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编辑学概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美术编辑学概述

美术编辑学关注内容视觉效果的提升,立足于人的视觉感受,通过创造与改善视觉形式,改进传播效率、提升接受效果。在美术编辑学专业中,美术技法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奠定了学科的基础,发布载体与科学技术的革新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图文并茂的多元阅读需求推动了学科的发展。提高信息的认知与审美要求,探索视觉规律,有助于建立规范的美术编辑表达体系,提升美术编辑行业的专业水平。

1.1.1 美术编辑学的专业定位

美术编辑学是研究以美术技法表现信息的综合学科,具有美术性、技术性、编辑性三重属性。美术编辑学是在现代社会信息内容猛烈增长、传播发布渠道快捷多元的背景下产生的,致力于通过视觉手段影响人的视觉感受,从而提高信息内容传播效率与接受效果,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信息传播的要求与对个人体验的关注。

1.美术编辑学的背景

美术编辑学源于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社会重要的资源,内容的丰富与传播速度的加快,影响了人们观看阅读、新知交流与商业营销的需求。

1)观看阅读的需求

信息社会的科技进步建设了多种传播渠道,在人类文明积累的基础上,加快了传播信息速度,使内容极大丰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行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多种内容,从中进行选择,接收自己获取更方便、阅读更快速、理解更便捷、心情更愉悦的内容。

在人们的注意力有限与传播渠道多元推动下的内容竞争中,需要美术编辑从视觉上对信息内容进行整理,提高读者视觉的阅读效率与心理愉悦度,刺激与延续人们阅读观看的兴趣。

2)新知交流的需求

传播渠道的建设与传播速度的加快缩短了地域距离,地球村的概念体现了信息沟通与交流的全球化景象。相比于语言文字的地域性,美术编辑学所关注的视觉形式是跨越地域界限的最佳工具,有助于帮助内容“走出去”进行全球化交流。

信息时代通过虚拟技术,加强人与环境的互动,需要美术编辑学注重人的感官沟通,在平面与立体的空间维度加入时间维度,提供立体、多维、多元的效果,使人获得全方位感受。

3)商业营销的需求

信息社会源自信息成为与农业社会的物质、工业社会的能源一样重要的资源。内容是信息的形式体现,新闻传媒、办公文秘、广告宣传等注重内容的生产与流通,在信息社会创造了更高的价值,衍生出创意文化产业等通过创意内容的生产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形式。

将信息内容作为产品与消费品推向市场,需要美术编辑从视觉上对信息内容进行包装,从而提高人们从感官至心理上的接受度,促进更多、更高品质的文化消费。

2.美术编辑学的对象

美术编辑学围绕内容的视觉效果展开,旨在通过美术编辑对图文内容的呈现形式进行视觉效果的调整、修饰与创造,从而实现规范有序的阅读观看结构,提高人们接受与理解内容的效率,提升审美愉悦感。美术编辑学关注的对象包括内容与视觉两方面。

1)内容

内容是事物内部包含的意义,是具有意义的信息,是美术编辑学所处理的主要对象。内容的存在使美术编辑学不仅关注文字、图像、声音等记载内容的外在形式,还关注其中所包含的意义,追求符合、再现、重构、创造内容,实现内容的有效传播。比如对于文字这种常见的内容记录形式,美术编辑会通过字体、字号、对齐方式等的改变,实现视觉效果的统一与变化,规划信息等级与层次,引导视线定位与移动,提高阅读效率。

2)视觉

视觉通过眼睛感知外界,是最重要的感觉,至少有80%的外界信息通过视觉获得。美术编辑学关注的视觉是站在人的角度、从人的体验出发,重视人看到事物后的感受;形式是从客观实物的角度出发,关注人所观察的事物形态。

美术编辑学所关注视觉既是形式也是意义,不仅具有吸引眼球、提升内容接受愉悦度的心理效果,更具有帮助读者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更多内容的现实意义。视觉语言的提出可有助于理解美术编辑的功能与意义,如同文字编辑针对的是文字内容,美术编辑针对的视觉形式也是一种语言,一样能够传递意义,比如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能表达与传递意义,再如用烟斗和高跟鞋的图标标注在卫生间门口,无须标注文字就可以分辨不同房间的属性。

3.美术编辑学的属性

美术编辑学是从对美术编辑的专业职能与行为的探索中产生出来的,美术编辑学的属性源于美术编辑的实务。

在美术编辑实务中,美术编辑是根据内容需要产生的专门岗位与职业能力,既是一种职业身份,也是一种专业行为。美术编辑的意义借助“三分画七分裱”来理解,将内容看作是画,美术编辑就是通过视觉的装裱使其更美化更易读,使阅读达到悦读的效果。不仅如此,美术编辑所针对的视觉形式不单是内容的附属品更是内容承载者,由于形式特别是固定化、程式化、仪式化的形式具有创造、产生和传承文化的作用,因此美术编辑还具有创造内容、塑造意义的功能。

作为专业行为,美术编辑是采用美术技法,根据视觉规律,对信息元素进行选择、整理、组织、加工、记录并优化传播的编辑过程,包括新闻出版、公益宣传、办公文秘、商业营销,涉及报纸期刊、图书出版、电视栏目、网络平台、手机媒体、宣传画册、展览展示、标志设计、广告包装、营销管理、文案文件等。

作为职业身份,美术编辑简称美编,是专业从事此项工作的人。随着美术编辑工作领域的扩展以及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与美术编辑这个岗位身份称呼相关的还有平面设计、美术设计、艺术指导、美术总监、视觉总监等。这项职业应现代传媒竞争需要从传统编辑领域获得新生并兴盛,形成为专业人员设置的专职岗位。

从事美术编辑必须具备“美”即艺术的专业修养、“术”即技术的实用操作与“编辑”即记录内容的功能。因此美术编辑学具有三重属性,艺术属性、技术属性与编辑属性。

1)艺术属性

艺术属性是美术编辑学的本质属性,是美术编辑区别于其他编辑的最大特征,体现了美术编辑表现美、创造美、规范美、契合视觉传播规律的特点,以专业化的美术技法实现对大众美术趣味的满足与提升。美术编辑的艺术属性来源于绘画的平面视觉、雕塑的立体视觉、图案的逻辑视觉、透视的空间视觉以及造型的再现力与创作的表现力。

2)技术属性

技术属性是美术编辑学的共有属性,既是艺术与编辑相结合的需求,也是实现两者衔接的保障,体现美术编辑运用科技、选择器材、结合载体、针对实际需求与传播环境,将构想转换为现实的特点。技术属性源自出版物的印刷工艺、影像的处理技术以及数字与网络技术对视觉的影响。

3)编辑属性

编辑属性是美术编辑学的固有属性,是美术编辑区别于其他艺术设计的功能特征,体现美术编辑收集、分类、组织、传播信息的特点,包括作为语言书写符号的文字、按科学规则排列组合的数据、形象思维的图像、心理联想的色彩、承载信息的版面。美术编辑的编辑属性来源于文字、数据、图像、色彩、版面对信息的记录性与表现性。

4.美术编辑学的情境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内容急剧增长提升了人们对内容接受效率与心理感受愉悦度的需求,美术编辑的功能定位从插图、版面设计等单一行为转而面向多种载体,涵盖报纸、杂志、图书等静止画面,影视、网络的活动画面,户外电子屏新闻的立体画面,办公文案、机构组织的整体形象,形成与新闻传播、营销、科技结合的全新定位。

1)应用领域

随着美术编辑的专业化加深与大众化普及,美术编辑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从工作内容的类型来区分,包括新闻领域、商业领域、办公领域、公益领域。

新闻领域主要涉及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出版、电视栏目、网络平台、手机媒体等;商业领域主要涉及企业与产品的广告推广,包括标志设计、广告、产品包装等;办公领域主要涉及工作与管理规范视觉,包括名片、公文、文具、证件等;公益领域主要涉及公益理念与相关实践活动的宣传推广,包括宣传画册、展览展示等。

2)展示环境

从内容传播的载体来分,包括纸张等平面载体、影像等活动载体、户外广告与包装等立体载体、手机平板等便携媒体。

3)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体现在平面版面活动化,平面版面可表现活动影像;活动画面立体化,活动画面具有立体效果;视觉效果感官化,在视觉之外,增加听觉、嗅觉、味觉效果;视觉应用触控化,人对视觉效果的控制不再通过复杂的机械,以简单的行动即可触发。

1.1.2 美术编辑学与实用美术

实用美术,又称应用美术,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具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属性。美术编辑学与实用美术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对于美术的应用具有特定的目的,只是美术编辑是特定针对编辑主旨进行的美术的“命题作文”,实用美术为美术编辑学在美术应用上提供了先行研究。

1.实用性

实用美术一度与工艺美术画等号,工艺美术是将物质生产和美的创造相结合进行的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实用美术不仅限于与物质结合的美术,还包含各种以实用为目的美术行为,遍及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涉及工业生产、建筑建设、环境空间等领域。实用美术是相对于纯艺术美术的名称概念,并伴随着工业生产与数字科技普及于大众生活。

1)纯艺术美术与实用美术

纯艺术美术,也称纯美术,与实用美术相对于而言,纯美术是通过美术的表现形式,针对人的精神思想,实现审美价值;实用美术则是针对特定的用途与目的,通过美术形式来促成实用价值。纯艺术美术与实用美术既具同源性,又有相对性。在古希腊文中,掌握制衣、园艺、医术等手工技巧的手艺人与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家都是“τεχνιτων”,这时偏向精神属性的纯艺术美术与偏向物质属性的实用美术是一致的,都是后天练就的人工技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手段的成熟,技艺的一部分与科学结合,形成科技,另一部分发展为艺术,因此英语用源于希腊文“τεχνικον”的techonlogy指代技术,用源自拉丁文“ars”的art来指代艺术。在中国的传统美术教育中,“技”和“道”有着严格的区分,“技”相当于实用美术,“道”相当于纯艺术美术,由画工所作的以实用为目的的作品被定义为“技”,或称为“艺”,文人士大夫以修养身心为追求的书画作品被认为是“道”。现代美术教育中,纯艺术美术为绘画、雕塑等,实用美术为平面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等。

2)大工业生产中的艺术

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冲击了精致耗时的手工艺,机械化大生产为民众提供了低成本的产品,但由于机器生产追求技术与材料,注重成本与效率,一度忽视美感,一些艺术家注意到这一状况,着手进行改变,其中影响颇大的是德国包豪斯学院,其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口号,将美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严谨的理论为依据,与实际需求结合。倡导几何造型,以适应大工业流水线的制造,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了理性、简洁的艺术风格。

2.科学性

纯艺术美术与实用美术在美术教育中形成了美术类与设计类的不同专业。美术类专业侧重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的培养;设计类专业则在美术基础上,根据工业、环境、服装、动画等社会不同行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应用美术技能。在包豪斯学院等现代美术教育的实践推动下,实用美术教育形成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内容,在三大构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行业的实际需求,对美术技能与理论、实用技术与材质等进一步细分。

1)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在二维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综合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对点、线、面等视觉元素进行编排和组合,借由视觉所引发的人的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构成形式主要有重复、近似、渐变、变异、对比、集结、发射、特异、空间与矛盾空间、分割、肌理及错视,等等。

2)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是用一定的材料在视觉的基础上,根据力学原理,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的构成方法。立体构成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等,研究空间立体形态和构成法则。立体构成有半立体构成、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成和综合材质立体构成。

3)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因此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1.3 美术编辑学与编辑学科

编辑学科研究编辑工作规律,虽然对内容的编辑整理古已有之,但形成一门学科是近几十年来媒体兴盛推动的结果。编辑学科是围绕主旨意义对内容进行加工整理的研究对美术编辑学从视觉角度的编辑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1.编辑概念

编辑是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以在整体上构成新的编辑作品的行为以及从事该行为的人。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媒体形式增多,出现了图书编辑、报纸编辑、期刊编辑、广播编辑、电视编辑、网络编辑等不同类型的编辑,在一类媒体中又根据不同环节细分,比如图书编辑就包括加工编辑、编审、校对等不同职能的编辑。

1)编辑内涵

“编辑”一词的含义随着文字与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演变的过程。在中国文化史上,“编”与“辑”最初是两个意义无关联的单字,“编”原意是串联龟板或竹简的绳索,“辑”原意是和谐;到汉代时“编”和“辑”两个字已解释为编次和辑集;南北朝时期两字一起使用,指辑集、审读、编校、文字加工和撰写摘要等“摩研编削”或“校理”的工序;到唐代时,指文字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意义与现代接近。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增大、科技进步带来的出版等信息传播活动的增多、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程度的增加,古代的编著合一发展为现代的编著分离,形成专门进行收集资料、整理加工等工作的编辑行业。

2)编辑文字

由于文字在记录与表达的优势,因此编辑学从研究以文字形式记录传播的内容编辑开始,将编辑的历史追溯到文字产生后人类编撰简册的行为,无论是编辑史观中的“文字起源说”即编辑行为的起点定位在文字出现于甲骨、石器、竹木简册上,还是“印刷起源说”即编辑行为的起点定位于文字通过手抄、雕版、活字印刷等的批量复制上,这些都将编辑行为与文字的使用紧密结合,侧重于文字的组织整理,即使是现代编辑活动也都是围绕文字收集整理,再转换为适应不同媒体发布的形式,比如从文字整理的思路出发,转换为适应广播的声音、适应电视等声图等编辑行为。

2.编辑程序化

由于编辑专业岗位的设置是适应信息量急速增长下的编著分离、社会分工以及信息传播速度增快的趋势,因此编辑过程进行了程序化的设置,以保证原文内容、编辑意图等在文字处理过程中保持风格或方向不变。

1)编辑六艺

编辑六艺是以中国古代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来比喻编辑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即选题、组稿、审读或审听审看、加工、发稿或发播、校对或监听监看,也是编辑过程中的六道工序。选题针对社会需求,确定编辑主题与内容范围;组稿在选题方向的指导下,收集组织相关内容;审读、审听或审看审查组织好的内容;加工对于内容进行修改修饰;发稿或发播将加工后的稿件成稿;校对、监听或监看对成稿进行发布前的修正。

2)编辑文化

如果将社会文化作为一种产品,编辑可视为文化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枢纽,对于文化的生产具有选择、修正和把关的作用,具有引导、设计和组织的开发功能,编辑发挥这些功能作用的前提在于沉淀性、选择性、系统性和引导性。

沉淀性来源于文化的积累,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时期、跨越不同地域逐渐积累而成,现代文化积淀着以往历代的文化创造与文化传播的成果。单个文化成果也需要多时多人的沉淀与推动,注重文化的保留与传承对于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赋予了着力于修改、加工、整理、评价、阐释等编辑活动存在的价值。

选择性在于随着人类文化的积累,文化产品日益增多,但人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挑选出合适的内容,并实现有效传播,在已有的文化产物中选择优秀精良的类型,并能体现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人群的文化特点,就需要编辑在大范围内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系统性体现在文化的组织机构与各个环节具有统一协调的功能,为了保证文化系统在生产、发布、回馈等各个环节能统一在共同目标下,相互协作,步调一致,需要一个中枢环节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调度,满足不同方面、各个层次的需要。

引导性在于为了实现文化在人与人之间的横向交流、代与代之间纵向传承,保证文化对于社会群体的纽带作用,需要具有明确立场和价值观的编辑主题对于各种文化内容进行引导,对文化产品在精神产物与商业价值之间进行平衡。

1.1.4 美术编辑学与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是研究语言、文化与社会的一种方式,坚持在整体关系的情境中通过分析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去理解整体与部分。结构主义的发展两个重要的推动力是索绪尔在语言学上的研究与心理学中的完形心理学派。理解结构主义有助于理解形式对于内容的重要性,认识到美术编辑学所关注的视觉形式对于表达内容的意义与形成机制。

1.索绪尔的语言学研究

索绪尔的语言学研究推动结构主义成为21世纪流行的研究方法,对现代语言学以及符号学的意义重大,为美术编辑学研究美术编辑行为对呈现表达内容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1)能指与所指

索绪尔将语言看作一种社会性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个部分组成。能指是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是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能指所代表的声音形象是为人的感官所感知的语言的物质形式,所指所代表的概念是人对于语言所指涉的对象的心理概念。能指与所指的区分,促进人们认识到用于书面表达语言的文字不仅承载着内容意义,也具有视觉感知的外形。

借用交通信号灯来理解能指与所指的含义,如果将交通信号灯看作是用于书写语言的文字符号,红绿灯的外形即能指,所代表的交通含义即所指,看到红灯时,就能知道这是“停止”(意思),红灯(能指)—停止(所指),信号灯的两个方面象征了语言符号的两个组成部分。

2)任意性、强制性与线条性

能指和所指一个与人的感知有关,一个与人的心理有关,某种程度上说都是人创造的,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而是任意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约定俗成的,一旦这种约定被认可后,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必定是对应的。比如“草”这个形状的文字代表植物“草”的物质概念,在使用简体中文的人群中被约定认可,但是东巴文化使用“”形状的文字代表植物“草”的概念,英文用“grass”的字母组合代表,不同形状的语言符号能表达同样的概念,一种语言文化中的人接触另一种语言时通常并不能从语言符号的发音或字形必然地推断出其含义,体现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任意性。

在一个语言文化体系中,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经过约定后就具有强制性,每个成员都需要遵守约定的对应关系,否则相互之间就难以沟通交流。

线条性即以声音或文字形式出现的语言符号是依次出现的,每个字词的音节随着时间推移依次发音,每个字词的字形在平面空间依次写出,改变包含主要意义的字词之间线性组合的前后顺序,会改变整个语言的意义。

索绪尔将结构主义应用到语言学研究上,将语言看作一个符号系统,产生意义的不是符号本身,而是符号的组合关系,不仅语言如此,礼节仪式、风俗习惯等也具有同样的性质,比如一种风俗文化的建立往往要通过一系列外化的、有序的行为仪式来形成并传承下去。

2.完形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主张研究直接经验(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完形心理学对视觉规则的研究,对美术编辑的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格式塔

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包含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另一种含义是指具有特殊形状或形式特征的实体。格式塔作为术语的使用起始于对视觉的感知效果的研究,其认为视觉总是先发现整体再关注局部,对事物的整体感受不等于局部感受的加法,并试图将局部联系在一起,后来格式塔研究被引入心理学对于知觉的更多领域的研究,研究人的认知系统如何把原本各自独立的局部信息串联整合为一个整体概念。

2)视觉法则

完形心理学在视觉认知上归纳了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连续性、图形—背景等完形法则,为美术编辑对视觉元素的组织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