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如何提高申论阅读理解能力
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无论最表层的外部特征还是最深层的内在本质,都受公共行政管理工作属性的规定。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要求其从业者在掌握和领悟基本法制规范的基础上能对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察和了解。只有深刻把握社会脉搏,深切感知社会大众的生活需求,公共行政管理人员才能运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调配必要的社会资源,理顺社会秩序,满足社会需求,所以,对社会的了解,对民生的同情,是一名合格公共行政管理者的基本素养。申论考试除了考查应试者基本的阅读、写作、思辨等能力素质之外,更为根本和深刻的考查指向,恰恰就在于它的“社会认知性”。纵观历年申论考试,无论是层级最高的“国考”,还是省考以至于有些地方事业单位考试中的申论,其主题都是对国计民生某方面重要问题的探讨,反映的都是当下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普遍性热点、难点问题。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在传统的知识性考试中取得佳绩的概率可以很高,但在面对申论这种偏重思维和能力考试时,未必也能如此。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很多人对申论的认识停留在写作考查或公文考查的层面,可以说是对申论最大的误解,对隐藏在写作和公文特征背后的“社会认知”要求缺乏必要的理解。当然,申论考查的“社会认知”指向的确是建立在对给定材料的仔细阅读以及对其加工、提炼、整合基础上的。因此,对申论所要求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认识程度和水平,就构成了正确认识抑或误解申论的根源和分水岭。你将申论定位于写作考试或公文考试,那你理解的申论阅读就是单纯的文字阅读,申论的给定材料就只是背景材料;你将申论定位于对考生公共行政管理的潜在思维能力的考查,申论的阅读就是透过文字实现的“社会认知”,申论的给定材料就不只是背景材料,还是很多社会问题、观点、政策的集中表达。对申论理解的区别,决定了阅读动机的区别,而阅读动机的区别,又决定了阅读的结果。本文就从阅读的角度告诉读者,如何通过正确的阅读(心态、方法、内容),认识申论并为备战申论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