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1章 导 论
一、选择题
1.经济学研究的是( )。
A.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
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
D.政府如何管制的问题
【答案】B
【解析】关于经济学的定义有两点是共识的:一是研究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二是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2.下列短语可以用机会成本予以解释的是( )。
A.杀鸡焉用宰牛刀
B.物以稀为贵
C.买卖不成仁义在
D.薄利多销
【答案】A
【解析】机会成本是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产生的代价。在经济学中,如果一项资源可以由多种用途,机会成本可以看作是生产者为此而放弃的最佳用途的代价。杀鸡焉用宰牛刀中,宰牛刀具备至少两者用途,而用它杀鸡就放弃了宰牛的用途,此时该用途即是机会成本。
3.下列事物中哪些不具备稀缺性?( )
A.空气
B.矿泉水
C.食物
D.新东方课程班
【答案】A
【解析】稀缺性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导致的,空气不具有这两种性质,因此不具备稀缺性。
4.区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键在于( )。
A.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现象
B.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行为
C.微观经济学研究产品市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问题
D.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狭小,宏观经济学研究涉猎广泛
【答案】A
【解析】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经济个体(家庭和厂商)的经济行为,其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而宏观经济学则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总体经济活动,其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5.经济学家讨论“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这一问题属于( )所要研究的问题。
A.实证经济学
B.规范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
【答案】B
【解析】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某些标准并把这些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方法。它回答“应该是什么”,或研究“应该如何解决经济问题”。
6.经济学家所谈到的“混合经济”是指( )。
A.生产者与消费者相互作用
B.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同时存在
C.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要做出决策
D.政府和个人都要做出决策
【答案】D
【解析】新古典综合派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既存在市场机制的调节,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7.人们在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时必须( )。
A.使个人利益优于公共利益
B.做出选择
C.降低期望
D.以国家利益为重
【答案】B
【解析】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就必须对现有的资源的使用取向做出选择,稀缺本身就隐含着选择。
8.“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的说法的前提是( )。
A.任何事物都有机会成本
B.人是自私的
C.政府不总是补贴食品生产
D.不应出现食品银行
【答案】A
【解析】如果选择的结果是生产某种有价值的商品,那么为了生产这些商品就必须放弃生产其他的商品。换句话说,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
9.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作( )。
A.经济物品
B资源的稀缺性
C.机会成本
D.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答案】B
【解析】资源的有限性和需要的无限性构成一对矛盾,它导致稀缺性。
10.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答案】D
【解析】经济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产品或服务,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有限。
11.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亚当•斯密
B.保罗•萨缪尔森
C.凯恩斯
D.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答案】B
【解析】新古典综合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莫迪里安尼、托宾和索洛。
12.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以内的点所代表的产出组合表明( )。
A.通货膨胀
B.该国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被利用的资源减少
D.该国生产处于最适度产出水平
【答案】B
【解析】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可投入品数量(土地、劳动和资本等)和技术知识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社会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表示资源配置未达到最优水平,产量没有达到最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