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对外汉语教学”名称之由来及发展

(一)含义及由来

1.含义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由来

(1)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

(2)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召开了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与会学者根据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

(3)此后,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的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如创刊专业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世界汉语教学》(1987),成立专业出版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华语教学出版社(1986),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4),开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培养对外汉语教师(1985)。

(4)由于众多专家学者的呼吁,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198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5)1984年12月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在外国留学生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其学科地位及其命名已得到我国政府的正式确认。

(二)发展

1.199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

(1)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分歧,关系到其学科地位和研究对象,也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对课堂教学也有影响。

(2)在学术方向上达成共识,明确了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学科的内涵,维护了“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惟一性、稳定性和严肃性。

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有望在新世纪成为世界第二大传媒语言。

3.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1997年末,在广西南宁召开了“语言教育问题座谈会”。人们习惯称呼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部分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

(一)衡量一门学科是否具有独立资格的标准

1.有无独特的研究对象;

2.有无独特的研究方法;

3.有无独特的科学体系。

(二)学科范畴

1.对外汉语教学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

2.按照1993年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的学科门类划分标准,对外汉语教学属于同汉语言并列的、二级类中国语言文学类之下的独立专业。

3.后来经调整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下属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属应用语言学。

(三)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1.研究对象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2.学科性质

是第二语言教学,也是外语教学,它与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样,都归属于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谱系图:

(四)内部构成

1.邢福义认为,“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两属性、三要素。学科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

2.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用属性,‘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要素,‘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两属性、三要素的相互制约,形成学科的内在机制,编织成学科的自身系统。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框架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语言学(包括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

1.要解决“怎样教”这个核心问题

必须明确“教什么”和弄清学生“如阿学”这两个基本问题。这三者的关系图:

2.对外汉语的研究特点

(1)目的: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与韵律,了解汉语词语用法与搭配习惯,明白造句原理与句子组装规则以及正确得体的汉语表达方法,从而培养新的语言习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2)内容:阐明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共通之处;揭示汉语所独具的特点;点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3)方法:多用语言对比分析、教育测量与统计等方法。

3.对外汉语研究的四个步骤——陆俭明

(1)作基础研究;

(2)加强汉外对比研究和外国学生偏误分析研究;

(3)编出各类高质量教材;

(4)进一步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三)研究的四个层面

1.第一层面——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2.第二层面——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3.第三层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4.第四层面——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5.四者之间的关系

四、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范围与内容

(一)对外汉语教学性质

它是一种任务型语言教学,既是在教学原则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又是在学习行为理论指导下的习得活动,其本身体现为一种过程,是一种职业行为。

(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范围

主要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及习得过程。

1.要注意学习对象。我们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外国留学生,他们其他知识与技能日趋完善,善于类推,精于比附。教师是教授某种新的语言表现形式,培养新的语言习惯。

2.“教什么”是汉语本体研究的中心。汉语虽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但是汉语在表达其他语言中的形态范畴时却有自己特殊的表达方式。汉语表达注重意念关系,语法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变化多样。这些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3.“教多少”是个“量”的问题,比如对汉语语法,我们就有取与舍、详与略之分,这个问题需要在与学习者的母语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之上权衡斟酌之后方可定夺。

4.“何时教”是根据语言点的难易度排列教学顺序的问题。

5.“怎样教”,因时、因人、因目的不同而异。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

1.内容

(1)大纲制定(用以指导教材编写及规范课堂教学);

(2)课程研究;

(3)教法研究;

(4)测试与评估。

2.“怎样教”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的重点

教学过程,或称课堂授课,虽是教师的一种自觉的探讨过程,但都是在某种理论或原则指导下进行的,都是依照学习者的行为的理论原则在实施教学。

3.“如何学”涉及学习理论与学习规律的研究,属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

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教师的“教”必须以学生的“学”为前提与依据。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对学习者语言的研究,即按照一定的有关学习者语言行为的理论原则,来描述学习者的语言,这是对语言学习本身的研究。

(2)探讨学习者普遍性的认知规律与习得方式,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的习得。

(3)从学习者的外部因素、学习者的内部因素以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三个侧面对学习者进行研究。

4.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总体框架:将对语言学习本身的研究和对语言学习者的研究有机结合。

5.现代科技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语言信息处理是一种手段,其研究和开发工作,可从以下三方面为对外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研究服务:

(1)以规则或统计数据的形式揭示汉语的规律,支撑对外汉语研究;

(2)为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提供语料库和软件工具;

(3)开发计算机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素材库、课件及其他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