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财务与会计
一、会计基础知识
(一)会计概述
1.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出的合理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一般的企业会计中,企业是会计主体,而对于个人理财的需要,我们可以将个人或家庭的财务收支作为核算对象,将个人或家庭作为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就企业而言,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就个人而言,就需要假定个人的财务收支活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这样才有进行规划的必要。
(3)会计分期
对于企业而言,会计分期是指讲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一边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对于个人理财也是如此,通过分期可以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将长期划分细化,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记录、核算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货币计量的前提还包括币值不变这一假定,即假定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每一单位货币或同量货币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
3.会计记账基础
(1)权责发生制
按照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收入、费用是否发生而不是以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一种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记账基础的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
(2)收付实现制
需要注意的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记账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它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权责发生制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目前,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
为简便起见,个人及家庭收支流量大多以收付实现制计算,对照初期与末期的现金,看记账时有无漏记之处。
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根据基本准则的规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要做到清晰完整,简明扼要,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是保证会计信息可比的基础。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中的“实质”指的是业务的经济实质,“形式”指的是业务的法律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将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凡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使用者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单独予以充分披露。
(7)谨慎性。谨慎性也称稳健性或审慎性,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企业在处理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或费用应当合理预计并予以记录和确认,而对难以确定的收入则不能提前予以入账。
(8)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二)会计要素
1.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工作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来说,会计对象是指会计主体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运动。
2.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从会计的角度描述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前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后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
(1)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它是企业在过去一段时期里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
②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③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最后,资产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加以确认:
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负债作为企业承担的一种义务,是由于企业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已承担的义务。
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加以确认: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注意:①所有者权益是表明企业产权关系的会计要素;②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有着本质的不同,负债需要定期偿还,但所有者的投资则不能随便抽走。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①收入是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营业外收入不包括在收入要素中。
②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③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收入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按照经营业务的主次,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收入能引起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5)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所有费用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①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即产品的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企业的产品销售后,其生产成本就转化为销售当期的费用。
②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能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费用的增加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6)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其金额表现为收入减费用后的差额。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就个人及家庭理财而言,会计要素就不需要太复杂。根据个人理财的特点,可以将其会
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和结余六大类,并以此来编制个人财务报表。
3.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第一等式∕静态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在会计期间内(期末结账之前),会计等式可以表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动态会计等式)
在会计期末,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企业章程或董事会决议等,按照规定程序对实现利润进行分配。其中:一部分利润以所得税的方式上交国家,一部分利润应分配给投资者,还有一部分利润以留存收益的方式留存企业,构成了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4.记账方向
(1)会计科目
根据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六大类,如表2-1所示。
表2-1 账户的记账规则
(2)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在借贷记账法下,形成的财务报告中的报表数据之间就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对于检测财务数据的正确性就有了一定的依据。
个人及家庭会计的会计科目可大致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和结余,也要遵循“借贷必相等”的基本原则。企业及家庭财务报表中各个科目变动时应记的方向如表2-2所示。
表2-2 企业与家庭记账对比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1.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反映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其基本特点包括: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完整性是指对所有的会计对象都要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连续性是指对会计对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要连续进行。系统性是指应采用科学的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
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
(1)会计确认。会计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或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确认的定义表明,确认需要解决“应否确认”、“何时确认”和“如何确认”三个问题,其中关键的是“应否”与“何时”。
(2)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指以货币为单位对已确定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记录的金额。它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计量单位,二是计量属性。
计量单位通常采用名义货币。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主要是资产)可用货币计量的各种特征,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①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今或者现今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②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③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④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⑤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个人财务报表与企业不同,多采用公允价值记账,这样可以正确显示家庭财富的当前公允价值。
(3)会计记录。会计记录是指把已确认和已计量的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以会计凭证为依据,正式地记录在会计账簿中的过程。
(4)会计报告。会计报告是指以恰当的形式汇总日常确认、计量、记录的结果(会计账簿记录的结果)进行再次确认,定期地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过程。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报表附注。
2.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的监督职能具有显著的特征:
(1)会计监督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2)会计监督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四)财务会计报告
1.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和内容
财务会计报告是以日常核算的资料为主要依据,总括反映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其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2.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
(1)能够提供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进行合理决策的信息。
(2)能够提供管理当局受托经管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信息。
(3)能够为外部用户提供评价和预测企业将来的财务趋势、现金流量等信息。
(4)能够为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
3.企业主要的会计报表
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二、财务管理基础知识
(一)财务管理概述
1.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是对财务活动的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处理企业与各有关方面经济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1)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就是假定在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实践中存在以下难以解决的问题:
①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税后净利润,它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企业的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并没有反映出利润的实际取得时间。
②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
③没有考虑风险因素,高额利润的获得往往要承担过大的风险。
④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背离。
(2)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指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为股东创造最多的财富。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其优点表现在:
①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通常股价会对风险做出较敏感的反应。
②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业追求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同样会对股价产生重要影响。
③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2.财务管理的原则
(1)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
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是对资本市场中人的行为规律的基本认识。
①自利行为原则,指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人们会选择对自己经济利益最大的行动。
②双方交易原则,指每一项交易都至少存在两方,在一方根据自己的经济利益决策时,另一方也会按照自己的经济利益决策行动。
③信号传递原则,是指行动可以传递信息,并且比公司的声明更有说服力。
④引导原则,当所有办法都失败时,寻找一个可以信赖的榜样作为自己的引导。
(2)有关创造价值的原则
有关创造价值的原则是人们对增加企业财富基本规律的认识。
①有价值的创意原则,是指新创意能获得额外报酬。竞争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和成本领先两方面。产品差异化是指在产品本身、销售交货、营销渠道等客户广泛重视的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
②比较优势原则,是指专长能创造价值。在市场上要想赚钱,必须发挥专长。合资、合并、收购等,都是出于优势互补原则。
③期权原则,是指不附带义务的权力,它是有经济价值的。期权原则是指在估价时要考虑期权的价值。
④净增效益原则,财务决策建立在净增效益的基础上。一项决策的价值取决于它和替代方案相比所增加的净收益。
(3)有关财务交易的原则
有关财务交易的原则,是人们对财务交易基本规律的认识。
①风险报酬权衡原则,风险和报酬之间存在一个对等关系,投资人必须对报酬和风险作出权衡,为追求较高报酬而承担较大风险,或者为减少风险而接受较低的报酬。
在个人理财规划中,运用风险收益均衡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a.收益与风险是正相关的。
b.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客户,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所选择的投资工具也各不相同。
c.要注意进行资产配置,把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同风险小、低收益的项目适当地搭配起来,分散风险,使风险与收益平衡。
②投资分散化原则,指不要把全部财富都投资于一个公司而要分散投资。个人和家庭往往要面临如何在财务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资金,如何平衡诸多理财目标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要求个人对自己的资金能够合理配置。
③资本市场有效原则,在资本市场上频繁交易的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而且面对新信息完全能迅速地做出调整。市场有效性原则要求理财时慎重使用金融工具。
④货币时间价值原则,在进行财务计量时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的首要应用是现值概念,另一个重要应用是“早收晚付”观念。
(二)货币时间价值
1.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增值。注意:
(1)时间价值产生于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消费领域不产生时间价值,因此企业应将更多的资金或资源投入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而非消费领域。
(2)时间价值产生于资金运动之中,只有运动着的资金才能产生时间价值,凡处于停顿状态的资金不会产生时间价值,因此企业应尽量减少资金的停顿时间和数量。
(3)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时间价值与资金周转速度成正比,因此企业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参见本教程第七章。
(三)资金成本
1.资金成本的概念和作用
(1)资金成本的概念
资金成本指的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必须支付的的各种费用。具体包括:
①用资费用,是指企业在使用资金中所支付的费用,如股利、利息等,其金额与使用资金数额多少及时间长短成正比,它是资金成本的主要内容。
②筹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中所支付的费用,如借贷手续费、证券发行费等,其金额与资金筹措有关而与使用资金的数额多少及时间长短无关。
由于存在筹资费用,企业计划筹资额与实际筹资额实不相等的。如果不考虑所得税因素,资金成本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资金成本: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数额-筹资费用)
(2)资金成本的作用
①资金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作用
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a.资金成本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重要因素;
b.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的基本依据;
c.资金成本是企业选用筹资方式的参考标准;
d.资金成本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主要参数。
②资金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当采用净现值指标决策时常以资金成本作为折现率,此时净现值为正则投资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当以内部收益率指标决策时,资金成本是决定项目取舍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当项目的内部收益率高于资金成本时,项目才可能被接受否则就必须放弃。
2.个别资金成本的计算
个别资金成本是指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其计算是加权平均(综合)资金成本计算及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1)债券成本
债券成本中的利息在税前支付,具有减税效应。
式中,为债券成本;I为债券每年支付的利息;T为所得税税率;B为债券面值;i为债券票面利息率;为债券筹资额,按发行价格确定;f为债券筹资费率。
(2)银行借贷成本
银行借贷成本的计算与债券基本一致,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银行借贷成本;I为银行借款年利息;L为银行借款筹资总额;T为所得税税率;i为银行借贷利息率;f为银行借贷筹资费率。
(3)优先股成本
优先股的成本由筹资费用和股利构成,其股利在税后支付。优先股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优先股成本;D为优先股每年的股利;为发行优先股总额;f为优先股筹资费率。
(4)普通股成本
普通股成本的计算存在多种不同方法,其主要方法为估价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普通股现值的估价公式来计算普通股成本的一种方法。但由于计算比较复杂,因此,在许多公司股利
不断增加情况下,假设年增长率为g,则普通股成本的计算公式可简化为:
式中:为普通股成本;为第一年的股利;为发行普通股总额;f为普通股筹资费率;g为股利年增长率。
(5)留存收益成本
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与普通股基本相同,但不用考虑筹资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股利不断增加的企业,其公式为:
式中:为留存收益成本;为发行普通股总额;为第一年的股利。
3.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计算
企业的筹资方式往往不是单一的,因此企业总的资金成本应是各类资金资本的加权平均即综合资金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以各类资金在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为权数,对各类资金的成本进行加权平均后形成的,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为第J类个别资金成本;为第J类个别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
(四)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1.财务分析概述
(1)财务分析的含义
财务分析是根据企业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报表等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一系列评价指标并据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过程。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2)财务分析的目的
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和评价、对企业当前财务运作进行调整和控制、预测未来企业财务运作的方向及其影响。
由于财务分析涉及债权人、股东、经营者和政府职能部门等不同的分析主体,各分析主体在利益上存在差异,关心的问题不同,对财务分析也就有着不同的目的。
①债权人
a.心态:关心贷款的安全性,不关心企业是否盈利。
b.短期债权人关系当前财务状况;长期债权人更关心资本结构和长期盈利能力。
c.报表分析是为了回答:企业为什么需要额外筹资?企业还本付息所需资金的可能来源是什么?企业对以前的短期及长期贷款是否按期归还?企业将来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借款?
②投资者
a.心态:只要影响财富积累的都很关心,如偿债能力、盈利能力、风险控制等。
b.既关心公司的当前状况,又关心公司的未来发展。
c.报表分析是为了回答:企业当前和未来收益水平的高低极易受哪些重大变动因素的影响?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及由资本结构决定的风险和收益如何?与其他竞争者相比,企业处于何种地位?
③企业管理层
a.心态:由于委托代理形成的各种契约关系和解雇与收购的威胁,对契约约定事项十分关注。
b.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发展潜力等重大方面,他们往往从外部使用人的角度对待和分析企业。
c.报表分析是为了回答:企业业绩如何?与契约约定有哪些差异?改善企业业绩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和手段从而使债权人和投资人满意?
④政府监管部门及其他人士
a.心态:企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以满足社会发展为目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b.关心企业的盈利和长远发展能力,履行监管职责。
c.报表分析是为了回答:企业是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盈利能力和长远发展能力可能会受到哪些损害以及原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长远发展能力?
(3)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财务分析的方法一般分为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两类。财务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过程。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指将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的被评价指标进行比较,以确定差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a.与本企业历史比,也称“纵向比较”。将多期的指标进行比较,可以进行趋势分析。
b.与计划预算比,也称“差异分析”。
c.与同类企业比,也称“横向比较”。
在比较中,往往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比较形式:
a.绝对数比较。表示数额差异,借以了解被评价指标的金额变动情况。
b.相对数比较。表示百分比差异,借以了解被评价指标的变动程度。
运用比较分析法必须注意被评价指标的可比性。只有排除一些不可比因素的影响,才能做出准确的财务分析。
②百分比分析法。百分比分析法分为结构百分比分析法和变动百分比分析法。
a.结构百分比分析法。结构百分比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某一项目的各构成部分在项目中所占比重揭示项目内部整体结构的分析方法。通过结构百分比可使项目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明显地表示出来,从而揭示会计报表中各个项目的相对地位和总体结构关系。
b.变动百分比分析法。变动百分比分析法是指将某一财务指标不同时期的数额相互对比,反映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的分析、评价方法。变动百分比法分为定比分析法和环比分析法两种。
第一,定比分析法。以某一固定时期会计报表(一般为最初时期的会计报表)项目数额作为比较的基础进行计算。
第二,环比分析法。以某一时期会计报表某个项目数额与其前一期的同项目数额进行比较。
③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指将企业某个时期会计报表中不同类别但具有一定关系的有关项目及数据进行对比,以计算出来的比率反映各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据此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方法。
比率分析法是最简便,但揭示能力最强的评价方法。其突出的特点在于它能将现金流量表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④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因素想计算每一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变动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因素分析法的具体计算程序是:以基数或计划数为基础,确定相互联系的各个因素的替代顺序,将各个因素的基数或计划依次替换为实际数,每次替换计算的结果与替换前的结果相比较,以确定该替换因素(即变动因素)的变动对综合经济指标变动差异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该过程可重复进行,直到各影响因素都替换为实际数为止。
2.会计报表的一般分析
会计报表体系主要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三张主要报表构成。
(1)资产负债表
①资产负债表的特点
a.反映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月报、年报),因此有被修饰的可能;
b.按权责发生制填制,对未来的反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c.反映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问的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d.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存量及其结构等信息。
②资产总额的评价。在对资产总额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及能力的强弱;
b.资产并不代表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只代表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
c.资产金额受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规则的约束;
d.注意资产总额的变动。
③注意实物资产和非实物资产。
a.实物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存货、长期投资(直接投资)、固定资产等,其特点是未来创造价值并能保留现金流量,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持有实物资产较为有利。
b非实物资产。包括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其特点是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很小(无形资产除外),但能保留现金流量,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持有非实物资产未必有利。
④注意虚资产的存在和影响。虚资产即价值有水分的资产,其存在影响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正确判断。可利用财务估值的方法挤去水分。
⑤注意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比例。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的比例思考,实际是对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的思考,两者存在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但却因企业而异。
⑥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的评价。评价时应注意固定自查净值占原值的比重、新增固定资产增长率、投资总额的分布及增减情况。
⑦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一般评价。评价时应注意:
a.负债一所有者权益之比;
b.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之比;
c.所有者权益各项目构成之比。
⑧资产与负债的一般分析。评价时应注意:
a.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分析;
b.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分析。
(2)利润表
①利润表的特点
a.反映一定期间经营成果;
b.按权责发生制填制;
c.反映利润的构成及实现。
②利润表分析的基本思路。利润表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
a.利润总额及其增减变动的方向和数额;
b.利润总额的构成、各构成部分增减变动的方向和数额、增减变动的原因;
c.主营业务利润的构成、增减变动的方向和数额、增减变动的原因;
d.各种利润和收益之间的结构,如主营业务利润与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的比例。
e.各种利润与收入间的结构;
f.成本与收入间的结构;
g.其他项目间的结构,如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等。
(3)现金流量表
①现金流量表的特点
a.反映一定期间现金流动的情况和结果;
b.按收付实现制填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反映企业对未来资源的掌握。
②现金流量表分析要点
a.一定期间净现金流量变动并与利润表的利润额比较,分析差额产生的可能情况。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第一,本期现金从何处来;
第二,本期现金用到何处;
第三,现金余额有什么变化。
b.三大部分现金流入、流出的数量规模。
c.三部分间的关系。一般来说,经营现金净流量为正,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随前两部分比较的结果而定。
③现金流量分析的作用:
a.对现金获取能力做出评价;
b.对偿债和支付能力做出评价;
c.对收益质量作出评价;
d.对投资和筹资活动做出评价。
3.财务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1)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体现在:
①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现行价值。
②假设币值不变,未按通过膨胀或物价水平进行调整。
③稳健性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收益和资产。
④会计处理过程中会依赖于一些主观估计,而这些估计未必正确。
⑤会计报告按年度进行分期报告,只报告了短期信息,不能提供反映长期潜力的信息。
(2)报表的真实性问题。进行财务分析时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意财务报告是否规范。
②要注意财务报告是否有遗漏。
③要注意分析数据的反常现象。
④要注意审计报告的意见及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信誉。
(3)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影响可比性
对同一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会计准则允许使用几种不同的规划和程序,企业可以自行选择。虽然财务报表附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一定的表述,但投资者未必能够完成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4)比较基础问题
在比较分析时,必须选择比较的基础,作为评价本企业实际数量的参照标准,包括同业数据、本企业历史数据和计划预算数据。
(5)公司增资行为对财务结构的影响
公司的增资行为一般会改变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公司资本总额中的相对比重,因此,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权益负债比率会相应地受到影响。
①股票发行增资对财务结构的影响
a.配股增资对财务结构的影响。公司通过配股融资后,由于净资产增加,而负债总额和负债结构都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权益负债比率将降低。
b.增发新股对财务结构的影响。增发新股后,公司净资产增加,负债总额以及负债结构都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权益负债比率将降低。
②债券发行增资对财务结构的影响。发行债券后,公司的负债总额将增加,同时总资产也增加,资产负债率将提高。
③其他增资行为对财务结构的影响。除了对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外,公司其他的增资方式还有向外借款筹资等,公司的权益负债比率和资产负债率都将提高。
(6)注重阅读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中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能提供定量的会计信息。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主要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通过详尽地阅读会计报表附注,能更深地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
投资者在进行公司财务分析时,一般应特别关注以下财务报表附注内容:
①重要会计政策及估计变动。
②关联方交易的性质与金额,包括与关联方之间的应收款项或应付款项。
③分析性附表。投资者一般可从应收账款账龄表、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营业外收支明细表等重要附表中判断公司相关业务的稳定与持续与否,从而对公司收益的质量做出判断。
(7)注意分析会计政策变化和税收政策变化
①会计政策的变化及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企业的会计政策发生变更将影响到公司年末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如果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则会计政策的变更将影响公司年初期前年度的利润、所有者权益、未分配利润等数据。
从2007年1月1日开始,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规范的交易和事项的内容比较全面,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我们有清楚的认识。
a.多项新准则影响企业利润。旧的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中获得豁免或少偿还的负债只能计入资本公积,而新准则规定,以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及债转股等方式偿还债务,其原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b.压缩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新会计准则较多地压缩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规范和控制企业对利润的人为操纵、粉饰经营业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第一,存货发出计价,取消“后进先出法”,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这项准则变动将使得企业无法再将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作为利润调节手段,促使企业的存货真实的反映实际的历史成本,减少人为操纵的因素。
②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
c.抑制关联方操纵。关联方操纵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途径之一,新会计准则对其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对关联交易的披露。新准则一方面加大了关联交易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另一方面将以往较为概括的要求明确化和具体化,增强了关联交易的透明度。
第二,扩大了合并报表范围。新准则规定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而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此外,新准则中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不仅包括旧准则中规定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而且还包括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三个部分。
②税收政策的变化及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税法的相关变动,会直接影响企业收入、费用、利润,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现金流量。
(8)关注上市公司发布的临时公告
上市公司发布的临时报告虽然包括许多非财务信息,但大部分信息具有财务性质或与财务有关,有些公告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临时公告包括重大事件公告和公司收购公告。
①重大事件公告。所谓“重大事件”,是说事件的发生对上市公司原有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将要产生较大影响,并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票市价。对于这些重大事件,上市公司应该立即报告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并向社会公布说明事件性质。
“重大事件”一般包括: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公司订立重要合同,而该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发生重大亏损或遭受超过净资产10%以上的重大损失;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以及法院依法撤销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等。对于未作规定但确属可能对公司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也应当视为重大事件。最常见的重大事件公告是“公司股份变动公告”和“配股说明书”。
②公司收购公告。按《证券法》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向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做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投资者在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之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持股比例每增5%,应当再进行报告和公告。
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收购人要向证监会提出收购报告书,然后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
4.基本财务比率分析
企业财务比率分析的常用指标主要包括:
(1)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
①流动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和存款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②速动比率。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是更进一步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在计算速动比率中把存货从流动资产中扣除的主要原因是:
a.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速度最慢;
b.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存货可能已损失报废还没作处理;
c.部分存货可能已抵押给债权人;
d.存货估价还存在着成本与合理市价相差悬殊的问题。
影响速动比率可信度的主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在计算速动比率时,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可以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期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等),以更进一步计算变现能力。如采用超速动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超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③现金比率。计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流动负债÷流动负债
由于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这一比率最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④经营净现金比率。经营净现金比率反映了企业获得现金来偿还债务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经营净现金比率(短期债务)=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经营净现金比率(全部债务)=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总负债
前一公式反映的是企业的短期偿还能力,后一公式反映的是偿付全部负债的能力。
⑤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它表明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计算公式是: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这一比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⑥已获利息倍数。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计算公式是: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息税前利润是指未扣除利息和所得税前的正常业务经营利润,不包括非正常项目。该指标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还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2)反映资产管理能力的指标
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通常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资产管理比率又称营运效率比率。
①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
其中,360表示一个会计年度的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转率高表明企业收账迅速,账龄较短;企业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企业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同时借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与企业信用期限的比较,还可以评价购买单位的信用程度,以及企业原定的信用条件是否适当。
②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一般来说,存货周转次数越多,周转天数越少,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越低,流动性就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存货管理的业绩越好,显示出良好的短期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但是,不能绝对认为存货周转率越快越好,因为存货批量因素会对存货周转率产生较大影响。
③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也称固定资产利用率。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自查周转率主要用于分析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比率越高,说明利用率越高,管理水平越好,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偏低,则说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越低,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④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该项指标反映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反映利用效果越好,销售能力越强,进而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令人满意。
⑤股东权益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
股东权益周转率=销售收人÷平均股东权益
平均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期末股东权益)÷2
该指标说明公司运用所有者资产的效率。该比率越高,表明所有者资产的运用效率高,营运能力强。
(3)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
①销售毛利率。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产品或商品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毛利率是企业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
②销售净利率。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③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则相反。
④权益净利率。其计算公式为: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100%
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⑤主营业务利润率。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公司的主营业务获利水平,只有当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即主营业务利润率较高的情况下,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4)反映投资收益的指标
①普通股每股净收益。其计算公式一般为:
普通股每股净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息)÷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
由于我国《公司法》没有关于发行优先股的规定,所以,普通股每股净收益等于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的平均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
使用每股收益分析盈利性应注意的问题:
a.每股收益不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风险。
b.股票是一个“份额”概念,不同股票的每一股在经济上不等量,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同。
c.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着多分红,还要看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②市盈率。其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市盈率是衡量股份制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用每股盈余与股价进行比较,反映投资者对每元利润所愿支付的价格,这一比率越高,意味着公司未来成长的潜力越大。一般说来,市盈率越高,说明公众对该股票的评价越高。
使用市盈率应注意以下问题:
a.该项指标不能用于不同行业公司间的比较。
b.在每股收益很小或亏损时,市盈率往往非常高,此时的市盈率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c.市盈率的高低受净利润的影响较大,存在利润操纵现象时,该指标也就失去了意义。
d.市盈率高低受市价的影响,而市价变动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观察市盈率的长期趋势很重要。
在股票市场的实务操作中,利率与市盈率的关系常用如下公式表示:
市场平均市盈率
③股票获利率。计算公式为:
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100%
该指标反映股利和股价的比例关系。股票持有人取得收益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取得股利;二是取得股价上涨的收益。使用该指标的限制因素在于公司如果采用非常稳健的股利政策,留存大量的净利润用以扩充,股票获利率就仅仅是股票投资价值非常保守的估计,分析股价的未来趋势成为评价股票投资价值的主要依据。
④股利支付率。计算公式为:
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收益)×100%
该比率反映股东从每股的全部盈余中分到手的部分有多少,就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比每股收益更直接体现当前利益。
⑤股利保障倍数。股利支付率的倒数称为股利保障倍数,这一数值越大,支付股利的能力越强。其计算公式为:
股利保障倍数=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⑥每股净资产。计算公式为:
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股数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年末股本总数。
一般来说,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稍低于每股净资产,但如果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远远低于每股净资产的话,说明该公司的资产质量差,潜亏巨大,随时可能发生较大的账面亏损,投资者应警惕。
5.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简称杜邦体系)是利用各财务指标间的内在关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因其最初由美国杜邦公司创立并成功运用而得名。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基本结构
(1)杜邦财务分析中的主要指标
权益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总资产报酬率=净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人÷平均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平均负债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2)杜邦财务分析的主要作用
通过杜邦体系自上而下的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出企业各项财务指标间的结构关系,查明各项主要指标变动的影响因素,而且为决策者优化经营理财状况、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提供了思路。
①权益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分析指标。权益净利率可反映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说明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营运等各项财务及其管理活动的效率。
从杜邦图可看到,企业获利能力的驱动器有三个发动机: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资产周转率取决于投资管理;权益乘数取决于筹资政策。
②权益乘数反映了企业筹资情况,即企业资金来源结构如何。它主要是受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影响。负债比率越大,权益乘数就越高,说明企业的负债程度比较高。
③总资产报酬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比率,综合性也较强。它是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的乘积,可以反映企业的销售和资产管理情况。对它进行分析,须从销售成果和资产运营两方面着手。
④销售净利率反映企业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关系,其高低能敏感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销售净利率的主要因素为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因此提高销售净利率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要扩大销售收入,二是要降低成本费用。
⑤杜邦分析图可以分析成本费用的基本结构是否合理,还可以分析各项费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⑥资产周转率是反映运用资产以产生销售收入能力的指标。对资产周转率的分析,则须对影响资产周转的各因素进行分析。除了对资产的各构成部分从占用量上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外,还可以通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周转率等有关各资产组成部分使用效率的分析,以判明影响资产周转的主要问题出在哪里。
⑦杜邦财务分析图还可以反映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结构状况,用以分析其结果是否合理。一般来说,流动资产直接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而长期资产则体现企业的经营规模、发展潜力,两者之间有一个合理的比率关系。同样,流动资产内部也有一个合理比例问题
6.现金流量分析
(1)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是指同一时期现金流量表中不同项目间的比较与分析,以揭示各项数据在企业现金流量中的相对意义。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可以分为流入结构分析、流出结构分析和流入流出比三个方面。
①流入结构分析。流入结构分析分为总流人结构和三项(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流人入的内部结构分析。
②流出结构分析。流出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活动现金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
③流入流出比分析。此比值越大,表明公司经营越好。一般来说,公司发展时期,此比值小,而衰退或缺少投资机会时此比值大。流入。流出结构的历史比较和同业比较,往往可以得到更有意义的信息。
(2)盈利质量分析
盈利质量分析是指根据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资本支出等之间的关系,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盈利质量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指标:
①盈利现金比率
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这一比率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就越高。
②再投资比率
再投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
这一比率反映企业当期经营现金净流量是否足以支付资本性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所需要的现金。比率越高,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未来现金流量或利润的能力就越强。
(3)筹资与支付能力分析
筹资与支付能力分析是通过现金流量表有关项目之间的比较,反映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筹资能力以及偿付债务或费用的能力。企业筹资与支付能力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指标:
①外部融资比率
外部融资比率=[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减)净额+筹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入量总额
这一比率反映企业在金融市场筹措资金的能力,或经营发展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这一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的筹资能力越强。
②强制性现金支付比率
强制性现金支付比率=现金流入总额÷(经营现金流出量+偿还债务本息付现)
这一比率反映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经营费用等。这一比率越大,其现金支付能力就越强。
③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
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这一比率用来衡量企业到期债务本金及利息可由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支付的程度。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④现金偿债比率
现金偿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长期债务总额
这一比率反映企业按照当前经营活动提供的现金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一般来说,这一比率越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⑤现金股利支付率或利润分配率
现金股利支付率=现金股利或分配的利润÷经营现金净流量
这一比率反映本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现金股利(或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之间的关系,比率越低,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就越强。
在分析中,企业还可以将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与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进行比较。一般来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占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的比率越高,其支付能力就越强;但现金是非盈利资产,比率越高,其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亦越高。
三、本量利分析
(一)本量利分析的意义
本量利分析,即数量、成本、利润分析,也称为损益平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用于预测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规划生产经营的一种现代技术方法。本量利分析的主要作用就在于通过损益平衡计算找出并确定一个损益平衡点或保本点,以及进一步突破此点后增加销售数量,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的可能性。本量利分析还有助于发现和确定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在能力,以及各有关因素变动对成本、利润的影响程度。
(二)损益平衡点的计算方法
销售量、成本与利润的关系如下:
利润=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r=px-a-bx
式中:r为利润;p为单价;x为销量;a为固定成本总额;b为单位变动成本。
当r为0时,则损益平衡点或保本销售量为:x=a/(p-b)。
(三)损益平衡分析的扩展应用
损益平衡分析是从损益平衡点计算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目标利润的测定方法。损益平衡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企业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的潜在能力和途径。
通过对影响企业利润的各因素变动情况的分析,有助于理解其影响程度,能够正确计算损益平衡点,测定目标利润,控制目标成本。当企业的目标利润确定后,分析各因素变化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四、个人会计及财务管理与企业会计
(一)个人(家庭)财务报表
1.个人(家庭)资产负债表
个人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客户个人资产和负债在某一时点上的基本情况。理财规划师可根据客户的家庭情况和工作习惯进行具体的格式设计。
2.个人(家庭)收入支出表
通过收入支出表的编制,理财规划师可以对客户在某一时期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归纳汇总,为进一步的财务现状分析与理财目标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通常情况下,客户的个人收入支出表分为三栏:收入、支出和结余(或超支)。收入支出表一般以12个月为一个编制周期。理财规划师可以通过对数据调查表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调整进而编制收入支出表
(二)个人(家庭)财务报表比率分析
常见的利率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结余比率
结余比率是客户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结余和收入的比值,它主要反映客户提高其净资产水平的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结余比率=结余÷税后收入
与此相关的一个比率是月结余比率。这一比率是通过衡量每月现金流状况而细致反映客户的财务状况。月结余比率的参考数值一般是0.3左右。其计算公式为:
月结余比率=(月收入-月支出)÷月收入
2.投资与净资产比率
投资与净资产比率是投资资产与净资产的比值,它反映客户投资意识的强弱,是衡量客户能否实现财务自由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与净资产比率=投资资产÷净资产
客户的投资资产包括资产负债表中“其他金融资产”的全部项目和“实物资产”中的房地产方面的投资及客户以投资为目的的储存的黄金和其他收藏品等。
3.清偿比率
清偿比率是客户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这一比率反映客户综合偿债能力的高低。其计算公式如下:
清偿比率=净资产÷总资产
显然,清偿比率的数值变化范围在0~1之间。一般来说,客户的清偿比率应该高于0.5,保持在0.6~0.7较为适宜。
4.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是客户负债总额与总资产的比值,显然这一比率与清偿比率密切相关,同样可以用来衡量客户的综合偿债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总资产
由于负债总额与净资产之和同总资产相等,所以负债比率与清偿比率为互补关系,其和为1。理财规划师应该建议客户将负债比率控制在0.5以下,但也不应低至接近0的程度。
5.财务负担比率
它是反映客户在一定时期(如一年)财务状况良好程度的指标。在计算这一比率时,应采用税后收入额。
财务负担比率=债务支出÷税后收入
对于财务负担比率来说,选定测算周期是一个重要步骤,这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对于收入和债务支出都相对稳定的客户来说,选用一年作为测算周期更有助于反映其财务状况;而对于收入与债务数额变动较大的客户来说,选用较短的测算周期(如月、季)则更能准确反映其财务状况。
6.流动性比率
流动性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月支出的比值,它反映客户支出能力的强弱。其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每月支出
式中,流动资产通常为资产负债表中“现金与现金等价物”项目。资产的流动性与收益性通常成反比,即流动性较强的资产收益性较低,而收益性较高的资产其流动性则往往欠佳。因此,应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兼顾考虑资产流动性与收益性两个方面,进而提出有价值的理财建议。
(三)个人与企业会计及财务管理的区别
通常,个人及家庭财务没有大多数企业财务那么复杂,而且,它们之间存在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具体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作个人及家庭财务报表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家庭财务管理,这些信息大部分情况下都不需要对外公开。
(2)由于个人及家庭的财务报表不需要定期对外报告,所以一般不用受到严格的会计准则或国家会计、财务制度的约束。
(3)个人及家庭财务报表对于列报项目及计量属性没有严格的要求。
(4)个人及家庭财务报表并不严格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5)企业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中所必需的对应关系在个人及家庭财务报表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6)在个人及家庭的财务管理中,我们倾向于处理现金而不是将来会有的收入。也就是说,个人及家庭的财务会计中几乎不进行收入或费用的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