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见病穴位按摩完全图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07 腹痛

腹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脏器官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

专家诊断

◆ 症状简介

腹痛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腹痛的特点是发病突然,发展迅速,由于大部分患者需尽快手术治疗,所以被称为“急腹症”。

急性腹痛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由于病因不同,腹痛的部位、性质及体征等均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上,要透过腹痛的现象看清疾病的实质。因此要问清病史,仔细检查,再结合必要的化验检查,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早期的正确诊断。

(一)问清病史:

1.腹痛部位:首先要明确腹痛初始和现在的部位。要求病人用手指头指出腹痛最剧烈的部位和范围。一般说来,腹痛的固定部位,大多是病变的部位。比如:上腹部疼痛多为胃的疾患;右上腹部疼痛多为肝和胆道的疾患;右下腹部疼痛多为回盲部的疾患(如阑尾炎、肠结核等);左下腹部疼痛多为结肠的疾患(如菌痢等);脐周围疼痛多为小肠的疾患(如肠梗阻、蛔虫痛等)。如先有局部疼痛而后向全腹发展,多为阑尾、胃、肠、胆囊穿孔而并发弥漫性腹膜炎。

2.腹痛时间:突然发生的腹痛,常见有胃溃疡穿孔、肠梗阻、胆道蛔虫病等;逐渐加剧的腹痛,常见的则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

3.腹痛性质:阵发性腹痛多见于梗阻;持续性腹痛多见于炎症以及内出血;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剧者,则为炎症伴有梗阻,如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绞窄性肠梗阻等。绞痛则多为梗阻;钝痛和胀痛多见于炎症;放射痛为腹内脏器病变之一,如急性胆囊炎放射到右侧肩胛部,肾绞痛放射到大腿内侧和外生殖器。在肺炎、胸膜炎时也可有放射痛到达腹部。

要注意腹痛性质的改变,如若突然减轻甚至不痛或阵发性绞痛变为持续性疼痛,则病变有坏死、穿孔可能,如急性阑尾炎、胃溃疡病穿孔等。

4.消化道症状:先有腹痛而后有恶心、呕吐,多为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呕吐发生在腹痛之前,常为急性胃肠炎。阵发性腹痛后发生腹泻多见于急性肠炎。腹痛后无大便、不放屁,则多为肠梗阻。

5.饮食:溃疡病穿孔常发生于饱食之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常发生在多食油腻食物之后。

6.寒热:先有发冷、发热而后有腹痛者,多见于内科疾病,如急性胃肠炎、肺炎等。先有腹痛而后有发冷、发热、黄疸者则为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病、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等,发病初期均无发热现象。急性阑尾炎早期体温不高。

(二)细致体检:

1.视诊:腹部呼吸运动受限制,多见于弥漫性腹膜炎。腹部膨隆则为腹腔内有积气、积液。有肠蠕动波出现,可能为肠梗阻。

2.听诊:肠梗阻时,肠鸣音亢进,并可听到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腹膜炎时,肠鸣音可减退或消失。

3.触诊:根据不同部位出现的压痛、肌紧张、反跳痛、肿块等,结合腹内脏器的解剖位置,说明相应脏器有病变。

4.叩诊:移动性浊音出现表示腹腔内有积液(血、水);肝浊音缩小或消失,表明有胃、肠穿孔。

(三)化验与X射线检查:

检验血、尿、粪,进行X射线透视、造影或摄片,虽是良好的辅助诊断方法,但只能作为诊断时的参考,而决不能单凭这类资料作为最后诊断的依据。

◆ 中西疗法

严密观察病患的全身情况如体温、脉搏、血压等和局部体征的变化如腹痛、压痛、肌紧张的程度和范围等。要早期预防和治疗休克。采取禁食、输液、半卧位、抗感染等基本治疗措施。止痛可用阿托品0.5毫克肌肉注射;或针刺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合谷等穴;但必须禁用吗啡类药物。对腹胀病员应放胃管,用注射器不断抽出胃肠内的气体和液体。

经一定时期的严密观察而病情仍未好转,或反而加剧者,应及时考虑送医院作剖腹探查。

经穴疗法

◆ 特效穴位 大横穴 归来穴

大横穴:正坐或仰卧。用两手中指的指尖垂直下压穴位,此时吸气、缩腹效果更好,揉按穴位,有胀痛的感觉。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钟。

归来穴:仰卧或正坐,举起双手,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垂直按下腹部两侧穴位处,中指稍微用力,由内向外揉按,有微微的刺痛和胀的感觉。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钟。

◆ 追加穴位 府舍穴 阴陵泉穴 鱼际穴

府舍穴:正坐或仰卧,右手五指并拢,将拇指放在肚脐处,找到肚脐正下方小指边缘处,以此为基点,再将右手手指向下,拇指放在此点,则小指边缘之处即是此穴。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左边穴位,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拢,其余手指弯曲,用指腹揉按穴位。每天早晚各按压一次,每次按压1~3分钟。

阴陵泉穴:正坐,将一只脚抬起,放在另外一只脚的膝腿上,一只手轻轻握住膝下,大拇指弯曲,用拇指的指尖从下往上用力揉按,会有刺痛和微酸的感觉。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钟。

鱼际穴:用一只手的手掌轻握着另一只手的手背,大拇指弯曲,用指甲尖在垂直方向轻轻掐按第一掌骨侧中点处,会有痛感及强烈的酸胀感。分别掐按左右两手的同一穴位,每次1~3分钟。

特效1:大横穴

本穴主治大肠疾病,尤其对习惯性便秘、腹胀、腹泻、小腹寒痛、肠寄生虫等病症,有很好的调理功效。其次对于多汗、四肢痉挛、肚腹肥胖等症,长期按压此穴也有很好的调理与保健效能。按摩此处,还可治疗各种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麻痹等。配伍天枢穴、足三里穴,治疗腹痛效果会更显著。

标准取穴

特效2:归来穴

主治疝气、月经不调、不孕、带下、子宫内膜炎、阳痿、睾丸炎、阴茎病、男女生殖器等病症。对腹痛、虚弱、畏寒等病症,常按压此穴,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配大敦穴治疗疝气;配三阴交、中极穴,治疗月经不调。

标准取穴

追加1:府舍穴

属足太阴脾经穴位,此穴具有润脾燥,生脾气的作用。按摩此处,可缓解腹痛、疝气症状,配伍气海穴,治疗腹痛更加有效。

标准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