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城市规划方向的探索与实践
(一)初涉城市规划,参加北京调研
1973年,自然地理专业和地貌专业选择了环境保护和遥感等新方向,开始招收第一批工农兵学员。经济地理专业走出校门,教研室部分教师仇为之、魏心镇、杨吾扬、董黎明、周一星与北京市规划局总图室远郊组合作,参加北京规划的调研,主要内容有:①北京城区工业污染源的调查;②通州张辛庄搬迁工业区的规划,大兴区安定卫星城规划。经过半年磨合,大家学到了一些城市规划的初步知识,同时又运用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协助规划部门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杨吾扬、董黎明在工业布局对大气污染的调查中发现,按传统的主导风向原则进行工业布局,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并不能最大限度减轻工业对居住区的污染,其后将这一发现上升到理论,在《中国科学》《城市规划》等杂志上发表了“关于风象在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中的运用”的论文,提出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应该用“最小风频原则”取代传统的“主导风向原则”进行规划布局。这一具有强烈地理特色的观点,受到规划界和电力等部门的重视,再版的《城市规划原理》已将这一研究成果纳入其中。周一星与规划局张敬淦合作,通过对地下水质的检测,揭示了南郊地下水源受到北京农药二厂造成的污染,是该厂的污水排入窑坑渗漏和排污管道腐蚀泄漏所致,为污染治理及污染源的搬迁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