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2015年,学者们重点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

(一)劳动价值论的形成过程研究

有些学者在阐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历史整体性问题时探讨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过程,他们认为,马克思最初对劳动价值论持怀疑的态度,从《神圣家族》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初步完成了他的唯物史观创立工作,并实现了向历史唯物主义者的转变,也由一开始对劳动价值论持怀疑态度逐步转向拥护。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马克思公开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立场。在《资本论》的创作中,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探索,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后,将唯物史观运用到政治经济学领域,使马克思真正认识到了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从而也真正实现了劳动价值论与唯物史观的统一。[1]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地位研究

有学者在追寻劳动价值论科学革命的路径时指出,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基石,准确理解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阐释,对于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劳动价值论的内在联系、把握劳动价值论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观的关系、厘清劳动价值论与马克思经济学及其新发展的关系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现实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也曾屡屡引发西方经济学家的质疑和攻击。[2]有学者指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评价其价值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准。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概括,具有无可争议的真理性与科学性。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创立的剩余价值论指出了资本家利润的来源,揭示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因此,其劳动价值论的逻辑十分严密,相关理论无懈可击。[3]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关理论问题研究

一是关于“劳动”相关问题的研究。有学者首先为“劳动”正名,认为马克思所谓的“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的说法仅仅是论证的需要而不是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适用于私有制社会,同样也适用于公有制社会,都是关于商品价值的真理;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会妨碍对剥削根源的揭示,同样,承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并非揭示剥削的一个必由之路。全面反思劳动价值论的同时,要重视对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反思。劳动创造价值,并非直接决定价值,劳动创造的是有价值的产品。[4]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对商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剖析,实际蕴含对劳动三重社会属性的论述。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如果从生产关系角度划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三重社会属性,这表现在具体劳动是反映它的社会有用性,抽象劳动是反映它的社会等同性,劳动所有权反映了社会属性下的劳动私有性。马克思的劳动三重社会属性对当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还有的学者指出,有用劳动的思想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有用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前提。通过深入分析有用劳动的分类及影响因素,有利于研究马克思有用劳动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进一步阐明有用劳动的理论价值及其现实意义。有学者认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壮大,多要素参与分配已经显示出它的功效,随之而来的是对劳动价值一元论的批判与否定。应当从资本范畴、从社会实践出发坚持社会劳动价值一元论。实质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一元论是建立在使用价值多元论基础之上的。要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出发,批判社会劳动价值多元论,在坚持劳动价值一元论的基础上发展使用价值多元论。[6]

二是关于货币理论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在马克思货币理论的视角下,金融危机孕育于资本化的货币运动中,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信用发达条件下因金融资本家的疯狂投机行为使货币游离于商品之外而产生的一种危机现象,金融危机的背后是缺乏规制的金融过度创新。马克思关于货币运动孕育经济(金融)危机的观点,为金融危机及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成因以及危机防范提供了重要启示。[7]有学者认为,马克思货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风云变幻,要想在全球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以马克思货币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经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要充分发挥货币的职能作用、遵守货币流通规律,要以马克思货币理论为指导,加强对金融危机的预防。[8]不少学者是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本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有的学者则是从马克思研究货币的方法入手,窥探问题的本质。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货币思想是其经济学说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货币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货币思想的深邃与他研究货币的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生产关系的高度把握、辩证法的娴熟运用以及宏大的历史视野是马克思研究货币的方法论基础,也正是这些方法使得马克思的货币思想具有经济学和哲学高度融合的显著特点。[9]

三是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研究。有学者指出,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Ⅱ”的分析思路,可从时空维度提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Ⅲ”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0”。从空间上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Ⅲ”是世界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0”是产品内分工中生产各种投入品(含中间产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时间上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Ⅲ”是社会总时间(包括总劳动时间和总休闲时间)中必须用于劳动的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0”是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必须付出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Ⅲ”在国际贸易、劳动经济学等诸多经济问题上存在广泛的应用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0”则在分析产品内分工和贸易、企业内分工和贸易等现象中具有重要作用。[10]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新研究

一是经济新常态下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2014年5月,“新常态”作为我党治国理政新理念首次被提出。在201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内蒙古日报》以《劳动价值论怎么看?》为题刊发了一组文章。学者们普遍认为劳动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价值原则,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仍然是指导当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劳动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呈现出边缘化倾向。有的学者指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劳动价值论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其现实指导意义在今天更加明显突出,依旧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有的学者认为,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前提,也是构建有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有的学者认为,劳动创造价值理论的研究始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但第一位科学、系统阐述劳动创造价值理论的学者却是马克思。根据当前形势,在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结合我国“三期叠加”的新形势,正确认识和把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学者们指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面临着诸多新情况,如驱动经济发展核心要素的变化、三次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主导地位的变化、劳动支出中脑力劳动支出比重的变化、企业家的管理劳动日显重要等,当前发展、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亟待厘清这些新问题。

二是深化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借鉴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思想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以其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结合当代国情,在完善分配制度方面借鉴劳动价值论的有益成果。有学者指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具有丰富的内容。虽然其诞生距今已有近150年,但其思想的科学性,令其就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来看仍不过时,不仅指导着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导着我国分配制度的实施及其所要坚持的方向,还为目前我国分配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劳动价值论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分配差距、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有序都有积极促进作用。[11]

三是劳动价值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发展的理论支持,对大学生个体价值的发展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更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相结合。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培养崇高的敬业精神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也是高校思想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探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对大学生实现自身的个体价值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12]有学者指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对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劳动光荣的价值观来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注重实效的准则与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相吻合。把劳动光荣和注重实效相配合,坚持实然与应然、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能阐明国家富强、民主、法治、公正、爱国、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的意义,并说明它们在建设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各自的作用和互相联系。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3]有学者重点阐述了人才的一般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强调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分析人才成长规律,能够使我们对人才培育成长领域的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把握。[14]

四是关于体面劳动的研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何更好地激发劳动活力成为我国目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学者指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理论基础。将“体面劳动”引入经济学领域,对于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赋予的时代意义,具有重要意义。其认为,实现体面劳动必须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依靠政府、企业、工会以及劳动者个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使创造价值的劳动活力全面迸发出来,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惠及我国的每一位劳动者。[15]


注释

[1] 参见张雷声、顾海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历史整体性》,载《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2] 参见顾海良:《追寻劳动价值论科学革命的路径》,载《光明日报》,2015-01-07。

[3] 参见王新水:《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关键问题》,载《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4] 参见朱云平、陈俊明:《论马克思商品理论中劳动的三重社会属性》,载《商业经济研究》,2015(18)。

[5] 参见孙宇、曾长秋:《解读马克思的“有用劳动”》,载《理论与改革》,2015(4)。

[6] 参见许通、杜彬:《论坚持社会劳动价值一元论》,载《黑河学刊》,2015(5)。

[7] 参见陈中伟、朱方明、贺立龙:《货币运动与金融危机:马克思的警告》,载《经济问题》,2015(4)。

[8] 参见覃阿驰:《马克思货币理论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载《东方企业文化》,2015(19)。

[9] 参见唐斌:《马克思货币思想的方法论研究》,载《兰州学刊》,2015(30)。

[10] 参见杨青龙、伍世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种新的解说》,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5)。

[11] 参见李亚男、郭元飞:《论劳动价值论对健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启示》,载《商场现代化》,2015(2)。

[12] 参见孙宇:《马克思劳动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启示》,载《中国教育学刊》,2015(2)。

[13] 参见张庆熊:《“劳动光荣”:以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1)。

[14] 参见杨述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载《学习月刊》,2015(7)。

[15] 参见范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域下体面劳动的时代思考》,载《中国劳动》,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