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主要偏重于教学方面的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改革,而对于课程、教材的改革不多,触及太少,力度不大,深度不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1)在学校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造性。
(2)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并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经验。
(3)现行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过于强调学科地位,强调不同学科的独立性,科目过多,忽视了科学、艺术和道德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关联性。
(4)在学生学习方面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5)在教育评价上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教育功能;过于强调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或者说对过程的评价不够;评价技术方法倾向于单一的量化评价,忽视了定性评价,甚至以考试代替评价。
(6)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强调统一,忽视了地方在课程管理和开发中的作用,对学校的积极性重视不够,教师缺乏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利和机会。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1)重视调整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所必需的全面素质,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目标。
(2)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与改革,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努力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公民。
(3)重视课程内容的调整。强调精选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结构、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4)重视评价改革,评价方式多样化。目标取向的多样化被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评价方式进一步多样化,注重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