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5.1 复习笔记
一、社会主义本质
1.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曲折又复杂的过程。
(1)我们党从1940年起就明确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不能立即过渡到社会主义,而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当时我们党认为,至少还要再过一二十年才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从1949年算起,我国只用了7年时间就在国家工业化刚起步不久的1956年宣布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3)由于对1954年底至1957年初国内外形势作了错误估计和判断,致使我们党从1957年起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转向“左”的方面。
(4)随后的整风运动、“三面红旗”和批判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等,使得我国陷入严重经济困难时期。1966—197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10年浩劫,更是使国家民族遭受史无前例的重大灾难,其规模和危害都远超过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大清洗。
(5)1978年12月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历史经验,解放思想,痛定思改,端正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此后,中央提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一方面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地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当前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①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完全搞清楚,之所以不完全清醒,重要的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同时也没有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②从中国的具体国情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意义也就更加重要。
③从时代特征看,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只有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最终以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发展生产力还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突破了过去认识上的局限性,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而且把生产力置于首位,意义重大。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邓小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的本质特征。
①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
a.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问题;
b.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还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成为全体人民所享有。
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比较长的动态过程。
a.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在社会生产力没有充分发展以前,仍然会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剥削现象和出现两极分化的可能性。
b.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将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而逐步地得到充分体现。
社会主义本质的三个基本方面,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辩证统一,共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的和奋斗目标。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论突破了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2)社会主义本质论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做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以市场为取向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3)社会主义本质论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原理。不仅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①发展生产力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之所以将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就在于它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能够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思想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
②发展生产力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要求。
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优越性就体现不出来。
③发展生产力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当今的国际形势。
我国目前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关键是要依靠生产力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现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中心是经济建设。
2.发展是硬道理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正是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来强调发展的重要性,为我国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发展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2)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产等多方面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只有靠发展。
(3)发展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只有依靠发展,中国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使制约战争的国际和平力量大大增强,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有益的。不仅维护世界和平需要中国的发展,而且解决全球发展问题,也需要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全球性的战略意义。
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高度,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是对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2)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求,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①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③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1988年9月,邓小平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①一部世界经济发展史就是先进生产力替代、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决定这一进程的直接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度地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将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
③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