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前沿内部的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核算结果
如表2.4和图2.19所示,不论是按照新古典传统的不变总量生产函数设定还是按照新结构经济学可变总量生产函数设定,前沿内部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技术进步率均小于平均要素驱动的增长率。而且,在新结构经济学的可变生产函数设定中,技术进步率平均为负数,经济增长主要由结构变迁驱动。因此,在经济前沿内部经济体中,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远远大于技术进步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而言,前沿内部的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大于前沿发达经济体。同样,与均值相对应,可变总量生产函数设定下的技术进步率与禀赋驱动增长率的标准差均大于不变总量生产函数设定,这也说明了结构变迁是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
图2.16 前沿国家增长率核算:可变总量生产函数与不变总量生产函数比较
图2.17 美国经济增长率核算比较:新古典VS新结构
图2.18 美国经济增长率核算比较:新古典VS新结构
表2.4 前沿内部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增长率核算
图2.19 前沿内部国家增长率核算:可变总量生产函数与不变总量生产函数比较
图2.20和图2.21是中国的例子。华人经济学家朱晓东按照传统的做法视中国的总量生产函数为不变,但他意识到了中国的总量生产函数与发达国家不同,因此取值前述C-D生产函数中的α=0.7,而不是α=0.25,核算结果显示1952-1978年TFP增长率为-1.07%,对期间平均2.97的增长率贡献程度为-72.03%,1979-2007年TFP增长率为3.16%,对期间平均8.12的增长率的贡献程度为77.89%。[46]与之相反,按照新结构经济学可变总量生产函数的核算结果显示,1952-1978年TFP增长率为0.69%,对期间平均5.21的增长率贡献程度为13.74%,1979-2007年TFP增长率为-0.0004%,对期间平均9.97的增长率的贡献程度为-0.004%。
图2.20 中国经济增长率核算比较:新古典VS新结构
【专栏2.1】
适宜于发展阶段的技术创新结构及其转型升级
图2.21 中国经济增长贡献比较:新古典VS新结构
图2.22 禀赋结构及其前沿距离与创新结构:1980-2011年全球所有样本观测值散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