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新闻与传播硕士《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及详解(含人大、北大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2年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

1.研究方法分为哪些?各自的优缺点?

【分析】这是北大传播学考研题目常涉及的类型,反映了北大MJC出题围绕传播学的原则。本题考生容易答不全,还要考虑每种方法的优缺点,难度偏上,要求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多涉及传播学方法的知识,另一个考点就是传播学中的各个学派以及学派的著作和成就。

答:总体来讲,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常常习惯性分为定性和定量研究两种,但事实上在传播学发展过程中发现这种分法过于简单和粗略,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研究方法是有交叉的。目前比较公认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四个维度。

(1)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种社会现象,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以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分为全面普查和抽样调查。

调查研究法的步骤

a.确定调查的总体范围与样本个数。

b.制定抽样方案。

c.实地访问,包括:第一,结构性访问,即设计调查问卷;第二,主题性访问,即按事先设计好的大纲进行现场访问。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调查研究法的优缺点

a.优点:本方法基本不受人为控制因素影响,较客观、全面准确。

b.缺点:对实际对象的相关性概括不佳。

(2)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是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一般分两个层次,说什么(传播内容)与怎么说(传播形式)。其特点包括:客观性;系统性;定量性;显性内容。

内容分析法的步骤

a.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范围。

b.制定分类表,确定分析单元,严格界定分类标准。

c.将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计算各种类别所占比例,各种分析单元所占频数。

d.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

a.优点:本方法可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说明信息来源特征,分析文本,说明读者对信息的意见,描述传播模式。

b.缺点:分析对象有时并不能代表总体情况,研究者主观因素影响分类表的科学性。

(3)控制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人为地设计一个特定的、非自然状态的环境,在研究者控制下进行测验的方法。

控制实验法的步骤

包括:a.提出实验课题;b.选定实验对象;c.制作信息测试材料;d.测试实验;e.提出实验报告。

控制实验法的优缺点

a.优点:本方法优势在于可控制,本身逻辑性强。

b.缺点:人为因素强,结论必有误差。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源自心理学,用于检验某一对象的多方面特征。研究某一特定对象或案例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面情况,传播学中应用不是很多。怀特首次用本方法对“把关人”进行实际研究。个案研究一般没有事先的研究假设,结果都从案例研究中得出,也不证实假设,其价值在于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与见解,供其他研究作基础使用,由后续研究得出一般结论。个案研究法就是检测某一对象的多方面特征的研究方法。

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多用于检查某个传播者(如新闻编辑部、报社、特稿社、电台、广告公司等)多方面的特性,或者了解研究者所感兴趣的某一特定案例在一个时期内的全面情况。

个案研究法的优缺点

a.优点:深入了解某些特性达到实验要求。

b.缺点:个体因素影响较大,不具有总体性。

2.公共电视媒体的意义是什么?

【分析】该题目是以英国BBC公共电视媒体为原型,探寻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的方向,题目出自新闻传播学推荐读物,难度中等,提醒考生将中国社会的问题融入答题之中。

答:(1)公共电视媒体的含义

公共电视媒体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以公共视听费,或以社会资助为主,国家财政补贴为辅,以此消除商业营利的驱动力,在非商业主义、民主政治和中立自主的基础上,建立的服务于公共利益和对社会负责的广播电视。

(2)公共电视媒体的意义

产权意义

官方的公共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存在与产权的界定有直接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将财产权利划分为公共产权、私人产权和国有产权,公共广播电视媒体着眼于为广大受众提供公共服务,具有排他性,避免了寻租现象。

平等意义

全体公民平等共享是公共服务的题中之义,公共电视媒体保障了公民平等地享受广播电视服务。长期形成的地方财政分权制度使得广播电视系统的财权和事权过度下放,市场化后,这种制度导致地区间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严重失衡,公共电视媒体保障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公民同等享用公共信息服务的权利。

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意义

公益性和社会责任主要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相关。公共广播电视与高格调、非商业、重视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等节目内容特征联系在一起。

公共意识、公共文化

制度或体制决定论的话语否认人是具有见地或反思能力的行动者的认识。媒介和传播的作用正是在结构或制度与个人互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公共电视媒体的公共服务可以培养受众的公民素养,冲破制度限制的藩篱,让公民权利得以释放,为公共空间塑造和公民社会的形成提供可能性条件。

3.媒介产品受到哪些影响因素影响?

【分析】媒介产品顾名思义就是指媒体的报道内容,书中没有具体涉及这个问题,要求考生自己总结整理,答题技巧是考生根据媒介产品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提醒考生注意回答社会环境对媒介产品的影响。

答:(1)媒介产品的含义

媒介产品是指媒介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能满足媒介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它是一种精神产品。广义的媒介产品包括新闻版面、文字版面和广告版面、节目和广告时段。狭义的媒介产品指报纸、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等。

(2)影响因素

政治。决定哪些内容可以报道,哪些不可以报道,如扰乱社会治安,黄色,暴力等内容肯定要受到限制。

经济。媒介的经费来源主要是靠广告费所得,所以收视率成为任何一家媒介都会注重的,收视率越高,广告费用就越高。

把关人。把关人主要是指媒介内容的生产者,包括记者、导演、编辑、相关领导等,这是媒介产品内容的直接影响者,也是媒介产品的积极推动者,是需要及时获取媒介产品受众反馈的人。

受众。受众是传播的最后一个要素,是传播过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同时也是传播媒介的主动的接近者和反馈信源,在传播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强大的市场经济作用力的推动下,当前我国新闻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态势即竞争。报刊大战、电波大战打得轰轰烈烈。各新闻媒介被推向市场成为独立法人,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势必要抓住受众。媒介需要通过对受众的了解和研究,获得反馈。当受众兴趣不断变化,媒介就必须相应作调整。

信息所含新闻价值大小。信息变成新闻必须有新闻价值,没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构不成新闻。

投资者。投资者是指能对媒介产品直接施加影响的人,包括广告主和股东,这些影响对媒介产品的影响主要是负面影响,是影响媒介专业主义的,新闻媒体应当避免此类影响因素。

4.微博在公共事件上的作用。

【分析】这属于新闻传播学热点内容,是12年甚至现在都会涉及的内容,难度中等,考生应注意结合具体的时间来分析,有理有据,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数。

答:微博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网络信息传播工具,微博的开放性、低成本、即时性、互动性似乎也注定了它是一种适合社会公共事件传播的媒体。从近几年的“郭美美事件”、“7·23温州动车事故”、“雅安地震”“陕西表哥”、“玉树地震”等公共事件都因为微博这一新兴的媒体平台而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微博也被网友评价为“最具有杀伤力的舆论载体”,它表现为由普通的民众临时客串起来的新闻记者,赶在传统媒体和政府新闻发布的前面,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信息,并对这些社会公共事件进行“现场直播”。同时网民通过“Follow”(跟从)链接建立微博客的圈子,促进信息的快速传播。微博的一次次快速出击,让它在社会公共事件报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起到了其他传统媒体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快速传播,实现零时间传递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后,与手机捆绑后的微博显示出来的在场传播效果,超过任何其他媒体,其表现出来的实时性、参与感以及便捷性,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信息的零时间传递。正因为即时性的特点,让微博往往成为第一时间发布第一手信息的媒体。

(2)信息内容充分详细,多方面报道事件始末,并能有效搭建救助平台

微博内容不受传统媒体时间、版面或者是自身立场的约束,也没有特定的新闻稿的格式规范。微博信息可以实现全方位、立体地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多元化报道,而且不同的用户代表着不同的角度,可以从多方面还原事件的始末,揭示真相和事实。

(3)有助于搭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平台

如玉树地震发生后,微博的相关信息中,受灾地区道路天气状况、缺乏救援物资、地震防护知识等被高频率地发布。微博信息短小精悍,适合多次传播,遇到突发灾情,需发动群众力量时优势很明显。

(4)满足群众知情权,避免谣言传播,从而引导舆论方向

微博上的用户来自不同的社会领域,在突发事件的态度上提供不同的声音,让大众不仅仅从主流媒体上获取信息,降低了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微博是一个平民平台,任何人都拥有发表言论的权利,彼此探讨,形成互动。

(5)强大的舆论监督能力,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

由于微博融合了多种媒介元素,传播信息比传统的新闻媒体更加方便、自由和快捷,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和约束较少,因此可以成为广大民众发布内容并且彼此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从而广大民众也成为公共舆论的监督者。例如在“陕西微笑表哥”事件中,微博就成为了一个舆论监督的平台,关注这起公共事件的网友利用微博实施舆论监督。微博以其特有的快速信息传播能力和自由组织能力,使得很多信息通过微博发布出来,发挥其独特的舆论监督功能。在曝出微笑表哥的照片后,网友首先质问其为何发笑?杨达才表示:“当时气氛紧张,自己的发笑是为了缓解一下气氛。”然后又有网友提问关于其戴名表的问题,他回答说“自己是名表控,一年收入有十七八万,老婆上班,儿子和儿媳也上班,家里没有经济负担,用自己的工资共买有五块名表。”但是随后网友便将他的第六、第七、第八乃至第十一块名表悉数暴露出来让其哑口无言,并且还曝出表哥的眼镜、腰带、皮鞋等也是价值不菲,而这与之前他自己所说的工资数额相矛盾。

二、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小悦悦事件微博的作用。

【分析】这道题是延续论述题的第四题,将公共事件具体化,难度中等,要求考生将小悦悦事件的来龙去脉弄明白,进而将微博在其中的作用回答出来。

答:小悦悦事件回顾: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1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2011年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骨灰将被带回山东老家。2012年9月5日,肇事司机胡军被判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1)小悦悦事件中微博的作用表现

小悦悦事件中微博关注内容呈现阶段性变化。从初期基于义愤的谴责,逐渐上升到讨论如何挽救社会道德的举措。

初始期,基于义愤的谴责

微博内容讨论重点集中在对冷漠路人的谴责和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两方面,两者加起来在初始期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对身受重伤的小悦悦本身关注的比例。这段时间的热点议题多数集中于对事件本身的表层讨论上。

上升期,讨论逐渐上升到理性的道德层面

随着小悦悦事件热度的逐渐上升,网民关注的重点从开始的气愤逐渐上升为理性的道德层面的思考。由初期的谴责转变为对社会道德的反思,对完善法律体系和保障制度的呼吁的讨论也占据重要位置。

a.路人的冷漠让人们认识到什么。经过之前的热议,网友的思绪逐渐冷静下来,开始理性地分析事件发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社会转型时期的诸多社会矛盾造成的人性自私以及相关法律、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是造成小悦悦悲剧的两大主要原因。

b.对救人者陈贤妹的褒扬与质疑。以捡垃圾为生的阿婆陈贤妹是出现在录像视频中的第19名路人,她向处在死亡边缘的小悦悦伸出了救援之手,陈贤妹的举动感动了许多人,也传来了异样的质疑之声,微博上的倾向是一边倒地向着陈贤妹。各大网站和新闻频道也纷纷推出专题,赞扬救人者的感人举动。

c.无良司机应当受到怎样的责罚。微博讨论的结果主要分愤慨、质疑和冷静的态度三派。

高峰期,要求完善相关立法和保障制度。小悦悦离开人世时网络上对该事件的关注量达到顶峰,微博网友纷纷发微博表示悼念。

(2)在“小悦悦事件”中微博对公民社会道德擢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引起公民对社会道德的反思

小悦悦事件将市场经济导致道德滑坡的论争推至高潮。不管是对路人冷漠行为的指责、对救人者的赞扬或是质疑,还是对肇事司机受责罚的热议,都说明该事件对社会公民的道德意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让人们对道德、对人心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反思。

对社会行为的监督、规范功能

小悦悦事件在微博上引起的公民对社会道德的大讨论,凸显了微博作为网络传播新锐力量在监督社会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之于众,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从而起到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体现新媒体对社会道德构建的推动作用。

对现实生活的持续性影响

小悦悦离世后,广州全市以拒绝冷漠唤醒真爱为主题,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并用文字悼念不幸离世的小悦悦。各西关小屋还通过站点微博发出倡议,该活动共吸引超过万名市民的参与。

2.限娱令的影响。

【分析】该题是结合当年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很严重提出的,题目开放性比较强,是新闻传播学综合内容,难度偏大,考生答题时避免表层化,要看到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实质,可结合相关老师的论文来回答。

答:(1)限娱令内容

广电总局2011年10月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被网友戏称为限娱令,因为它将最严厉的调控措施,指向了时下荧屏最火热的婚恋交友、情感故事、游戏竞技、才艺竞秀、访谈脱口秀等娱乐综艺类节目,并将其从整体上削减一半以上,曾经火爆荧屏的选秀类节目更是遭遇严管,年举办量被严格限制在10档以内。

《意见》还在强化监管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如,各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坚决做到依法依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果断严肃处理;各播出机构要落实节目三审制度,严格节目把关;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的管理实行播出机构一把手责任制。《意见》明确要求,省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均须建立专门收听收看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重点跟踪检查广播电视过度娱乐化和低俗问题。《意见》规定,凡在节目中出现政治导向、价值取向、格调基调等方面的问题,视其性质和严重程度,对该节目分别采取批评、责令整改、警告、调整播出时间以至停播等措施。

(2)影响

积极方面

a.对新闻的影响

限娱令的第一个影响有关卫视的新闻布局。就中国的电视新闻而言,两极化的特征十分明显,以央视为代表的全国新闻和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遥遥相望。在央视新闻一统天下的现状下,大部分省级卫视实际上已放弃新闻竞争,更多地转入地面。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才接上了地气。尽管限娱令主要针对的是卫视娱乐节目,但是它也对新闻节目提出了一些要求。从卫视的新闻竞争来看,各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比较稳定,即限娱令对这个时间段的新闻影响不大。

b.对人文节目的影响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公共产品,通常被要求具有一定的人文色彩,但是在目前所有的媒介中,电视往往被认为是最大众化的,而这一点恰恰和人文节目相矛盾。观众更容易识别的是新闻类节目中的人文关怀。电视民生新闻在地面频道收视率很高,但是这种节目却很难搬到卫视的舞台。而被视为民生姐妹花的调解矛盾类电视节目反而是能上能下,在卫视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c.对媒体监管的影响

限娱令是广电总局针对电视节目比较完整的干预。广电总局的大部分管理政策都针对地方卫视,对央视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限娱令的出台有重庆模式的影子,重庆电视模式给广电总局的卫视监管出了难题,全国卫视学习重庆卫视和完全忽视重庆卫视的做法都不现实。限娱令有某种示范性作用。在中国的新闻法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类似限娱令这样的准法规仍然会活跃在中国的媒介领域。

d.对竞争格局的影响

第一,卫视排名大洗牌。在原有的电视节目编排当中,强势卫视留给其他二线卫视的空间非常有限。限娱令是广电总局给二三线卫视提供的一个机会,二线卫视们的节目编排也将产生针对性的变动。

第二,地方卫视增加购买电视剧。更多的新闻类、社科类、道德建设类等节目去填补原有的晚间黄金档,这对于此前该档期节目以娱乐类为主的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影响较大。一时上马的新节目难免带有盲目性,是否适合观众口味尚需时间检验。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剧无疑成为最保险的“救星”。

第三,一线卫视的转型。以湖南卫视为例,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了部分强势节目的时段转移,取而代之的纷纷是《帮助微力量》等社会公益类节目,在不声不响之间便已经完成了部分黄金时段去娱乐化的编排改造;另外,对现有的娱乐节目实行去娱乐化处理。

第四,新型形式的节目出现,有利于节目的创新。如湖南卫视全新上档的《少年进化论》打起擦边球,该档节目完全是一组情景剧的形式。第一集虽有萧蔷这样的娱乐明星在其中卖力演出,但一集看下来,观众都觉得这一节目似综艺节目又非综艺节目,似电视剧又非电视剧。

第五,让视频网站获得了更多机会,由于网络自制节目限制比较少,节目发挥空间较大。同时,随着视频网站自制内容水平的提高,网络自制内容将与传统影视及综艺节目的制作差距越来越小,市场空间也将越来越大。卫视娱乐节目的“瘦身”,正好给视频网站力推自制综艺节目或网络影视作品带来机会,同时也将给视频行业带来更多的广告客户。

第六,电视台广告数量减少,广告收入受影响,黄金段时间的广告价格水涨船高。

被网络媒体冲击日益严重的电视台在“限娱令”的影响下势必面临新一轮的考验。当然,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只有想方设法让它尽可能起到更大的良性作用。对于“限娱令”应该表示一定的支持,但是执行过程中,怎样更加人性化尤为重要。

消极方面

a.限娱令的内容和执行过程不但抑制了不良的娱乐节目,对有益的良性娱乐节目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遏制。很多好的娱乐节目将人性与道德好的方面融入其中,娱乐之余收益颇多,这类节目在限娱令硬性的时间段以及节目数量的规定下必会受到严重的冲击甚至被扼杀。

b.限娱令不能循序渐进,不仅是娱乐媒体做出调整难度很大,广大的观众做出相应的适应也很不容易。习惯了诸多娱乐节目的受众大多数倾向于选择自己必看的娱乐节目,如今一旦遭到遏制,会对他们造成心理上负担。

c.诸多强制性的措施没有提前进行有效的调查,广泛吸收各界的意见。日益开放的社会,每项权利都应得到尊重,包括媒体自由安排节目的权利以及民众欣赏节目的权利。限娱令的颁布实际上是对这些权利的冲击。