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课后习题详解

1.试述教育经济学的性质。

答:将教育经济学定位为教育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

(1)从教育经济学发展历史来看

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与经济学两门科学相交叉、渗透而形成的新兴学科。教育经济学并不是在产生,而是在发展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交叉学科。教育经济学向着经济学与教育学日益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使教育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既不从属于经济学科,也不从属于教育学科的独立学科,是21世纪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必然走向。

(2)从教育经济学的含义来看

教育经济学涉及教育学和经济学两大领域,是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教育的一门学科。

(3)从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来看

教育经济学既要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领域的有关问题,又要运用教育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经济发展的智力开发等问题。

2.简述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1)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

苏联教育经济学家

a.教育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的教育部门中所反映的生产关系特点,及其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在其部门所起的特殊作用。

b.教育经济学研究劳动和经济关系发展的规律性。

日本教育经济学家

教育经济学家金子元久认为,在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中,教育与经济的发展的关联一直是主要的关注点。20世纪70年代以后,教育与所得分配逐渐成为另一个重要的研究侧面。

我国经济学家

我国经济学家强调的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a.厉以宁教授观点

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在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科学。

b.杨葆焜教授观点

社会主义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主义教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c.其他学者观点

强调教育与经济关系中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

(2)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领域内的经济问题的学科

西方教育经济学家认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投资收益,以及教育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等。

M.布劳格

M.布劳格在《教育经济学导论》一书中提出教育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教育经济学是关于社会,或就这整体以及个人在正规教育上的投资与收益的研究,它研究教育上的经济投入和产出的一般特征,教育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以及对教育进行经济计划时的各种着手方法。

科恩

科恩在其所著《教育经济学》中提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是在不管使用货币与否的条件下,人和社会是如何选择使用紧缺的生产性资源在各种社会成员和集团中进行各类训练,发展知识、技能、智力和品德等等。”

我国台湾学者

高希均先生在其主编的《教育经济学论文集》中提出:“教育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与原则到教育部门,特别侧重教育部门资源分配的效率、人力供需的配合、教育计划的制定,以及教育对经济发展、社会福利与公平原则所产生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3)其他提法

厉以宁教授观点

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智力投资的社会经济功能和经济效果的科学。

邱渊教授观点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的经济性能,即教育的经济功效与经济条件。教育的经济性能表现在两个方面

a.对教育的节约要求;

b.教育的经济性能的存在方式。

3.教育经济学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和重点是什么?

答:不同的国家在教育经济学中有不同的研究问题

(1)西方国家学者

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是把教育作为可以带来价值增值的过程为出发点的。其整个学科体系结构是以“投资—生产—利润”过程为系统的,是把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完全等同起来,当作一个过程考虑的。其学科体系由四个部分构成

教育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教育投资;

教育经济效力;

教育经济收益。

(2)苏联和东欧学者

苏联和东欧的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从教育与劳动力、与干部专家培养的关系上来确定的。体系结构为:

教育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社会再生产体系中的教育;

国民教育计划的制订和预测;

培养专家和使用专家的问题;

教育干部和教育工作人员劳动和报酬问题;

教育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教育经费问题;

教育的经济效率问题;

对西方教育经济理论的评析等等。

(3)英国学者

根据蔡增正对英语国家教育经济学的历史沿革的研究,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狭义的人力资本概念;

广义的人力资本概念;

人力资本指标;

教育成本与利益(回报);

教育的内部效率;

人力资源预测;

教育经费来源;

教育的外溢作用;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4)我国台湾学者

林文达先生观点

a.教育生产成本的理论及实际;

b.教育生产利益的理论及实际;

c.教育生产收益的理论及实际;

d.教育生产规模的理论及实际;

e.教育生产的其他理论及实际;

f.教育公平分配的理论及实际;

g.教育市场的理论及实际;

h.公共政策与教育财政生产及分配的理论及实际——教育财政的理论及实际;

i.教育与人力供需的理论及实际;

j.教育投资及教育发展的理论及实际。

盖浙生先观点

a.有关教育与人力方面的问题;

b.有关教育与经济方面的问题;

c.有关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方面的问题;

d.有关教育供需方面的问题;

e.有关教育成本方面的问题;

f.有关教育投资方面的问题;

g.有关教育收益方面的问题;

h.有关教育投入与产出方面的问题;

i.有关教育财政方面的问题;

j.有关教育计划方面的问题。

(5)我国大陆学者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特殊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教育经济学研究首先必须明确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随着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不断发展而逐渐的系统化,其研究必须了解和熟悉国内外教育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情况。

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教育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探讨教育经济学其他问题的理论基础。要把揭示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作为本门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

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形成

在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人是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如何解决好人力资本的形成、积累和发展问题始终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是教育经济学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

教育的供给与需求

教育的供求关系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现实问题,影响到个体、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国家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供求问题是进一步研究教育与经济关系的重要理论课题。

教育与就业

教育在本质上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经济功能的大小有赖于教育培养的熟练劳动力或专门人才能否顺利就业,以及教育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作用大小。

教育投资及其负担

教育要发展,最根本的物质保证是教育投资而教育投资的主体是研究教育投资的基础性理论问题,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

教育过程的进行,是以投入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为条件的,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效利用,是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教育经济学要研究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包括二者的评价指标、计量方法、影响因素和提高途径等。

教育成本

教育成本就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a.教育成本是政府部门、学校管理者、学生和家长以及研究人员等有关各方都非常关心的重要信息;

b.教育成本是政府制订学费标准,对学校拨款的重要依据;

c.教育成本是居民、学校和政府进行教育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d.教育成本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学校管理的有效工具;

e.教育成本是研究人员必需的基础资料。

教育的经济效益

教育过程的结果,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种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当他们投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然会引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包括社会的,私人的。教育经济学要研究教育的社会效益。

⑪学生资助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目标提出后,国家包办高等教育的旧的学生资助制度,不能满足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建立新的学生资助制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由此又构成了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⑫教师的劳动与报酬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现者。教师的劳动是促进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但跟教师有关的所有问题以及如何确定他们的劳动报酬,我国现行的教师劳动工资制度、福利待遇等是教育经济学需要阐明的重要问题。

⑬教育预测与规划

对教育进行科学的预测,编制科学并符合实际的教育规划,对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4.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答:(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教育经济现象具有质和量的特征,认识教育经济现象需要从质和量两方面出发来揭示其本质特征。用必要的数据来说明问题,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

定性分析法

a.概念

定性分析是从事物的大量现象出发,大量占有材料,经过分析和综合,找出其规律的方法。

b.意义及要求

第一,定性分析,能更深、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要揭示教育与经济关系质的规定性,必须以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为基础,进行艰苦的理论研究。

第二,从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大量现象中,抽象出其本质的关系,概括出概念、范畴,进行推理和判断,形成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修正。

定量分析法

a.概念

定量分析是对事物和社会现象的存在、发展、变化以及构成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成分、关系、空间排列等用数量表示其规定性的研究方法。

b.目的

教育经济学利用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引进量的概念,借助数学工具和方法探讨教育与经济相关的各种现象和数量变化规律,以便对教育经济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入、准确和科学。

(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

a.概念

是一种以既定的社会行为为前提,分析和预测在这种前提下所产生的社会现象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再生和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的方法。

b.意义及要求

第一,运用实证分析首先描述一定条件下事物发展变化的形式,并从此形式的运动中去找出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中把握运动规律。

第二,实证分析方法可帮助解决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规范分析法

a.概念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规范分析力求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作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b.意义

规范分析对教育经济学研究有很大的意义,诸如教育的管理体制、立法、师资培养等问题,均属于规范范畴,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因而做出选择,都必须以规范分析为前提。

二者区别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对同一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不同方面的分析。

a.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强调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并通过实际分析来验证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不涉及对事物本身的评价;

b.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强调价值的判断,不是先去检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而是先去验证行为本身是否合乎标准,然后才对其发展变化过程作出判断。

要求

在教育经济学研究中,应把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结合起来,既要分析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也要分析二者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完整地把握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运动规律。

(3)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静态分析法

a.概念

静态分析是对某一时点上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b.特点

静态分析法承认事物或现象的相对稳定性。

c.目的

教育经济学运用静态分析法在于,对某一时期的教育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考察,对其当时状况和特点做出分析。

动态分析法

a.概念

动态分析是对所研究的事物或社会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变化及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以寻找一定规律的方法。

b.特点

随时间的变动寻找事物或现象的变化规律,或预测某些教育经济现象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发展变化,是在事物或现象运动中进行考察分析。

c.目的

第一,在进行教育经济学研究时,动态分析的目的是对某一时期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教育现象与经济现象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所发生的变化,编制一定的数列进行分析。

第二教育经济学是通过一定时间内教育经济现象数量、质量的运动变化趋向,来寻找一定规律的方法。

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处在变化和运动中,是运动和静止的对立统一。研究教育经济现象,应采取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宏观分析法

a.概念

宏观分析是从整个社会或国家范围以及对社会事物总量的发展变化所作的考察分析方法。

b.意义及要求

第一,教育经济学应用宏观分析方法,是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角度对教育经济现象进行考察分析,或将一国发生的经济活动和教育活动总量的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考察分析。

第二,教育经济学运用宏观分析法时,要将教育经济置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下考察。

微观分析法

a.概念

微观分析法是对所研究的单个事物或事物内部进行分析。

b.目的

教育经济学运用微观分析法目的在于对教育内部的经济现象,或某一教育单位、教育者、受教育者发生的经济现象,及经济条件的变化进行考察分析。

两者之间的关系

a.教育活动都是通过微观教育单位进行的,微观教育单位的教育活动又是在宏观教育经济条件下进行,并受其制约的,二者互为前提和相互补充的。

b.微观分析要以宏观研究为背景,要以宏观要求为原则;

c.宏观分析要以微观研究为基础,以微观内容为素材。

要求

只有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才能开拓新的内容,取得好的效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好的方法。

(5)社会科学研究的其他方法

常用的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有国际比较法、统计分析法、相关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是教育经济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5.试述学习和研究教育经济学的意义。

答:(1)为进一步确立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供理论基础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正在崛起,教育与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教育经济学研究与教育相关的经济现象,揭示教育与经济之间的相关规律,并指导教育与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对建立教育与经济良性互动的社会运行机制,实现社会经济的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还将促进人们对教育的价值观的转变,导致一系列教育观念的变革。

(2)为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它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甚至影响到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育事业在发展的同时,与经济不相适应的状况仍然存在,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的机制尚未健全。完善我国教育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使两者相互匹配,仍然是现实要面对的任务。在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教育经济学者为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3)为科学地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及规划提供依据

教育发展的目标、规模和结构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规模和结构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教育才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教育自身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联系的基本途径,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科学合理地制定教育发展的战略和规划,更好地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为进一步提高教育的投资效益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思路

当今世界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可用于发展教育的资源则十分有限。尤其在我国。

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培养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人才,是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育投资与效益的研究是教育经济学重点研究的内容,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对教育的相关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认清我国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问题的实质,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从而有助于提高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5)为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家庭教育决策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指导

管理的重心在决策,而决策的制定要做到科学化,在政府的宏观教育决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和管理中,要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充分及时的掌握信息。

对于家庭和受教育者个人而言,如何在就业和受教育之间做出选择,都有赖于决策者对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教育中投入和产出关系规律的认识,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可以从规律上给予回答。

教育经济学中的对策研究还可以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客观条件,给出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供决策择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