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风尚的变化
除了上述变化之外,风尚、爱好和习惯的变化,我们也必须考虑。我们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种商品新用途的产生,能替代它的商品的新发现、新改进或其价格的下跌。要考虑从经济的原因到其结果所经历的时间,有很大的困难。原因有以下几个:一、一种商品涨价后,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对整个市场的消费产生完全的影响;二、消费者对替代品,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会觉得习惯;三、生产者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习惯于生产大量的替代品;四、消费者对新商品的使用方法,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熟练掌握。
新交通方式的适应时间
图为19世纪时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一个火车站。当这条铁路刚开通时,住在铁路沿线的居民还不习惯利用它带来的便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条线路附近工作的人们,为了上下班方便有不少人将家搬到它的附近。
延缓购买
许多要购买的东西,如果暂时买不起可以延缓购买,却不能一直延缓下去。图中是一个塞内加尔的卖柴人在赶着柴车行走。在煤还没有被充分使用之前,干柴是主要的取暖原料,我们可以暂缓购买干柴,却不能在冬天到来之前都还不购买。
例如,当一条新的电车线路或火车线路开通时,即便是住在这条线路附近的人们,也不会立刻就习惯利用它。在这条线路附近工作的人们,为了上下班方便而将家搬到它的附近,则需要经过更长的时间。如果把价格的下跌看成是消费量增加的唯一原因,就过高地看重了价格下跌所能造成的影响。
此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困难,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是:对于许多要购买的东西,如果暂时买不起可以延缓购买,却不能一直延缓下去。比如,在高价的压力下,衣服可以想法使用更长一段时间。又如,在英国棉花稀缺时,整个社会的消费量就很小,其中一部分原因是零售商的存货减少了,当然主要的原因是人们为了不买新的棉织品,就尽可能将旧的棉织品维持更长的使用时间。但是,到了1864年时,很多人的旧棉织品都已经破得不能再继续穿了,只好购买新的棉织品。所以尽管那一年棉花的价格比以往的年份都高,但棉花的消费量却增加了很多。再如,在美国1873年经济大萧条之后,最先恢复的是鞋子制造业。因为鞋子不同于衣服和帽子,它的损坏速度比较快,需要更新的速度也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