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级的核心是结构
当今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大计已经制定,改革方向已经明确,但具体行动时,需要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需要把握经济运行的真实现象。我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一直在稳增长和调结构间纠结,往往是经济下行到一定边界,稳增长就被提到一个高度。所谓“稳”,在实际中就是“保”,怎么才能保?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规律有很多,在保经济的过程中,尤其应该重视的就是经济周期规律,尊重这个规律,就会认识到产业发展总是从初期增长演进成长到饱和,从而又进入新一轮周期,其核心是新的更高级的产业结构出现,而不是产业的重复运转。所以无论是稳增长还是保增长,实质就是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历史经验可以证明这点,比如美国2001年的IT泡沫危机,克服危机的结果是互联网的发展:泡沫危机起源于个人电脑的快速增长,而互联网则把个人电脑连接形成了网络高速公路。如果仍然在个人电脑的先进性科技含量上做文章,这场危机恐怕难以渡过。
现实中的经济泡沫与经济学者的预期有很大关系,如果不去认真分析和梳理数据中的经济变化逻辑,那就可能误把“预期”当“真实”,从而加重泡沫的形成。经济要稳定,预期要科学,像结构升级一样,宏观经济评价也要升级。正如作者所说:发布经济分析报告要尊重客观规律;对宏观数据进行分析,不要过度解读,更不要随意发挥;经济预测的随意性和导向性值得注意;要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新产业结构的形成[1]。对中国“十二五”期间经济评价最多的莫过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制定也应该受制于经济规律,但现实中,有些经济评论家却要货币政策调整去实现人为的预期,“利用危机恢复期宏观数据的不稳定性制造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作者将此斥为货币政策的儿戏化[2],认为这是对货币政策的严重误读。
货币政策只是决策者的一个手段,它是为稳增长服务的,这就需要分析增长水平究竟是否有底线。这个问题从宏观调控角度分析,是由充分就业目标引出来的。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单位增长率创造的就业岗位边际递减,但也有人认为科学水平提高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更多岗位会自然被腾出,所以,真实的问题是结构的变化。从增长周期角度看,如果没有重大技术进步带来产业升级的改变,那么保增长就没有升级的背景存在,这种增长也是毫无价值的。
注释
[1]左小蕾.大洗牌:改革2.0时代中国经济升级路径.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6-18.
[2]左小蕾.大洗牌:改革2.0时代中国经济升级路径.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