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进军安徽
三河镇,湘军永远的痛
在曾国藩走向人生低谷的1855年至1858年,湘军统帅胡林翼成了最耀眼的政治明星。在他的指挥下,湘军攻克了武昌、湖口、九江等战略要地,将太平军从湖北、江西逐了出去,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胡林翼的梦想,并不仅仅是做一个称职的湖北巡抚,他有着更大的野心,他想成为太平天国的终结者。安徽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正当胡林翼准备指挥李续宾等部开赴安徽的时候,他的母亲病逝了。按照当时的礼制,胡林翼需要在家守孝两年多。这样一来,他就无法指挥湘军对安徽的进攻了。
前面说到过,李续宾擅长战术,但战略不行。此前,胡林翼的指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他的这一缺陷。可是现在,胡林翼已经回老家了,接替胡林翼指挥湘军的官文是个无能之辈,并且对湘军心存猜忌,李续宾该怎么办呢?
此时的曾国藩已经复出(1857年3月至1858年7月,曾国藩因父丧在家守孝),但清廷给他的任务是对付当时在福建的太平军石达开部,所以他不能越权指挥进攻安徽的战斗。他看到了失去胡林翼荫庇后的李续宾所面临的困难局面。
他在给左宗棠的信中说:“润帅不夺情,是顺应天理人情的。只是胜帅(胜保)总管安徽事务,与迪庵素无交情,又心胸狭窄,难免不会掣肘他。如果有矛盾,只有润帅才能保全他。”
曾国藩又在给李续宾、李续宜兄弟的信中说:“润帅回家后,不仅我和你们兄弟,还有厚庵、雪琴等人,失去了依靠,整个东南大局都危险了起来。听说湖北省提议,请官帅(官文)奏请润帅夺情,不知润帅肯为天下苍生行此权宜之计否?”
曾国藩又写信给胡林翼,与他商量。曾国藩说:“自从你回家以后,我是天天担心,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想要劝你夺情吧,与我们常常探讨的君子之道不符。让你在家里守孝吧,我、厚庵、雪琴以及李家兄弟,都失去了依靠。”
面对曾国藩的劝说,胡林翼不为所动,他说:“天下最大的危害,不是敌军,而是社会风气败坏。如果我夺情出山,却尸位素餐,那以后将有什么脸面教导老百姓?官帅宽仁博大,推诚待人,淡村(罗遵殿)、蕙生(庄受祺)都是行政高手,厚庵、迪庵都是天下第一等的名将。有这些人在,大局毫无问题。只要湖北能及时供应粮饷,安徽不掣肘,厚庵、迪庵等人就一定能拿下安徽。”
最终,胡林翼没有夺情出山。他的这一决定,对日后的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很快就在接下来的一系列事件中体现了出来。
1858年8月,太平军陈玉成等部攻克当时的安徽省城庐州,湘军将领李孟群率部撤至六安。随后,清廷命都兴阿、李续宾率部向舒城、桐城一带进军,剑指庐州。
都兴阿和他手下的一位悍将多隆阿都是旗人,但他们所统率的军队大多是湘军。两人都有名将风范,多隆阿尤其厉害。
多隆阿有勇有谋。在勇的方面,他与塔齐布类似,临阵喜欢带头冲锋。因此,他带出来的部队很强悍。
在谋的方面,他也很突出。他不认识汉字,因此没读过古代兵书。但他经常让人给他讲《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因而掌握了一些战略战术。在战场上,他善于灵活应用这些战略战术,因而经常打胜仗,受到胡林翼的赏识,成了都兴阿的重要助手。
接到命令后,都兴阿、李续宾分头行动,准备率部东进。当时,李续宾能带走的只有八千人。有人对他说:“出境进击,兵力不雄厚不行。除了中路以外,还应该在两侧各布置两支部队,总共五路,齐头并进,才能成事。每路士兵不能少于三千。”李续宾认为再增加上万人,粮饷一定供应不上,否定了这人的建议。
还有人对李续宾说:“应该从别处调几千兵替守九江、彭泽,以换取守卫这里的湘军六千人,随同前往。”李续宾认为安徽局势万分紧急,调兵已经来不及,没有采纳这人的建议。
于是,李续宾率领八千湘军以及少数杂牌军迅速东进。这时候,太平军攻破江北大营,随时可能北进。负责安徽军务的旗人将领胜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反复催李续宾等军快速挺进庐州。
胜保这个人,毫无才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湘军将领私下里都戏称他“败保”,因为他老打败仗。但他是旗人,是朝廷重点保护的对象。所以,当他在安徽面临危局的时候,朝廷很担心,于是十天之内三次给李续宾下密旨,命他迅速赶往庐州。李续宾接到圣旨后,深感责任重大,加快了东进的步伐。
起初,和李续宾一起奉旨援庐的,还有一个都兴阿。但这时都兴阿已前往攻打安庆。为什么都兴阿部要改变既定方略,进攻安庆呢?原来,都兴阿、李续宾认为,安庆是庐州太平军的巢穴,要想攻下庐州,必须先拿下安庆。于是,他们分路进兵。李续宾部负责北进,攻打桐城、庐州;都兴阿部与湘军陆师鲍超部、湘军水师杨载福部负责攻打安庆。
在兵力充足的情况下,这种分兵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清军的实际情况是,兵力太少。所以,这次分兵是很有问题的。
李续宾部向桐城挺进后,逐渐与清军主力部队拉开了距离,成了孤军。但他们依旧很顺利地拿下了桐城。此时,他们离最终的目标庐州,只剩下最后两百里。
李续宾部自东进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军队上上下下都弥漫着一种骄横的心理,平时以冷静著称的李续宾本人,都有些飘飘然了。
但这支军队中,也不乏一些头脑冷静的人。有人就对李续宾说:“我军驰骋千里,已经疲惫不堪,不能再战。而且,兵力不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攻克的城镇,如果留兵防守的话,用于进攻的兵力就少;如果不留兵防守的话,后路就会空虚。这都会招致失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南下,与安庆城下的官军会合,合围安庆。”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当时也在李续宾军中。他对李续宾说:“我军屡战屡胜,好运气已经到头,不可再战。”除了向李续宾阐述外,曾国华还将他的这一想法写在家书中,告知曾国藩。
虽然不断有人提醒李续宾冷静,但他依旧我行我素,率军向庐州杀去。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续宾听不进不同意见呢?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他自己骄傲自负、刚愎自用;另一个则是清廷的不断催促。个人认为,后一个原因可能更重要。李续宾认为,自己原本只是个普通人,是清廷的提拔,让他做了高官。出于感恩,李续宾觉得自己只有不断取得战功,才能对得起朝廷,而不应该前怕虎后怕狼,计较个人的得失存亡。
事实上,这时候的湘军李续宾部,已经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为了攻取沿途的城镇,湘军伤亡惨重,再加上每攻克一座城市,都要留下部分兵力防守,这时候能用于进攻的湘军士兵已经不多。另外,由于远离长江,湘军的粮饷军械只能陆运,耗时耗力,也给湘军的进击带来了麻烦。
11月3日,湘军李续宾部推进至庐州外围的三河镇。这里是太平军的重要据点。太平军在这里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军械、弹药,供陈玉成、李秀成大军使用。守卫此处的太平军将领,叫作吴定规。他命令部下在这里修筑了九座营垒。
李续宾审察形势后,认为要想攻破庐州,必须先攻克三河镇的太平军营垒。于是,在11月7日这天,湘军对三河镇太平军营垒发起了总攻。
湘军分路进击,斩杀太平军百余名,迫使太平军退入营垒中防守。随后,湘军乘胜攻入垒中,纵火焚烧营垒。
在湘军的猛攻之下,太平军被迫放弃营垒,退入庐州城中。很快,湘军就占领了所有营垒。
在这一战中,湘军虽然获胜,却伤亡了一千多人。这相当于庐州前线湘军总兵力的五分之一。湘军将领们这才害怕起来,向官文等人请求救援。但急切之间,援军无法到来。
与湘军的孤军深入不同,此时的太平军,援军不断到来。其中就有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太平军援军连营数十里,漫山遍野地排列,气势相当宏伟。
李续宾见到这阵势,才意识到遇到了大麻烦,连忙催促援军前来。关键时候,又一个旗人捅了李续宾一刀,这人就是和胜保一样混账的官文。官文接到李续宾的求救信后,将信传示前来会议的湖北省高官,然后哈哈大笑道:“迪庵是古今少有的名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哪里用得着救!”官文不派援兵,把李续宾逼上了绝路。
接下来的几天,陈玉成率部步步紧逼,缩小包围圈。李续宾不得已,只得主动出击,派麾下将领金国琛率六成兵力主动出击,与陈玉成兵团决战。
11月15日凌晨,金国琛率部向金牛镇方向挺进,在樊家渡、王家祠堂等地,遭遇太平军陈玉成部顽强阻击。随后,金国琛不顾兵单力寡,将部下分为几队,迎战太平军。
见湘军分兵作战,陈玉成也将部下分作几队,以其中的一半正面迎击湘军,以另一半向湘军背后包抄。
黎明时分,两军陷入混战。湘军的武器更先进一些,因此炮火更猛烈。激战许久后,太平军抵挡不住,只得后撤。随后,湘军继续向金牛镇方向挺进。
突然,大雾弥漫,能见度极差。乘着浓雾,陈玉成迅速率领主力兵分几路,包抄到湘军的背后,切断湘军的退路。
待湘军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晚了。太平军趁势冲入湘军阵中,往来冲杀。激战许久后,湘军伤亡上千,开始溃散。
李续宾得知金国琛战败后,立即派出援救部队。然而,这些援救部队都没能冲破太平军的阻击。
这时候,留守湘军大本营的士兵已经不多。之前败在李续宾手下的吴定规瞅准湘军这一破绽,率军杀向湘军大本营。与此同时,太平军的另一支精锐部队也在李秀成的率领下,来到了三河镇战场。与李秀成一起来到战场的,还有不少捻军队伍。太平军及捻军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李续宾见太平军及捻军从多个方向杀来,将部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留守大本营,对付吴定规率领的太平军。另一部分由他亲自率领,前往迎击陈玉成、李秀成等率领的太平军以及捻军。
正激战的时候,李续宾突然发现太平军阵中出现了许多马队。这些马队主要来自太平军的盟军,即捻军。
湘军中马队很少。都兴阿的队伍中倒是有不少马队,但李续宾和都兴阿麾下虎将多隆阿有矛盾,曾对多隆阿说过这样的一句狠话:“有你的马队帮忙我打仗,没你的马队帮忙我也照样打仗!”这样一来,都兴阿的马队都没有跟随李续宾北进。这件事情对三河之战的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队极少的湘军面对捻军马队居高临下的砍杀,很快败下阵来。战败后的湘军龟缩在营垒中,不敢冒头。
这时候,有人劝李续宾率部冲出重围,退往桐城。李续宾愤然说:“敌军起事至今,已经有八九年了。为什么总是平定不了?就是因为官军动不动就败退,助长了敌军的嚣张气焰。我与他们不一样!今天,我宁愿死,也决不后退!”
说完,李续宾拿出朝廷发给他的圣旨,全部烧了。随后,他向身边的幕僚解释自己的行为,说:“不能让圣上的笔迹落到敌军的手中。”
这天夜里,李续宾试图趁着月色突围,但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冲出太平军的重重包围。无奈之下,李续宾只得回到营中固守。
这时候,湘军士兵们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纷纷溃散。李续宾无法阻挡他们,最后也只好跟着士兵们逃出。然而,四面八方都是太平军和捻军,李续宾就是插翅也飞不出去了!最终,李续宾在一片哀号声中自尽。与他同时丧命的,还有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等。
李续宾虽然自尽,但留守湘军大本营的少数湘军依旧没有溃散。他们坚持了三天,最后几乎全部被太平军歼灭。
三河之战是湘军历史上最大的失败。此战,湘军损失数千人,元气大伤。当在老家守孝的胡林翼接到三河战败的战报后,当即倒地大哭,吐血不止,很久才苏醒过来。或许,就是丧母,也没让胡林翼这么伤心过吧!随后,胡林翼草草布置家事,然后迅速赶往武昌,处理三河之战的善后事宜。
李续宾阵亡后,由罗泽南开创、李续宾承继的这一支湘军陆师中最精锐的部队,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李续宾的弟弟李续宜收集从三河之战中败退回来的湘军,插入自己的军队中,重建了这支湘军陆师中最精锐的部队。
李续宜也是罗泽南的学生,之前一直隶属李续宾部。与哥哥李续宾擅长临阵指挥不同,李续宜更擅长战略。事实上,李续宾之前取得的许多战功中,都有李续宜的一份功劳。
在痛失罗泽南、李续宾两位股肱之将后,胡林翼将重振湘军雄风的希望寄托在了李续宜的身上。因而,李续宜很快成为胡林翼麾下的得力干将。曾国藩、左宗棠等湘军重要人物,也很看重李续宜。
除了弟弟李续宜日后是名将外,李续宾的儿子李光久日后也是湘军名将。在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李光久率部血战牛庄,写下了湘军抗日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笔。
陈玉成、李秀成歼灭进击庐州的湘军李续宾部后,随即乘胜西进,进击舒城、桐城。当时还在安庆城下的都兴阿听说桐城即将失陷,大惊,上奏请求撤兵,以免重蹈李续宾的覆辙。他说:“一旦桐城不保,围攻安庆的官军将腹背受敌,难以自保。与其这样,不如主动撤退至潜山、太湖一带布防。”于是,清廷命围攻安庆的清军全部撤退。
多隆阿与鲍超不愿意撤退。在这些猛将的眼中,撤退是最为耻辱的事情。所以,他们宁愿战亡,也不愿撤退。关键的时候,鲍超麾下的一名重要将领娄元庆说服了鲍超、多隆阿,使他们改变了看法。
娄元庆原是胡林翼部将,后来投入鲍超营中,深受鲍超的重用。与娄元庆齐名的是一位名叫宋国永的将领。娄元庆、宋国永是鲍超霆军(鲍超,字春霆,故其军名霆军或霆字营)中除鲍超以外最重要的将领。日后在中法战争中取得沪尾大捷的孙开华,这时候也小有名气。但与孙开华齐名,在中法战争中也为保卫台湾做出重要贡献的曹志忠,这时候还是名不见经传。孙开华、曹志忠是霆军后期重要将领。
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等部攻克桐城后,随即继续西进,迅速拿下潜山、太湖等重要城镇。
这时候,清军主将都兴阿已经退到了宿松。局势已经不允许都兴阿再退,因为宿松的背后就是湖北。如果让陈玉成、李秀成杀入湖北,都兴阿就是长着九个脑袋,恐怕都不够朝廷砍的。所以,他必须将太平军阻击在宿松城外。他命湘军将领鲍超在宿松城外的二郎河构筑防线,准备在这里与太平军决战。
为攻下宿松,打开进入湖北的大门,陈玉成施展了一招声东击西。他自己亲率主力正面进攻宿松,而派麾下将领李四福率领其他部队经黄泥冈,绕到清军的背后。
得知陈玉成大军杀至宿松城下后,都兴阿日夜备战,不敢懈怠。12月1日,都兴阿麾下名将多隆阿率部主动出击,进攻陈玉成大军。
陈玉成大怒,率领太平军奋起反击。由于李四福率领的另一路太平军在黄泥冈遭到清军顽强的阻击,没能按原计划绕到清军的背后,宿松城下的太平军实际上处于孤军奋战的局面。很快,他们就败下阵来。刚刚修筑的三十多座营垒全部被清军占领。
初战失败后,陈玉成并不气馁,他前往太湖劝说李秀成,与他一起出兵消灭驻守在二郎河的湘军。当时的鲍超,还没有什么名气。陈玉成以为他是软柿子。于是,在进攻都兴阿军失败后,陈玉成就将鲍超所部湘军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李秀成并不愿意出战。他认为,清军虽然在三河镇遭受重创,但实力还在,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对于太平军来说,现在要做的就是稳固防线,保住已有的战果。
虽然作战计划遭到李秀成的否决,但陈玉成依旧不放弃。在他的多次劝说下,李秀成终于同意出兵。
得知陈玉成、李秀成大军即将杀来,都兴阿赶紧调整了防御部署。清军很快在二郎河集结了三万兵力,占据了进可以战、退可以守的有利地势,等待太平军的进攻。
12月11日,战斗打响。陈玉成把希望寄托在捻军的马队上。战斗一打响,他就命捻军的马队轮番冲击清军阵营。陈玉成满以为捻军的马队还能再现三河之战中的辉煌,却不知都兴阿手下也是有许多马队的。虽然到晚清的时候,清军中的八旗兵已经腐朽不堪,没有多少战斗力,但是八旗兵中的马队,依旧是全国最强的。捻军的马队并不是他们的对手。于是,激战片刻后,捻军的马队大败亏输,纷纷撤退。
随后,清军的马队迂回到太平军的背后,到处放火。大火给太平军造成了极大的混乱。清军乘势出击,击杀太平军数千人。
陈玉成在安庆精心训练的童子军、长矛手数千人,被鲍超、多隆阿等部击杀十分之七八。这令他很伤心。痛哭一场后,他率部撤出了战场。
当陈玉成大军与清军决战的时候,勉强参战的李秀成并未率军出击,因而保存了比较良好的战斗力。当清军向他们攻过来时,他们凭借防御工事,击退了清军的多次进攻。鲍超、多隆阿见无法吞掉李秀成大军,于是撤围回营。李秀成得以率部从容退出战场。
二郎河之战终结了太平军自三河大捷以来不断西进的态势。此后,湘军无力发起对安徽的进攻,太平军也无力发起对宿松乃至湖北的进攻,双方暂时处于均势,直到1859年年底太湖、潜山之战爆发。
会战宝庆,李续宜赢了石达开
6月底的湖南总是很热,位于湘中腹地的宝庆府城也不例外。虽然太阳已经落山,但令人难受的闷热依旧没有缓解的迹象。往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习惯去资江边,痛痛快快地洗个澡,然后回家吃饭睡觉。然而今年,他们无法享受到这一乐趣了。自太平军攻城后,驻守城中的清廷官绅为防止城中百姓与太平军联合,下达了禁止出城的命令。于是,城中百姓无法外出洗澡,只得早早地躺到凉席上,在与闷热以及无处不在的蚊子做一番斗争后,逐渐睡去。
随着夜幕的降临,宝庆城中逐渐安静了下来。一切都是那么静谧,丝毫没有大战将至的意味。不过这个时候,有一人安静不了。他悄悄地爬到城墙上,将早就准备好的绳索固定在城墙上,然后顺着绳子慢慢地滑了下去。在确认四周并没有太平军后,他小心地迈开步伐,向资江边移动。
他是要去江边洗澡吗?不是。他身上肩负着比洗澡重要万倍的使命。为了尽快完成使命,来到江边后,他立马跳入江中,然后迅速游到了对岸。在这里,他的朋友早已准备好了一匹快马。他从朋友手中牵过马,一跃而上,然后迅速往东北方向赶去。
这个人是谁?他肩负着怎样的重要使命?一切都得从年初石达开率领几十万大军杀入湘南说起。
众所周知,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因备受洪秀全猜忌,最终选择与洪秀全分道扬镳,率领几十万大军独自作战。由于缺乏稳固的后方及友军的配合等许多原因,此后的石达开,再也无法重现当年的辉煌。他的军队屡战屡挫,被迫不断转移。
即便如此,刚进入湖南那阵,面对准备不足的清军,石达开还是取得了辉煌的战绩。1859年3月2日,石达开率部攻克桂阳县。3月12日、13日,相继攻克宜章、兴宁两县。3月15日,攻克郴州府城。3月17日,又攻占桂阳州城。这段时间,太平军的进攻大有摧枯拉朽之势。
度过最初一段时间的恐慌后,清政府逐渐稳住了阵脚,开始布置兵力,阻挡太平军的前进。
当时,湖南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左宗棠的手中。湖南巡抚骆秉章根本不管事。权力高度集中在一个有能力的人手中,无疑是有利于作战的,这对日后宝庆之战的结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面对石达开大举入湘,而湘军大多在外省作战、本省兵力不足的局面,左宗棠借用巡抚的名义,发布了一道招兵令。很快,就招集到了四万兵力。
清军的招兵工作之所以进展得如此顺利,是有原因的。要招兵,首先得有钱;其次要有兵源。
首先说钱。湖南省这几年在左宗棠的治理下,财政状况好转,府库中存银六十万两,加上各地捐输来的七十万两,一共有一百三十万两可供左宗棠使用。这笔银子相当于四万军队半年以上的饷银。所以,左宗棠不愁没钱招兵。
再说兵源。湘军打出名气后,士兵数量激增,因各种原因离开军队回到湖南的士兵也逐渐增加,因而,湖南有充足的优质兵源。这些士兵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来之能战,战则常胜。这对日后宝庆之战的结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手里掌握数万军队后,左宗棠得以从容布置防守。当时,左宗棠判断太平军的下一个作战目标是衡州府城。所以,他把招募来的大量兵力都用在了防堵太平军北进上。
石达开见湘军已经控制了通往衡州府城的水陆交通线,便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先以少量兵力对衡州以南的常宁发起佯攻,吸引湘军主力,而后由他自己亲率主力向西北挺进,经永州、祁阳,杀向湘中重镇宝庆府城。
4月初,石达开率部杀至永州城下,从东、南、北三面将永州城团团围住。在城内清军的顽强阻击下,太平军未能实现迅速攻克永州的战略计划。
这时候,由湘军名将刘长佑等人率领的各路清军向永州杀来,很快实现了对围城太平军的反包围。石达开见四面受敌,损失惨重,便放弃攻打永州,兵分两路,按照原计划,杀向宝庆府城。
其中一路由石达开麾下重要将领赖裕新、傅忠信率领。他们的作战任务是攻打湖南、广西交界处的东安县城,威胁湘军将领刘长佑、刘坤一等人的家乡新宁,然后取道武冈,从西面进攻宝庆。
这一路太平军旗开得胜,在4月22日攻克东安。当刘长佑率领湘军追来时,东安早已经落入了太平军之手。
随后,这一路太平军再次一分为二,分别由赖裕新和傅忠信率领。赖裕新率部对广西全州发动佯攻,将湘军主力刘长佑、刘坤一两部吸引至全州。这时候,留守湖南的太平军傅忠信部果断行动,对刘长佑、刘坤一的家乡新宁发起了攻击。
刘长佑、刘坤一得知家乡危急,连忙从全州撤兵,回到新宁。在这里,他们被占尽地利、以逸待劳的太平军傅忠信部打得大败,营垒全部被踏平,辎重悉数被缴获。击败这股追兵后,傅忠信率部从容地挺进宝庆府城。
这时候,进入广西的太平军赖裕新部已经与广西全州等地的天地会起义军会合,并在他们的配合下,杀回湖南,分兵进攻武冈、新宁,牵制湘军刘长佑等部增援宝庆府城。这一部分太平军在5月中旬抵达宝庆城外。
说完赖裕新、傅忠信所率领的这一路太平军,我们再来看看由石达开率领的另一路太平军。这一路太平军的作战计划是北上攻打祁阳,然后杀向宝庆府城。他们与清军的主要战斗都在祁阳城外展开。
石达开率部偷渡湘军水师重兵防守的湘江后,进入祁阳北面。这一带多山。其中有一座叫作熊罴岭的山,是重要的战略据点。
从4月底到5月初,太平军和清军在熊罴岭展开多轮厮杀,互有胜负。到了5月中旬的时候,石达开得知赖裕新、傅忠信所率领的另一路太平军已经到达了宝庆城下,决定尽快解决熊罴岭的清军,以便迅速挺进宝庆府城。
5月17日,石达开率部兵分十路,对驻守熊罴岭的清军发动猛攻。两军激战数小时,不分胜负。
为了战胜清军,石达开施展了一招声东击西。他将太平军分作两路,一路假装战败,引诱清军追击,另一路包抄至清军的侧翼,发动攻击。清军果然上当。
激战片刻后,清军的退路被太平军截断,大本营也遭到太平军猛攻。为了避免全军覆没,清军被迫放弃熊罴岭,冲出重围,退守洪桥。
由石达开率领的这一路太平军在取得熊罴岭会战的胜利后,迅速北上,兵临宝庆府城下。
总体而言,石达开所率领的这支太平军,在进入湖南后,一直到宝庆会战前,除了永州城外的失败外,表现都是不错的。一系列妙笔生花的运动战,使清军目不暇接,疲于奔命,尤其令人拍案叫绝。事实证明,石达开的这支军队,擅长运动战,不擅长攻坚战。然而后来,石达开还是由于种种原因,陷入了宝庆城外的攻坚战中。
为什么石达开一定要攻下宝庆府城呢?这与宝庆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宝庆位于湘中腹地,从这里出发可以攻击许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太平军攻占此处,既可以作为攻下衡州、长沙、武昌,从而控制湖南、湖北的基地,也可以从这里出发,或向西进军,经辰溪、沅陵,进入四川的秀山、酉阳,或向北进军,经常德、澧县、荆州、宜昌,沿着长江进入四川,实现建立四川根据地,高屋建瓴威胁湘军大本营湖南、湖北的战略目的。所以,石达开要不惜一切代价地拿下宝庆府城。
太平军在宝庆府城下会师后,随即兵分三路,从西、南、东三面包围宝庆府城。石达开亲率第一路人马,驻守城南十里的澄水桥;赖裕新率第二路人马,驻守城西五里的神滩渡;傅忠信率第三路人马,驻守城东十二里的泥湾。这样一来,城内清军与城外清军只能经由太平军兵力单薄的北路取得联络。
为了迅速合围宝庆,石达开对驻守北路的清军发起了攻击。从6月3日开始,一直到6月17日,太平军经过长达十五天的持续进攻,终于击溃了驻守北路的清军,控制住了宝庆府城的北面,实现了合围宝庆的目的。
这样一来,城内清军和城外清军就无法取得联系了。城内清军得不到城外的补给,很快出现了粮饷匮乏的局面。困守城中的清军将领赵焕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认为,必须尽快把宝庆城中的危险情况告诉湖南巡抚骆秉章。于是,他将宝庆城中的情况画成一幅图,然后找来一个擅长游泳的士兵,命他带着图游过资江,迅速赶往长沙,将这幅图交到巡抚衙门。这一节开头所说到的那位身负重要使命的士兵,也就是赵焕联所派出的这一名士兵。
这名士兵骑上快马,日夜兼程,很快来到湖南巡抚衙门,把密图交给了衙门的差役。随后,差役将密图交给了主持宝庆战事的左宗棠。
左宗棠打开密图一看,很快明白了赵焕联的意思。赵焕联的主张是,趁太平军在宝庆府城北路尚未站住脚跟之际,派重兵从北路杀入,打通与城内清军的联系通道。
左宗棠非常认同赵焕联的主张,试图将这一主张付诸实施。当时,宝庆府城周边的清军虽然多,但都是仓促招募的,战斗力有限。将领方面,也没有真正的一流将才。其中,只有刘长佑和他率领的军队稍微靠谱一点。因而,一开始,左宗棠将打通北路的希望寄托在了刘长佑身上。
然而,当左宗棠将他的想法告知刘长佑的时候,刘长佑果断地拒绝了左宗棠的部署。刘长佑为什么不敢进军宝庆北路呢?主要原因是当时石达开正亲率主力进攻刘长佑驻守的宝庆东路。在这种情况下,刘长佑根本不敢乱动。另外,由于太平军分兵进攻刘长佑、刘坤一等湘军将领的家乡新宁,刘长佑被迫分出刘坤一所率领的两千湘军前往新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刘长佑军的实力,导致他不敢冒险进军宝庆北路。
这样一来,左宗棠就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从哪里去找能攻破宝庆北路的军队呢?靠湖南省内临时招募来的这些湘军是不靠谱的。必须调湘军的主力部队以及一流将才前来,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当时,湘军的主力部队以及一流将才都在湖北。那么,湖北方面会不会支持左宗棠的想法,派湘军主力以及一流将才南下呢?
关于这一问题,湖北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主要分为胡林翼和官文两派。胡林翼认为,应该派湘军主力南下,由当时在湘乡老家看望老母亲的李续宜统率,进军宝庆。官文、都兴阿、多隆阿等旗人反对这种看法。官文等人认为,安徽的太平军陈玉成部一直对湖北虎视眈眈,以湖北现有兵力与陈玉成对抗,尚且不足,又怎么能抽调精锐南下呢?
针对官文等人的谬论,胡林翼指出,太平军陈玉成部在二郎河之战中遭受重创,没有一年半载根本恢复不了元气,暂时不可能进攻湖北。如果任由太平军石达开部发展,他们肯定会攻下四川。到时候,湖北腹背受敌,至少需要两万兵力才能阻挡石达开东下。与其到时候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堵截,还不如现在就帮助湖南把石达开解决了。
在胡林翼的努力下,湖北方面终于统一了意见。随后,官文、胡林翼会奏,请求清廷同意他们抽调重兵南下参加宝庆会战。他们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清廷的支持。这样一来,攻入宝庆北路的军队也就有了。左宗棠少了一件麻烦事。
随后,左宗棠又遇到了另一件麻烦事,那就是在具体的作战方略上,他和许多将领有了矛盾。其中最为紧要的是李续宜所部湘军主力的进军方向。
多数将领认为,李续宜所部湘军应该从东面进军宝庆,因为这样可以屏蔽湖南省城长沙。李续宜麾下的湘军将士大多是湘乡人。和长沙一样,湘乡也在宝庆府城的东北面。所以,这些人也主张从东面进军。
眼看从东面进军就要成为定局,左宗棠焦急万分。他拿出赵焕联命人冒着极大危险送来的密图,向骆秉章、李续宜等人反复陈说自己的看法。最终,大家都接受了左宗棠的看法。于是,湘军定下了从北面进军的作战计划。
当李续宜率领湘军主力从益阳、安化一带向宝庆府城推进的时候,石达开正在猛攻驻守宝庆东面的湘军刘长佑等部,丝毫没有察觉到北面大股湘军逼近,因而未做准备。
7月24日,李续宜率部来到宝庆北面的水竹。随后,他亲自前往宝庆东面与刘长佑商量进军方略。两人按照左宗棠事先的规划,制定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即由刘长佑部在宝庆东面吸引住太平军的主力,而李续宜部则趁机杀向宝庆北面,肃清这一带的太平军,从而打通与城内清军联系的通道。
对于湘军的规划,石达开毫无所知。接下来的几天,他依旧率部猛攻湘军刘长佑等部,但始终没有成功。
7月27日,李续宜率领湘军主力渡过资江,向宝庆北路发起攻击。刘培元率领的湘军水师从水路进攻;金国琛率领的湘军陆师从陆路进攻。这个金国琛,就是在三河之战中率领六成湘军,因大雾被陈玉成切断后路,最终惨败的那个金国琛。三河之战后,金国琛辅助李续宜重振湘军主力。此时,他又随李续宜南下,参加宝庆会战。他是宝庆会战中湘军的前敌主将。
金国琛、刘培元率部水陆齐进,很快攻下太平军在宝庆北路的许多营垒、关卡,打通了与城内清军联系的通道。城内清军危而后安,标志着石达开的围点打援计划遭遇重大挫折。自此以后,湘军掌握了宝庆会战的主动权。
这时候,石达开才发现湘军的主攻方向是宝庆北路,于是命赖裕新、傅忠信率部迅速挺进宝庆北路,与湘军李续宜部决战。
7月28日,李续宜命金国琛、刘培元等湘军将领率部迎击太平军,重创赖裕新、傅忠信等部。太平军被迫全部渡过资江东撤。自此以后,宝庆府城的北路、西路都被湘军占领。
随后,李续宜率部渡过资江,在宝庆东路扎下营垒,试图与湘军刘长佑等部一起合击太平军。
石达开得知李续宜东进,率领太平军主力主动寻找湘军决战。8月13日,石达开亲率宝庆城外太平军主力分几十队猛攻李续宜大营。
李续宜所率领的这支湘军队伍,底子是罗泽南、李续宾打下的,一向以擅长以静制动著称。所以,石达开主动猛攻,正中李续宜下怀。湘军凭借严密的防守工事,化解了石达开大军的多次猛攻,取得了战斗胜利。
8月13日的这一战,是具有决战性质的。石达开遭此惨败后,彻底丧失攻下宝庆府城的信心。随后,他下达了全军陆续撤往广西休整的命令。
当时,清军对太平军,无论在兵力还是士气上都占据着绝对优势。如果果断行动的话,清军是有可能将石达开大军包围住并全部歼灭的。然而,清军并没有围歼石达开部的计划。
早在会战之前,左宗棠等人就指出了宝庆之战清军方面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那就是将石达开驱逐到贫瘠的广西,让他们自生自灭。左宗棠知道,石达开所部太平军的战斗力大不如前,已经不大可能对大局构成致命威胁。花费巨大代价将他们合围在湖南消灭,不值得。另外,左宗棠也担心将太平军合围后,他们会背水一战,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从而重创清军。那样的话,清军在宝庆会战中取得的战果就要付诸东流了。
由于清军没有尽力追击,石达开得以率领余部退入广西境内。当时,广西的农民起义如火如荼,而清军势力并不强大。石达开的部队在其他农民起义军的保护下,暂时躲过了清军的追袭,进入了长期隐伏,以待重新崛起的阶段。
湘军李续宜部击溃太平军,取得宝庆会战的胜利后,随即北上。这时候,湖北方面的各路清军经过了将近一年的调整,已经完全从三河之战失败的阴影下走了出来。他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挺进安徽,击败陈玉成,为李续宾报仇。湘军与太平军在安徽的长期厮杀,又将拉开帷幕。
曾、胡联手,叩开安徽门户
湘军统帅各有性格。性格的差异,是导致他们之间产生矛盾分歧的重要原因。1860年太湖、潜山之战前,曾国藩和胡林翼在战略问题上,有着明显的分歧。导致这种分歧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性格差异。他们俩,一个内敛,一个奔放;表现在作战上,一个力求稳当,一个喜欢冒险。
当时,湘军已经定下了四路进攻安徽的计划。第一路,由曾国藩统率,沿着长江,经石牌进攻安庆。第二路,由多隆阿、鲍超统率,经太湖、潜山进攻桐城。第三路,由胡林翼统率,经英山、霍山进攻舒城。第四路,由李续宜统率,经商州、六安进攻庐州。
其中的关键,是第二路。第二路的进兵路线就是当年李续宾杀向庐州的路线,是最直接最快速能够威胁到庐州的路线。对于湘军来说,必须先占据这一路,才能谈拿下整个安徽;而对于太平军来说,这一路是他们必须保住的。太湖、潜山成为决战的主战场,也就是必然的了。
当时,太湖、潜山两城被太平军占领着。太平军在城中布有重兵,但不足以阻挡湘军的全线进攻。所以,太湖、潜山之战的关键,对于湘军来说,不是攻城,而是打援。
如何击退陈玉成亲自率领的太平军精锐援军呢?湘军统帅胡林翼、曾国藩有着不同的打算。
一向以谨慎著称的曾国藩认为,应该仿照李续宾在鲁家港之战中使用的战法来打这场大战。具体做法是:以重兵围住太湖,迫使陈玉成率援兵前来解围,然后凭借内壕、外壕,一面对付城内的太平军,一面击退城外的太平军援军,直至援军溃败,拿下太湖。这种战法,湘军之前用得多,日后还会多次运用。之前,像李续宾攻武昌,刘长佑攻临江,都是采用的这种战法。日后,曾国荃攻安庆、江宁,也是用的这种战法。
胡林翼不赞成这种战法。胡林翼认为,按照曾国藩所说的这种战法作战,湘军虽然也可以取得胜利,但是见效太慢。他认为,湘军经过一年的休整,已经具备了与太平军主力决战的实力,应该主动寻找太平军决战,以便迅速拿下太湖、潜山,早日进攻安庆、庐州。具体做法是:将军队推进至新仓、小池驿一线,迎击陈玉成大军,寻求决战。
虽然胡林翼苦口婆心地劝说曾国藩赞同自己的战法,但曾国藩依旧不肯转变看法。如果不是此时的胡林翼和曾国藩并不在同等的地位上,他俩的意见分歧,将很可能给太平军带来重创湘军的重要战机。
最初,胡林翼只是曾国藩麾下的一员普通将领,名位完全不能企及曾国藩。但之后曾国藩兵困江西以及归家守孝的三四年间,胡林翼实现了大逆转。
胡林翼指挥湘军攻克武昌、九江、湖口等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城市,并将湖北打造为湘军除湖南以外最重要的后方基地,不仅赢得了远超曾国藩的声誉,在官位上也超过了曾国藩。他拥有督抚实权,并且是太子少保。这些,都是此刻的曾国藩所没有的。
正是这种高出曾国藩的地位,使得胡林翼能够不顾曾国藩的反对,毅然推行他的大决战计划。善于顾全大局的曾国藩在胡林翼下定决心后,也没有在行动上抵制胡林翼的策略。这样一来,胡林翼、曾国藩关于太湖、潜山一战战略的分歧,对湘军的作战几乎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除了战略分歧外,胡林翼和曾国藩还在是否应该任命多隆阿为前敌总指挥的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看法。
本来,胡林翼、曾国藩是不需为这个问题大伤脑筋的。都兴阿有勇有谋,是很好的前敌总指挥。然而,就在太湖、潜山之战前夕,都兴阿因为腿伤,不能征战,被清廷调回了荆州将军任上。都兴阿离开前线后,任命谁做前敌总指挥,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够资格做前敌总指挥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多隆阿,一个是鲍超。这两人之前都是都兴阿麾下将领,地位相当,战功也差不多,又都争强好胜。谁做主将,另一个都会不服。
胡林翼很清楚这一点,但他还是想任命多隆阿为前敌总指挥,将鲍超以及湘军其他将领都划归他统率。他之所以这么想,原因大概有两个。首先,多隆阿是旗人,任命他为前敌总指挥可以减轻清廷对湘军的猜忌,使湘军在向东进军的过程中少一些掣肘。其次,相对鲍超而言,多隆阿在谋略方面要好一点。
鲍超是个很要强的人。当他得知胡林翼有意让多隆阿出任前敌总指挥后,非常不高兴。于是,他找个借口,向胡林翼请求回家休息一段时间。胡林翼赶紧安抚他。
这边鲍超还没安抚妥当,那边多隆阿也撂挑子了。多隆阿对胡林翼说他的旧伤发作了,要请假休息几个月。多隆阿是真的旧伤发作了吗?当然不是!那他为什么也要在这节骨眼上撂挑子呢?
多隆阿有着自己的想法。他和鲍超合作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知道鲍超这人好强,不会服从他的指挥。所以,多隆阿要装病请假,迫使胡林翼发公文正式任命他为前敌总指挥。多隆阿认为,只有这样,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鲍超才不会违抗他的命令。
胡林翼很清楚多隆阿的想法,于是便想发公文正式任命。他在给曾国藩的信中阐述自己的想法,说:“历史上,因为将帅不和而导致战败的事情,很多很多。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多公这个人,虽然骄傲自满,但临阵之时,机智过人,而且是圣上亲自派往前线的,以副都统的身份出任前敌总指挥,最适合不过。他多次向我表达他的担心,怕春霆不服他。所以,我想发公文正式任命他为前敌总指挥,将春霆等人划归他统率。”
曾国藩反对胡林翼的看法。他给胡林翼回信说:“不可将春霆划归多公统率。春霆战功卓著,即便让他做迪庵的手下,他都不愿意,更何况是做多公的手下?为战局考虑,劝春霆服从多公是有必要的。但不可强迫。写信劝说就是最好的方式。我这就写信给春霆。”
因为这个事,胡林翼与曾国藩书信往来,商讨了很久,还是没有达成一致想法。在此期间,胡林翼萌生了在多隆阿、鲍超以外,另选一人做前敌总指挥的想法。胡林翼想到了一个人,认为他的威望足以压服多隆阿、鲍超。
胡林翼想到的这个人,就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胡林翼写信给曾国荃,请他来前线总统各军,与陈玉成决战。
曾国荃并不愿意揽上这份差使。他给胡林翼回信说:“多将军忠勇绝伦,完全可以胜任总统。他常常怀疑我们这些书生轻视武将。如果我当总统,他肯定不安。所以,还是让我当多将军的副手吧,这样将领们就和睦了。”
见曾国荃也这么推崇多隆阿,胡林翼坚定了以多隆阿为前敌总指挥的信念。他给曾国荃回信,说:“你能这么想,真是国家的福气。”
就在大战即将拉开序幕之际,湘军及时统一了战略和人事。这对太湖、潜山一战的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1860年1月7日,陈玉成率领大军推进至桐城。捻军也前来会合。第二天,两军自桐城兵分三路向潜山、太湖之间挺进,连营三十里,筑垒百余座,气势相当宏伟。
面对迅猛的太平军,刚刚当上湘军前敌总指挥的多隆阿下达了第一个重要命令,命鲍超率部挺进至小池驿,迎战陈玉成。
这天夜里,鲍超下达进兵命令,命所有的士兵在深夜的时候出发。等到要出发了,营官们前来问鲍超往哪里进兵。鲍超稀里糊涂,弄不清楚地势,又不肯在部下面前丢面子,当即吼道:“问什么问!跟着老子走就是了!”
于是,湘军将士们跟着鲍超往小池驿方向前进。走到快天亮的时候,士兵们突然听到四面八方传来打更的声音。军人们对这种打更声特别敏感,一听就知道四周驻扎着千军万马。
鲍超勒住马,回头对营官们说:“你们几个,下去看看,这里是什么鬼地方!”营官们下了马,带着几个亲兵,爬上高地观看。当时天还没亮,四周一片灰蒙蒙,所以这些人什么也没看到。
等到天亮,鲍超等人才知道自己的位置。原来,他们晚上行进得太快,已经一头扎进了陈玉成大军的营垒中!
众人一看,全都吓傻了。要知道,鲍超手下只带了三千兵啊,而在他们周边的起义军,至少有十万。
鲍超没有慌。为了稳住军心,他对着将士们大声吼道:“弟兄们,不要怕!四眼狗(清军将领对太平军杰出将领陈玉成的蔑称)是咱们的手下败将,没什么可怕的!我们都深受国恩,理应奋勇杀贼,绝不能自乱阵脚,让狗给笑话了!”
将士们听鲍超这么一吼,情绪都稳定了下来。随后,鲍超下马亲自点燃大炮,炮击太平军营垒。
此时的太平军,还不知道湘军已经杀到了他们阵中。湘军的炮击,着实吓了他们一大跳。他们赶紧穿好衣服,排好队列,前往高处观察湘军营垒。这时候,他们发现,湘军只有区区几千人,并且把营垒扎在地势很低的平原上。
湘军自陷绝地的招数,令太平军将士们笑开了怀。他们纷纷嘲笑湘军,嘲笑鲍超。随后,他们冲下山坡,将鲍超所部湘军三千人团团围住。
胡林翼、曾国藩得知多隆阿命鲍超推进至小池驿,大惊。虽然多隆阿的这一部署符合胡林翼打一场大的歼灭战的计划,但胡林翼还是认为,多隆阿这么做,太冒险了,稍有不慎会葬送掉鲍超。曾国藩比胡林翼更不敢冒险,见到这种场面,自然是更加着急。
两位湘军统帅到处腾挪,调兵遣将,或直接前往小池驿,或加强后路。多隆阿也不含糊,派出麾下最精锐的部队前往小池驿增援鲍超。这与三河之战时,清军几乎无一兵一卒前往营救李续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援兵不断到来,但太平军毕竟在人数上相较湘军有很大的优势,因而鲍超所部的处境依旧不容乐观。最艰难的时候,胡林翼曾写信给鲍超说:“能守则守,不能守就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望自珍重!”
鲍超是个狠人。他认定的事情,不达目的他是决不罢休的。他给胡林翼回信说:“四眼狗虽然厉害,但也只有这些伎俩,没别的招了!只是这些天来,雨下得太多,我才没有出击。等三五天后,天放晴了,我就全线出击,宰狗割肉,给您当下酒菜!”
凭借着这么一股呆气,鲍超率部挡住了十余万起义军长达二十来天的持续进攻,熬到了天堂驻军杀出大山,战局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那一天。
天堂驻军是从哪里杀出来的呢?是从天堂镇周边的崇山峻岭中杀出来的。就是这支奇兵,决定了太湖、潜山之战的胜负。
天堂镇位于潜山县北,处在群山之中。四周都有关隘可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所以,在这里驻扎一支军队的话,不怕对手来攻。从这里出发,可以很快杀到潜山、太湖、桐城、舒城城下。这种退可守进可攻的有利地势,使得天堂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熟读历史书的胡林翼自然知道天堂镇的重要。早在太湖、潜山之战打响前几个月,胡林翼就派一名叫余际昌的将领率领九营军队进驻天堂镇,从北面、西面威胁太平军占领的潜山、太湖、桐城、舒城等重要城市。
太平军将领陈玉成也非等闲之辈,他也知道天堂镇的重要。得知清军占领天堂镇后,他派将领率部前往攻击,试图夺回天堂镇,结果被湘军打败。这样一来,湘军就牢牢地控制住了天堂镇要塞,继续威胁太平军占领的众多城市。
太湖、潜山之战打响后,天堂镇成了胡林翼下活整盘棋的关键之处。他命湘军将领金国琛率十四营湘军进驻天堂镇,与之前已经到这里的余际昌九营清军一起,向南推进,试图威胁当时已经推进至小池驿(位于天堂镇南面)的陈玉成大军的后路。
这个金国琛,就是之前参加过三河之战、宝庆之战的那个金国琛。他所率领的这支军队,也就是和他一起参加过宝庆之战的那支军队。
当时正是隆冬季节,漫山遍野尽是皑皑白雪,鸟道上全都结满了冰。还有的地方并没有路,需要徒手攀爬上去。士兵们每前进一里路,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消耗。但是,为了出奇制胜,清军士兵们把这些困难都克服了。为了尽快奔赴战场,他们连除夕、元旦这样万家团聚的佳节都没有休息,照样行军。要是他们能把这股克服艰难的劲儿,用在反侵略的战场上就好了,可惜得很,他们吃了这么多的苦,只是为了维护一个病入膏肓的清王朝。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行军后,他们从山上俯瞰,看到了南面的平原。在那里,湘军鲍超、多隆阿等部正被十余万起义军团团围住,陷入了绝境。清军能否扭转战局,就看这支从天堂杀出的军队能否有所作为了。
金国琛、余际昌派出士兵,与山下的多隆阿取得了联系。两路清军制订了一个内外夹攻,击溃陈玉成大军的计划。
陈玉成一直关注着天堂镇那边的情况。作为一个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杰出将才,他完全预料到了胡林翼会从天堂镇遣出一支奇兵袭击他的背后。但他没有想到,这支队伍会来得这么快,兵力会有这么多。
1860年2月2日凌晨,陈玉成派出一支大军兵分四路,向金国琛所部清军阵地杀去。
这场战斗对于太平军来说,无疑是相当困难的。他们需要冒着清军居高临下发射的炮火,斩掉荆棘,然后攀援而上。可以想见,伤亡会很惨重。
虽然很困难,但是刚来到山下时,太平军仗着人数的优势,气势还是很盛,喊声震天。
金国琛伏在山顶的荆棘中观看太平军的动静,随后对全军下达命令说:“没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出击!”
依旧是熟悉的味道。罗泽南的湘乡勇又回来了。从罗泽南到李续宾,再到李续宜,到现在指挥的金国琛,变的是统军将领,不变的是以静制动的战略战术。
太平军见湘军并不发炮,非常高兴,赶紧砍掉荆棘,往上攀爬。当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已经爬到山坡上的时候,湘军的总攻开始了。
随着金国琛一声令下,万炮齐鸣。炮声过后,一路路湘军士兵或从山上冲下进击太平军的先头部队,或绕至山坡上对太平军中路发起攻击,或绕至山下进击太平军后路。
太平军被湘军突然发起的这一轮猛烈的袭击所彻底击溃,纷纷回撤。湘军乘胜进击。
这时候,清军的另一支军队,即由余际昌率领的九营清军也从山上冲下,截击逃窜的太平军。太平军遭遇惨败。
2月2日这一战,只是金国琛、余际昌两部配合作战而已,驻扎在小池驿等地的清军并未前来支援。金国琛、余际昌知道,要想彻底击垮陈玉成大军,必须两路并进。于是,他们继续与多隆阿等联系,希望协同作战。两军约定以三次排炮为号,发动总攻。无奈风雨交加,几次预定的总攻都被迫放弃。
自太湖、潜山之战爆发以来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天了。陈玉成率领十万大军,在这么久的时间内都没能击溃清军,反而被从天堂镇杀出的一路奇兵反咬了一口,实在是太失败了。连日的阴雨更是阻挡了太平军对湘军的继续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军的士气非常低落。
2月16日,天气放晴。多隆阿等湘军将领试图发起对太平军的反攻。他们冒险前往太平军营地前修筑营垒。
见太平军的黄盖红旗布满山谷,马队纵横驰骋,很是凶狠,多隆阿不敢贸然发动进攻。为了试探太平军的战斗力,多隆阿准备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诱使太平军与他作战。
随后,多隆阿命一小部分士兵主动进攻太平军,然后假装战败,将太平军引入湘军精心设计的包围圈中。太平军果然上当,陷入重围。
将前来追击的太平军围住后,多隆阿亲自率领马队冲入太平军阵中。太平军对湘军的认识还处在三河之战的阶段,认为湘军依旧没有什么马队,却没料到多隆阿手下有的是好马队!在多隆阿马队的冲击下,太平军纷纷撤退。
经过这次试探后,多隆阿确信此刻的太平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了什么战斗力。于是,这天夜里,他召集鲍超等将领,与他们商定,在第二天对太平军发起总攻,企图一举击溃陈玉成大军。
2月17日,太湖、潜山之战的最后决战打响。湘军兵分多路向疲惫不堪的太平军发起猛烈的进攻。每一路湘军,都由步兵和马队组成。
三河之战的失败使胡林翼等湘军将帅认识到了马队的重要性。此后,他们痛定思痛,大力发展马队,或派人前往张家口、古北口买马,或请清廷从东北调来马队。经过一年的发展,湘军当中已经有了不少的好马队。在2月16日的战斗中,湘军马队就已经爆发出了极大的战斗力,而在2月17日的决战中,湘军马队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们的主要职责是包裹在步兵的外面,防止太平军马队冲击步兵,并在战胜之后追袭太平军。
决战的主战场有两个。西路的主战场是罗山冲,清军方面的主将是多隆阿;东路的主战场是小池驿,清军方面的主将是鲍超。
通过侦察地形,多隆阿发现西路太平军的主力都在罗堰口以西的开阔地带,于是亲率湘军猛攻此处。
正当多隆阿率部奋勇厮杀的时候,驻守在罗山冲内的太平军从山中向湘军杀来,密密麻麻地向前推进,气势很盛。
多隆阿认为,如果不先将罗山冲内的太平军歼灭,则无法消灭罗堰口以西的太平军主力部队。于是,他率部分湘军冲入山内,追杀太平军。山内的太平军抵挡不住,纷纷撤退。
随后,冲入山内的湘军与留守山外的湘军内外夹攻,对驻守在罗堰口以西的太平军主力部队发动猛攻。太平军大败,纷纷撤退。
与此同时,在东路主战场小池驿这边,鲍超也率部重创太平军,烧毁太平军营垒一百余座,取得了胜利。
东、西两路都遭遇惨败后,陈玉成已经无法阻挡太平军的全线溃散。为了保存性命的太平军纷纷往深山中撤退。
金国琛、余际昌再次获得重创太平军的战机。他们率部从山上冲下,截杀山中的太平军。
金国琛在三河之战中败于陈玉成之手。但在太湖、潜山之战中,他却让陈玉成吃到了不少苦头。正是他和余际昌所率领的从天堂镇山中杀出的军队,威胁到了陈玉成大军的后路,改变了战局。在2月17日的决战中,他又率军追杀了不少山中的太平军。
太湖、潜山一战为金国琛了却了宿怨,也为多隆阿、鲍超赢得了名誉。多隆阿、鲍超,成为太平军最凶悍的敌人。
击溃陈玉成大军后,湘军很快拿下太湖、潜山两县,打通了进入安徽腹地的通道。湘军与太平军在安徽的争夺,即将翻开更为关键的一页。多隆阿、鲍超与太平军悍将陈玉成的终极对决,将演绎出怎样的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