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自知者明(二):心中有梦可喜,心中有数可贺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然而孙子并没有提到“知彼而不知己”。
我以为,“知彼而不知己”时开战是不明智的。“知彼”虽能洞悉敌人之固,“不知己”却不能明己之弱,以己之弱而贸然击敌之固,不啻于以卵击石。
知己比知彼难。在此借用宋朝诗人苏轼的七绝《题西林壁》来解释。诗的前两句说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知彼难。庐山峰峦起伏,千姿百态,即使远观也是步移景换,扑朔迷离。诗的后两句即景说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知己更难。身处庐山,自己成了山的一部分,受视野所限,目力所及的只是一峰一峦的局部景观,可谓“见树不见林”。世上万事万物往往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所以,医者不自医,算命者不自算,法官不判亲友案,都是为避免主观影响,选择知难而退。
知己比知彼重要。知彼或可取胜、得江山,知己则能立于不败之地、保性命。然而,知己看起来简单,却难以透彻。对此,唐太宗李世民曾有一番论断:“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人想照见自己靠明镜,君主想知道自己的过失靠忠臣。假如君主自以为圣明,臣下又不去纠正,要想国家不倾危败亡,怎么能办得到呢?)(《贞观政要·求谏》)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彼(向外,了解)是才智(intelligence),而知己(向内,反省)才是明智(wisdom)。能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是“聪”,能正确认识并克服自身的缺点为“明”。要既聪且明,须“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明智的将帅不打无把握之战。企业领导也一样,对外时,企业是己,外界是彼;对内时,自己是己,下级是彼。无论对哪个“己”或“彼”,在没有了如指掌时就匆忙做决策,都可能致命。而所有的问题中,最可怕的莫过于高估自己,“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自己的“短”,即使“大势已去”也不自我修正。这是不是“掩耳盗铃”呢?
人贵有自知之明。心中有梦可喜,心中有数才可贺。
有惊无险地跑马拉松
51岁那年,我首次参加香港的一个全程马拉松赛事。组委会限定完成时间是五小时。四个多小时后,我顺利跑完。
不少年轻人都会担心42.195公里的遥远,何况对于一个已年过50的“老头”。但在赛前我心里已基本有谱,知道自己应该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赛程。
1965年,我考上福建沙县一中,平时寄宿在学校,周末要回家拿米。当时我家所住的柱源村距离县城七八公里,大多数时间都搭不上车,于是习惯了步行。
1966年年底到1967年2月间,我曾从沙县步行串联到上海,全程超过1000公里。途中大多数时候都背负小被子和衣服步行,有时甚至连续几天日行100里左右。负重行军,我的脚常常打出水泡,但也练就出了硬脚板。
1975年上大学后,我开始练习长跑。福州大学运动场那条标准跑道上时常留下我的身影。我参加土建系的5000米比赛时还曾拿过奖牌。
出国留学后的十多年里,受条件限制,我没再练习长跑。
1994年到香港后,我常行山,并又开始长跑。
在首次参加全程马拉松赛事前,我已参加过许多长跑“比赛”。这里将“比赛”加引号是因为其中许多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比赛,只能算是计时的带有普及性质的跑步活动,这当中包括5000米、10000米、半马拉松以及半跑半走的50公里长的港岛径“跑”。每一项我都参加过好几次,每一次也都顺利跑完。我曾经连续几年参加香港城市大学年度校运会教职工组的5000米长跑比赛。这是真正的比赛,我几乎每次都得到第二名,而第一名的年龄大多小我二十来岁。
以上的运动经历让我对全程马拉松这个“彼”有了一定的了解,“身”“心”都做了多年准备,虽然没跑时还是“有惊”,好在真跑时“无险”,我感到幸运,也很高兴。
我从未参加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的赛事,因为我对它了解不充分,自知身体条件也不“达标”。
我希望各位在生意场上如同我跑马拉松一样做到“知己知彼”,胸有成竹。
祝大家心想事成,也希望将来有机会听到读者分享自己跑马拉松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