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4.3.1  简答题

1.简述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的主要区别。[上海财大2007年研]

2.报刊、广播、电视评论的标题的不同点有哪些?

3.新闻评论论证是否严密,其主要含义包括哪些方面?[复旦大学2008年研]

4.3.2  实务题

1.请列出评论标题的几个主要功能,并就最近的热点新闻事件各拟2~3个评论标题分别来体现这些功能。

2.分析下面这篇评论的结构特点。

附材料:

习近平短信:中南海与基层的直通车

亦菲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通过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系统向全国100万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发出问候短信(2010年1月7日人民网)。尽管短信一共才61个字,但细细品味意义深长。

党和国家领导人运用手机信息系统,直接向100万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发短信,基层干部在第一时间收到来自中央的声音,这在共和国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都是破天荒的事情。

有人认为这体现了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有人认为这是在探索新的党建途径;还有人认为这是在鞭策大学生村官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发奋努力,在基层带好队。笔者以为,习近平发出的短信虽意在问候,但更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了党中央与最基层干部的互联互通。

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系统由中组部和中国移动联合建设,收集了全国100万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及省市县党委组织部部长的手机号码,透过手机短信实行互动。这一系统事实上建立了中央与基层党组织互动的一个崭新渠道。

通过手机系统,中央精神能在几分钟内传达到基层,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基层党组织会迅速听到中央声音,根据中央指示进行工作;中央也能在第一时间听取一线干部汇报,了解最新、最真的基层实际。因此,对地域辽阔的中国而言,党和国家领导人运用手机系统与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工作互动确实是开天辟地的大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网络的飞速发展,近些年,QQ、博客、短信、电子邮件等新交流方式被各级党组织使用与发展,不仅节约了大量信封、邮票、电话、纸张,实现了节约环保,更提高了党组织运行的效率。

过去,一些地方对中央政策执行不力,中央的许多好政策没有完完全全在地方得到落实,引发了一些民众对“中央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的担忧。近两年,党和政府通过政务公开、通过互联网与百姓进行直接交流,已经极大地提高了政令的透明度,大大促进了各地对中央政策的执行。如今,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系统的建立,体现了党中央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并充分利用最新科技的创新精神,将党中央与基层干部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我们的党更加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来源:新华网2010-01-08)

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并拟出评论标题。[云南大学2007年研]

附材料:

58岁的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女大学新生仝正国,因严重的高原反应,不适应昆明生活,于近日向校方提出退学申请并办理完退学手续,计划于14日乘飞机返回天津。

仝正国接受记者电话采访对表示,没能在昆明继续学习下去,非常遗憾。她说:“自己因高原反应血压升高,非常难受,于是提出退学申请,13日已办理完退学手续。自己回到天津后将参加复读学习,准备明年再参加高考。”

仝正国于1965年从天津市塘沽一中初中毕业,因为诸多原因,她没能够继续上学。国家放开高考的年龄限制后,她2003年重回母校塘沽一中开始学习。

经过3年学习,她报名参加了2006年高考,高考成绩是388分,比天津市第三批本科录取线多3分。录取她的昆明理工大学是其报考第三批本科的第一志愿,她填报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仝正国8月31日离开家乡抵达昆明,9月1日在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顺刺办完注册及相关手续,成为了该校的一名大学生,她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感染了春城许多群众和校园内的广大师生,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4.根据关于钱学森谈“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问题”的文章写一篇评论,1000~2000字。[上海交大2010年研]

附材料:

今天找你们来,想和你们说说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认为这是我国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搞什么“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最近我读《参考消息》,看到上面讲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情况,使我想起我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受的教育。

我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去美国的,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麻省理工学院在当时也算是鼎鼎大名了,但我觉得没什么,一年就把硕士学位拿下了,成绩还拔尖。其实这一年并没学到什么创新的东西,很一般化。后来我转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感觉到它和麻省理工学院很不一样,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可以说,整个学校的一个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十分活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我们现在倒好,一些技术和学术讨论会还互相保密,互相封锁,这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你真的有本事,就不怕别人赶上来。我记得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我的老师冯·卡门讲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思想,美国人叫“good idea”,这在科学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有没有创新,首先取决于你有没有一个“good idea”。所以马上就有人说:“卡门教授,你把这么好的思想都讲出来了,就不怕别人超过你?”卡门说:“我不怕,等他赶上我这个想法,我又跑到前面老远去了。”所以我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脑子就开了窍,以前从来没想到的事,这里全讲到了,讲的内容都是科学发展最前沿的东西,让我大开眼界。

我本是航空系的研究生,我的老师鼓励我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我到物理系去听课,讲的是物理学的前沿,原子、原子核理论、核技术,连原子弹都提到了。生物系有摩根这个大权威,讲遗传学,我们中国的遗传学家谈家桢就是摩根的学生。化学系的课我也去听,化学系主任L·鲍林讲结构化学,也是化学的前沿。他在结构化学上的工作还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前我们科学院的院长卢嘉锡就在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进修过。L·鲍林对于我这个航空系的研究生去听他的课、参加化学系的学术讨论会,一点也不排斥。他比我大十几岁,我们后来成为好朋友。他晚年主张服用大剂量维生素,活到93岁。加州理工学院就有许多这样的大师、这样的怪人,决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在他看来很一般,没什么。没有这种精神,怎么会有创新!

加州理工学院给这些学者、教授们、也给年轻的学生、研究生们提供了充分的学术权力和民主氛围。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可以充分发表。学生们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学术见解,可以向权威们挑战。过去我曾讲过我在加州理工学院当研究生时和一些权威辩论的情况,其实这在加州理工学院是很平常的事。那时,我们这些搞应用力学的,就是用数学计算来解决工程上的复杂问题。所以人家又管我们叫应用数学家。可是数学系的那些搞纯粹数学的人偏偏瞧不起我们这些搞工程数学的。两个学派常常在一起辩论。有一次,数学系的权威在学校布告栏里贴出了一个海报,说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讲理论数学,欢迎大家去听讲。我的老师冯·卡门一看,也马上贴出一个海报,说在同一时间他在什么地方讲工程数学,也欢迎大家去听。结果两个讲座都大受欢迎。这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风气,民主而又能活跃。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真是大受教益,大开眼界。今天我们有哪一所大学能做到这样?大家见面都是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这怎么能够培养创新人才?更不用说大师级人才了。

5.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写作一篇新闻评论,题目自拟,1200字以上。[西南大学2010年研]

附材料: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12月7日在哥本哈根拉开帷幕,本次会议计划就2012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安排。

主办单位一开始就播放一部描绘全球暖化末日景象的短片,提醒各国代表这次会议是达成具体协议、化解全球暖化灾难的最后契机。在短片中,来自全球的孩童呼吁与会代表帮助他们,让他们在没有暖化灾难的世界成长。片中描绘,如果各国领袖未能及时采取行动,未来的世界将面临暴风雨肆虐及沙漠处处的景象。丹麦总理拉斯穆森在开幕式中警告,全世界都在仰望哥本哈根,保护地球的机会掌握在代表们手中,希望12天的会议结束后,哥本哈根能向全球传递出“一个更好未来的希望”。拉斯穆森宣布,已有110国元首同意出席,将参加下周16日召开的气候高峰会。

这次会中,各国代表将设法勾勒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蓝图,商议资助最易遭受暖化灾难的穷国。如果顺利,各国领袖将达成一项政治性协议,拟定行动方针,同时提出各国承诺。各国代表可能明年进行后续谈判,希望一项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在2012年底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