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专用教材(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9.1 考点精讲

考点1 问题解决概述

1.问题

(1)定义

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类型

有结构的问题

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种问题通常具有两个特征:

a.问题有明确性,问题的目标和条件都非常明确,解决者可以从问题的起始状态中找到明确的条件,也明白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而且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可以对应起来。

b.解法的稳定性,即有明确的算法规则,可经过一定的推理转换得到答案,且答案是唯一的。

无结构的问题

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此类问题在实际中经常遇到,也容易使人感到困惑。

2.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目的性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这个过程是自觉的行为,它是在一定目的的指引下进行的。

认知性

问题解决活动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问题解决属于复杂的行为领域,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不是简单的身体活动过程,也不是已有知识经验的简单再现。

序列性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而且这些心理操作存在一定的序列。一旦序列出错,问题就无法解决。

3.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确认当前问题的存在,它是问题解决的起点。人们只有感觉到问题的存在,才可能引发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

(2)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是弄清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分清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运用自己的语言或适当的图示对问题进行表征。

进行问题表征的方法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见诸于笔端的抽象思考,另一类是以一些可见的方式,如利用图表、方程式、图画的形式来表述问题。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即提出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或方法。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通常,如果表征中预示出可能的解题策略或者方法,个体就直接提取该策略来解题,如果没有出现预示正确答案的方法,个体得进行策略的搜索。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即通过一定方法以确定假设的合适性、科学性等。通常,在选择并运用一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种策略运用的结果进行评估。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

问题中的事件及物体将以某种特点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如空间位置、举例、时间顺序以及物体当时表现出的特定功能。这些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可影响人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表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但若大量的知识是以杂乱无章的方式贮存在头脑中的,则对于有效的问题解决毫无帮助。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定势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作用表现为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快速解决问题,消极的作用表现为用旧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妨碍新方法或者简单方法的发现和运用。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4)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5.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应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避免题海战术;应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段的不同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练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练、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考点2 创造性及其培养

1.创造性的含义

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1)流畅性

流畅性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没有阻滞、反应敏捷,能在较短的时间表达出较多的信息。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维的流畅性越高,反之就表示思维的流畅性低。

(2)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能在不同方向上提出不同类型信息的思维特征。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考点3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1)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心灵工程师和个性塑造者

父母的特点和行为与儿童创造性的关系更密切。如果父母对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做事情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并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孩子在榜样的作用下,通过隐性学习也会习得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人格品质。

(2)学校教育方面

如果学校气氛较为民主,教师不以权威方式管理学生,教师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容许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学习活动有较多自由,教师容许学生在自行探索中去发现知识,那么,这种教育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同样会影响到创造性个性的发展,例如社会文化。如果社会过于因循守旧,不敢探索,或者团体压力过大,不允许个体标新立异,那么个体的创造行为就无法得到社会的支持,个体的创造性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得不到发展;反之如果人人都对创造充满敬意,创造性人才就会大量涌现。

2.智力

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为: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3.个性

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综合有关研究,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有积极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乐观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不固执、乐观。即使面对较困难或严肃的问题情境时,也能表现出较多的幽默,有时甚至用嬉戏的方式来应对困难。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对工作有热忱、有决心。即使遇到困难,或面对单调乏味的工作情境,他们也能坚持,并自得其乐,善于从工作中发现乐趣,而且有决心有信心解决问题。不会随便放弃,不会轻易气馁,例如,爱迪生寻找电灯丝材料的过程。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承认矛盾,对无结构的问题或错综复杂的问题,对那些违反“常识”的假设和观念都能够坦然接受;反对以武断、虚假、简化等草率的方式处理复杂或矛盾的问题;具有较高的挫折忍受力,甚至愿意付出无报酬的代价,去从事无法预期的工作;即使在看起来渺茫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持到底。

(4)喜欢幻想

在日常生活中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梦想,但能够自由地往返于现实与幻想之间。他们经常思考一些我们认为不切实际,甚至是荒诞离奇的想法,但他们也能把握自己的幻想,不致使幻想脱离现实。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不断地提出问题,有浓厚的认识兴趣,喜欢猎奇,喜欢尝试新奇的方法来探究问题,不怕失败。他们注意的范围比较广,善于发现有趣的问题。发现问题,并追根溯源,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从而激发思考,引起探索,开始创造性活动。

(6)有独立性

他们常常不迷信权威,不随大流,不落俗套,好表现,很少考虑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他们还往往比较倔强,执着,不随便听从别人的看法,敢于质疑,喜欢独立判断,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考点4 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用途扩散即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方法扩散即以解决某一问题或制造某种物品的方法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各种可能性;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如颜色、味道、形状等)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2)推测与假设训练

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可以让学生进行各种假设、想象。

(3)自我设计训练

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此项训练通常需要教师协助学生确定所设计的课题,并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4)头脑风暴训练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