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丛书:胸部影像病例讨论实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病例6

一、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11岁,学生。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伴阵发性咳嗽,少许白黏痰,并感头痛,无恶心、呕吐,到当地医院就诊,抗感染、对症治疗3天症状无好转。入院查体:神志恍惚,精神差,面颊潮红,呼吸急促。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部有抵抗感,双肺呼吸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腹无异常,病理征均为阴性。

二、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26.6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2%;肝肾功:正常;脑脊液:糖1.66mmol/L,氯化物110mmol/L,蛋白201mg/L,细胞分类多核80%; TB-PCR:(-);颅内压:300mmH2O(3.0kPa);血气分析:pH值7.49(FiO221%), PO251mmHg(6.8kPa), PCO230mmHg(40kPa)。

三、影像资料

图6-1为胸部CT平扫肺窗图像:双肺弥漫性不规则小结节、斑片影,部分病灶融合成片状,以双肺下叶分布为主。支气管血管间质增粗、小叶间隔增厚。

图6-1 胸部CT平扫肺窗图像

图6-2为头颅CT平扫图像:颅内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图6-2 头颅CT平扫图像

四、微信讨论

医师A 应该考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同时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其他细菌感染,治疗上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的同时,若肝肾功能好,继续抗结核治疗。同时应该考虑合并革兰球菌感染,可加用利奈唑胺治疗,用激素降颅压,胃肠营养支持也是必需的。

医师B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粟粒影应该是上中分布多见,且脑脊液生化指标也不太符合,没有其他支持结核的证据。脑脊液中性粒细胞高,血常规异常,首先考虑普通细菌感染,是否是化脓性脑炎?不除外结核。应进一步查脑脊液细菌培养,痰或胃液查抗酸杆菌涂片、PCR及RNA,头颅增强CT及MRI。有无家养鸽子史,如有,不排除隐球菌感染。

医师C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脑脊液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情况,如果考虑化脓性脑炎,其肺部病灶也应考虑为严重感染,应复查脑脊液、痰或胃液行抗酸杆菌涂片及培养、结核基因检测,血液结核菌培养和脑磁共振检查。

医师D 根据提供的CT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双肺粟粒样结节影和脑脊液改变,感染性疾病是肯定的,是通过血行播散的,尽管脑脊液结果不太符合典型结核性脑炎,但还是首选结核性的,其次考虑隐球菌。

医师E 双肺门影增大,密度增高,双肺透光度减低,可见大小不等结节影,以双肺中下为主,于双肺中病灶内似见蜂窝状透光区,部分病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血常规异常,中性粒细胞增高。首先考虑:①感染性病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或是肺炎链球菌感染;②血液系统疾病:可致肺内渗出,呈磨玻璃样改变,血友病还是白血病?③结核不除外。

医师F 有很多矛盾的地方,血沉、C-反应蛋白高,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高,但脑脊液白细胞总数不高。白细胞总数不高的颅内病变,常见的就是脑膜癌和病毒性脑炎,但其外周血白细胞又如此高的实在少见。双肺弥漫性病变、淋巴结大、小儿病患,首先考虑结核,但病灶又是以中下肺为主,非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常见部位。严重的低氧血症,部分小叶间隔增厚,这种影像多见于累及间质的结核性或者癌性淋巴管炎、系统性疾病。虽然脑脊液异常不明显,比如细胞数变化不大,但依然可以发现葡萄糖和氯化物在逐渐减少,中性粒细胞为主转为淋巴细胞为主。考虑应存在血液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纵隔淋巴结。重点需要与感染性病变鉴别,如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肺部隐球菌感染合并隐球菌性脑炎。进一步的检查应排查真菌、结核、肿瘤标志物,尤其是多次体温升高前的血培养、脑脊液培养,还应注意艾滋病病毒、梅毒病毒、尿潜血、尿蛋白等检查。考虑外院有用药史,血源性感染不能排除,且已达重症,多为混合感染。

医师G 儿童,急性发病,发热,头痛,血常规异常,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不高,葡萄糖低,肺部为弥漫性粟粒性结节,中下肺为主,考虑血液病侵犯肺部和颅内可能性大,可以做血液细胞镜检,看是否有幼稚细胞,另外需要做骨髓穿刺。

五、诊断结果

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图6-3)。追问家长病史,患儿家中近几月曾饲养鸽子。

图6-3 脑脊液墨汁染色图

最后诊断: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PC);隐球菌性脑炎。

治疗转归:先后给予氟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伏立康唑注射液治疗,患儿好转出院。

图6-4为治疗两个月后,胸部CT平扫肺窗图像:双肺弥漫性病灶较前明显吸收好转。

图6-4 胸部CT平扫肺窗图像(治疗两个月后)

六、专家点评

(一)诊断思路

由多发小结节分布特点入手确定病灶来源,以缩小诊断范围,再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做出最可能诊断。

1.首先观察胸膜下有无结节。本病例胸膜下有结节——非小叶中心性分布——血行或淋巴道来源。

2.观察结节与小叶结构关系及病灶分布范围。本病例结节与小叶结构无明确关系、病灶分布广泛——血行播散。

3.血行性播散多发小结节可考虑的疾病

(1)恶性疾病:浸润性腺癌、肺转移瘤。该患者仅11岁,无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坏死,无胸腔积液,无原发肿瘤史,故不考虑恶性疾病。

(2)良性疾病: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真菌感染。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节大小、密度、分布均匀,可伴有支气管血管间质增粗、小叶间隔增粗、树芽征。虽然本病例结节以肺下叶分布为主,但其他影像征象基本符合,结核不可排除,但联系病史、抗结核治疗后病情仍进展加重,所以结核可能性不大。

4.结合患者有发热、咳嗽、咳白色黏液痰、肺部影像严重、外周血常规异常,且有头痛,颈项强直,脑脊液异常——肺部疾病合并脑膜炎——隐球菌感染,进一步询问得知家中有饲养鸽子,病原学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二)讨论

肺隐球菌病影像表现多样、多变,CT表现根据其主要征象常分为四类,按其发生率依次为结节肿块型、浸润实变型、混合型及弥漫粟粒型。

结节肿块型PC的结节大小不一,常以1~3cm为多,可单发或多发,单发较多,以右肺、下肺叶、胸膜下分布好发,结节边缘不光滑,周围可有磨玻璃样模糊影环绕呈“晕征”(图6-5)。亦可有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图6-6)或坏死形成厚壁空洞,但发生率较肺癌低。单发结节型PC常误诊为肺癌。多发结节肿块应注意与肺转移瘤鉴别,PC结节大小不一,多位于胸膜下区,可有毛刺、晕征,病灶形态不一,小病灶呈类圆形,当病灶大于3cm时,结节多分叶,内有坏死区或空洞(图6-7)。而转移瘤多数边缘光滑,呈类圆形,大小较一致,病灶的形态基本相同,多数密度均匀,或内见小圆形光滑空洞,往往有原发肿瘤史。

图6-5 结节肿块型PC图像,伴有“晕征”

图6-6 肿块有浅分叶、毛刺、胸膜牵拉

图6-7 多发结节型PC图像

图6-7和图6-8为多发结节型PC图像,结节大小不均,形态不一,密度欠密实,部分内见支气管、血管穿过。

图6-8 浸润实变型PC图像(内见支气管充气)

浸润实变型PC典型表现为与胸膜宽基底相连的楔形实变影,实变周边密度趋淡成磨玻璃样影,近端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空洞、假空洞(图6-8)。此型应注意与大叶性肺炎鉴别,前者常影像学表现明显而临床症状较轻,实变多分散,后者常有典型急性起病、发热等临床病史及抗感染治疗病变吸收。

混合型PC病灶仍以下肺、胸膜下分布为主,结节肿块伴晕征、实变病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假空洞(图6-9)。注意与肺结核鉴别,肺结核多发在结核好发部位,出现多发斑点、斑片、条索病灶,同时有支气管播散,易发生纤维化、钙化及空洞,纵隔肺门淋巴结常肿大。

图6-9 混合型PC图像(病灶位于胸膜下和假空洞,周围见粟粒结节)

弥漫粟粒型PC(图6-10)少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多结节病灶,以双下肺为重,可有树芽征和肺间质病变,常需与其他弥漫性肺疾病鉴别,如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结节病、浸润性腺癌、癌性淋巴管炎、肺泡蛋白沉积症等。实际上,仅靠影像学较难做出弥漫粟粒样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与鉴别,最终确诊依靠病原学和组织学检查。

图6-10 弥漫粟粒型PC图像

另外,PC影像表现与吸入隐球菌数量、毒力及患者免疫状态有关。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常见于轻度免疫抑制或非艾滋病患者,对应于病理上炎性肉芽肿型。浸润实变型、混合型肺隐球菌病常见于免疫抑制或艾滋病患者,相对应病理以黏液性胶样型为主。弥漫性或间质性病灶常为血运播散所致,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单发或多发的结节肿块为肺隐球菌病最多见的影像表现,艾滋病患者结节中空洞形成率高于免疫正常人群,以较大结节合并空洞出现,且洞壁不规整为特征,较小结节也可伴有晕征。而免疫正常/非艾滋病的PC患者以边界不清伴晕征的结节病灶为特征,结节内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高,年老患者多有肺内磨玻璃密度影(ground-glass opacity, GGO)出现。另外,非艾滋病患者PC结节肿块内也可见Ⅲ型充气支气管征/假空洞,周边可见卫星病灶。

七、小结

肺隐球菌病是因经呼吸道吸入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CN)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隐球菌系环境腐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鸽粪中,隐球菌荚膜是其主要致病物质,宿主细胞免疫功能不全是本病的重要发病因素。隐球菌往往先侵入肺部,可由血行播散至全身,引起组织和器官的炎症性和增生性反应。常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脑炎,出现头痛和脑膜刺激征,病死率高。病理上以慢性肉芽肿形成为特点,早期病理常为黏液性胶样型,晚期则为肉芽肿型。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首选两性霉素B,外科手术为辅。

PC影像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应注意早期诊断及鉴别。实验室检查常采用墨汁涂片染色及培养法查隐球菌,必要时可行穿刺活检。脑脊液隐球菌抗原乳胶凝结试验对隐球菌脑膜炎诊断价值更大。

(供稿医师:孙文青;点评专家:吕岩;编辑整理:刘萍;审阅:哈晓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