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报告:新结构经济学之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5 前沿内部的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核算结果

如表2.4和图2.19所示,不论是按照新古典传统的不变总量生产函数设定还是按照新结构经济学可变总量生产函数设定,前沿内部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技术进步率均小于平均要素驱动的增长率。而且,在新结构经济学的可变生产函数设定中,技术进步率平均为负数,经济增长主要由结构变迁驱动。因此,在经济前沿内部经济体中,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远远大于技术进步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而言,前沿内部的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大于前沿发达经济体。同样,与均值相对应,可变总量生产函数设定下的技术进步率与禀赋驱动增长率的标准差均大于不变总量生产函数设定,这也说明了结构变迁是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

图2.16 前沿国家增长率核算:可变总量生产函数与不变总量生产函数比较

图2.17 美国经济增长率核算比较:新古典VS新结构

图2.18 美国经济增长率核算比较:新古典VS新结构

表2.4 前沿内部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增长率核算

图2.19 前沿内部国家增长率核算:可变总量生产函数与不变总量生产函数比较

注:该核密度图去掉了小于-0.1与大于0.1的异常值。

图2.20和图2.21是中国的例子。华人经济学家朱晓东按照传统的做法视中国的总量生产函数为不变,但他意识到了中国的总量生产函数与发达国家不同,因此取值前述C-D生产函数中的α=0.7,而不是α=0.25,核算结果显示1952-1978年TFP增长率为-1.07%,对期间平均2.97的增长率贡献程度为-72.03%,1979-2007年TFP增长率为3.16%,对期间平均8.12的增长率的贡献程度为77.89%。[46]与之相反,按照新结构经济学可变总量生产函数的核算结果显示,1952-1978年TFP增长率为0.69%,对期间平均5.21的增长率贡献程度为13.74%,1979-2007年TFP增长率为-0.0004%,对期间平均9.97的增长率的贡献程度为-0.004%。

图2.20 中国经济增长率核算比较:新古典VS新结构

【专栏2.1】

适宜于发展阶段的技术创新结构及其转型升级

与主流内生增长理论所强调的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不同,在本报告中我们主要探讨产业结构随禀赋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在本章前面的增长核算中我们也没有进一步分析

图2.21 中国经济增长贡献比较:新古典VS新结构

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的结构。事实上,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也有结构。创新包含了发明创新和模仿创新,发明创新直接越过创新之前的最先进技术水平值,而模仿创新始终处于全球技术前沿内部。发明创新所要求的投入大、不确定性高,而且在不同的禀赋结构与生产结构阶段其回报也是不同的。一个处在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水平较低阶段的经济体,对拓展世界技术前沿的发明创新的需求并不高,导致回报也就较低,同时发明创新对投入的禀赋结构需求较高,而此时禀赋结构供给较低会导致较高的禀赋结构的相对价格,因此此时发明创新的利润并不高,甚至还会亏本。与此相反,在禀赋结构和生产结构较低阶段,对模仿创新的需求比较高导致回报比较高,同时模仿创新对投入的禀赋结构需求较低,在禀赋结构供给较低时禀赋结构的相对价格也就较低,因此此时模仿创新的利润较高而富有吸引力。所以,在禀赋结构与生产结构比较低的阶段,创新应该更多地偏向模仿创新。同理,在禀赋结构和生产结构比较高的阶段,创新应该更多地偏向发明创新。因此,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最优的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结构与之相对应,最优的创新结构随发展阶段的提高而不断升级。付才辉、林炜和林毅夫最近的一项跨国实证研究支持上述最优创新结构(以专利结构(发明专利与其他类型专利数量之比)度量创新结构)的理论,如图2.22所示。[47]

图2.22 禀赋结构及其前沿距离与创新结构:1980-2011年全球所有样本观测值散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