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精彩
北京中医药大学 杜青
杜青,女,汉族,1982年1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专业2012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学校特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
我叫杜青,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2级岐黄国医实验班,是一名33岁的特殊学生。说起我30岁那年熬过的炼狱一样的复读生生活,再次参加高考考进北中医,很多人已经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再说起我上大学之后这三年优异的学习成绩,更是赞叹不已。而我内心深处更加看重的,是这三年忙碌充实的学习生活带给我的踏实感,以及参悟医理带来的那一份清明。我也真正体会到为所爱付出时那份辛苦之后的甘甜。
我的经历有些曲折,2000年曾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当时我选择专业的唯一标准是“就业好,薪酬高”,入学之后才发觉所学专业自己既不喜欢也不适合,学习上没有动力,大学生活过得很压抑,最终选择了退学回到家乡做了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几年的教师生涯给我带来了很多成长,但内心深处总是缺乏热情,直到种种因缘我开始接触《黄帝内经》,进而接触到中医后,我发现了那份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热爱。经过认真考量,我毅然辞职加入了高考复习大军,在一年的炼狱生活后,如愿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实验班,从《黄帝内经》寻找内心的救赎。
说实话,再次走进大学时,我的心情极为忐忑,过去的阴影让我害怕自己会重蹈覆辙。但真正开始之后,我所有的顾虑一一消除。精彩的课堂让我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觉得不是孤独前行,每天校园晨光中朗朗的书声让我每一天都充满了力量,老师们扎实深厚的中医修养给我提供了努力的目标……太多美好的点点滴滴,渐渐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
而立之年重返校园,有别样的人生体会。医学生课业虽然繁重,但有了一份对中医的诚敬和笃定的目标,学习也不再是一种负担。踏踏实实地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及时复习。每天早上伴着晨光诵读经典已经是我三年来的日常。在学习之余,我还跟随老师出诊抄方,担任班级生活委员,还挤出时间学习推拿、耳针、手诊等实用的小技术,当然也少不了练习太极拳,让自己浮躁的心安静下来。保持着这样的节奏感和方向感,在收获充实的自我的同时,竟然也取得了连续三年班级排名第一的学习成绩,分别获得校特等奖学金一次,国家奖学金二次。同时也慢慢成了家人朋友的健康小顾问。
北中医给了我良好的平台,既坚持传统又有开放创新的胸怀。入学之初就给我们选派了导师,让我们更早地接触到临床,切实体会到了中医药的神奇疗效,坚定了对中医的信心。学校鼓励我们科研创新,提供很多有利条件让我们参与到科研活动当中。我在2014年全程参与了“疲劳相关研究”一项。在实验设计、实施、数据统计方面得到了很多锻炼。2014年我参加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短期留学项目,视野得到了很大的开阔。看到尖端生物科技与传统中医之间的结合,也让我认知到将中医药推广到世界视野的必要性。一路走来,我对中医的认识已经远远不是当初入学的样子,而是更坚定且更开阔。
在这三年里,我的老师们也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启发。导师定期与我们座谈,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做具体指导。老师的谆谆告诫一直给我鞭策:中医经典浩如烟海,而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庄子《养生主第三》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读书一定要有所选择,不可以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同时,人生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才能做出好的选择。民国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扉页即书:人生有大愿力,方能有大建树。这两句话也一直鞭策我,参透医理需要持之以恒的钻研,别无蹊径,不为了追求一时的卓越而失去了大的方向。
总说学医要耐得住寂寞,道理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即使怀着对中医的热爱,学习过程也依然不会轻松。但有了对中医的热爱,走弯路也好,枯燥也罢,所有的辛苦都有了不一样的意义。虽然我做的还不够好,中间也有懈怠,但一次次的碰壁没有让我退缩,反而促使我不断反省,我认为,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我用了几乎十年的时间去寻找人生的方向,过程有些曲折,但不影响她在未来变得精彩。在这个过程中,有太多的人要感谢,这些都成了我最温暖的回忆;也感谢种种因缘让我选择了中医,带给我一次不可思议的救赎与修行,给了我五味杂陈的洗礼。
[师长点评]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处)长 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