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0.1 复习笔记
一、研究对象
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1物质资料生产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因为:
①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
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
(2)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
①人的劳动
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有目的的改造自然的活动。人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②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劳动资料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③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它分为两类:
a.未经人的加工但已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
b.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即原材料。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过程就是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
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系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1)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表现
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表现为,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四个环节时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
②分配和交换是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③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①含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上结成的生产关系的制度规定。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
③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
a.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b.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对象:
①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
②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任何社会的生产,都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①生产力
a.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b.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
c.生产力中还包括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
②生产关系
a.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
b.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时,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④生产力决定商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①经济基础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上层建筑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构成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性质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能够保护和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而旧的上层建筑则维护旧的经济基础,或延缓旧的经济基础的瓦解,阻碍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
二、研究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经济运动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的原因
①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规律;
②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③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3)经济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①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更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任由经济规律摆布。
②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人们只有在深刻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对它作出科学的表述和概括,才能利用它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③利用经济规律就是使人们的主观行动和措施符合它的要求,根据它的运动趋势,安排人们的经济活动,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实现经济活动的目的。
(4)经济规律的特点:
①经济规律一般来说不是长久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③在阶级社会中,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则总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各个阶级的切身利益,要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2经济规律的类型
根据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三种类型:
(1)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2)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3)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各个社会形态以各自特有的经济规律彼此相区别,同时又以共有的经济规律相联系。
三、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包括唯物辩证法、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系统方法、数学方法等。其中,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1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含义
唯物辩证法就是强调实事求是,从客观的经济事实和经济现象出发,透过各种经济现象揭示出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2)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表现
①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划分出经济领域来,从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当做其它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把它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②为了揭示生产关系及其规律,又从物质总聊生产出发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从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研究经济问题,从量变转化为质变上考察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从发展和变化上考察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从发展和变化上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从对立统一规律上认识矛盾,区分矛盾的性质,分析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
(3)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抽象法
(1)抽象法的含义
抽象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它是运用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排除各种外在的、非本质的联系,抽取某种共同的、本质的联系,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的方法。
(2)抽象法的运用过程:
①透过事物错综复杂现象,撇开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抽象出特定的研究对象;
②对抽象出的特定的研究对象进行理论分析,即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揭示出经济过程发展变化的最本质的东西。
3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
(1)逻辑方法是指思维推理方法,即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经济范畴,以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
(2)历史方法是指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研究。
(3)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就是指思维推理过程要符合和反映经济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
四、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理论品质蕴含在它的创立中,反映在它的特征中,体现在它的发展中。
1在创立中蕴含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
2在特征上反映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制度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3在发展中体现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列宁、斯大林,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之中;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发展中的体现,是与它的开放性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