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与旅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地质类世界遗产

→地质构造类——以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为例

地质构造是岩石或岩层在地球内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原始面貌。形成地质构造的运动常被称为地壳运动,地壳运动通常很缓慢,以地质年代作为时间的尺度,但也有快速突变的运动,如火山喷发和地震。地质构造的空间尺度有大有小,作为旅游资源的地质构造从规模上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全球性构造,第二级为区域性构造,第三级是以褶皱和断裂为代表的中、小型构造。全球性构造和区域性构造常造就壮阔的景观,中小型构造是雕塑局地景观的主要力量。著名的地质构造类世界遗产如:加拿大的格罗莫讷国家公园为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证据;印度尼西亚的洛伦茨国家公园位于两个相互碰撞的大陆板块交接处,复杂、连续的造山运动和冰川活动给公园留下了随处可见的地质、地貌遗迹;张家界的砂岩峰林是沿两组垂直节理发育而成的中小型构造景观等。

名称: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所在地:中国云南省

入选标准:(vii)(viii)(ix)(x)[12]

列入时间:2003

UNESCO链接:http://whc.unesco.org/en/list/1083

图3-5 中国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UNESCO评价

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位于多山的云南省西北部,其中包括了八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多达170万公顷,并以亚洲三条大河:金沙江(长江)、湄公河(澜沧江)及萨尔温江(怒江)的上游流域为主。这三条大河在3000米深的峡谷且邻着6000米高的冰河间,由北至南平行流动着。此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中心,同时也是世界温带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遗产价值

(vii)绝妙的自然现象、自然之美及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幽深而并行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峡谷是该遗产地最杰出的自然特征;尽管三条江河的大部分流域在该区之外,但该遗产地却具有此区主要的景致元素。这里到处是高山,它们与梅里、白茫、哈巴雪山创造出一个特别的天际景致。明永恰冰川(北纬28度)作为著名的自然景观,从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的高度延伸至海拔2700米,成为在北半球低纬地区冰河延伸的最低海拔。另外还有高山的喀斯特地形(特别是怒江峡谷上月亮山风景区的月亮石)和高山丹霞地貌的“龟背石”。

(viii)该遗产地有着可显示过去5亿年地质史的观赏价值,如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古地中海的消失,以及喜马拉雅山脉和西藏高原的抬升。这些都是亚洲地表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并且仍在持续进行中。该地多样的岩石类型就是历史最好的证明。除此之外,该地高山区的有些喀斯特地貌、花岗岩巨石及丹霞地貌,在全世界山区里都算得上是最佳类型。

(ix)三江并流引人注目的生态过程是由地质、气候和地形之共同影响造成。首先,此地位于地壳运动的活跃带,所以产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基层,包括火成岩(有4种)以及石灰岩、砂岩、砾岩等不同种类的沉积岩。该地一系列独特的地形特征——从河谷、喀斯特地貌到冰峰,都与此地位于板块的碰撞点有关。还有一点就是该地区是更新世的残遗保护区,并且也是生物地理上的聚合区(包含温带和热带的元素),保存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进化的物理基础。这里除了有着垂直斜度6000米的地形多样性外,还有影响此地大部分地区的季风气候,提供了让古北界的温带生物发展下去的良好生态刺激。

(x)云南西北部是中国境内,甚至是全球温带地区生物多样性及濒危物种最丰富的地带。该遗产地包含有大部分横断山区的自然栖息地,而横断山区则是世界上所剩不多的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之一。加之该遗产地多样性的地形和气候,位于东亚、东南亚及西藏高原交接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作为动植物移动的南北通道(尤其在冰河时期)的功能,都让这里有着相当独特的风景。尽管此地千年前已成人类的栖息地,但它依旧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自然特色。该遗产地是许多稀少且濒临绝种之物种的栖息地,因此这里对全球有着重要价值。

遗产介绍

“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温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从1911年到1950年的40年间,英国植物学家和地理学家金敦·沃德曾八次考察藏东南、滇西北、川西南这些地势险恶、难以通达的秘境。其中,1913年4月到翌年3月,金敦·沃德在川、滇、藏接壤的横断山区,穿梭于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三江流域,对玉曲河“S”形河曲以下的三江之间距离进行了测定,成为最早发现该区段三条巨川平行并流世界地理奇观的第一人。他描述:“在某个地点,三条河流相互间的距离当在80.5千米以内,中间的湄公河与长江相距45千米,而与萨尔温江相距32千米,这是世界地理上的奇观之一。”他深信这是亚洲最迷人的地区之一,“多姿多彩的高山花卉,数之不尽的野生动物,异域风情的民族部落以及复杂的地理结构。只要能在这里游荡几年,我就心满意足了:攀登险峰,踏着厚厚的积雪,和暴风雨作战,徜徉于温暖幽深的峡谷,眼前是奔腾怒吼的河流,最重要的是还可以结交勤劳勇敢的部落人。这一切让我感到血液在血管流动,心情安详平静,肌肉结实紧绷”。

我们今天运用最先进的仪器测量,可以对金敦·沃德近百年前的个人测量做些小小的纠正:三江并流最窄的地段,东侧金沙江与西侧怒江之间的直线距离为66.3千米,怒江与澜沧江仅隔18.6千米。事实上,三江之间的距离比他意识到的更加亲密。90年后,这位外国探险家的个人意见,终于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

三江并流不是一个景点,而是指云南省西北部一片广阔的区域(见图3-6),位于滇西横断山脉纵谷之中,南北走向的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山脉之间,南北跨度310千米,东西宽达180千米,共由八大片区15个保护区构成。“三江”均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附近的广大区域,沿横断山脉进入滇西北后,越来越亲近,并肩同行170多千米后,金沙江在石鼓镇掉头北上,东流入海,留下极负盛名的长江第一湾。而澜沧江和怒江继续南下,共同行400多千米,出云南前分道扬镳:一个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注入太平洋;另一个由缅甸径自扎进印度洋。

一般认为,滇西北奇特的地理现象,是晚新生代以来的青藏高原隆升运动的结果。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印度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撞,形成了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并导致青藏高原整体抬升。至于亚洲大陆东侧未受到直接撞击的部分,因没有同步向北运动而滞后,于是原来接近东西向的大陆被强行扭曲,发生了顺时针约90°的旋转,形成一系列近南北向的剪切断裂组成的剪切带。同时,东面扬子地块也向西挤压,导致地壳紧缩并产生巨大的褶皱。这就是南北向的四山(大小雪山、云岭、怒山、高黎贡山)夹“三江”奇观的地质原因。

“三江并流”景区内高山雪峰横亘,海拔变化呈垂直分布,从760米的怒江干热河谷到6740米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动物、珍贵植物等奇观异景。景区有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造型迥异的雪山。与雪山相伴的是静立的原始森林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卡瓦格博峰上覆盖着万年冰川,晶莹剔透的冰川从峰顶一直延伸至海拔2700米处,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壮观且稀有的低纬度低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千百年来,藏族人民把梅里雪山视为神山,恪守着登山者不得擅入的禁忌,主峰卡瓦格博峰至今仍是人类未能征服的雪山之一。

图3-6“三江并流”八大片区示意图

海拔4000多米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夹着汹涌的水流,劈出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峡谷——怒江大峡谷。峡谷仅云南段就长达300多千米,平均深度为2000米,最深处在贡山丙中洛一带,达3500米。再加之西藏段的长度,怒江大峡谷被认为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更长、更深。

地貌与气候的丰富多样,使三江并流区成为众多生物类型的汇聚区。据报道,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25%以上的动物种数,是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区,拥有北半球除沙漠和海洋外完整的生物群落类型。每年春暖花开时节,这里绿毯般的草甸上、幽静的林中、湛蓝的湖边,到处是花的海洋,可以观赏到两百多种杜鹃、近百种龙胆、报春及绿绒马先蒿、杓兰、百合等野生花卉。因此,植物学界将“三江并流”地区称为“天然高山花园”。同时,该地区还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

→古生物遗址类——以加拿大艾伯塔省立恐龙公园为例

古生物遗址,是地球生物繁衍的证据,是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人类和古生物的钥匙。于一般游者而言,“那远去的历史,总让人有一种大气滂沱和回归母亲怀抱的感觉。除了温暖,还是温暖,且渐渐地被它的胸怀所融化”。

古生物遗址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古人类遗址(或称古人类活动遗址),是指史前人类遗址,往往在人类演化史上具有重大价值。我国境内有多处古人类遗址,其中最著名的为北京人、云南元谋人和陕西蓝田人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我国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其二是古生物遗址,包含古生物化石保存地以及古生物遗迹保存地。如加拿大魁北克省东南部的米瓜莎国家公园,被认为是世界上关于泥盆纪“鱼的时代”的最著名的化石遗址。这里的鱼类和植物化石展现了3.7亿年前地球的环境资料。一种绰号“米瓜萨王子”的鱼体内有肺,身体两边的鳍里有骨组织,这帮助科学家们弄清楚了生物是如何从水中进化到陆地爬行动物的。

名称:艾伯塔省立恐龙公园(Dinosaur Provincial Park)

所在地:加拿大艾伯塔省

入选标准:(vii)(viii)

列入时间:1979

UNESCO链接:http://whc.unesco.org/en/list/71

图3-7 加拿大艾伯塔省立恐龙公园

UNESCO评价

艾伯塔省立恐龙公园位于艾伯塔荒地的中心,除了它特有的美丽风景之外,也曾经发现爬行动物时代所形成的最重要的化石,特别是可追溯至7500万年前的恐龙品种。

遗产价值

(vii)省立恐龙公园是半干旱草原主要地质过程以及河流侵蚀模式的杰出范例。这片“恶地”(Badlands)沿着24千米长的高品质的、几乎不受干扰的河岸生境伸展,呈现了一片虽然荒凉,但有着独特自然美的景观。

(viii)无论就高品质的白垩纪恐龙标本的数量还是品种而言,该遗产地都是杰出的代表。多样性为古生物学家横向的比较和时间的纵向研究都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在公园的老人地层中发现超过300件标本,其中包括超过150个的完整骨架,现在它们落户在30多个主要的博物馆。

遗产介绍

恐龙公园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荒野的中心地带,占地5965公顷,保持着远古时代的自然风貌,岩石台地、砂砾石柱、山峰河谷等共同构成了一幅荒凉奇异的景观,使人恍如置于月球之上。早期法国移民者将之命名为“恶地”。但在75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这里并非如此寒冷与荒凉,而是一个温暖的亚热带生命乐园。复原这个古老乐园,我们能看到一个地势低平、气候潮湿、恐龙遍布的河畔平原。西方的河流从这里入海,从上游带来的河沙将这一带淤积成广大的海岸平原,形成了森林、沼泽、池塘以及纵横的河流网络,恐龙在其间过着幸福的生活。6500万年前,一场不名原因的灾难降临,可能是洪水、彗星撞击、超新星爆发或是瘟疫,总之恐龙很快全部死亡了。由于当时这里属于近海区域,海滩和浅海沉积交替变迁,因此提供了最容易形成化石的环境。动物死后的遗骸被河沙或泥土覆盖。由于与氧气隔绝,在矿物质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岁月,便形成了动物化石。自此,恐龙曾经的“美好家园”最终成为了世界上单一地区化石密度最高的恐龙墓地。

恐龙重现之日已经是1884年。古生物学家泰勒尔在红鹿河谷考察时,于一处山坡上发现了第一件艾伯塔龙的化石。1909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助理馆长布朗在蒙大拿州挖掘恐龙骨架的过程中,得知艾伯塔富含恐龙化石。很快,他率领考察队来到艾伯塔进行大规模采集,找到了大量保护极为完好的戟龙、盔龙和尖角龙等骨架化石及一些恐龙皮肤化石。1910年,布朗满载而归,据说当时从当地运回纽约的恐龙化石足足装了四个车皮。

面对大量化石的流失,人们开始热议能否将加拿大土地上挖掘的恐龙化石带至其他国家。在种种压力之下,加拿大地质局聘请了美国人斯坦伯格和他的三个儿子专门为加拿大政府挖掘恐龙化石。最终,在全长24千米的红鹿河谷,累计挖掘出300多具保存较为完整的化石,它们分属于约37个属种,占全球已发现恐龙种类的5%以上。如今,在包括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伦敦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加拿大国家博物馆、阿根廷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全世界30多所顶级的古生物或者自然博物馆内,都能看到来自斯坦伯格和布朗在艾伯塔的考古发掘。

1911年,安德森博士首先提倡在这片荒野中设立一个国家公园。1955年6月22日,安德森的愿望得以实现,恐龙省立公园正式建园。由于其在地质演化和生物进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研究价值,1979年,UNESCO将艾伯塔省立恐龙公园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至今,相关的恐龙化石挖掘仍在进行中,且有严格的管制措施。公园虽然对外开放,但被严格地划分为3个管制区,最外层的两个管制区,游客可不受限制地参观,最内层的管制区出于保存化石遗迹的原因,必须由解说员带领才可进入。

同时,恐龙公园也非常注重对游客的教育。解说员不仅带着游客寻找恐龙、植物化石,解释陆相地层与海相地层的区别,讲述这片“恶地”的地质、人文故事;还会在一开始,就严肃地要求游客宣誓“绝不会移动或带走公园里的一草一木”。当然,解说员也会尽量满足游客的好奇心,传授给他们辨认化石的本领。“在我手中是一枚恐龙的脊椎化石,现在,让我教各位如何辨别化石与石头。”如何辨别?竟是用沾着口水的手指,轻触化石表面,如出现黏黏的感觉,那就是化石!这样类似的环节,诸如“挖掘出的恐龙化石到底什么模样”,“恐龙以何种姿势被埋藏在地层中”,全程不时出现,让游客感到整个旅程严肃但不乏趣味。

每年夏季,公园管制区都会迎来一大批世界各地恐龙爱好者组成的义工来帮忙挖掘化石,他们要抢救出新露出地表的化石,防止被大自然侵蚀殆尽。挖掘出的宝贝大都集中存放于距挖掘区约90分钟车程的皇家泰勒尔博物馆。

博物馆以第一个在这里发现“艾伯塔龙”的古生物学家泰勒尔命名。除鼎鼎大名的艾伯塔龙(见图3-8)外,这里陈列的还有1种头甲龙、2种角龙、4种体型较大的鸭嘴龙等。这座博物馆还设有一个高大的温室,里面种植着不少曾与恐龙一起生活过的古老植物,有些还是恐龙的食物,如树蕨、苏铁、罗汉松以及一些寄生的有花植物。

图3-8 艾伯塔龙的模型

博物馆里陈列着很完整的艾伯塔龙化石,也有形象逼真的艾伯塔龙模型。艾伯塔龙属于肉食性的霸王龙,眼睛长在头骨较高的部位,有一对足形的盆骨支持着强大的躯体。艾伯塔龙最早(1884)年由加拿大地质学家约瑟夫·泰勒尔所带领的地质调查队所发现,后以其最早出土地艾伯塔省而命名。

→地质灾变现象类——以美国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为例

在自然历史进程中,时常会发生一些突发性的灾害事件,如地震、火山喷发等,它们记录了自然界的环境变化过程和变化结果,同时也记载下人类面对灾难的态度与抗争,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地质灾变现象形成的遗迹主要包括3大类:

(1)地震遗迹,是指地震发生后留下来的各种痕迹。“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北川老县城规划建成一座多功能、具有国际影响的地震遗址博物馆,多名专家还提出将其申报为世界遗产。

(2)火山活动遗迹,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地下的炽热岩浆沿压力较小的破裂面或向斜轴部喷出地表。火山喷发时,有大量气体(以水蒸气为主)、熔岩和固体碎屑(火山灰和火山砾等)通过火山喉管从地球深处喷发出来。大量碎屑物质从空中落下堆积为火山锥;熔岩溢出后顺地面流动,形成和缓的火山坡、微微凸起的熔岩盖和波状起伏的熔岩垄岗,有时还会阻塞河谷形成熔岩堰塞湖。

庞贝古城是火山活动遗迹的典型代表,公元79年8月24日,离城约十千米的维苏威火山再次喷发,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吞没了两个繁盛的罗马城市:庞贝和赫库兰尼姆,它们从此被埋没了千余年,直到公元1720年,意大利农民在火山附近的地方开渠、挖井,挖出了不少古罗马的钱币和一些经过雕琢的大理石碎块,才证实庞贝城的遗址所在位置!庞贝遗址的最动人心魄之处在于:它真实地保留着灾难来临前庞贝人的样子。庞贝被掩埋封存在渐渐冷却、凝固、变硬的火山灰中,躲过了上千年岁月的侵蚀,因而获得永生;奇妙的是,两千年前一位庞贝人死在绘有植物花叶的壁画下,当人们挖掘出他的遗骨时,同时发现那幅壁画上刻有一句铭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

(3)陨石遗迹,流星体经过地球大气层高速下降时,与空气摩擦冲击没有完全烧毁而散落在地面,形成陨石群。大大小小的陨石由于坠落、撞击过程中承受了剧烈的物理、化学变化和漫长的地质变迁,外表形态千姿百态。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西南100千米处的弗里德堡陨石坑被认为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和最大的陨石冲击地球的遗迹,其直径达380千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2005年,它成为南非第7处世界遗产地。

名称: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

所在地:美国夏威夷州

入选标准:(viii)

列入时间:1987

UNESCO链接:http://whc.unesco.org/en/list/409

图3-9 美国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UNESCO评价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包含世界上两处活动最频繁的火山:冒纳罗亚火山(Mauna Loa,4170米高)与基拉韦厄火山(Kilauea,1250米高)。由于火山持续地喷发,因而创造出了此地不断变化的地形景观,流动的岩浆也造就了令人惊叹的地理结构。人类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稀有鸟类、当地特有物种和大量的巨型蕨类植物。

遗产价值

夏威夷火山属于盾状火山,在其形成过程中,公园的景观既相对恒定,而又富有动态的变化,游客每一次重游都会有新的惊喜。

(viii)该遗产地是通过进行中的火山活动过程形成重要岛屿的独特案例。它代表了夏威夷群岛地质起源和变化的持续过程中最近期的活动。公园包括世界上两个最活跃和研究得最透彻的火山——基拉韦厄和冒纳罗亚火山的重要部分。冒纳罗亚火山,如果从海底测量,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火山。

遗产介绍

夏威夷群岛位于北太平洋的中央,由8座主岛和124处小岛、珊瑚礁和浅滩组成。夏威夷岛是夏威夷群岛中面积最大、形成年代最短的岛屿,它位于群岛的最南端,由于熔岩在海岸不断积累,它的面积还在不断增大。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成立于1916年8月1日,面积929平方千米。那里展示了数以十万年计的火山活动,地壳移动,以及独有的生态演化。该区拥有全球最为巨大的活火山——冒纳罗亚,其地貌变化非常丰富。基拉韦厄则是世界上最为活跃的火山之一,科学家可以从基拉韦厄峰的活动中探究夏威夷诸岛的诞生过程及地貌的变化。

夏威夷岛的火山并不像日本的富士山或华盛顿的雷尼尔山那样,圆锥状的山体覆盖着皑皑白雪。实际上,位于夏威夷的这些火山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直至山顶的大火山口。这种类型的火山称为“盾状火山”,因为其山顶酷似一个正面朝下的古代战士的盾牌。几个世纪以来,夏威夷人一直传说火山岛是这样产生的:火山之神佩莉(Pele)在这些岛上游荡。当她向其他神仙讲述她的旅行故事时,她会使劲跺动自己的双脚,这时大地就会颤抖并产生新的岛屿。地理学家认为这一传说有一定的依据。可能出现岛屿的地方确实在不断变换。科学家用一种“热点”理论和板块构造论对此加以解释。由于一些未明原因,地表以下存在着100多个热区。这些地方产生的熔岩或岩浆比其他地方多。夏威夷热点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热点是固定的,但是构成地壳的12个左右的大板块却不是固定的。太平洋板块处于持续运动中,每年大约移动0.1米。当该板块移到夏威夷热点上时,就使足够的岩浆涌出,创造了一个新的岛屿。新生岛屿又被移动的板块拖离了热点,一段时间过后,另一个岛屿又在该热点处生成。因此,随着岩浆不断凝固,夏威夷群岛也就不断地“生长”。

两座火山中,基拉韦厄更容易让人亲近,游客们可以亲眼目睹其喷发时的容颜。与印象中炽热的熔岩从顶部的火山口喷出不同,基拉韦厄火山有一处更便捷的通道:一处位于山峰较低一侧名叫普欧(Pu'uO'o)的喷气孔。在从普欧喷气孔涌出之前,基拉韦厄火山的熔岩先通过了一段约11千米的天然火山通道,之后从靠海一侧的山体处进入海洋中。自1952年以来,基拉韦厄已经喷发了34次。科学家指出,1983年1月,基拉韦厄火山就至少喷出0.5立方英里(约合2立方千米)熔岩,在此之后,这座火山便一直处于喷发状态;截止到1995年,基拉韦厄火山喷发出的熔岩已经使夏威夷的面积增加了2平方千米,而现在的基拉韦厄火山仍以每天40万平方米的速度向外喷发着熔岩。这也是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喷发,到现在为止它还没有停歇的迹象。

【延伸阅读2】

熔岩喷射进行时

2011年3月6日,基拉韦厄火山的普欧火山口再次出现崩裂,裂缝长度达到0.33英里(约合0.5千米)。美国地质调查局夏威夷火山观测站表示,随着这个新喷口的形成,大量熔岩向外喷射,高度达到80英尺(约合25米)。狂野的火焰喷泉冲天而起,同时岩浆从地面的巨大裂缝中流出,可谓自然界最壮观的焰火奇观之一,其塑造地球的伟力,令人敬畏。

与持续喷发的基拉韦厄火山不同,夏威夷岛上的另一座活火山冒纳罗亚火山大约每隔一些年才喷发一次。在过去的200年间,共喷发过约35次,至今山顶上还留着火山口。火山喷发时,大量熔岩不断地倾泻出来,使山体日益增大,被称为“伟大的建筑师”。1984年4月冒纳罗亚火山再次喷发,熔岩向夏威夷首府希洛的方向流泻了17英里。冒纳罗亚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它喷发的熔岩覆盖着夏威夷岛上大约50%的面积。冒纳罗亚火山海拔虽然只有4170米,却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最高的山峰,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只不过冒纳罗亚火山大部分都位于海平面以下,从水深6000米的太平洋底部耸立起来。从海底算起,冒纳罗亚火山的总高度达9144米,体积达8万立方千米,占据着5270平方千米的面积。

夏威夷地处一隅,与世隔绝,因而岛上盛产大批特有的植物,记录在案的约1000种植物中,95%是其他地方没有的。由于各种植物和花卉生长繁茂,夏威夷群岛的昆虫也是最多的。仅蝴蝶就有万种以上,而且有些品种是这个群岛上特有的,如一种蝴蝶叫“绿色人面兽身蝶”,它是一种世界上少见的大蝴蝶,它的翅膀展开时长达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