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构成设计
构成是指将不同形态的两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综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概念。
2.1.1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和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与组合。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主要元素。点是最小的形象组成元素,任何物体缩小到一定程度都会变成不同形态的点,当画面中有一个点时,这个点会成为视觉的中心,如图2-1所示;当画面上有大小不同的点时,人们首先注意的是大的点,而后视线才会移向小的点,从而产生视觉的流动,如图2-2所示;当多个点同时存在时,会产生连续的视觉效果。
图2-1
图2-2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如图2-3所示,线的连续移动形成面,如图2-4所示。不同的线和面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如水平线给人以平和、安静的感觉,斜线代表了动力和惊险;规则的面给人以简洁、秩序的感觉,不规则的面会产生活泼、生动的感觉。
图2-3
图2-4
小知识:矛盾空间
矛盾空间是创作者刻意违背透视原理,利用平面的局限性以及视觉的错觉,制造出实际空间中无法存在的空间形式。
矛盾空间包含以下构成形式:
- 共用面:将两个不同视点的立体形,以一个共用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矛盾连接:利用直线、曲线、折线在平面中空间方向的不定性,使形体矛盾连接起来。
- 交错式幻象图:将形体的空间位置进行错位处理,使后面的图形又处于前面,形成彼此的交错性图形。
- 边洛斯三角形:利用人的眼睛在观察形体时,不可能在一瞬间全部接受形体各个部分的刺激,需要有一个过程转移的现象,将形体的各个面逐步转变方向。
2.1.2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研究色彩配置原则,是为了探求如何通过对色彩的合理搭配体现出色彩之美。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提出:“美是复杂中的秩序”;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是变化中表现统一”。由此可以看出,色彩配置应强调色与色之间的对比关系,以求得均衡美;色彩运用需注意调和关系,以求得统一美;色彩组合要有一个主色调,以保持画面的整体美。
(1)对比型色彩搭配
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多种颜色并置时,因其性质等的不同而呈现出的一种色彩差别现象。它包括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和面积对比几种方式。如图2-5~图2-8所示为色相对比的具体表现。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小知识:色相对比
因色彩三要素中的色相差异而呈现出的色彩对比效果为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相在色相环上的位置。以24色或12色色相环做对比参照,任取一色作为基色,则色相对比可以分为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互补色对比等基调。
(2)调和型色彩搭配
色彩调和是指两种或多种颜色秩序而协调地组合在一起,使人产生愉悦、舒适感觉的色彩搭配关系。色彩调和的常见方法是选定一组邻近色或同类色,通过调整纯度和明度来协调色彩效果,保持画面的秩序感、条理性,如图2-9~图2-11所示。
图2-9
图2-10
图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