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文集(上下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6章 关于党史工作的几个问题[104]

(二零零一年十月—二零零二年一月)

一、党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如何全面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首先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党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我们党史工作与全党工作一样,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因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全党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理论概括。今天我们提出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党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中全党智慧的新结晶,是我们党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在理论上的新概括,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新的改革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棵大树上发出的新枝干。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指导思想的前面加了“根本”二字,是为了强调这个指导思想的特殊重要性。这个“根本指导思想”就是说它是核心的,是最重要的,是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不能背离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要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这个讲话本身就是一部高度浓缩了的党史,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的许多观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它对许多历史问题的论述、许多重大问题的判断、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站在时代高度的,是对党史的新的科学的解读。这个解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我们深化对历史的科学认识、正确把握时代要求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新时期党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党史工作者开启党史宝藏的一把金钥匙。我们只有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才能全面开创党史工作的新局面。

二、党史工作重点的转移

我们党对自己历史的研究,由来已久。专门成立党史部门,把党史研究、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应当追溯到一九八零年一月成立的中央党史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中央党史研究室。二十多年来,全国各地和各级党史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研究和党史著作编写取得了很大进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党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上来,这是党史工作发挥资政育人重要作用的需要,是面向新世纪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的需要。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二日,江泽民同志在给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指示信中,提出了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的要求。我们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首先就要特别重视研究我们党执政以来的这段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深入研究我们党执政的规律,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能够更健康更好地向前推进。

我们党经历过很长的革命战争年代,也经历过复杂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着十分丰富的多方面的经验教训。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改革事业是有很大不同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必须懂得经济建设、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必须更加重视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如果我们的党史研究远离现实需要,拿不出像样的成果,提不出富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资政方面就不能使各级党委满意,我们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就没有尽到责任。

要把党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上来,就要重点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是如何执政的,总结我们党在执政中的成绩、经验和不足。从我们党执政五十多年的历史看,这些成绩、经验和不足反映了什么样的规律。我们的研究,还应该有目的地与苏联共产党及其他国家的执政党的经验教训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党如何才能更好地执政,更好地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总之,要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史着重研究好,以提高我们对历史必然性的认识,更好地发挥党史工作资政育人的作用。

实现党史工作重点的转移,也是党史学科继续向前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努力,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研究,已经具有比较好的基础。而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党史,我们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这不仅不利于很好地发挥党史工作资政育人的作用,也不符合党史学科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当然,重点转移之后,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研究也不能放松,要有重点地深化和发展。

三、党史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

党史工作有很多方面,党史研究是基础,是重点,深化党史研究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一点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记。如何深化党史研究涉及很多问题,应当说是党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中共党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史学研究的方法,一般分为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以及历史论著写作的方法等。在历史分析这个范畴内,在进行党史研究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三个思考,这就是历史的思考、现实的思考和理论的思考。

研究党史,第一个思考是要进行历史的思考。什么是历史的思考?首先应当是对历史真实情况的研究、了解和把握,在史学上叫探求真相,或者说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其次是对历史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因素、各种条件相互作用的研究、了解和把握,弄清楚事情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变化轨迹;最后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要特别注意从总体上把历史放到它发生、发展的特定环境中,放到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中,进行多角度的综合的思考和研究。做历史的思考,最根本的是实事求是。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同时也要反对按某种现存的观念去剪裁历史事实的历史主观主义。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对历史过程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从而深刻把握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把握历史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二个思考,是进行现实的思考。党史研究说到底是为现实服务的。具体地说,就是要为我们党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自身建设服务。为此,党史工作必须密切关注现实,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结合党的历史对现实进行研究和思考。如何把党史研究与现实需要结合起来?有这么几点可供参考:一是在党史研究的总体方向上要从现实工作的需要出发。我前面谈到的要把党史研究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上来,就是这个意思。二是党史研究在具体选题上,要从现实工作的需要出发。这一方面是大量的、主要的,特别重要的。比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怎样认识党员成分和党的性质的问题,但这不是新问题,而是老问题,在党的历史上,这方面有许多经验教训。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但历史上我们党工人成分居多数只是个别时候,其他大多时间居于少数。我们党在创建时,党员成分就不只是工人,很多是知识分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党员的主要成分是农民。抗战时期,中央还专门作出过一个决定,根据地的国民党党员,只要赞成我们党的纲领,信仰共产主义,愿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去奋斗,就可以加入共产党。实践证明,农民、小资产阶级分子、知识分子等可以入党,但不仅要组织上入党,还要思想上入党。我们党是个大熔炉,农民、小资产阶级分子和其他成分人员入党后,在党组织这个大熔炉里能够熔化成为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尽管长期以来党员队伍成分复杂,但在党内经过学习改造和实践考验,党员普遍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提高和统一。八十年的历史证明,凡是事业发展的时候,我们党都坚持了这样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三是党史研究中,要在弄清基本情况、总结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深化与党的现实工作联系紧密的经验教训的研究。党史研究涉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和不同专题,甚至不同区域、不同人物,要根据现实需要区别对待,重点推进,不搞一刀切。

第三个思考,是进行理论的思考。理论思考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核心是通过研究党史,发现党史的规律、历史的规律,形成关于党史和历史的规律性认识,形成关于某些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做到资政育人。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关于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的问题。

在党史研究中,我们一般地说总结历史的经验或教训,不说规律。因为规律问题比较复杂,不是一时就可以认识清楚的。历史的经验教训一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比如,我们说水往低处流,如果不提供动力而让水往高处走,必然会面临失败。这就是一种经验性的认识,但不是对规律的认识。规律是什么,是水往低处流这个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即地心吸引力进而是万有引力。而这个万有引力具有普遍性,对水的流向、对一切物体的相互关系是一种根本的揭示。这就是规律,具有普遍性和根本性,是历史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动因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规律的认识要高于一般的经验认识,但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已经含有对规律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怎样找到这条道路的?是我们党经过一九二七年大革命的失败,真正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是农村土地革命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社会历史演进的总结,这已经是具有规律性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挫折,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再也不能“以阶段斗争为纲”了,再也不能搞僵化封闭了。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虽然这个时候,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还没有十分明确的认识,应当怎么做也还不是十分清晰,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一定不能按照过去那样做,必须走一条新路,这就是改革开放。到了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基本路线,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不是规律?我认为这个重大认识体现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仔细分析一下,“两个基本点”围绕的是“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中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就是规律。所以邓小平同志说:“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105]他还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106]江泽民同志也说:“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107]真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些理念特别重要。因为它们讲到了根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决定政权存亡的关键。我们党也是在研究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这就是对历史的理论思考、规律总结。

刚才谈的规律问题十分宏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党委的需要出发,研究一些相对中观、微观的问题,这里面都有自己的规律问题或者规律性的问题。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世界。

在党史研究中,我们要注意把历史的思考、现实的思考和理论的思考结合起来。这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我这里只是开一个题,大家可以继续研究。

四、党史工作者的学风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了学风问题,说明当前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谓学风,首要的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对待马克思主义历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科学的态度,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锐利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具有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优良学风。优良的学风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我们党的历史充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以及不同时代的特征紧密结合起来,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也正因为这样,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果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党不可能获得今天这样的发展,也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功。对待马克思主义还有另一种态度,是教条主义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招牌、教条,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教条主义在党的历史上对党曾造成严重伤害,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就是典型代表。

学风问题对于党史工作者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我们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发展的历史。这就要求党史工作者,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历史。同时,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党史工作,就必须紧密联系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进行历史、现实、理论相统一的深入思考,才能坚持正确方向,结出丰硕的科研成果,推动党史工作不断发展。

学风与工作作风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在弘扬理论联系实际优良学风的同时,要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地研究党的历史,提倡严谨求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做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切不可急功近利,不愿意去做扎扎实实的工作。浮躁的态度,对问题研究浅尝辄止的态度,都不是党史研究应有的态度,我们要严加防止和克服。为此,要树立精品意识,要做扎扎实实的党史研究,做有声有色的党史宣传,进行深入有效的党史教育,使党史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一个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