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排污权交易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河南省环境资源的现状

1.3.1 河南省水资源现状

由于河南省是一个干旱、半干旱的地区,全年的降雨量非常少,水资源比较缺乏,全省的水资源开发、使用情况也不是很理想。再加上河南人口比较多,人均水资源量仅有454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6,水资源区域分布以及在不同季节和年限内的差异性也非常大。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世纪末,全省的水库拥有量为2400座左右,库容共267.61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有20座,库容为220.5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有100座,库容为26.88亿立方米;其余为小型水库,库容大约为20.15亿立方米。

从表1-4可以看出,河南省管辖的四流域的水质在不同时期也有所不同。在汛期,全省水质有接近32.3%的河长水质在Ⅲ类或者以上标准;在Ⅳ、Ⅴ类,即符合工业、农业用水标准的河长占19.6%;然而水质劣于Ⅴ类,遭到严重污染的河长却占到了48.1%。除了长江流域的水质在汛期有较大比例能够达到Ⅲ类以上标准之外,其余三个流域的水质劣于Ⅴ类的比重分别是76.7%、50.0%、47.5%。从非汛期水质的总体状况看,全省整体优于Ⅲ类、达到饮用水源标准的河长比重为31.3%,遭到严重污染、失去功能的河长比重为43.6%。非汛期水质除了海河和淮河两大流域劣于Ⅴ类水质标准(分别占河长比例的76.7%、43.2%)之外,总体水质还差强人意。

表1-4 2009年河南省辖四流域水质评价结果

表1-5 2011年河南省区域供、用、耗水量统计

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不一样,其对水资源的供求也有所不同,经济水平高的地区耗水量比较大。全省各个地区的供水主要源于地下水,并且地下水基本上能够满足耗水量的需求,但是农林渔业的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重较高。

如图1-2和图1-3所示,河南省浅层地下水的开采利用率过高,而地表水利用率以及水资源总量的利用率较低,开发、利用存在不合理的现状,并且省内管辖的四大流域的水质整体污染比较严重。

图1-2 2011年河南省流域水资源利用图

图1-3 2011年河南省地表水质比重分布状况

1.3.2 河南省大气环境资源现状

河南省在冬季主要是靠烧煤炭取暖的,冬季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再加上一年之中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大范围受低气压控制的状态,受到静风等不利大气条件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很难扩散,全省整体的空气湿度大,低温条件下,在灰霾的基础上会产生大量以灰霾为主的雾,对大气环境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最近几年,随着全省机动车数量的飞速增加,机动车尾气、加油站每天排放出数量惊人的污染大气环境的污染物,这些物质会和氮氧化物、硫化物以及碳氢化合物等发生光化学反应。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气环境污染的程度,还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大气环境的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和破坏,加大了全省大气环境污染的程度。

2005年,对大气环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为301天,占全年天数的比重为82.5%,比上年增长了7.0%。其中,信阳、许昌、南阳等1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良好,开封、焦作等7个城市为轻度污染,同2004年的统计相比,空气良好的城市增加了两个,中度和重度污染的城市减少为零。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接近15500亿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62.45万吨,其中工业方面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7.11万吨,占全省排放量的90.56%,而生活方面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15.34万吨;煤烟排放量为92.84万吨,工业排放量占92.33%,高达85.72万吨,而生活排放量为7.12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高达70.43万吨。

图1-4 2011年河南省大气环境质量统计

从表1-6可以看出,当时河南省大气环境的污染指数较高,整体情况比较糟糕,都在0.5以上,洛阳、济源、郑州等地污染指数为0.8~0.9。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最近几年呈下降趋势。

表1-6 2008—2010年河南省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

2011年环境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河南省工业废气排放量为40805.34亿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137.05万吨,比2010年下降了4.85%;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66.54万吨,比2010年上升了4.76%。全省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与2010年的排放量相比,分别下降了3.08%、1.27%、4.85%,然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却上升了4.76%。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主要是对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大气质量均为良好,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但是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处于不断降低的状态。

2012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百分比为89.3%,有蓝天白云的日子比2011年多12天,上升了0.8%。漯河、信阳、周口等7个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百分比在90%以上,焦作、郑州、洛阳等11个城市空气质量累计百分比在80%以上。在18个省辖市中,除了许昌和平顶山两市的大气质量为轻污染之外,信阳、新乡、鹤壁等16个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全省整体大气环境质量有好转的趋势。但部分城市中酸雨发生率偏高,全省降水在2006年的平均pH值为6.2,酸雨发生率为1.4%左右,相对于全国平均值来说偏高。出现酸雨的城市分别是洛阳、南阳、济源3个城市,其中洛阳市酸雨的发生率已经超过了20%。

整体上看,河南省2012年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量同比分别降低了6.3%、10.8%,有降低的趋势,加上对大气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全省大气环境资源发展的前景不错。但是,就现状而言,仍面临着众多的大气环境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1.3.3 河南省土地资源的现状

截至20世纪末,河南省土地总面积为16.55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554人/平方千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四倍多;人均土地资源量仅为0.18公顷,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不足平均值的1/4,具体而言,用不足全国1.7%的土地养着占全国8%左右的人口。作为全国最古老、最大面积的农业开发区,河南省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相对较高,而可以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特别是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

农用地面积为1183.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1.5%,其中耕地面积为811.03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面积的68.5%,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9%;旱地面积为412.9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0.9%。林地总面积为283.16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面积的23.9%,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7.1%。林地在全省各地均有分布,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南阳市,最小的是漯河市。

河南省的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51.4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5.1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83.4万公顷,占全省建设用地面积的72.9%,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1%。其中,城镇用地面积为22.56万公顷,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面积的12.30%;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36.75万公顷,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面积的74.56%;独立工矿用地面积为19.42万公顷,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面积的10.59%。地域分布大体与人口密度分布相对应。全省未利用地(苇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等)面积为220.7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3%。

河南省土地资源当前的情况具体如下:①土地利用率比较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小。全省土地利用率较高,然而土地垦殖率却不足49%,二者在全国各个省市地区的情况当中均居前列。未利用的土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33%,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仅有33万公顷。②受南北气候过渡性和东西地貌差异性的影响,全省的农用地地域分布有着明显的过渡性。耕地面积接近75%集中分布在占全省土地总面积55%的平原地区,剩下的25%分布在占全省土地总面积45%的山地丘岗地区。林牧用地面积2/3以上集中于山区,面积较大的平原地区却不足1/3。③东部黄淮海平原区和南阳盆地区水、热、土的组合条件较好,是全省耕作农业发展的主体;西部山区水土条件相对较差,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投入产出率低,适宜发展林、果、牧业;南部地区有较好的水、热条件,土地开发条件较好,潜力亦较大。④全省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1%,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点占地过多,这个比例高于北方多数省份,甚至超过了部分南方人口密集的省份。⑤全省牧草地面积极小,其面积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1%。

当前,河南省土地资源的形势很严峻。第一,耕地数量锐减,人地矛盾加剧。第二,耕地生产潜力挖掘不足,全省低产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5%,由于受水资源条件、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制约,农田水利设施的不完善,以及耕地利用上的粗放与掠夺性等原因,现有中高产田的利用率低下。全省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率低,农业生产结构、种植结构不尽合理,耕地利用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高产低效、低产低效的问题,从而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虽然全省整体水、热条件优越,但耕地复种指数不足150%。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中,尚有40万公顷左右的闲散地和废弃地未被利用。第四,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万平方千米,占丘陵、山区面积的41%。广大平原地区的农田防御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黄泛区林木覆盖率相对较低,加之不适当的毁林开垦,导致地面裸露,水土不能保持,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第五,乱占、滥用、浪费土地问题突出。第六,由于河南省对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在阴雨天气中,对土地资源的污染非常严重。

从河南省实际情况可知,在土地利用与管理上也面临着不少的矛盾:一是耕地压力大。全省现有人均耕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耕地分布不平衡,质量差,利用水平低,退化严重。满足人口与消费的增长,解决好粮食问题仍将是河南省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二是河南省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由东部向中西部的转移,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有较大的增加,用地供需之间及各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三是河南省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开发利用难度大,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做到适度开发,同时将一定量的耕地退耕。另外,限于现阶段全省经济综合实力还不是很强,特别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支持不发达地区的耕地保护、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的财力显得不足。四是粮棉生产的比较利益低,现行利益分配格局不改变,保护耕地的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