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剧变的年代
1975年11月,为共同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协调各国政策及重振西方经济,法、美、德、日、英、意六国领导人在法国巴黎郊外的朗布依埃举行了首次最高级经济会议。1976年6月,六国领导人在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举行第二次会议,加拿大应邀与会,形成七国集团。会议每年一次轮流在各成员国召开,G7峰会宣告诞生。G7集团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富人”俱乐部。当年七国集团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GDP的比重高达63.49%。以G7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宰了全球的经济版图和治理规则以及发展思想。
中国有一句古老的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来形容世事盛衰兴替,感叹世事变化无常。在G7峰会诞生的40年后,2016年9月在中国杭州召开了G20峰会(见图1.1)。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峰会上就全球的发展思想、发展动力以及治理规则发出了新的倡议:第一,创新发展方式。各国要创新发展理念、政策、方式,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将互联互通作为核心议题,中国支持二十国集团成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支持世界银行成立全球基础设施基金,并将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途径,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做出贡献。第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各国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培育全球大市场,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第三,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各国要致力于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及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图1.1 2016年G20峰会会标
2015年3月28日,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正式启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带一路”倡议。《愿景与行动》指出,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责任义务,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标志着这一影响全球的合作倡议向纵深方向推进。
在2016年即将结束之际,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开放与保守、合作与封闭、变革与守旧的重要抉择。在此形势下,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在全球治理变局中引领方向,在国际形势乱象中把握大局,在激烈复杂博弈中维护利益,在世界经济转型中助力发展,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的新局面。中国正在以更为成熟、稳健的步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乱局中的稳定器、变局中的正能量。”历史就这样在逐步改写,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出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