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经济圈又称大城市群、城市群集合、大经济区、大都会区或都会区集合,是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渐多出现的中文地域经济用语。城市经济圈不仅是一国经济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世界经济的重心区。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交通、通信条件下人口、资金、物资、技术、信息高度集聚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经济圈的发展经历了均衡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倾向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协调性发展战略三个阶段。经济圈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城镇化战略的实现方面均产生了较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形成了许多的城市群,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三五”规划中,通过发展城市群,促进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共同振兴。
本书以成渝经济圈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成渝经济圈的形成及发展状况,构建了成渝经济圈经济效率评价指标,对成渝经济圈经济效率评价和经济圈空间结构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为:
首先,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成渝经济圈城市经济效率进行了空间的量化分析,可知成渝经济圈城市群已形成实际意义上的经济联系网络,城市群内的经济联系比较紧密;成渝经济圈的空间分布内基本形成了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驱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的格局,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成渝经济圈城市群内存在明显的城市子群,城市群的网络协同力正逐步发挥作用。但是成渝经济城市群大多数城市经济效率都呈现出无效状态,而这些无效单元均存在要素资源的冗余量偏大,投入相对过剩,产出相对不足,资源利用水平较低,经济效率低下的问题。
其次,在已有的成渝经济圈空间结构变量基础上,引入经济开放水平、政府干预程度、科技教育水平、信息化水平、产业结构等控制变量,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来建立成渝经济圈空间结构对经济效率影响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单中心结构对经济效率的提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显著性较低;分散度对成渝经济圈的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即空间集聚可以通过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带来成渝经济圈经济效率的提升;成渝经济圈人口规模扩大也能够显著提升其经济效率,并在单中心和集聚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中起到决定作用;成渝经济圈内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是影响经济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的向勇书记、舒志乐副院长、顾鸿飞副书记、项勇教授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同行和同事卢立宇老师、郝利花老师、徐姣姣老师、谭璐薇老师、张志盈博士的帮助和建议。在本书编写的具体工作中,感谢魏瑶同学、梅佳欣同学、熊仁凯同学带领的研究生创新团队参与完成调研数据收集、调研资料整理、文献资料的归纳和分析、软件信息处理等所做的大量基础性工作。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吸取了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本专著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因此,对这些学者表达中心的感谢。最后,也特别要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张利影编辑,在本专著的选题、立项申报以及编写过程中给予的大量帮助和支持。
编者
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