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赛事新闻服务英文报道体例及翻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我接触大型赛事的媒体运行及新闻服务始于2010年。当时,广州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第十六届亚运会。新华社承揽了广州亚运会新闻服务这一任务。受新华社之邀,我被聘为广州亚运会新闻服务翻译团队译审,成为那次8个译审专家中唯一来自广州的一位,其余7位均来自北京,而且基本都是奋战于新华社新闻一线多年的年过六旬的老专家。要与资历如此丰富的长辈们在同一个岗位上共事,我惶恐不已。直到经过几天的培训及在足球小组赛上正式开始工作后,我发现凭借自己的英文功底、对新闻知识的了解和对体育知识的熟悉这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确可以胜任这份工作时,我才开始放下最初那颗惴惴不安的心,以自信和从容的心态来面对每一天的工作。

当时,中国除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尝试媒体运行与新闻服务,并无更多这方面的经验。我身在广州,适逢亚运会要在广州举办,能有幸参与此项工作,算是中国比较早地参与大型赛事新闻服务核心业务的人员之一了。

广州亚运会期间,新闻服务部门作为亚组委的官方通讯社,负责向来自全世界的媒体记者提供与赛事相关的一手信息。亚运新闻服务(AGNS)团队的工作流程大概如下:①前方42个场馆中的AGNS专职记者(包括外籍体育信息专家、记者及即时引语记者等)将采写好的英文稿发布到INFO后台编辑系统(一个专门的网络系统);②后方英文编辑室的编辑开始审核,审核未通过的稿件将会通过INFO后台退回给该前方记者修改,审核通过后则署名并发布到INFO前台,供注册记者阅览;③一旦某篇英文稿通过审核并被发布到INFO前台,翻译团队会立即让某个译员将其翻译成中文,翻译完毕后,在INFO后台提交给译审;④译审一行英文、一行中文逐字逐句地进行核对,从翻译的准确性、新闻写作的体例及行文格式上进行总体把关审核,审核通过后,由该译审将翻译后的中文稿发布到INFO前台。这样,在INFO前台,每一篇稿件几乎都能同时找到它的英文版和中文版,既满足了国外媒体的信息需求,也满足了国内媒体的信息需求。在这里,每一位译审既是编审,也是终稿发布人。一位曾经服务过北京奥运会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总共不到40人的团队(8名译审和30名译员)就撑起了整个亚运会官方通讯社所有的中文信息编发工作,非常了不起。

继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后,我又参与了2011年深圳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被聘为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官方通讯社新闻服务(UNS)翻译团队主管兼译审,负责整个翻译团队的赛前培训及赛时运营工作。2013年我受邀参加南京亚洲青年运动会新闻服务核心团队,参与所有赛前筹备工作及赛时运行工作,并带领翻译团队顺利完成从英文稿件到中文稿件的翻译任务。2014年我虽继续受邀参与南京青奥会及广西南宁体操世锦赛新闻服务工作,但由于个人事务缠身而终未能亲赴参与。

有幸的是,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几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赛事的新闻服务工作,我毕竟都亲历其中,算是累积了一些经验。特别是对其中新闻服务稿件由英文稿件至中文稿件的翻译,及整个翻译团队的前期招募、培训、赛时运行、管理、危机处理等,有较深的实践与体会。

于是,也就有了本教材的写作动因。媒体运行与新闻服务在中国毕竟还是个新兴领域。在历次的新闻服务实践中,特别是翻译团队译员的赛前培训中,我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通常,我们所招募的译员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一是具有较强的英文功底;二是具有较扎实的新闻功底,熟悉新闻采写编的基础常识及流程;三是熟悉各类体育项目的规则与专业术语的表达。所有这些能力最终都要落实在稿件的翻译上,即能否将一篇充满了体育项目专业术语的英文新闻稿件,准确、快速地翻译成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中文新闻稿件。可是,我们常常碰到的问题是,译员们连原始的新闻服务英文稿件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一方面的原因是毕竟新闻服务提供的是半成品稿,它的服务对象是媒体记者,不是大众。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新闻服务有自己较为固定的稿件类型及写作体例,因此它与大众通常在报纸上看到的成品新闻稿件有完全不同的写作模式。更客观现实的另一方面原因是以往在国内举办的大部分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赛事的新闻服务平台都采用专门的系统,比如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这个系统不同于互联网,它不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封闭的,只有在赛会期间,在特定的场所,比如在主媒体中心或特定的场馆等地,在安装了该系统的电脑上,才能查看到所有稿件。通常赛会一结束,这些电脑、机器被主办方统一收走后,就很难再看到原始稿件,这为稿件的收集与整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就直接导致了下一次大型赛事的新闻服务记者或译员缺乏可直接借鉴的稿件模板或稿件式样,只能靠我们这些做过多次新闻服务采编实践的老师们凭借累积的经验及收集到的数量有限的资料,向他们传授写作的技巧及稿件的类型样式等。

不过,自2013年南京亚青会开始,由于资金预算的问题,其新闻服务平台不再采用专门的INFO系统,而是采用互联网平台在赛会的官方网站上发布,这是本教材此次能成型的一个现实原因。因为有了对全社会开放的官网平台,才可以收集整理出大量不同项目的原始稿件例文。本教材中除了少数“稿件例文及翻译”收集于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期间的INFO系统,绝大部分案例来自2013年南京亚青会官网、2014年南京青奥会官网及2014年广西南宁体操世锦赛官网。

内容方面,本教材精选了奥运会、亚运会上常见的体育项目共24个大项,分别从项目简介、项目术语双语对照、稿件例文及翻译三个方面展开,其中项目简介及项目术语双语对照最终还是落实在稿件例文及翻译上。因为新闻服务的记者如果不懂一个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则、得分失分机制、赛制、重要赛事等基本项目常识,不懂一个项目的某些专业术语该如何表达,就无法完成英文稿件的采写;而新闻服务翻译团队的译员如果不懂这些,也无法完成一篇专业体育英文稿件的中文翻译。在稿件例文的选取上,主要集中在“回顾”“前瞻”“综合新闻”“即时引语”这四种新闻服务最重要的稿件类型上,个别项目也涉及“新闻发布会摘要”这一类型。从例文上即可看出,每一种稿件类型都有较为固定的体例。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播系创始人肖沛雄教授,没有他的高瞻远瞩及协调联络,就不会有本次全国第一套体育新闻与传播专业教材系列的出版;是他不断的鼓励与扶持,激励了我把编著这本教材的原发冲动变成了夜以继日的辛勤耕耘。感谢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原副部长徐济成先生、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新闻服务原总编辑陈越先生及其他奋战在媒体运行与新闻服务一线的专家们,没有他们的认可、鼓励与支持,我不可能有如此多的机会参与到新闻服务实践中。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校人员,没有他们的辛苦编辑与校对,本教材不可能与读者见面。

总而言之,数年来的资料积累、几个月的集中编写、诸多专家及老师的支持,终于使本教材得以成书。它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希望它能供今后在中国举办的大型赛事新闻服务工作借鉴,并成为广大高校新闻专业大型赛事新闻服务课程的一本实用教材。

赵瑞华

2018年11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