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姜斯轶君这部《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社研究》著述,是在他2014年所撰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充实,悉心修润后成书的。
近年来,戏曲史论的学术研究中,出现了不少有开拓性的选题,开未有之先例,扩展了研究领域的视野,可圈可点;也有的填补了以往不被人关注的空白课题。其中对中国戏曲艺术教育史、教育学的研索涉猎就更少了,成为薄弱环节,有待开拓。姜斯轶君写作这本书,难能可贵的是,他下了几年的工夫,广撷博览所能蒐集到的相关文献、报章、档案、戏单等史料;同时着力于口述历史的采访,对众当事者所作的第一手叙述予以爬梳考辨、去伪存真,取得可信的史实,落笔成文,结撰成书。这种勤谨严饬的治学态度,值得充分肯定。据我所知,他为核实一件事、一个人的实况,不辞反复跑图书馆、档案馆,找知情人去查寻依据,以纠正人云亦云或模糊不清的概念。这样的例子,书中不少,不一一赘举。恕愚下孤陋寡闻,在当下研究领域中,投身京剧教育探索的年轻学人当中进行富连成社科班研究的,涉猎相关史料之广,掌握相关知识之熟,所下工夫之大者,姜斯轶当属第一人,其情可嘉。
北京的京剧科班富连成社,是近现代京剧艺术教育的著名机构。它上承晚清小荣椿科班“接续梨园、传留永载”的办学愿景,下启与其同时代的诸家科班、剧校,及至新中国的戏曲学校继承传统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众所公认并践行的教学体系,影响极深。富社,办学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培养人才最多,不乏成宗立派的艺术大家,积累了宏富的经验;而且处在当时市场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其在如何精心运营,以适应自身的生存、发展上,也开创了可资参考的经验,各方面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中国的京剧艺术教育,独具东方文化传承的特点。它的行径、方式、方法,皆与西方的戏剧教育大相径庭。由于东西方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故而采取的方式、方法判然有别,所得的效应当然也就不同。窃以为,这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性所至,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应当承认,在这方面,昔曩的戏曲教育,多在“活人教授活人”的成品教学上着力,以口传心授为法,未曾梳理成系统的、全面的教育理念与理论。这不能苛求先人去做,只有在今天具备了应有条件后,才能弥补以往的不足。斯轶君这本书,即是弥补前缺的力作,值得充分肯定。其为此后更加深入、广泛的研索,做出了开创性的前例。这是人们常常挂在口头上的形容戏曲艺术“博大精深”中的一个“点”,诸多“点”会集成“面”,才能充分体现真正的“博大精深”的内涵,积蓄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争衡于世界。《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社研究》这本书,将成为中国戏曲教育理念的实录者和传播者,望各界读者瞩目关注,必有心得,是为推荐之衷。
钮骠时年八十又四
撰于望巢楼晚晴书房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