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玩转思维导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透露玄机:注重方法有效读图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当然,思维导图的阅读也不例外。总的来说,思维导图的阅读主要有5个方法,具体如图1-15所示。

图1-15 思维导图的读图方法

1.3.1 实例——从中心主题开始

中心主题是整个思维导图的内核所在,只有了解了中心主题,才能更好地体会绘制者的绘图意图。因此,读图者需要从中心主题开始进行阅读,把对主题的把握放在第一位。

然而,部分人在读图时习惯于从中间看起,虽然大部分思维导图都是将中心主题放在中心位置,但是也会有一些例外。图1-16所示为一幅招待老同学的思维导图,而该图的中心主题,即“招待老同学”位于整个图的左侧。

图1-16 招待老同学

如果读图者此时仍旧从中间读起,那么,他(她)首先看到的就是“对象”“目的”“费用”“准备”和“注意事项”这些一级分支。而这些项目 除了招待老同学之外,还广泛适用于旅游、活动等规划。所以,读图者读了大部分内容之后可能还不知道该思维导图的制作意图。更有甚者,当思维导图的内容较多时,部分读图者因为忘记了之前的内容,只得被迫“返工”,这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因此,在阅读思维导图时一定 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从中心主题开始。这不仅可以快速把握绘图者的主要意图,还能有效地避免读图者因主题把握的偏差而出现时间及精力浪费。

1.3.2 实例——按照顺序进行阅读

除了从中心主题开始阅读之外,读图者还需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阅读。当思维导图中各分支呈现明显的先后顺序时,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图1-17为一幅二十四节气思维导图,其在被绘制时就已经带有了一定的顺序性。

图1-17 二十四节气

从图中不难看出,这幅思维导图是根据各节气的具体时间,顺时针进行排列的。在这种情况下,读图者最有效的阅读方式就是从“春季”这一条分支开始,顺时针进行阅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图顺序,有的喜欢从左至右、有的喜欢从上往下,这是个人习惯使然,本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习惯而影响了阅读的效率。当思维导图带有明显的方向性时,读图者需要遵循其内在顺序,这既是对绘图者绘图思路的把握,也是保证阅读顺畅的一种有效方式。

专家提醒

大部分放射状思维导图的默认读图顺序为:从右上方45°的位置开始,顺时针进行。当思维导图中未对 读图顺序进行引导时,读图者可以按照该默认顺序读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中的放射状思维导图都是根据该默认读图顺序绘制的。

1.3.3 实例——先读“父”再读“子”

前面在对思维导图的术语进行解读时,已经提到了父节点和子节点的概念。两者之间具有两层关系,首先,它们是相对 的 关系,“父”是建立在“子”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子”存在时,“父”才能称为“父”。其次,两 者也是包含关系,父节点包括子节点,而子节点则被包含在父节点之中。

由父节点与子节点的关系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实际上是总与分的关系。父节点是对一般情况的总结,而子节点则是对具体情况的呈现。因此,读图者在读图时通常是先读父节点再读子节点,从一般到具体,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某一分支的内容。

图1-18所示为关于消费心理学习策略网的一幅思维导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实用心理”包含3个子节点,即“追求实际效益”“生理需求为主”和“最常见消费心理”。

图1-18 消费心理学习策略网

如果读图者是直接从子节点“追求实际效益”“生理需求为主”和“常见消费心理”开始读,就会感到疑惑,这三者之间怎么会是并列的关系呢?相反的,如果读图者是先读父节点“实用心理”,那么,其3个子节点就很容易理解了,三者皆为实用心理的表现。

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虽然是同一幅思维导图,但是不同的读图顺序却可能让读图者产生不同的感觉,这其实是人的思维在作怪。人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只要放开自己的思绪,就有可能生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但是要找到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中的共同点却往往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专家提醒

先读“父”再读“子”与看思维导图时先看中心主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道理。这种从一般到具体的阅读方式,可以让读图者沿着绘图者的思路更顺畅地进行阅读。思维导图的阅读就好比是一个迷宫,相比于读图者一条路一条路慢慢地去探索,跟随迷宫的建造者——制图者,自然能更快速地走出来。

1.3.4 实例——理解不同连线的意义

连线是思维导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何种思维导图,其 中必定会有一些连线。连线既是对相连两方关系的建立,更是绘图者绘图思路的展示。每一条连线都代表着绘图者的一条思考路径,所以,读图者如果要跟随绘图者的思维阅读思维导图,就有必要了解每条连线代表的意义。

目前较为常见的思维导图结构为树状结构,在这类思维导图中,连线多代表相连两方的包含关系,对于这些连线的意义读图者通常能够马上看懂。但是,除了树状结构之外,思维导图还可能以其他形态呈现。图1-19为一幅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思维导图,该图就并非是树状结构。

图1-19 全等三角形的思维导图

与一般的树状结构思维导图中连线代表的意义相同,图1-19中实线部分表示的也是相连两方的包含关系。但是这幅图比一般的树状结构思维导图看起来更“乱”一些,除了实线之外,图中还出现了3条虚线。

上述3条虚线中,“全等形”与“全等三角形”之间的连线表示两者为包含关系。但是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指向“应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带箭头的虚线,却表示的是在判定图形为全等三角形之后,才能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生活中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如果读图者也将这两条虚线理解为相连两方的包含关系,那明显就不对了。

1.3.5 实例——对原图进行修改或补充

虽然作为一个读图者,了解绘图者在思维导图中要表达的信息非常关键。但是,思维导图只是对绘图者绘图思路的一种呈现,它的表达难免 会带有绘图者的个人色彩。而且,因为绘图者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对主题认识的不足,有时原思维导图对于读图者的适用性相对较弱。此时,如果只是将读懂思维导图作为目标,就显得有些不够了。

图1-20为一幅介绍北宋词人苏轼的思维导图,该图分为“出生”“生平”“政治”和“文学”4条主分支。但是在“生平”这一分支中有文学作品混迹其中,而“文学”分支中的“乌台诗案”,只写了“入狱”这两个字,这似乎与文学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基于以上几点,笔者对该图进行了一些修改,修改后的效果如图1-21所示。

图1-20 苏轼(1)

图1-21 苏轼(2)

在图1-21中,笔者将原“生平”中的作品全部放入“文学”分支,并添加了二级分支“作品”,将原图中的作品全部收纳。而“乌台诗案”及贬官等内容,笔者则将其划入“政治”这一分支中。另外,在“文学”分支中,笔者增加了“唐宋八大家”这一内容,并将其归入“成就”之中。从整体上来看,原图给人一种往右下方掉的感觉,而修改后思维导图的内容安排则显得更均衡一些。

专家提醒

对原思维导图的修改或补充应建立在读图者对中心主题相关问题有较为清醒的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当读图者对中心主题了解比较有限时,读图者不宜为了让思维导图更合自己的“口味”而强行对原图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