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山大学637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637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是通过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4.为什么说价值具有客观性?
5.劳动力商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二、论述题(100分)
6.马克思提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马克思是如何从这个视角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的?(20分)
7.评析“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这一论断。(20分)
8.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结合所学内容,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适用性。(30分)
9.有学者把人民内部矛盾区分为:思想是非型、利益得失型、差异互补型、交叉复合型等几种类型。请结合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和我国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30分)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637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①从它的创造者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在通过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所在。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处理社会关系和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这其中社会的物质生活是基础性的重要地位。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是通过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答:(1)思维是人们在客观规律和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规则、程序和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
(2)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包括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这四个方面。辩证思维的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一个重要观点。
(3)人们认识事物时,首先反映的是具体的事物,我们把它称之为感性具体。在这一基础上,人们使用分析的方法,把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把它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并且撇开各个部分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这样,人们的认识就从感性具体发展成理性抽象,从现象深入到了本质。
(4)人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事物的抽象认识上,还必须进一步弄清各个部分的各种科学规定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每一个规定在总体中各占什么地位,各起什么作用。这就需要在运用综合方法的同时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把各个部分的各种规定按照它们本身固有的内在关系相互联系起来,从总体上把握这一事物,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理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或者思维的具体。
4.为什么说价值具有客观性?
答: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
(1)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不论是人的自然需要还是社会需要,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都是由人的实际生存状态决定的,因而在本质上都是客观的;
(2)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并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体本身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决定的;
(3)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后,就会对主体的需要构成意义关系。
5.劳动力商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劳动力商品的主要特点有:
(1)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是用以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当然具备一般商品的特点,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
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2)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也是有区别的,所以,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一旦劳动力价值降低到这个界限以下,劳动力就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维持。
(3)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货币所有者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二、论述题(100分)
6.马克思提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马克思是如何从这个视角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的?(20分)
答:(1)马克思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在看待人类社会发展问题上坚持辩证的唯物主义立场,批判唯心主义的历史人物决定论,他从客观的现实出发从人类生活的实践出发找到了推动人类前进发展的动力,认为决定社会变革的力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这个力量,这一矛盾体系是根本力量;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力具有反作用。正是由于生产力的根本基础作用以及生产关系的影响才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发展。具体在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其趋势只能是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7.评析“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这一论断。(20分)
答:(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即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它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①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②国内经济规则趋于一致;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得到强化。
③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从生产关系角度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是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本、生产方式等一系列价值观念的扩展和影响的过程,发展中国家是处于劣势的被动地位。经济全球化是全球资本主义化有一定道理的,但这种理解不是很全面,这一过程不只是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同意识形态经济体的互动联系过程。
8.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结合所学内容,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适用性。(30分)
答:(1)当代资本主义表现出来如失业、民主生活权利剥夺、经济战争等这些弊病,抑或是经济危机也好,这些同资本主义本身的制度体制不无关系。资本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
(2)资本主义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
(3)从资本主义的产生到现在发展到高度垄断阶段,每个历史阶段上我们都看到这个社会伴随着各种危机与动乱,当然资本主义当政者每次又都会采取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方法,从短时期来看有利于其统治,但从历史的趋势来看是不可调和的,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4)马克思就是在看到资本主义各种弊病以及问题的基础上,致力于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依靠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以克服资本主义带来的种种弊病;
(5)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适用性也受到了一些挑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用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视角去分析。应该以前进中带有部分亟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态度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我们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各项事业正逐步完善这恰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强大力量和适用性,今后道路将越走越宽阔,马克思主义也必将在中国继续得到发展。
9.有学者把人民内部矛盾区分为:思想是非型、利益得失型、差异互补型、交叉复合型等几种类型。请结合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和我国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30分)
答:(1)人民内部矛盾
①人民内部矛盾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同敌我矛盾相对应。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一般来说,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在劳动人民之间的是非对抗性的,而劳动人民和剥削阶级之间有对抗性的一面之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②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包括工人阶级内部、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知识分子之间、农民阶级之间,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③在当今社会,敌我矛盾已经不是社会主要矛盾,我们面临和要处理的主要是人们内部矛盾。在当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必然会伴随一些利益上的问题,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不断形成,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以及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差异构成了各种表现形式的人们内部矛盾。
(2)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正视矛盾、解决矛盾。
①我们国家正处于深入改革深化发展的攻坚时期,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这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交织过程,是利益格局被打破,思想观念被放开等新旧矛盾对立统一过程;
②要正确对待并加以解决这些矛盾,将有利于我们中国现代化建设,如何处理的不好可能会激化矛盾,所以在当下我们既要以一种开放发展的眼光正视这些矛盾又要采取适当的手段解决好这些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妥善地解决好,为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