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多多地赞赏与激励孩子
没有不能成才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教育孩子健康地成长需要父母多多地去赏识与激励孩子。孩子成长进步的自信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父母的不断激励下渐渐形成和提高的。缺乏激励的孩子,犹如生长的禾苗缺乏滋润的阳光雨露,往往容易因为自卑而畏缩不前。善于赞赏与激励孩子的家长,会给孩子的不断进步和天天向上提供无形的动力,让孩子在充满自信中走向成功的未来。
一 告诉孩子:你真的很好、很棒
01 做明智的父母,多给孩子一些赞赏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缺乏赞赏的人,往往是缺乏信心、缺乏成功动力的人,这种人的一生往往也会灰暗无光。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经常地对孩子予以赞赏。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父亲是美国一个超级市场公司的老板,他与儿子之间的沟通基本上是批评,儿子也不愿意与父亲沟通。
后来,儿子负责主管其中一家超市。有一天,父亲去儿子店里视察时,发现这家店竟然在儿子的手中扭亏为盈,越来越多的顾客喜欢到这家店来买东西,大家也很喜欢他的儿子。
父亲非常佩服儿子的能力,把他叫到一边,说:“你做得太好了。没有人比你更能招徕这么多的顾客!”
没想到,高大的儿子听了父亲的称赞后,竟然流下了眼泪。他对父亲说:“爸爸,您从来没有这样称赞过我,我很高兴你对我有这样的感觉。”
后来,这位父亲对别人说:“这是儿子长大后,我与他第一次真正的沟通。”
日本教育家谷口雅春说:“人都有生就的天赋,而父母不懂真相才没有把他当成天才。孩子身上的天赋是未经加工的钻石,所以不能因为表面上没有天赋的闪光而失望。这种天赋要靠表扬来磨制。夸奖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发挥出他所有的能量吧!”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善于激励和赏识孩子,这样做能对孩子的进步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包括那些缺点、毛病比较多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肯定和激励。当他们由于进步或是做了好事而受到父母的赞赏和激励时,会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在思想上产生快感。这样,孩子积极的内心体验就会逐步丰富和加深,从而更增加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产生再进步或做好事的欲望。如果孩子总是受批评,总是产生不愉快的内心体验,他们的情绪就会越来越低沉,并逐渐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
其实,缺点再多的孩子身上也总有积极因素,总有所长,只不过是不太显著而已。如果父母不抱有成见的话,肯定会发现他们的优点。
明智的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赞赏。
Tips
父母要做到“奖子一长”,必须努力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不用直接的批评,而改用期望、信任和鼓励,用正面激励的方法,这样的效果肯定会好。
02 及时称赞孩子做得对的事情
称赞绝不能随意用。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与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与人格。
当孩子做完一项家务之后,说他辛苦了,或者称赞孩子做得多么棒啊,只有这样的评论才是正常的、自然的,而夸他是个多好的孩子几乎毫不相干,也不适宜。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变形。
菲菲非常努力地把院子打扫干净了,她用耙子把树叶耙拢,把垃圾运走,并且把工具重新摆放好。妈妈非常感动,对她的努力与成绩及时表示了感激与欣赏——
妈妈:“院子原先太脏了,我不相信一天就可以把它收拾得这么干净!”
菲菲:“我做到了!”
妈妈:“院子里原先都是树叶与垃圾,还有其他的东西。”
菲菲:“我把它们都打扫干净了。”
妈妈:“一定费了你很大的劲!”
菲菲:“是的,我确实费了很大劲。”
妈妈:“现在院子好干净啊,看着都开心。”
菲菲:“它现在很漂亮。”
妈妈:“你愉快的笑容告诉我你很自豪,谢谢你,亲爱的。”
菲菲(灿烂地笑着):“不客气。”
菲菲妈妈的话让菲菲为自己的劳动感到很高兴,为自己的成绩感到很骄傲。晚上,她迫不及待地等父亲回来,就是为了向他显示一下干净的院子,好在心里再次重温一下对出色工作的骄傲。
称赞包括两个部分:父母对孩子说的话,以及孩子听了父母的话后在心里与自己说的话。
父母的话应该明确表明父母很喜欢、很欣赏孩子的努力、体谅、创造或者成就;应该让孩子能对自己的品格有一个现实的看法;应该像一块有魔法的帆布,这块帆布虽然不能给孩子提供帮助,但是,能让他们给自己画一幅正面的画像。
Tips
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我们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称赞他,为他感到自豪,这才是每个孩子的成才之本。
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在完成某项活动后的“成功与喜悦”只是一种自我认识,与其在活动中达到的实际水平并无直接的关系,而与父母、老师、同学等“重要人物”对其的评价密切相连,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只要父母能给予表扬性的评价,孩子就会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当孩子办好一件事时,父母要给予真挚的赞美,而且表达中要充满欣喜与赞赏,言辞中要传达对孩子努力的承认、尊重与理解。这比其他任何方式都更能激励孩子热爱生活与获取成就。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表扬不仅要多,还要具体可信。称赞时,要作明确、详尽的描述,孩子能从这些信息与赞赏中受益,远比那些对品格的评价要有效得多。
03 用赏识激活孩子的天赋与潜能
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孩子都有无穷的潜能,关键是能否发现、发挥这种潜能。大多数成绩落后的孩子并不是因为自身智商低才落后的,而是因为他们经常被家长和老师否定,自尊心受到伤害,个性长期被压抑了,于是便处在了落后的位置。
孩子的潜能需要父母赏识的星星之火来点燃。美国纽约的一个父母家教协会在总结教子经验时,提出如下几条见解。
要坚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不要埋怨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而要坚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在的才能等待开发。孩子一无是处只是天赋或潜能暂时被压抑了,需要父母给予关怀和爱,每个父母都应该像对待天才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仔细观察孩子闪光的一面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能注意孩子的行为举止、好恶,在他与别人玩耍、交谈阅读时觉察他,就会发现你的孩子虽不爱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耐心却有创意,虽不善言辞却很热心,孩子总有他优秀的一面,父母可以记下孩子的性格倾向,从而诱导他。
当父母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时,会发现他们魅力四射。
创造机会让孩子发挥聪明才智
赏识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赞美,而是一种行动,父母应多给孩子创造发挥他们才智的机会。比如家里举行生日晚会时,鼓励孩子们表演节目;每周一个晚上轮流朗诵短文并发表心得;等等。
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
赏识就是一种宽容。既然给孩子机会,就需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有些父母嫌孩子小,什么事都自己来做,孩子也乐得坐享其成,而让自己的天资睡着了。
给予孩子赞美和掌声
当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应该给他赞美和鼓励的掌声。因为,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成功的体验来积累信心。
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赏识,可以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父母可以多创造条件使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被扼杀,从而达到一般情况下不可能达到的成就。
Tips
父母应该相信孩子的潜能,在孩子的背后默默支持他,赋予孩子完全发挥潜能的力量。当孩子一时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如果那样的话,孩子的潜能就被压抑住了。
04 家长要掌握赞美孩子的艺术
家长应该学会赞美孩子的艺术。对孩子进行建设性赞美,是一个合格家长应具备的素质。家长应该懂得把赞美区分为评价式赞美和建设性赞美,孩子们需要的是建设性的赞美。
教育专家们认为,父母赞美孩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赞美不应以偏概全
当孩子出现了父母期望的行为时,应赞美其行为,而不应含糊其词地赞美其整个人。如“你这样做了就是好孩子”“我儿子真行”“我女儿真听话”等。
赞美应是客观的,真心实意的
有些家长和老师也知道表扬对孩子确实有效。但在孩子长期受到指责后,家长和老师可能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孩子的行为赞美不客观,使孩子反倒感到难受,以为缺乏真心实意。父母和老师对孩子不客观的赞美,尤其是过高期望值的赞美,在孩子做不到时反而是有害的。
赞美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孩子乱摔东西,常常跟父母顶撞;今天尽管他还是乱摔东西,但没有与父母顶嘴,这就应该表扬。孩子老不爱做作业,尽管今天仍然是不情愿地做作业,但毕竟拿笔坐下来了,就必须表扬。
赞美不只是语言上的表达,也可以包括非语言的表达
孩子做到了父母期望的行为,可以对他报以肯定与信任的微笑。孩子完成了某种正确的行为,父母可以点头示意表示赞赏。
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应用不同的方式赞美
幼儿倾向于物质利益赞美为主,青少年则倾向于精神鼓励为主;幼儿倾向于更为直接的公开的赞美,而相对大的青少年则以更含蓄的信任与幽默表达为主。
Tips
赞美适用于所有孩子,可以说是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最基本原则和方法。但需要指出的是,它并不能解决孩子的所有心理、行为问题,如偶然的偷窃、说谎等严重的不良行为。所以,父母不应把孩子的一切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赞美上,过度的赞美也会害了孩子。
05 赞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赞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可以使孩子逐步树立人生的自信,从而走出卓越的人生。
海翔小时候刚刚开始会用毛笔写字,妈妈就开始“收藏”儿子的作品,那些写在废包装纸、废信封上的歪歪扭扭的字,妈妈都像“宝贝”一样收藏起来。
不管写得好不好,妈妈总要在儿子写的字上画圆圈,总共画有几千个。她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好。”
对妈妈的鼓励,海翔记忆犹新,他对记者说:“小时候,妈妈给我买来字帖,但从来不强迫我练习,我高兴了就拿出来写两页。但只要我一写,妈妈就走过来非常欣赏地说:‘这字是怎么写的?很好啊!你什么时候学的呀?怎么比上次提高得这么快?’她老是表扬我,一下子就把我拉到书法这个门里来了。后来我真的爱上了书法,水平不断提高,她已经无法从技巧上再给我帮助了。但我仍然觉得,母亲跟我站在同等的位置上,她作为一个欣赏者,对我很重要。”
海翔多才多艺,唱歌、弹琴样样都不错,可他小时候并不喜欢音乐。
海翔回忆说:“我小时候老爱瞎嚷嚷,嗓音比较哑,一唱歌,老师就不满意,我觉得我唱歌可能真不行。有一次,我们班举行合唱比赛,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最后一句音比较高,别人都唱不上去,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劲,一个高音就唱上去了,结果被同学‘揭发’,后来老师让我领唱。我紧张了,一回家就跟我妈说:‘坏了,老师让我领唱!’我妈说:‘你从来没唱过歌啊,你唱唱。’我书包都没顾得上放下,就站在门厅开始汇报演出。我妈说:‘唱得很好啊!’后来这个爱好一发不可收拾。”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一步一步地不断实现,而不是一蹴而就。因此,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做父母的都应格外敏感并及时地给予鼓励。
当我们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有所表示的时候,可以看到非常显著的效果,话语虽然很简单,但是孩子却可以心领神会。比如可以说:“孩子,我非常高兴,你今天把脱下的鞋子摆得很整齐。”就这一句赞美之词,会提醒小孩一连多日都记住把脱下的鞋摆放好。
又如,大人期望孩子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就要先从他们会做的事情开始。让他们把床铺好,把桌椅摆好。这样一步一步地,不久他们就能掌握收拾房间的技巧。同时要告诉他们,大人看见了他们的每一个微小的成绩。“你今天把床铺好了,把桌椅摆好了,你基本上已学会怎样整理房间。”我们就这样鼓励他们继续下去,不忘赞美,孩子们也会一点点地取得进步。
及时的赞美能够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对孩子继续发扬优点和改正缺点都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来自于父母的欣赏,来自于父母有效的鼓励。孩子需要欣赏,孩子需要鼓励,父母的欣赏、鼓励能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06 用喝彩的方式激励孩子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缺点,也有优点。如果父母总是抱怨孩子的缺点,他的缺点会越来越多;如果父母鼓励孩子,大声为孩子喝彩,孩子最初的兴趣可以转变成特长。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她不懂英语,根本看不懂儿子的作业,可是每次儿子把作业拿回来让她看,她都说:“棒极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挂在客厅的墙壁上。客人来了,她总要很自豪地炫耀:“瞧,我儿子写得多棒!”其实儿子写得并不好,可客人见主人这么说,便连连点头附和:“不错,不错,真是不错!”
儿子受到鼓励,心想:“我明天还要比今天写得更好!”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后来终于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成长为一个杰出人物。
这就是孩子。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大人应该用喝彩的方式来激励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特长。
林林小时候有两大爱好,一大爱好变成了特长,一大爱好变成了特短。林林小时候爱画画,五岁时,照妈妈养的鸡画了一只彩色大公鸡,在北京市幼儿园评奖中获得一等奖,得了五张彩纸,林林非常高兴,兴冲冲跑回家跟妈妈说:“妈,我得奖了!”妈妈笑眯眯地说:“太好了,我早就说过,你画的公鸡比我养的公鸡还漂亮呢!”林林特得意,觉得自己很棒,更爱画画了。
每次画完画,最先欣赏的是妈妈和哥哥,他们说她是画画的天才。这个“天才”终于上小学了,上学第一天老师问:“谁会画画?”没有人举手,林林骄傲地举起手:“我会。”老师很高兴,说:“那好了,黑板报就交给你了。”林林从一年级画黑板报一直画到六年级,从初一画到高三,林林一直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终于成了一位青年画家。
但她还有一个爱好却变成了特短。小时候林林爱跳舞,还去区里参加过演出。但是,到五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市舞蹈学校到学校招生,林林到舞蹈学校面试时,有个老师从她身边走过,瞟了一眼,说:“哼,腿都不直还跳舞呢!你瞧人家!”林林一看别人,真是自惭形秽,以后再跳舞时,林林耳边总响起老师的话:“腿都不直还跳舞呢!”以后她就完全没有自信心,干脆不跳舞了。
林林的经历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从小生长在“你不行”的环境中,慢慢地把“你不行”内化为“我不行”,孩子就真的不行。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慢慢地把“你能行”变成“我能行”,孩子就真的能行!怎样使孩子成才,父母要懂得为孩子喝彩的艺术。
大胆为你的孩子喝彩吧。请相信,你的孩子也会创造奇迹。
07 掌握夸奖孩子的艺术
父母在夸奖孩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发掘孩子自己没有感觉到的优点,这样更能提高他的自信心。
夸奖也应该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才能有最佳的效果。给孩子一个意外的惊喜,这是使你的夸奖具有奇效的秘密。也就是说,父母在夸奖孩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发现他自己没有感觉到的优点,这样更能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的内心世界产生推动力。
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受到夸奖,可是研究发现,夸奖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既然给别人一个惊喜也是夸奖的一种技巧,父母为什么不将这种技巧用到孩子的身上呢?
下面是一些可以使夸奖发挥最佳效果的夸奖之道。
在众人面前进行鼓励
单独夸奖孩子或在很多人面前夸奖孩子,在一般人面前或在孩子敬仰的人面前,夸奖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孩子所获得的喜悦是随着夸奖层面的扩展而扩大的。根据这一点,父母要善于利用夸奖,在别人面前多多夸奖孩子。
当然我们要特别提醒读者的是,在当众夸奖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情绪不要过于激动,语气也不要太激昂,更不要唠叨个没完或反复重述。也就是说,要特别避免内容贫乏而夸张的言辞,这样孩子不但没有喜悦的感觉,反而产生厌烦、反抗和逃避的心理。
记住一句话:夸奖也需要真诚,真诚也是一种力量!
不能毫无理由地夸孩子
在家里,一般来说,孩子都会经常帮忙做一些轻松的家事。只要他们卖力、认真,就应该得到父母的夸奖。比如说,当父母走过正在扫地的孩子身旁,尽管慷慨地说:“这么干净,走起来真舒服。”“辛苦你啦!”等。
研究发现,夸奖的词语不管多么简短,孩子们都会感到无比的快乐。特别值得提醒的是,在这种场合,父母的鼓励一定要保持某种程度的理性,千万不要把话说得抑扬顿挫,过于感情化,只要出自内心,孩子就会感觉到。注意,父母不能毫无理由地夸奖孩子。
千万不要出言不逊
研究发现,“不要出言不逊”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语言的使用出现错误是难免的,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千万不要出言不逊。
有的父母经常会说这样的话:“怎么会连这个都不懂?”“简直就是笨蛋!”“多用一下大脑好不好!”父母千万不要随口说这样的话。对成人来说,这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是对孩子来说,所引起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如果父母按照成人的思维习惯和知识水平去否定孩子的想法,那么,由于否定而产生的挫折感,往往会使孩子再也不想继续下去,或是再也不肯发言和回答问题。
所以,父母应该采用比较婉转的方法,比如说:“你的想法,我还不太明白。你要不再想一想,想清楚一点再告诉我,好吗?”并且还可以为孩子提供思考的角度。经验证明,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Tips
当孩子对“什么是对的”还模糊不清的时候,父母要避免马上使用嘉许和鼓励的词语,应该先对孩子有所了解,仔细留心孩子的发言内容,才有助于了解孩子。因为胡乱地表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二 激励孩子不断地成长
01 激励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成长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孩子需要激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激励,孩子就不能生存。”
雨果·西奥雷尔1903 年出生在瑞典南部的林彻市。父亲是个外科医生,他那勇敢顽强的性格和严谨细致的作风深深地影响了幼小的西奥雷尔。
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下,小西奥雷尔从小热爱学习,兴趣广泛,每当他在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向父亲诉说时,父亲总是拍着他的头或肩说:“别怕,你肯定能行。”父母的话鼓舞着小西奥雷尔愈发心细、胆大。
他总是十分认真地观察着、寻找着、思考着。他的这种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大受父亲赞赏,父亲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
1930年,27岁的西奥雷尔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西奥雷尔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他突发疾病,双腿致残,他因此陷入了不可名状的痛苦之中。面对这种打击,西奥雷尔耳边仍时时回响着父亲的鼓励:“你肯定能行!”因此,他鼓励自己说,当医生不行了,还有其他路可走。经过认真分析思考,西奥雷尔决心以毕生的精力献身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从根本上提高医学水平,拯救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病人。
西奥雷尔知难而进,他克服了一般人意想不到的困难,以残疾之躯,长途跋涉,前往德国柏林,向当时世界第一流的酶学科学家瓦勃格教授请教,与他共同攻关。西奥雷尔谦逊诚恳的态度,朝气蓬勃的热情,坚定不移的意志,深得瓦勃格教授的赞赏。西奥雷尔的汗水终于没有白流,他的研究终于结出了成功的果实。
1936年,西奥雷尔获得纯度为80%的细胞色素C。1939年,西奥雷尔又获得纯度接近100%的细胞色素C。科学界的同行们对西奥雷尔赞不绝口,称赞他的手“简直是一双神奇的妙手!”
西奥雷尔由于突出的成就先后被瑞典、丹麦、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印度等国吸收为科学会会员,1955年,西奥雷尔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金。
西奥雷尔以其残疾之躯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幼年父亲对他进行的激励、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你肯定能行”,这一句很普通的话语,在西奥雷尔的心里就是燃亮希望之光的火炬,促使他充满信心、勇敢地去拼搏,从而奠定了他成功人生的基础,使他逐步地从平凡走向辉煌。
激励的作用对教育孩子至关重要。但遗憾的是在生活中,家长往往不重视激励,他们更关心的是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规范”行为,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行为究竟表现了怎样的心态,应如何“对付”这些导致不“规范”行为的原因。虽然人人明白鼓励是什么意思,也知道鼓励对促进孩子进步有好处。但是,大多数家长并不真正清楚怎样鼓励孩子,什么时候应该加以鼓励以及激励的技巧、方法等。他们往往以为激励就是说好听的,表扬一下。
其实,激励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机会锻炼及表现自己的能力,让孩子证明他是环境中的一个有效分子,他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在激励的作用下,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就能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
激励可以是非常简单的。给孩子一个拥抱,使他们感到一些安慰。例如有的孩子常常喜欢哭哭啼啼,有时愁眉苦脸,或不高兴地嘟嘟囔囔,什么似乎都不能使他转阴为晴。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感到十分恼火,甚至要打孩子几下,认为这样可以制止孩子的无理取闹,减少他没完没了的不满足行为。
其实我们可以试一试给孩子一点温暖,将孩子抱到怀中,对孩子讲他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我们多么喜欢他,等等,孩子多数会停止哭泣,直到一切转变为正常状态。这里的关键是要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哭闹可能是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所以我们温情的表示会使他们安静下来。家长应当学会掌握时机。
要激励孩子,就应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学会激励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位家长都要仔细地研究与思考鼓励孩子的策略,并养成鼓励孩子的习惯。
Tips
我们常常为了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穷追猛打,期望他能够改变,致使大家的注意力都对准了孩子的坏的方面,双方都丧失了信心。只有当他们对孩子有信心时,才能有效地鼓励孩子;而只有在孩子对自身有信心时,他们才能无障碍地接受鼓励。
02 激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善于激励和赏识孩子,这样做能对孩子的进步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戴尔科夫在少年时代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戴尔科夫小时候住在伊利诺伊州的罗克艾兰,无依无靠,生性十分卑怯。1965年10月的一天,他的中学英语老师露丝·布罗奇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读完了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末尾一章之后,由他们接下去续写另一章。
戴尔科夫写完作业交了上去。布罗奇夫人在他作业的页边批下四个字:“写得不错!你将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看到了老师的批语,戴尔科夫激动不已。就是这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
戴尔科夫回忆说:“读了老师这句评语,我回家立刻写了一个短篇小说——这是我一直梦想要做但又绝不敢做的事。”
在接下来的时光里,他写了许多短篇,并总是带给布罗奇夫人评阅。老师为人严肃而真诚,不断给他鼓励。后来他被提名当上那所中学校报的编辑,由此他越发自信,就这样开始了卓有成就的一生。
戴尔科夫确信,如果不是因为老师在作业本上写下的那句话,他不可能取得后来的一切。老师的一句激励和赏识的话,改变了一个少年的一生,使他成为一名专业作家。由此可见,激励和赏识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有多大。
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包括那些缺点、毛病比较多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肯定和激励。当他们由于进步或是做了好事而受到父母的赞赏和激励时,就会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在思想上产生快感。这样,积极的内心体验就会逐步丰富和加深,从而增加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产生再进步或做好事的欲望。如果孩子总是受批评,总是产生不快的内心体验,他们的情绪就会越来越低落,并逐渐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
其实,缺点再多的孩子身上总有积极因素,总有所长,只不过是不太显著而已。如果父母不抱成见的话,肯定会发现他们的优点。
问题是对于这些孩子,父母总是抱有成见、偏见,即使有积极的因素也视而不见。抱着这种态度和情绪教育孩子,批评来批评去,把孩子的精神支柱都搞垮了。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个原则对于任何孩子都是适用的。对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孩子来说,尤其要少批评、多激励。这样做,有时候会产生奇效。
表现不太好的孩子,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往往被缺点所掩盖,很容易被父母忽略。所以,要做到“奖子一长”,父母必须努力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不用直接的批评,而改用期望、信任和鼓励,用正面激励的方法,这样的效果肯定会好。
Tips
父母激励和赏识孩子的范围不要局限于孩子学习上的进步,还应包括孩子完成了适应自己年龄的游戏和任务;服从、合作与体贴同伴和兄弟姐妹;完成了自己所分担的家务活;减少了不合适的行为等。
父母要懂得去发现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且给予激励和赏识,这样才能使激励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这需要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投入一定的耐心和爱心。因为稍不留神,父母就会在孩子表现良好时漠然处之。
03 受到激励的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
很多人都认识到,人的成功离不开自信的力量,而自信又需要不断的激励。所以,很多聪明的父母总是给孩子不断的激励,使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心理学研究证明:激励能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事实也证明:激励伴随孩子成长,能够培养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孩子在父母的激励下,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贺佳亮活泼好动,已经上小学了,但他调皮的性格却充分体现出来,老师多番管教都没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到了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对贺佳亮的妈妈说:“贺佳亮可能有多动症,始终坐不住,您还是带孩子去看医生吧!”
在回家的路上,贺佳亮问妈妈:“妈妈,老师都跟您说什么了?”母亲怕打击孩子的上进心,便善意地欺骗道:“老师说你刚来时坐不了一分钟,现在都能坐三分钟了!”贺佳亮听后,非常高兴。此后,他坐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贺佳亮不喜欢做作业,他的成绩一直都很差。开家长会时,老师将他妈妈叫到一边说:“贺佳亮的成绩特别差,学校想尽办法都没起作用,他是不是智商有问题?”对于老师的话,妈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不断地点头,回家的路上,贺佳亮问母亲:“妈妈,老师都跟您说什么了?”母亲眼中含泪,口中却说道:“老师说你这段时间进步很大,如果继续努力,一定能赶上那些好学生!”贺佳亮听后点点头,他的成绩也开始不断地提高。
后来,贺佳亮顺利地考入了中学。但是,贺佳亮的成绩在班级里却处在中等。又到了开家长会的时间,老师对他妈妈说:“贺佳亮的成绩一般,考大学的希望不是没有,但是比较渺茫,作为父母你要事先给孩子找好出路。”母亲回到家后,告诉贺佳亮:“老师认为你的成绩非常好,对你考大学很有信心,如果你再努力一些的话,有可能考上重点大学!”在随后的学习中,贺佳亮越发的刻苦,最终考上了重点大学。
(事例改编自《巧于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舒涵英著)
孩子的进步,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可以肯定,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而父母不断的激励则是培养孩子正常发展、快速成长的金钥匙。
04 激励能使孩子不断地走向成功
激励可以使孩子逐渐走向成功,但激励不可率意而为,一定要充满诚意。
王丽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母亲,她拥有三个出类拔萃的儿女。提起教育孩子她颇有感受。王丽认为家庭教育应该首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真诚的激励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捷径。父母要让孩子有被相信的感觉,不断地鼓励孩子积极向上。对于孩子的积极性要做到不打击、不挫伤。
王丽的小儿子王星,在4岁时曾经做过一次扁桃体手术,嗓音因此变得很粗,唱歌时常受到小朋友们的嘲笑,他因此变得自卑,一到上幼儿园的时间,就又吵又闹不愿意去。
为此,王丽本想告诉孩子嗓音不好是遗传,妈妈的嗓音就不好,几次话都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想如果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可能就会对嗓音永远没信心了。经过一番思考以后,王丽告诉孩子唱歌不好听,必须多唱、多练。例如一些著名的歌唱演员,开始时嗓音并不好听,他们经过一番勤学苦练以后,最终成为了名人,告诉孩子应该多向他们学习。
从此以后,小王星每天放学后的笫一件事,就是打开音箱拿起话筒练唱。后来,小王星不但能把歌唱得很好,还参加过学校的歌唱比赛呢。
只要孩子表现出了一点儿可取的地方,父母就应立即加以肯定。父母想让孩子爱自己,应先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表现到行动中。事实上人们总是对那些美好的事物回味无穷。别人的一句赞美、一个称赞的表情,足以令人终生难忘。父母们平日和朋友交际应酬时,一副客客气气的表情,称赞起别人更是得心应手。其实父母们有所不知,这套对你的孩子也非常有效。受到父母鼓励的孩子,一副喜气洋洋、信心十足的表情。失败了的孩子,也需要父母支持,才能渡过难关。
Tips
父母要用话语让孩子知道你内心的真实活动,避免讲出讽刺的话。否则,孩子可能会想:“这个世上最爱我的人都这样瞧不起我,我还会有希望吗?”于是开始自暴自弃,在各方面停止努力,这样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远。
05 看扁孩子会毁掉孩子的前途
很多做了父母的人,却一点也不懂得自己对孩子的职责,“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好多父母的真实写照。他们从不以孩子为镜子,更别说提高自己的素质与管教方法,他们只知一味地对孩子抱怨这不行那不好,他们对孩子不断进行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摧残,把一个个本来活泼可爱、充满蓬勃朝气的孩子,变成些没志气、没理想、平庸的人。
那些以为自己多有预见的父母一天到晚总把“这个孩子不是那块料”挂在嘴边,他们却没想到“孩子肯定会实现你的话”。不管多聪明、多可爱的孩子都会被这样的父母给毁掉。
有心理学家经过多次实验和观察后证实:小孩子对自己本身的看法全部来自旁人的评价,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就是一句话,或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极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天真的小孩子们下意识地按照家长对自己的评价不断对自己进行调整,以期达到家长的“期望”。
有位本科毕业以后从事教育行业的父母,拥有一个聪明、可爱、天真活泼的女儿。但可悲的是这位出色的爸爸却有一个不足——不相信孩子的潜力,孩子只要稍不遂意,他就要对孩子打、骂、训。致命的是他一天到晚在嘴里唠叨——“天生就不是一块成才的料”。这位爸爸的行为让孩子失去了信心。孩子那柔嫩的心灵屈服在了爸爸的“咒语”之下,最终成为了爸爸嘴里所说的庸才。
从此以后,这位爸爸就像一个得胜的将军那样,每天振振有词地说:“你看我说对了吧!”
心理学家认为:有些家长之所以会说孩子“根本不是那块料”,其实是他自己没有识才的眼光。一些家长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自卑的人,但他们又望子成才,可却不相信自己也能育子成才,所以他们高举“根本不是那块料”的硬棒,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子女。家长们应该认识到,荆山之玉尽管很美,但却需要有人对其进行识别和雕琢,否则再美的玉也不会展露在世人的面前。
孩子们常用娇、怒、任性、不听话,以及逆反心理向家长反映自己的感觉。孩子虽小却也需要自尊,孩子如果得不到家长及周围人的尊重,就会生活在“屈辱”中,这样的孩子其最终成败已可预见。家长为什么不能说一句“你很棒”“你一定能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