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篇 再论支撑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

第17章 消 费

一、名词解释

1.相对收入假说(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东南大学2001研)

答: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

在指出凯恩斯错误假设的基础上,杜森贝利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利认为:

(1)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所谓的“棘轮效应”,也就是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2.持久收入假说(厦门大学2009研;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答:持久收入假说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所谓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想通过暂时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因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3.随机行走(北京师范大学2004研)

答:随机行走指当影响消费的一种变量的变动是不可预测时,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动是不可预测的。它是经济学家罗伯特·霍尔提出的。根据霍尔的观点,持久收入假说与理性预期的结合意味着消费遵循随机行走。霍尔的推理如下: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消费者面临波动的收入,并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的消费在时间上保持稳定。在任何一个时点上,消费者根据现在对一生收入的预期选择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改变自己的消费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使他们修正其预期的消息。如果消费者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他们应该只对那些完全未预期到的事件感到意外。因此,他们消费的变动也应该是无法预期的。

二、简答题

1.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个猜测是什么?(厦门大学2011研)

答:(1)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第一个猜测,也是最重要的猜测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和1之间。边际消费倾向就是每增加的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支出部分。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和1之间就意味着人们不会把所有的收入进行消费,而是拿出收入中的一部分进行消费,另一部分进行储蓄。

(2)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第二个猜测,是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平均消费倾向等于消费与收入之比。凯恩斯认为,储蓄是奢侈品,因此他认为富人中用于储蓄的比例要高于穷人。

(3)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对储蓄并没有重要作用,这种猜测和他之前的古典经济学的信念正好相反。

(4)根据这三个猜测,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通常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2.用持久收入假说说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的不同。(北京大学2006、2007研)

答:(1)持久收入理论认为,家庭的现期收入两部分组成,。其中,为持久收入部分,为当前收入对持久收入的随机扰动部分。家庭的消费决策取决于持久收入,而不是现期收入。持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可解释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何小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具体解释如下:

在短期中,收入的增加主要源于随机扰动部分的增加,持久收入变化不大,从而消费变化不大,表现为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较小。而在长期中,收入的增加则源于持久收入的增加,从而消费也相应增加,表现为长期边际消费较大。

(2)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更直观地表达上述观点。假设家庭两时期收入分别为,家庭按照持久收入均等化两期消费。根据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有:

可得 

在短期内,仅变化,,趋近于

在长期内,同等变化,

可见,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小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3.试比较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答:(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的内容

生命周期假说由莫迪利亚尼提出,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并且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费。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并且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变量。

永久收入假说由弗里德曼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所谓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无效的,因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的比较

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有联系也有区别。就区别而言,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的变量;而永久收入假说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

就联系而言,不管二者强调的重点有何差别,它们都体现了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因而在如下几点上都是相同的: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且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的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4.简述弗朗科·莫迪利亚尼是如何解释凯恩斯消费理论之迷的。(厦门大学2007研;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

答:(1)二战后的经验数据表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并不吻合,实际中的消费函数如图17-1所示。短期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而长期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不变,这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图17-1  消费函数之谜

(2)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由莫迪利亚尼(F.Modigliani)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的理性消费是为了一生的效用最大化,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平稳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按照该理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生命周期消费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为实际财富;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为工作收入;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为

从短期来看,人们的财富相对稳定,收入的增加不会带来财富的变化,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有下降的趋势;而从长期来看,人们的财富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不变,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这样,从长期来看,无数条具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曲线就构成了一条具有零截距的长期消费函数。

5.为什么说如果消费者遵循持久收入假说且能够进行理性预期,消费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测的?(北京师范大学2003研)

答:当消费者遵循持久收入假说且能够进行理性预期,消费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测的。原因分析如下:

持久收入假说暗示消费者努力使各期的消费平滑化,所以当前的消费取决于对一生中收入的预期。在任何一个时点上,消费者根据现在对一生收入的预期选择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得到修正其预期的消息,所以会改变自己的消费。如果消费者有理性预期,能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他们应该只对那些完全未预期到的事件感到意外。因此,他们消费的变动也应该是无法预测的。

弗里德曼认为,要正确分析人们的消费行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就必须严格区分两种收入:一种是暂时性收入,另一种是持久性收入。与之相适应,消费也应该区分为暂时性消费和持久性消费。暂时性收入是指瞬间的、非连续性的、带有偶然性质的现期收入,如工资、奖金、遗产、馈赠、意外所得等;而持久性收入是与暂时的或现期的收入相对应的、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性收入,它实际上是每个家庭或个人长期收入的一个平均值,是消费者使其消费行为与之相一致的稳定性收入。至于这个持久期限究竟长到何种程度,弗里德曼认为最少应是三年。综上所述,可以写出以下一组概括持久性收入假说的方程组:

其中,代表消费者在某一时期的实际收入,代表持久性收入,代表暂时性收入,同理便表示消费者在某一时期的实际消费开支,而代表与持久性收入相应的持久性消费开支,即具有经常性的消费开支,而代表与暂时性收入相应的暂时性消费开支,即非经常性的消费开支。

从中可以看出,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之间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暂时收入和持久性收入之间,暂时消费与持久性收入之间也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由于暂时消费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消费的变动是不可预测的。

三、计算题

1.一个人的生命期分为工作期和退休期,工作期内此人的收入为,退休期无任何收入,利率为,其他条件不变,工作期消费是退休期消费的两倍。

(1)假设此人工作期间收入为100万元,利率为50%,请问个人储蓄是多少?工作期的消费和退休期的消费分别是多少?

(2)假如退休后社会保障系统给此人支付25%收入的转移支付,请问个人储蓄是多少?工作期的消费和退休期的消费分别是多少?

(3)假如工作收入上升到200万元,请问个人储蓄和每期消费是多少?

(4)假如利率上升,请问个人储蓄如何变化?(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解:(1)设此人工作期消费为,退休期消费为,工作期收入为,退休期收入为,利率为,则根据题意有,将这些代入费雪的时际预算约束方程,得此人退休期消费为万元,工作期消费为75万元,个人储蓄为工作期收入减去工作期消费为万元。

(2)此时有,将这些代入费雪的时际预算约束方程,得此人退休期消费为万元,工作期消费为87.5万元,个人储蓄为工作期收入减去工作期消费为

万元。

(3)此时有,将这些代入费雪的时际预算约束方程,得此人退休期消费为万元,工作期消费为150万元,个人储蓄为工作期收入减去工作期消费为

万元。

(4)当实际利率上升时,个人储蓄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实际利率的上升对消费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按照替代效应,实际利率的上升使得消费者减少第一期的消费;按照收入效应,实际利率的上升使得消费者增加第一期的消费。因此,实际利率的上升既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第一期消费,这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相对规模。对应的,实际利率上升对个人储蓄的影响也就不确定。

2.消费者生活于第一、第二期,第一期的消费为,第二期消费为,消费者的效用为

,利率为,消费者收入为第一期初始财富。则问:

(1)的经济含义;

(2)求最优的消费;

(3)利率变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北京大学2005研)

解:(1)这是一种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的转换形式。的经济学意义在这里表示消费者财富现值中应花费在当期的比例。

(2)当价格为时:

构造拉氏函数

对其求偏导并解得:

当商品的价格变为时,同理可得:

(3)

最优问题可表述为:

解得:

所以,替代效应为:;收入效应为:;总效应为:

3.假设消费者消费一个蛋糕,记时刻开始的蛋糕量,为简单起见,假设期消费的蛋糕量,消费者通过消费获得的效用贴现到0时刻的效用为,这样生活期的消费者的最优问题可以表述为

受约束于:

因为经济结束是不可能借贷,所以我们要求

(1)给出上面问题的最优性条件,并且解释:

(2)求出消费者在每期消费的蛋糕量:

(3)如果蛋糕可以得到回报,回报率是,也就是在时刻开始的蛋糕量为,那么在下一期的蛋糕量变成,重复问题(1)和(2)。(北京大学2004研)

解:(1)定义拉格朗日函数为:

求拉格朗日一阶导数,就是最优性条件。其含义是:在每期不可以借贷的条件下,使得各期效用的贴现值之和最大。

(2)将(1)中的拉格朗日函数求一阶条件,得:

………………………

…………………

……………………………………… 

…………………

…………………………………………………

可知,

可知,,因此

因为,由式可知,,因此最终结果是不剩下蛋糕。所以,消费者每期消费的蛋糕为:

(3)在考虑蛋糕回报的情况下,最优性问题变为:

………………

………………

其拉格朗日函数为:

一阶条件是:

可以得到

因此可以解得:

4.在一个多期经济模型中,假设每一期经济中同时存在年轻人和老年人,并且每个人生存两期。在第期,每个年轻人拥有1单位劳动,通过提供劳动获得收入,并将劳动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第期的消费,(其中下标“1”表示年轻人,下标“”表示第期),一部分用于储蓄;到了第期,期时的年轻人变成老年人,而且也不再有劳动收入,而是依靠年轻时存下的储蓄生活,消费为(其中下标“2”表示老年人,下标“”表示第期)并用完所有储蓄。假设所有人的效用函数形式为,市场利率为,主观贴现率为,工资率为

(1)求年轻人的储蓄;

(2)提高工资率对年轻人的储蓄有什么影响?请解释:

(3)降低利率对年轻人的储蓄有什么影响?请解释。(中央财经大学2007研)

解:(1)该题所考察的是戴蒙德的OLG模型,代表性家庭的最优化问题为:

利用拉格朗日方法求解此问题,设拉格朗日函数为:

一阶条件为:

  

 

式化简可得:  

式代入式可得:

因此,年轻人的储蓄为:

(2),因此,提高工资率会增加年轻人的储蓄。

(3),因此,利率的变化同时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果

,则降低利率会增加年轻人的储蓄;如果,则降低利率会减少储蓄;如果,则降低利率不会对储蓄产生影响。

5.设某消费者的跨期效用函数为,式中分别为本期与次期的消费水平;若其本期与次期的收入分别为,而市场利率水平为8%,请问该消费者最大效用的消费量为多少?(中央财经大学2008研)

解:消费者的最优化问题是:

所以拉格朗日函数为:

对其进行求导,可得:

可得:,且,将代入可得:

即本期消费本期的收入,没有储蓄,次期消费次期的收入。

6.考虑一个两期经济。在每一期中都同时存在年轻人和老年人,每一个人都生活两期,从第一期的年轻人变成第二期的老年人。在第期时,每个年轻人拥有一单位劳动,通过提供劳动获得劳动收入。年轻人在第期时消费一部分劳动收入,(其中下标“1”表示年轻人,下标“”表示第期),并将剩余的部分储蓄起来。在期,期的年轻人变成老年人,且只能依靠储蓄生活,期的消费为(其中下标“2”表示老年人,下标“”表示第期)。老年人在死之前正好消费完所有的储蓄。假设每一个人在两期的总效用函数为

,其中为每一期的即期效用函数,为主观贴现率;另外,市场利率为,工资率为

(1)求年轻人的储蓄率函数;

(2)如果市场利率降低,年轻人的储蓄将如何变化?请说明。(中央财经大学2010研)

解:(1)消费者在第一阶段出售劳动力所获得的收入为,此即为该消费者的所有收入。消费者所面临的问题是: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为:

一阶条件为:

可得:

所以年轻人的储蓄率函数为

(2),因此:

如果,随着利率降低,下降,储蓄下降;

如果,随着利率降低,保持不变,储蓄也不变;

如果,随着利率降低,上升,储蓄上升。

7.消费者在两期消费,无初期财产,二期时不留任何财产。一期工作,收入为为工资,为劳动时间,总时间为1;二期不工作,消费和储蓄分别为,他还可以从金融市场以利率借贷,效用函数为为常数,

(1)写出每期的预算约束,并推导出两期预算约束。

(2)给定收入,以为横轴,为纵轴,画出一期预算约束并指出横轴、纵轴截距以及斜率。

(3)给定储蓄,以为横轴,为纵轴,画出一期预算约束,并指出横轴和纵轴截距以及斜率。

(4)求出每期的最优消费与工作时间。(上海财经大学2011研)

解:(1)第一期的预算约束为,第二期的预算约束为。由每期的预期约束整理可得两期预算约束为

(2)给定收入,以为横轴,为纵轴,第一期预算约束图如图17-2所示,横轴、纵轴截距均为,斜率为-1。

说明: 17-2a

图17-2  预期约束

(3)给定储蓄,则由变换得,因此以为横轴,为纵轴的第一期预算约束线如图17-3所示。可见横轴截距为,纵轴截距为,斜率为

说明: 17-3

图17-3  预期约束

(4)求每期的最优消费,就是求在预算约束下两期消费效用最大值,即:

为此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分别对求偏导,得:

联立四个方程便可得到两期最优消费和工作时间分别为:

8.考虑一个由两个消费者组成的经济,其中每个消费者生存两期,消费者1非常没有耐心,因此他对第一期的效用赋予一个很高的权重。消费者1的效用函数是:

消费者1拥有的禀赋是在第1期有2单位的消费品,在第2期有1单位的消费品。消费者2非常有耐心,因此他对第二期的效用赋予一个很高的权重。消费者2的效用函数是:

消费者2拥有的禀赋是在第1期有1单位的消费品,在第2期有2单位的消费品。

消费品不能被跨期储存。但是这两个消费者组成一个信贷市场,在此信贷市场上两个消费者可以互相进行借贷交易。

(1)写出每个消费者的优化问题以及信贷市场出清的条件。

(2)求出均衡的利率水平,以及每个消费者在每一期的消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0研)

解:(1)(a)消费者1的最优化问题为:

构造拉格朗日辅助函数为:

一阶条件为:

解得:

(b)消费者2的最优化问题为:

构造拉格朗日辅助函数为:

一阶条件为:

解得:

(2)信贷市场出清的条件为:

代入上式解得:

代入,可解得

四、论述题

1.在2012年召开的中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同时报告指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的意义。

(2)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在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及意义。

(3)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有关政策手段。(南开大学2013研)

答:(1)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的意义可结合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进行分析。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用来增加储蓄的比例越来越大。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大猜测之一是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意味着穷人的平均消费倾向比富人高,当富人和穷人的收入都增加一单位时,富人比穷人将更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储蓄。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平均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社会消费函数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国民收入分配情况会影响社会总体的消费情况。人们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因此,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更加注重公平性,这样就会使得消费曲线向上移动,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拉动居民消费。

综上所述,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

GDP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用GDP衡量国民经济活动存在很多缺陷。GDP指标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a.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例如GDP水平很高的地方如果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社会成本较高,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反映出来。

b.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例如不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经济增长就反映不出来。

c.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例如高能耗、低效率、粗放式增长方式就反映不出来。

d.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不能反映人们在精神上的满足程度,不能反映闲暇给人们带来的享受等。

e.不能衡量社会财富分配情况和社会公正程度。

另外,GDP的统计有一定的误差。GDP许多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得出来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误差。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并不反映真实情况,因而统计出来的数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成分。

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看,可能会存在“GDP快速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可能性,我国近年的情况正说明了这一点。从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GDP增长虽快,但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却落后于GDP的增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a.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例如,利润收入中要给政府缴纳公司所得税,公司还要留下一部分利润不分配给个人,个人收入也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个人收入的增长很有可能跟不上国民收入的增长。

b.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更多的是建立在固定资产投资超常规增长的基础上,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在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大致稳定在50%,所占比重有点低,经济增长过程中民众并没有获得同等的福利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国内消费支出的扩大等。

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意义主要有:

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更加注重公平,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为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可采取以下政策手段: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改变就业结构,使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继续健全并实施再分配政策,进一步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降低居民住房利息支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效率。

注重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一是通过税制变动直接影响收入初次分配结构;二是实现收入再分配,从而调整收入差距;三是利用差别税率的行为课税来调整收入差距;四是利用财产税制来调整财富差距;五是利用流转税和企业所得课税手段增强弱势群体收入获取能力。

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通过这一强有力的国家财政手段合理地调节社会财力的分配,以缓解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历史原因等而引起的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收入分配的差异。

2.什么是消费函数之谜?持久收入假说是如何解开消费之谜的?(上海交通大学2001研;中央财经大学2007研;厦门大学2008、2013研)

答:(1)消费函数之谜

凯恩斯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实证研究不相符合,两者之间的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凯恩斯所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可以用标准的消费函数来表述,其公式为:

上式说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其中,为自发消费,为边际消费倾向。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实际可支配收入,就可以得出平均消费倾向

上式表明,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也将减小,故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但是,二战后的经验数据表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并不吻合。有经济学家根据美国1929-1941年的资料得出消费函数为,但根据美国1948-1988年的资料得出消费函数为

。可以看出,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的,而是递增的;另外,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波动的,而不是稳定的。

以上结论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一致,这些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经济学家正是在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中提出了各种消费理论。

(2)持久收入假说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也就是说,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应最大化,不是根据现期的暂时性收入,而是根据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即持久收入水平来做出消费决策的。其基本思想是家庭消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收入的长期预期(即持久的收入)。该假说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也即是说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按照持久收入假说,凯恩斯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性”便不一定存在,因为人们一旦愿意预支未来收入作为现期消费支出,消费倾向就会发生不规则的变化,而不一定是递减的。所以,政府如果以此“规律”为根据,用刺激需求的办法来刺激消费则很可能会带来滞胀的恶果。由于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所以从长期看,随着收入的提高,平均消费倾向相当稳定,从而解开了“消费函数之谜”。

3.简要说明宏观经济的主要消费函数理论。(上海交通大学2006研)

答: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经典消费函数理论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等。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基于以下基本心理法则:一般来说,当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他们有增加消费的倾向,但消费增加不会像收入增加那么多。当人们的收入减少时,人们会减少消费,但会比收入减少的少。当收入为0时,也要进行一部分消费,即存在自发性消费,在此基础上,凯恩斯建立了一个把当前收入与当前消费联系在一起的简单消费模型:

其中是当前收入,系数是用来表示凯恩斯心理法则的两个常数。凯恩斯假定边际消费倾向满足

,平均消费倾向满足

(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所提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平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按他的看法,消费与收入所得在长时期维持一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曲线为从零点出发的直线,但短期消费曲线则为有正截距的直线。杜森贝利理论的核心是消费者易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

(3)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弗朗科·莫迪利安尼、理查德·布伦伯格和阿尔伯特·安多共同创立的。生命周期理论与持久收入理论一样,是建立在一个具体时期的消费取决于对一生收入的预期而不取决于当期收入之上的。生命周期假说的突出贡献在于它观察到人在一生过程中,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动,因此个人储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们在年少的时候,收入很低,所以经常举债(动用储蓄),因为他们知道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将挣得更多的钱;在从事工作以后,收入在中年时达到高峰,他们将偿付过去所欠的负债,并为退休后的岁月进行储蓄;一旦退休,工作收入就降为零,人们就要消费他们积累的财富。生命周期理论消费函数形式为,其中分别为财富和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4)持久收入消费理论

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首先提出的。弗里德曼于1957年在其经典研究《消费函数理论》中建立了持久收入模型。把现期收入视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之和,即。持久收入是人们预期持续到未来的那一部分收入;暂时收入是人们预期不能持续的那一部分收入。弗里德曼认为消费应该主要取决于持久收入,因为消费者对收入暂时变动的反应是用储蓄和借贷来稳定消费。家庭倾向于在整个过程中平滑地消费,家庭对稳定消费的偏好胜过对不稳定消费的偏好。消费函数近似地表达为,式中,为常数,它衡量持久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即消费与持久收入是成比例的。

此外,现代消费函数理论主要有:霍尔的随机游走模型、预防性储蓄理论、流动性约束模型和行为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