med Tech Market in Europe报告显示,欧洲医疗器械市场最大的是德国,占欧洲市场的28%,其次是法国和英国,分别占15%和12%(见图1-14)。德国拥有17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商,也是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医疗器械出口国。过去的几年里,德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额已超越日本居世界第2位,目前德国公司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中大约有2/3用于出口。德国医疗器械产业相当于其GDP总值的11.9%。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主要西欧经济体医疗器械产业产值所占国民经济份额;法国是仅次于德国的欧盟第2大医疗器械生产国。法国拥有相对发达的医疗器械产业,进口医疗器械产品与出口医疗器械产品价值相当。进口产品主要集中在MRI、PET、螺旋CT等先进电子诊断成像仪产品以及植入式医疗器械产品(如起搏器和血管支架等产品)。

图1-14 欧洲医疗器械市场按国家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MedTech Market in Europe。

欧盟是全球第2大的体外诊断设备市场。在过去的10年中,体外诊断市场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一直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即使是在全球经济衰退时期,德国体外诊断市场也依然能够实现持续增长。2015年德国体外医疗市场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市场值达22.2亿美元,市场增速为1.2%。其市场占有最大的3个细分市场是:微生物试剂、传染性免疫以及免疫化学试剂。

欧盟医疗器械领域监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2017年5月,欧盟官方期刊(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正式发布了医疗器械法规(MDR,EU2017/745)和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法规(IVDR,EU 2017/746),MDR有3年过渡期,之后将正式实施。体外诊断器械法规(IVDR)转换期为5年,2022年5月4日起强制实行。MDR将有源医疗器械指令(现行的90/385/EEC)纳入了进来,与一般医疗器械指令(现行93/42/EEC)合二为一,IVDR直接取代了现行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指令98/79/EEC。欧盟的医疗领域监管体系法规层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法规、指令、决议,本次新发布的MDR和IVDR,在法规层级上均为Regulation(法规),标志着欧盟当局对医疗设备领域监管的进一步重视,同时也预示着在欧盟各成员国内医疗器械监管的尺度将得到进一步的统一。

3.日本:亚洲医疗器械大国

日本作为亚洲医疗器械大国,在过去的几年里,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都超过500亿美元,未来这一数字还将稳步上升。由于日本已进入高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人占该国总人口的比例已达20.5%,与老年疾病有关的医疗器械产品,包括心脏起搏器、人造心脏瓣膜、血管支架、胰岛素泵、人工关节等植入性器械,在日本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十分理想。

日本是医疗器械产品进口大国。每年日本都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器械和耗材,金额高达6000亿日元,也就是说,日本的医疗器械现在很依赖国外进口。日本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按进口额而非数量排序)主要有:生命支持器械类产品、各种临床用器械、眼科器械及相关产品、成像诊断设备(CT、PET、MRI设备等)、治疗和手术器械、不锈钢制及其他合金制医疗器械、生理数据测定和生命监测类产品、牙科器械、家用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器械、其他类(棉制卫生材料、轮椅、按摩器械等)。在日本医疗器械市场上,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医疗器械产品占有很大比例,日本每年对美医疗器械进口额达70亿~80亿美元。

日本放宽了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日本政府非常积极地支持各医疗器械企业公司将自己的产品出口到外国,同时日本官方在最近几年已经对医疗器械的监管程序做出了简化。日本医疗器械由日本药品与医疗器械法(Pharmaceutical and Medical Device Act)进行监管。该法案在2014年11月25日由原有的药事法(Pharmaceutical Affairs Law)修订而来。并且,2016年6月,隶属于药品安全及环境卫生局(PSEHB)的“医疗器械评价和许可部”建立,用于加强对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和再生医学产品的管理。这三类产品原本隶属的“评价和许可部”更名为“医药评价和许可部”,专注于对药品、医药部外品和化妆品的管理。2016年7月,医疗器械和再生医学产品的GCP条例也被修订,以降低临床试验赞助方及研究者的负担,增加了进行扩大试验的可行性。

(四)保健食品新兴市场呈现快速增长

全球保健食品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从市场发展状况来看,根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报道,2017年全球范围内,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保健食品市场己经步入成熟期,市场渗透率高,接近饱和,销售额出现了直接下降,尤其是减肥食品和低糖软饮料等类别2017年均下降超过5%。而以亚太地区以及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保健食品市场由于起步较晚,市场渗透率低,市场成长快,増长潜力巨大。在全球领先增长市场排名中,埃及和印度占据绝对领先位置。

有机产品在整个保健食品市场增长较快。在市场绝对增长方面,美国有机产品市场保持全球领先,美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有机产品、简单成分产品、无人工添加剂和非转基因产品。此外,美国保健食品主流品牌为了维持美国的市场份额,也纷纷利用有机概念来增强竞争力。此外,中国也是有机产品销售大国。2017年增长率高达19%,这主要由于中国消费者对婴儿产品的安全性尤其关注,所以有机牛奶配方和有机婴儿食品销售火爆。

天然食品在全球销售市场中增长强劲。2017年,天然食品以2530亿美元的全球销量远远超过了功能食品。消费者比以往更希望了解产品所含成分,以获取更少加工和更天然的食品和饮料,这一趋势大大促进了天然食品的销售。更多的消费者喜欢含有蛋白质、矿物质或维生素含量的植物性食品,而不需要进行人工加工。在配方中添加植物成分也是一个主要趋势,由超级谷物、超级水果或菌类制成的食品越来越受欢迎。2017年,中国的天然食品销售超过了美国,其增长主要受天然矿泉水、橄榄油、100%果汁、高纤维面条和坚果、种子和天然混合物的推动。在中国,特别是在一线城市,由于收入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国消费者对这些产品越来越重视。

功能食品同样发展迅猛,2017年全球市场销售额为2470亿美元。虽然美国仍是功能食品销售最大的国家,但功能食品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亚太和东欧地区,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含有益生菌、欧米茄或维生素等功能性成分的产品,以弥补日常饮食中的营养不均衡,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以下重点介绍几个保健食品产业较为成熟的地区发展历程:

1.美国:成熟的保健食品市场

保健食品在美国通常被称为膳食补充剂或饮食补充剂(dietary supplements)。美国的膳食补充剂主要包括维生素类产品、草药/植物类产品、特殊补充剂产品、替食型补充剂产品、运动营养类产品等。自美国《膳食补充剂健康及教育法案》(The 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 of 1994,简称“DSHEA法案”)于1994年颁布以来,美国的保健食品市场迎来了高速的发展。据估计,美国保健食品的销售额在2017年达到361亿美元。随着美国的“婴儿潮”一代(特指美国“二战”后生育高峰)逐渐步入老年,他们对维系健康生活方式的渴求和强劲的消费能力,给美国的保健食品市场提供了更多新的发展契机。

与蓬勃发展的保健食品市场相对应的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力度。近年来,FDA也对保健食品良好生产加工规范(cGMP)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底,FDA成立了膳食补充剂项目办公室(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专门负责对保健食品的安全和标示宣传进行监督,新办公室的成立为FDA在监管保健食品市场并确保产品合乎DSHEA法案方面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更严格的监管对保健食品及原料在美国的上市带来了更多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法规要求也从根本上保证了美国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的信心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套餐”成为美国流行保健食品的新形式。如美国生产的一种保健食品,每个小袋内装有蜂花粉1片、蜂王浆1片、人参1片和矿物质1片等几种保健食品。又如有的保健食品由辅酶、维生素软胶囊、复合维生素、人参片等几种各1粒组成。在其包装盒上注明了组成“套餐”的品种名称、功能成分、主要原料、适宜人群、食用量及食用方法、储藏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2.澳大利亚:全球化的保健食品销售

在澳大利亚,保健食品亦称为补充药品(Complementary Medicines),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营养补充品、顺势疗法、芳香疗法产品和草药,也包括中药、阿育吠陀、澳大利亚本土和西方草药。澳大利亚补充药品行业在过去30年里已发展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产业。澳大利亚有82家补充药品制造商,具有较强的制造能力,预计澳大利亚的补充药品生产将继续扩大,2017年生产年增长率约为3.9%。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持续高需求推动了其稳定增长,根据澳大利亚CMA Complementary Medicines Australia(2018)报告显示,2017年澳大利亚补充药品行业收入达到49亿澳大利亚元,在过去的5年中,该行业复合增长率达到14%。

澳大利亚对补充药品的需求旺盛。在澳大利亚,使用补充药物的消费者人群有810万人,比2011年的660万人增加了22.7%。此外,补充药品还通过500家药店、3500家超市和1500家保健食品商店出售。澳大利亚补充药品以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为主,其2017年销售额占补充药品的57%,且仅在过去的10年中,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的销售额就增加了1倍,如图1-15所示。

图1-15 澳大利亚保健食品市场分布

资料来源:Complementary Medicines Australia(2018)。

澳大利亚补充药品销售已遍布全球。澳大利亚保健食品行业60%以上的公司从事出口活动,Blackmores和Swisse等澳大利亚品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信任。Blackmores和Swisse是澳大利亚知名度非常高的保健食品厂商,在本土市场中品牌辨识度分别达到了88%和86%。其中,2017年澳大利亚保健食品市场销售中,Swisse贡献了34.14亿元,占比42%,成为业绩最好的公司。除Swisse之外,澳洲健康品牌Blackmores的业绩也不错,2017年下半年营收达17亿元人民币。

3.日本:充满创新的保健食品市场

保健食品在日本被统称为健康食品。日本市场的健康食品一般有以下几类:特殊用途食品、保健功能食品(含特定保健用食品和营养功能食品)、健康辅助用食品、其他各种健康食品。日本的保健食品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最早从1960年开始市面上流行保健食品,可以说几十年来保健食品市场一直是呈向上趋势。根据日本健康产业新闻的统计,2017年日本健康食品市场规模比上一年度增长1.9%,达到约1.22万亿日元。虽然没有达到顶峰之年2015年约1.29万亿日元,但已经是有统计以来第3高的年份。这一方面是因为药妆店数量增加和海外游客购买的双重利好,另一方面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电商渠道的快速成长也推动了市场的扩大。

日本健康食品市场以健康膳食补充剂为主。虽然2017年日本没有爆发性增长的健康食品,但维生素、矿物质等基础健康膳食补充剂,以及青汁、乳酸菌等一直以来的实力派商品支撑了市场整体的稳定。2017年畅销的商品首先是乳酸菌,其次是青汁、维生素、矿物质等。减肥类是根深蒂固的人气商品,亚马逊平台上蛋白粉也非常畅销。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日元的青汁,已经根植于通信贩卖、药妆店渠道。果昔及蔬菜果昔类的商品因为与乳酸菌配合性非常好,也带动了销售。根据东京都的调查,58%的居民蔬菜摄取不足,从营养补充的角度来说,青汁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地位已经无法撼动。

日本的保健食品通过各种“微创新”,以“人性化”为最高目标,让消费者乐于接受。例如,中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中药类保健食品的功能虽然不差,但却多少带点苦味,但是日本保健食品公司却通过改良,让中药类保健食品变得更容易下口。另外,日本医药品保健食品公司的创新,一直都围绕消费者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进行产品开发,缔造了许多创新产品,填补了市场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