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在私董会2.0里,企业家发现了企业家
私董会作为舶来品在当今中国的风行,与其说是发端于它本身的独特魅力,不如说是源于中国企业的现实巨大压力。
如今,市场化运营的中国企业纷纷迎来了疾走狂奔20年来最大的成长拐点与发展瓶颈。在2015年《中外管理》主办的第25届官产学恳谈会上,一位和我们杂志伴行了多年的民企老板,私下里愁容满面地对我讲:过去的20年来虽然也历经坎坷,但从来都能自信应对。唯独这次的坎儿让他强烈意识到,自己以前的那些经验完全派不上用场了。如今他满面愁容,对未来十分迷茫,脸上已完全看不到一位民企老板常见的那种意气风发。
我相信,我们大家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说出很多身边企业深陷纠结的案例。因为这本就不是哪个企业、哪个行业个性化的困难,而是全面性、全国性的。而当我们站在更高处,则会看到:整个中国的市场化企业已经走完了它们的第一个成长周期。说成长周期是含蓄的,因为,当这已远不是产品周期、市场周期,甚至涵盖了微观文化周期、宏观经济周期时,往往意味着成批量的企业生命周期已经进入“某个特有阶段”。
因为,我们企业所有的逻辑、所有的手段、所有的文化,都是在我们的市场在扩张、我们的企业在扩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速度引擎一旦不复存在,生存模式也就失效了,一切麻烦都将暴露。而我们却发现自己全无经验。于是,当高速成长已成明日黄花,接下来该怎么办?当屡试不爽的镇企法宝突然不再好使,接下来该怎么办?这成了大家共同的难题。冲过去了,你可能就是下一个稻盛和夫;冲不过去,一切风光都将烟消云散。
这时,对深陷迷茫的企业家最有用的,不是EMBA课程,不是权威论述,不是完美模型。因为那些书本里及课堂上的教授们自己并没有做过企业,更没有一个做完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企业家,特别是中国企业家,面临着独特而复杂的生存环境,急需的是接地气的实实在在的本土化一线实操经验。一旦找到了,企业就又有了第二春。
于是,企业家发现了企业家,发现了彼此,走向了彼此。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今各种企业家俱乐部和私董会可谓风起云涌。但是,如何将企业家各自的实操经验真正务实高效地分享给急需点拨的对方,同时自己从中也有所汲取?私董会如何不〖JP+3〗仅成为推杯换盏的社交空间,还真正成为一个解决企业家现实问题的交互平台?这都是当下市场化的中国企业之间能否实现集约资源、共享智慧、抱团取暖的关键问题。
2015年3月,穆胜博士与《中外管理》共同发起了独具特色的“《中外管理》私董会”,组建了“领秀001组”,矢志要解决的,就是这些现实问题。穆胜博士仪表堂堂,勤奋执著,却并非一个象牙塔里的玉面书生,而是将自己的激情始终沉浸于优秀一线企业的实践中,并孜孜不倦地钻研如何实现高效能地智慧分享,在不断创新中不断成就私董伙伴。为此,我们共同创造打磨出了一种全新的私董会2.0模式,在如今各行其是、纷纷攘攘的私董会中,可谓独树一帜。
一年实践下来,我们的私董伙伴,从素昧平生到亲密无间,从犀利诘问到自我觉醒,并已纷纷果敢地在自己的企业里实践着各种转型与变革且卓有成效。看着他们的凝眉逐渐舒展,我站在一旁,可以很欣慰而自信地对所有朋友说:我们在做的,是值得更多企业家去关注、去体验、去共赢的一种有益尝试!
中国的市场化企业活了,中国企业家的人生才活了,中国经济才真正活了。一滴水见太阳,我们正在前进中。
杨光 《中外管理》杂志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