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入党培训教材(2019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高校学生与中国共产党

本章导读

高校学生作为中国青年的优秀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党对高校学生寄予了厚望。高校学生应明确历史使命,在党指引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青年工作

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同样,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也只有跟共产党在一起,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工作,并对青年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都始终关心青年的成长,并高度评价知识青年的社会作用。1939年,延安各界青年群众举行“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讲演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革命先锋队的作用。什么叫先锋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他号召中国的知识青年和青年学生,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

世界是属于你们的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七日)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第一,青年人既要勇敢又要谦虚;第二,祝你们身体好、学习好、将来工作好;第三,和苏联朋友要亲密团结。

注:这是毛泽东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的讲话的节选。(《人民日报》1957年11月20日)

(来源:中国共青团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对知识青年寄予殷切厚望,更加关心知识青年的健康成长。毛泽东曾评价青年人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同时,毛泽东对青年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也给予关注,强调要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青年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政治学习。

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也高度评价青年的社会作用,非常关心青年的思想进步与政治成长。邓小平同志说新中国的知识青年是敢于向前看的,是生气勃勃的,是对社会主义抱有无限热情的,是有强烈的上进心的,我们毫不怀疑青年是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的将来。他指出,要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一代,团结全体青年积极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以便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强调要搞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反复要求全党要重视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1978年4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同样关心青年的思想成长和政治进步。1990年,江泽民同志在与北京大学部分同学座谈时指出,青年是我们的未来。对青年一代,我们一贯主张既要热情爱护,又要严格要求。1998年6月共青团十四大召开,江泽民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成员和团十四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始终把青年看作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有着光荣传统的我国各族青年,一定能够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坚定地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非常注重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2012年,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高度评价了广大青年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希望广大青年能够坚持远大理想、坚持高尚品行、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创造更加壮美的青春业绩。

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受党中央委员会领导。共青团的地方各级组织受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同时受共青团上级组织领导。

党的各级委员会要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注意团的干部的选拔和培训。党要坚决支持共青团根据广大青年的特点和需要,生动活泼地、富于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充分发挥团的突击队作用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样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了殷切期望。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并在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这4点要求的基础上,又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几点希望。

一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二是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可见,立志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三是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掘出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希望广大青年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说过,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我们党的创始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参加了党,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近百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二、高校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党的十九大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新的全面部署,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实践遵循。当代高校学生必须认清历史使命,勇担时代重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不懈奋斗。

高校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复兴中华是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的共同理想。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为了抵御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奴役,不断探索救国兴国之路,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既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必要前提,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过艰苦奋斗,我们振兴中华的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学生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高校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高校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前进的政治方向,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历史证明:我们的一切胜利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并把它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经历过各种曲折,但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最终证明它是我们的正确选择。现代化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的重大课题,也是工业化高科技所推动的全球化发展课题。现代社会是信息化、国际化、科技化、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成为重要资源,成为国家发展效率的关键。开放型的国际经济引导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极大地改造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教育改革,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应该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作出表率,成为符合学习型社会要求的学习型人才,给中国社会带来新的发展和进步。

高校学生肩负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经济发展是党的中心工作,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高校学生应勇于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高校学生的人生追求

高校学生作为一个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社会群体,应该有所追求,并在不懈的追求和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人创造价值的活动离不开社会认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因此,高校学生必须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

(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理想信念是我们的事业与生活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动力源泉。高校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不过个人的理想只有与全民族的共同理想相一致,与祖国发展的历史洪流相融合,与人民前进的伟大步伐相统一,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共产主义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的社会理想。高校学生应当志存高远,首先,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高校学生只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高校学生只有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行动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联结起来,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追求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其次,高校学生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顽强努力,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矢志不渝。高校学生要从我做起,最大限度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献给社会、献给人民。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受锻炼。既志存高远,又立足现实;既勇于进取,又甘于奉献,这是一个优秀的高校学生必备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

总之,高校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引下才能大有作为。这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高校学生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在民族复兴这一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紧跟时代步伐,积极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正确选择,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集中体现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一共同理想,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团结一致,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纽带。无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应该也能够认同与自身利益密不可分的这一共同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高校学生只有通过自觉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才能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才能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才能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因此,高校学生要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奋斗之中,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脚踏实地,发奋学习,增长才干,不断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要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

(三)弘扬民族精神,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因为有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精神支柱,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大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这是非常可贵的,应当继续发扬光大。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高校学生要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首先,要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次,要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态度,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盲目排外。高校学生要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战胜国在法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和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大战时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遭到无理拒绝。

消息传来,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大专学校的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一致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三个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游行队伍前往赵家楼的曹汝霖住宅,学生寻不见曹汝霖,就火烧了曹宅。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学生。

第二天,北京学生宣布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六月初,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各地工人及许多城市的商人也相继罢工、罢市。

在这种形势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捕去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五四运动期间,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爱国学生,并逮捕示威群众32人。图为被逮捕的北京大学的学生。(来源:中国共产党党史图库)

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一九三九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校园联合会,规定每年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四)弘扬时代精神,做勇敢的改革创新者

改革开放的实践催生伟大的时代精神。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精神继承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传统,体现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贯穿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贯通时代精神的各个方面。事实证明,改革创新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拓前进的不竭动力。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当前,面对机遇大于挑战的形势,要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着眼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时代精神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催生的,弘扬时代精神要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展开。

因此,高校学生必须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奋进的改革创新者。

(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高校学生应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自身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凝聚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独特思想和精神风貌的文化。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直接来源。新的历史条件下,革命文化依旧是激励中国人民矢志不渝、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建立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的精神资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以及涌现出来的一批批先进群体与英雄模范,正是新时代传承革命文化的集中体现。高校学生必须继承和发扬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深入挖掘与弘扬革命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倍加珍惜革命文化,积极坚守与弘扬革命文化传统。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新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支撑。高校学生要在服务社会中传播和推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多种形式和传播载体渗透到人民群众中间,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高校学生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四、积极加入共产党是高校学生的正确选择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高校学生的正确选择。

(一)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经过长期历史实践的考验形成的。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前,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正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正如邓小平所说,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只有靠历久弥新、经验丰富、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格局中,中国共产党具有其他政党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在政治思想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其次,中国共产党有按照党章规定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培养、选拔、教育的8900多万党员和450多万各级党组织,他们在党的各项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和最终目标的实现中,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是巨大的组织优势。最后,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优良的作风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毛泽东在延安“挨骂”

1941年6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的杨家岭小礼堂召开边区各县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征粮工作和农民负担问题。当天下午正在开会的时候,突然大风暴雨。一个炸雷,击断了礼堂的一根木柱,坐在附近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猝不及防,不幸触电身亡。同一天,一位农民饲养的一头驴也被雷电击死了。

噩耗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这位农民逢人就说:“老天爷不开眼,响雷把县长劈死了,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

保卫部门闻讯,要把这件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逮捕这个“竟敢如此咒骂毛主席”的农民,并要公开处理,以一儆百。

毛泽东从警卫员口中知道这件事以后,立即阻止了保卫部门的行动。毛泽东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毛泽东在延安还说过:“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可是永远也离不开水啊!”

(来源:《学习时报》2007年4月2日第5版)

(二)优秀的高校学生应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史上可以发现,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紧要关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有志青年知识分子的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参加党的一大的13位代表几乎都是青年知识分子,当时全国50多名共产党员也大都是青年知识分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大量青年知识分子加入到党组织中来,战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抗美援朝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有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入党。改革开放以来,更有大批青年知识分子积极要求入党。近年来,高校学生中要求入党的先进分子成倍增加,每年都有许许多多优秀的高校学生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呢?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千锤百炼,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其次,青年知识分子从直接和间接的体验中,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有理想并愿意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优秀的高校学生只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所作为。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经过认真的学习和思考,把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正确选择。总之,具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的高校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发展和入党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坚定信仰,执着追求,自觉增强入党的积极性、主动性,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早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图为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五、做好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高校是文化传承、育人成才的主阵地,担负着为祖国培育有用之才,传承与复兴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高校要自觉落实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的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强化“九个坚持”,紧紧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个中心环节,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五个方面的使命任务。

第一,“举旗帜”就是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高校是研究阐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要自觉抓好师生思想理论建设。要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阐释。充分发挥理论和专业优势,深化理论阐释。要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进一步增强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的自觉性,强化对课堂、讲座、报告会、成果发布等和校园网管理,巩固校园阵地。要创新思想理论建设的平台和抓手。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充分运用沉浸式、体验式学习理念和新技术创新教育活动,努力使思想理论建设活起来。

第二,“聚民心”就是要把高校事业发展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凝聚起教职工的合力。教师是高校办学之本,要把他们的力量凝聚起来,以昂扬奋斗精神和高尚师德,践行育人使命。要引领教师坚守育人使命,积极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大力褒奖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还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促进活动,引导教师共同成长。要引领教师自觉立德塑身,师德建设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引领教师保持奋斗精神。要激发教师的奋斗精神,有针对性地开展奋斗精神的养成,帮助教师以昂扬奋斗精神登上职业生涯顶峰。

第三,“育新人”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围绕这个根本任务守正创新。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抓住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化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和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使其入耳入脑入心,并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

第四,“兴文化”就是要充分发挥高校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新时代社会文化,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建设新型智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立足新时代加强文化内涵和文化载体建设,充分发挥校训等对学生的教育和对社会的文化辐射作用,真正成为社会先进文化的引领者。要积极打造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课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深化理论研究和创新,积极想办法、提建议,努力在推进建设新型智库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展形象”就是要创新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提升舆论引导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高校应多走出去,积极搭建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传播中国文化,增加中国话语,宣传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彰显中国精神,逐步提升国际传播力。要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创新跨文化教育内容、营造国际化培养环境,勇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让各国人民切实体会到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培养大学生开放的国际视野,为高校立德树人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