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一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文革”之前的文学翻译和70年代至今的实用翻译等历次翻译高潮都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西学仍在东渐,中学亦应西传。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政府和人民迫切期待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介绍给国际社会。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有了解中国的热切需求。他们不仅希望了解中国美丽多姿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更希望了解当今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科技力量、军事实力等方面的现状,以及中国的“崛起”可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外宣翻译正是沟通两者之间一座至关重要的桥梁。

目前,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语境下,外宣翻译研究俨然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关论文与书籍日渐增多,但多以随感式的经验总结为主,系统性理论研究相对匮乏。鉴于此,胡兴文博士尝试引入叙事学,以求拓展外宣翻译研究的理论视角。他从叙事学角度对外宣翻译的译前叙事选材、译中叙事建构、译后叙事接受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从纯粹的语言转换中窥见外宣翻译内在的叙事机理。该研究选题新颖,视角独特,论证有力,结论让人信服,且该研究也能兼顾微观与宏观、理论与实践,对外宣翻译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也可服务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是外宣翻译研究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我有幸在该书出版之际通读全书,谨诚恳地向读者推荐这部佳作。衷心期待胡兴文博士能再接再厉在外宣翻译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也期待更多青年学者能参与到外宣翻译研究之中,从理论、实践、方法等层面不断丰富外宣翻译研究,让外宣翻译研究在我国对外交流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健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