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黄
产地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新疆、四川等地。
成熟周期:夏季采收。
形态特征:根茎匍匐,须根多。叶狭线形。花小,单性,雌雄同株。
功效:止血、祛瘀、利尿。
【原文】
蒲黄,味甘,平。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生池泽。
【译文】
蒲黄,味甘,性平。主治心胸、腹部、膀胱等部位的发冷或发热,能通利小便,止血,并消除瘀血。长期服用可使人身体轻巧、气力增加、延年益寿,神清气爽。产于沟渠沼泽等水草丛生处。
【集解】
苏恭说:香蒲即甘蒲,可用来编织草垫子。它春天生苗,取白色鲜嫩的制成腌菜,也可以蒸来食用。山南人称其为香蒲,称菖蒲为臭蒲。蒲黄即香蒲的花粉。
李时珍说:蒲丛生于水边,似莞但狭小,有脊而柔软,二三月生苗。采其嫩根,煮后腌制,过一夜可食。也可以炸食、蒸食及晒干磨粉做成饼吃。八九月收叶制席,也可以制成扇子,软滑且温暖。
蒲(又名蒲笋、蒲儿根)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李时珍说:性寒。
[主治]能去热燥,利小便。(宁源)
生吃,可止消渴。(汪颖)
能补中益气,和血脉。《饮膳正要》
捣成汁服,治孕妇劳热烦躁,胎动下血。(李时珍)
蒲黄
[修治]雷说:使用的时候,不要用松黄和黄蒿。这两种和蒲黄非常相似,只是味不正会使人呕吐。真蒲黄须隔三层纸焙干至黄色,蒸半日,冷却后再焙干备用。
《日华子诸家本草》载:破血消肿者,生用;补血止血者,炒用。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治痢血、鼻血、吐血、尿血等血证。能利水道,通经脉,止女子崩漏。(甄权)
治妇人带下,月经不调,血气心腹痛,孕妇流血或流产。能排脓,治疮疖游风肿毒,下乳汁,止泄精。《日华子诸家本草》
能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李时珍)
[发明]李时珍说:蒲黄是手足厥阴血分主药,所以能治血治痛。蒲黄生用则行血,熟用则能止血。它与五灵脂同用,能治一切心腹诸痛。
【百草堂】
蒲黄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狭叶香蒲,或香蒲属其他植物的花粉。采收花序上的雄花,晒干碾压,筛取粉末,生用或炒用。
唐以后,一些文人雅士把食花看做是一种情趣高雅的生活享受,留下许多“秀色可餐”的佳话。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采集蒲黄、松花、槐花、杏花入饭共蒸,密封数日成酒,并挥毫作歌曰:“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此歌道出了食花养生之功效。
白居易在苏州做官时,夜闻贾常州与崔湖州在顾渚山上的境会亭茶宴,曾寄诗一首,其中也有对蒲黄酒的记述:“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前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