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2015年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代码:0370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课后习题详解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战争。

(1)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新的历史特点。

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并同各种反动势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既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腐化现象的滋生。

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也无法维持内部长久的团结,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正是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也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此外,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

(3)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面对统治危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中日甲午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

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a.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第一,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目的是要维持行将毁灭的清朝封建统治。

第二,新的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是不能相容的,洋务派只注重西法练兵和办企业,而不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

b.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第一,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洋务派官员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第二,西方列强表面上积极扶植洋务派,实际上是要以此为手段,巩固并扩大其在华特权,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c.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第一,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造出的武器不少质量低劣

第三,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的管理,也是清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没有发言权。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制度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制度。

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与商人一定的发言权,政府干预不要太多。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对现代企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救亡运动。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冲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a.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远不是封建势力的对手。

b.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虽然广泛地进行了变法维新的舆论动员,但所争取到的有力支持者甚少,只有不掌握实权的皇帝和少数帝党官僚。

c.维新派既无严密的组织,又不掌握军队,也没有发动群众的支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d.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君主立宪制,让资产阶级及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政权。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却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但却仍要借古代圣贤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维新派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一直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而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英国与日本,虽然为了抵制俄国的扩张,曾对中国维新运动表示同情并拉拢维新派,但始终未能给予实质性的具体援助。在戊戌政变前,维新派曾分别乞求英、美、日公使的支持,结果都落了空。

第三,脱离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维新派不仅脱离人民群众,而且害怕人民群众。由于缺乏群众的支持,当维新派得知守旧势力要发动军事政变时,只能求助于拥有兵权的袁世凯,结果被其出卖。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朝气,表达了这一新兴阶级的政治追求。

戊戌维新以悲剧性的失败而告终,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