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中国心:何志毅教授管理散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心安在

禅宗史上有个著名的故事:达摩来到中国时,事实上是遭受冷遇的。一方面是由于他说话太直,没有得到梁武帝的好感;另一方面是由于他的理论没有得到中国佛教界和社会的理解与认同。于是他“一苇渡江”,在河南少林寺附近的山里面壁九年。这九年可以理解为他在修行,可以理解为他在等待时机,可以理解为他在深思如何在中国推广禅,可以理解为他在等待“愿者上钩”的徒弟。当时来了一位名叫慧可的人,他是后来的中国禅宗二祖,是中国人的第一个“祖”。达摩仍在面壁,不理他,不知是在定中出不来还是故意考验他,反正过了很久,直到冬天下大雪,雪埋到慧可的膝盖了,他还在那里苦苦等待。有一天,达摩他老人家或出定了,或动了恻隐之心,问慧可:“你找我做什么?”慧可说:“求心安。”达摩说:“你的心在何处?你把心拿来我就给你安”,据说慧可因此大悟。我没有考证慧可是立即顿悟,还是后来苦思冥想渐渐悟了,抑或是长期苦思冥想后有一天有一个什么触动突然顿悟了。

我感叹达摩的中文水平如此之高,机锋如此之锐,教法如此之妙,寓意如此之深。达摩之问是启迪智慧的一种方法,是禅宗的拿手好戏。心是什么?心在哪里?这可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而且越想越不容易回答。试图翻译出来向外国人讲明白就更不容易。也许达摩自己也没有搞明白,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导师,因为通过他的机锋之问你想明白了就行。心是变化的,心是多样的,你的心不等于他的心,你此时之心不等于你彼时之心。你的明白未必是他的明白,当你找到心的时候,已经不需要他来安了。

试着把“心”翻译成英文,至少有如下几种意思:Heart, Spirit, Mind, Ambition, Love, Soul, Mentality, Moral, Purity,等等。《心经》被直译成Heart Sutra。看Heart Sutra,反而更容易看明白,但是失去了很多意味深长的东西。在中文里,“心经”的心是什么?儒家的“诚意正心”正的是什么心?禅家的“明心见性”明的是什么心?道家的“道心”是什么心?兵家的“心机”是什么心?“真心”“虚心”“爱心”“平心而论”“随心所欲”“一心一意”之心又是什么心?心可谓是包罗万象的,但是在某时、某地、于某人,心是特定的,而且万象之中,心是核心。

通过分析归纳,我把心分成八类:心灵、心气、心性、心态、心意、心智、心力、心要。第一,心灵。心灵是物质的对应,心灵是对应客观的主观,是指非物质世界,是精神与灵魂,是Spirit and Soul。第二,心气。心气是正气和志气,养浩然之气,立鸿鹄之志,是Integrity, Ambition and Will。第三,心性。心性是性质与性格,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是性格与性情。所谓性情中人,往往是随心所欲的、不拘小节的、有个性的,但心地善良的,是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第四,心态。心态主要是对外部矛盾事物、纷杂环境的认知和把握,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包括心境、心情、心绪,等等。有所谓的好心态,首先应当有好的心境,有好心境的前提是能够心静,此乃心之一切的基础。因此,心态是Mood, Feeling, Mentality and Attitude。第五,心意。心意包含三层意思:心意、心愿、心爱。心意到深处是心爱,是对人的敬重、友爱、挚爱,是一心一意,是真心诚意,是全心全意,是By Heart, Heartily, Heart and Soul。第六,心智。心智是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也是智力程度。是“仁、义、礼、智、信”的智,是“智、信、仁、勇、严”的智,是Wisdom。禅宗的机锋里、禅宗的转语中蕴含了深深的智。第七,心力。心力是由心而产生的、从心里体现出来的各种可以被感知的力量,例如责任心、包容心、敏锐心、忍耐心,等等。蒋介石退居台湾,把住宅之山草山改为阳明山,将住处命名为阳明山庄,就是为了从阳明中获取强大的心力。他的文胆陈布雷不乏忠心、不乏诚心、不乏智慧,但在心力上是不济的,因此在辽沈战役之后淮海战役之前因为失望和绝望自杀了。心力正好堪比后来西方流行的各种Power,可称之为Heart Power。第八,心要。心要即核心、中心。一个组织和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有什么为重、什么为要的问题,有以什么为中心、为核心、为重心的问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中,什么是核心矛盾和矛盾的核心问题,搞清楚了才能“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化繁为简,化腐朽为神奇。因此,心要的英文就是Core。

王阳明在晚年把心学总结为三句话: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把这三句话归于心,是心灵、心力、心性。对于一个企业组织者而言,企业之心重要在于企业心灵、企业心气和企业心性。但是,这并非固化的,企业领导人只要有心,可以从企业的实际状态和阶段考虑,本企业的心是由什么要素构成的、什么是最本质的。

就企业家个人而言,“心”的面可能更宽一些,心态是根本的。从根本上说,企业组织之心是企业家个人之心的延伸和展示。个人之心此时此刻是什么心?不安的是什么心?如同慧可一样,只要知道了于你而言,心是什么,心在哪儿,就已经不需要人来安了。但是这并不容易。很多人甚至连想心的时间都没有,或者说根本没有心。

禅宗强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不提倡逻辑推理,不提倡理性分析,不提倡注意外部。达摩和慧可的问答其实什么也没有说清楚,但在一问一答中,问题已经解决了。禅学注重内在的、感性的、直觉的东西。谁也不能否认,禅宗有智慧,禅宗的智慧可以传承。听起来似乎不科学,但是,面对完全不确定的环境,进行完全创新性的工作时,没有经验参考、没有路径依赖、没有数据分析、无法逻辑推理,那不就只能如此吗?

因此,就论心而言,也可以是去逻辑、去理性、去外向的。尽管我分析归纳了八个心,于你而言,听完以后,还是可以抛开一切,视而不见,只问本心。这在科学上可称为融会贯通了、升华了。还是那个问题:你的心在哪里?达摩与慧可后面的两句对话是,慧可:“我觅心了不可得”,达摩:“我已经给你安心了”。

有学生问我:老师,八个心最重要的是什么心?我反问:你看呢?这问题问得好,的确是要找到最重要的心,此时此刻最重要的心,或是一生一世最重要的心。这问题也问得不好,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问题。我已经为你们这样具有逻辑思维、理工科思维、科学思维的人解构了心,在用的方面,显然不需要八心,而是只问本心。你心只有你知。

组织是人的集合,是人就有血、有肉,就有心。“心外无法,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客观的物本来存在,但于你而言未必存在。你能把握和改变的是自己的心,然后以强大的心力去改变外部世界,如王阳明、如曾国藩、如毛泽东,如古往今来的一切英雄豪杰。

201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