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济学大师共同思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提出生态经济理论及其规律

作者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反思,可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的反思,提出劳动并非不变,也非均质,人们很难把复杂劳动换算成简单劳动,然后变成抽象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现代化和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除劳动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包括机器、设备、技术、信息、能源、土地、资本和其他生态要素,如环境资源等,均可能发挥主要甚至是关键性作用。同时,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链条也大大延长了,如果仅按经典经济学者的观点,把产业工人的劳动作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把仓储运输、商业销售和其他各种服务行业的劳动排除在创造价值的劳动之外,就很难解释当今的社会经济活动。按照凯恩斯经济学的观点,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生产过剩,进而出现经济危机和失业。而今天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印度两个人口大国已经开始崛起,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失业人口并不鲜见,尤其在印度。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体经过多年的调整后,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失业人口。

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是个常态,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失业的理论在今天值得商榷。他提出的膨胀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在近几十年的多国实践中也并不见好。无独有偶,与凯恩斯同样研究通胀的货币经济学派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该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引起物价长期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提出治理通胀就是要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调节经济的作用。这些观点沿用实证方法,侧重于对人们心理、行为、偏好和收益等传统需求因素的分析,忽视了对国民经济整体结构和系统运行的宏观思考和认识。货币学派强调单一货币供应数量,把货币推到极端重要位置,忽略了货币存在的不同形式,以及货币执行的不同职能,因而导致宏观调控不可能采取有区别的货币政策进行分类调整。

在对传统经济学主要观点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当代经济学面临的任务是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失衡,包括人类经济体自身失衡以及与自然生态资源的失衡,提出了应该建立起新的资源供应和需求理论,即宏观生态经济理论。这个理论框架中的供应资源范围大大扩展了,对应的需求资源也发生了变化,支付能力既是购买支付手段,也是财富增值手段。在宏观生态经济理论看来,传统经济学中的商品价值和价值规律需要被赋予新的概念。传统经济学注重对生产活动、交易行为、消费心理、经济效用和投资收益等微观因素的分析,而生态经济学则更加注重宏观经济的整体构成与组合,注重系统循环流程。传统的价值理论忽略了服务的特性,而生态经济学恰恰非常注重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传统经济学价值理论注重劳动力、土地、资本、管理、技术、信息,生态经济学同时还注重专业服务和消费性服务,这些服务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应该计入商品的价值。

作者基于以上理论又进一步考察了包括服务在内的价值实现过程。传统的供应要素都需要培育整合,尤其是技术研发成果和管理水平,要通过长期的研究实践积累才能形成,随后进入要素组合,而只有各类服务市场都建立起来,才能保证要素的流动性、多样性、竞争性和选择性。最终供应要素的产出是价值形成的关键阶段,因为供应要素会决定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它一头连接各种要素市场,另一头连接商品服务市场要素投入、组合及产出;一方面会为客户或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就是获得营业收入,支付对各种要素的报酬,在此基础上形成价值。知道了商品和服务价值形成和实现的全部流程后,就不难理解其生态价值规律了。生态价值规律表现为在特定的生态资源条件下,通过健全的市场竞争机制,使国民经济供应与需求之间在总量上达到平衡,同时在各产业及其细分市场的结构上也协同达到平衡,从而实现生态资源最优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